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 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 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 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 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猫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猫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把握文章主旨。(训练点)例文引路广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的,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只羊。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怔了一下,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开了菜板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地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有删改)结合全文,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答案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那些约定俗成的对生命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姿态。同时,作者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作者借儿时的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是怎样的”,它如此“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以此来警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应用傲慢的态度来对待它们。同时,作者也是在借物喻人,启示我们做个像这只羊一样“不同凡响”的人。知识梳理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主旨”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的灵魂和核心。简言之,文章主旨=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①从文章标题来探寻文章的主旨和情感;②从文章的首尾段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③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情感;④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中总结主旨和情感;⑤明确文章内容,深入分析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分析出文章主旨和情感;⑥关注关键性的议论句、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主旨和情感。[例]《猫》一文末尾几段中的夹叙夹议的文字,蕴含着“我”的辛酸、愤怒与自责,是理解文章中心的关键信息。课内巩固14分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④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⑤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⑥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⑦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⑧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祥,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⑨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⑩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nüè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2.第⑧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安祥”,正确写法是“安详”。(2分)

3.“畏罪潜逃”中“潜”的意思是(

)(2分)A.隐在水下 B.不露在表面C.秘密地 D.指潜力4.简要概括选文内容。(3分)“我”因为冤枉“我”家的猫吃了家里养的鸟而打了它,最终导致了它的死亡。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悔恨,决心永不养猫。(3分)5.联系全文,说说第

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训练点)“我”亲手制造了“我”家的猫的悲剧,心中的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心中的伤痛。结尾两段表达出“我”深深的内疚和自责。(4分)

C拓展阅读(一)16分老

骡张爱国

奶奶拄着拐杖走进骡圈。老骡迎上来,用嘴拱奶奶拄拐杖的手。奶奶见圈里只有它一个,笑了:“哟,它们都干活去啦,你一个享清福咯。”老骡一下子停止了拱奶奶的动作,转身默默地走到圈角,卧下。奶奶抓起一把草料,递到老骡嘴前:“老家伙,慢慢吃,今天没人和你抢咯。”老骡刚伸出的嘴又不动了,只漠然地看着圈外。“哟,娇气了,还想吃好的呢。”奶奶还是笑着,颤巍巍地走出来。好一会儿,奶奶弄来一碗浸泡过的黄豆,扶着墙坐到老骡面前的槽上,将黄豆拌进草料,拍拍老骡的头:“好家伙,我给你走的后门,快吃。”老骡不动,只看着圈外,眼神茫然。“哟,老东西,了不起啦,黄豆都不……”奶奶摸着老骡的头,絮絮叨叨。“妈,怎么把黄豆给它吃?”母亲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站在圈门口,“干活的骡子都吃不上,它又干不了活。”“什么话呢?干不了活就该饿死?”奶奶不高兴,轻轻地抚摸着老骡。母亲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妥当,头一缩,钻进了屋。接下来的两天里,奶奶想尽办法,老骡也一口不吃,除了喝几次水。奶奶很焦急,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啦?越老越不像话啦……”第二天傍晚,父亲赶着两匹年轻骡子从城里回来了,它们的背上都驮着重重的货物。卸了货,它们走进骡圈。老骡的眼睛似乎亮了亮,与它们相互打了响鼻,算是打了招呼。母亲端来草料,两匹年轻骡子立马争抢着吃起来。老骡只是站立一旁,看它们吃。奶奶对母亲说:“老骡是病了,找兽医看看吧。”母亲丢下手里的活,就要去找兽医,却看见老骡在吃两匹年轻骡子吃剩的草料。“哟,真是不糊涂啊,知道自己干不了活,就吃人家的剩饭。”奶奶扶着圈门,笑着。“好啊,以后你也吃我们剩下的饭吧。”母亲一旁冷冷地说。“我是说老骡呢,我不是说我呢。”奶奶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拄着拐杖向母亲走来,“我说错话了,说错了,你别当真啊……”母亲扭过头,偷偷地笑。几天后,父亲牵出两匹年轻骡子,将收来的玉米、水稻、棉花往它们背上架。老骡走出来,将脊背往父亲面前一横,那架势和往常让父亲上货时一样。父亲大大的手掌在它背上一拍:“你老了,歇着去吧。”老骡不动,只看着父亲,还将横在父亲面前的背往下压了压,那样子分明叫父亲给它上货。“别在这儿碍事,过去!”父亲又重重地给了老骡一巴掌。老骡猛一低头,默默地回了圈。这次进城,父亲三天后才回来。三天里,老骡也是一口草料都没有吃,除了喝水。后来的几天里,老骡也只是吃两匹年轻骡子吃剩的草料,豆饼和黄豆,碰都没碰一下。“这真是怪了,让它在家养老,它还不领情。”父亲围着老骡摸来摸去,半个月不到,老骡消瘦得不成样子,而且毫无生气。父亲再进城时,老骡又主动走来让父亲给它上货。父亲抱着它的头,要将它往圈里拉。它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父亲,似乎在乞求。“带上它吧。”奶奶坐在墙角下剥着花生,“牲口也有志气,不想吃白食,吃白食活着还有什么劲啊?”“它连走路都难了,还怎么驮货啊。”父亲摇着头。“少驮一点吧。”奶奶说。父亲叹口气,从一匹年轻骡子背上拎下一袋棉花,又分成两小袋,搭到老骡背上,拍一下它的屁股,用那一成不变的语气大声道:“伙计们,走啦——”老骡的眼睛里骤然有了光,迈开蹄子,“咯噔噔”走了。父亲这次回来比计划晚了两天,原因是来回的路上,老骡虽然想拼命地赶路,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亲只得多次让三匹骡子都停下来休息。回到家,老骡并没有意识到它拖了父亲和两匹年轻骡子的后腿,反而像立了大功似的,很兴奋,跑到奶奶面前,拱拱奶奶的手,又跑到母亲面前,打几声响鼻。母亲赶它进圈吃草料,它一见两匹年轻骡子已经在吃了,就像往常一样,抡起头推挤它们。两匹年轻骡子岿然不动,它却四蹄一软,瘫倒在地。老骡没有再爬起来,半小时后就死了,神态很安详。(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改)1.小说讲述了一匹老骡的故事,请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不吃草料→

不吃黄豆

→不吃不喝→

吃剩下的草料

乞求驮货

→归来“请功”→

瘫倒死亡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它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父亲,似乎在乞求。画线句子运用神态描写,(1分)细腻地描写了老骡乞求父亲给自己上货的情态,(1分)表现了它希望为家里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理。(1分)3.“老骡不动,只看着圈外,眼神茫然”,如果老骡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采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4分)示例:奶奶,我不是不想吃,但那两匹年轻的骡子还在外面辛苦劳作,我能吃得下吗?还是留给它们吧,我没有干活,吃它们剩下的草料就够了。(4分)4.有人认为本文只是反映了人与动物应该怎样相处的问题,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分)(训练点)示例:不赞成。(1分)本文表面是写一家人与老骡相处的故事,但从深层来看,小说中的奶奶也像一匹老骡。(2分)文章告诉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善待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2分)拓展阅读(二)18分老狗阿义徐何夕

①爷爷奶奶的狼狗已经老了,算起来也有十五六岁了。爷爷奶奶和狼狗相伴也有12个年头了。②“阿义老了,老了。”奶奶最近老是在嘴边念叨着。阿义经常耷拉着脑袋趴在院子里,吃得也少,高高的骨架瘦得脱相了,奶奶每次都要大声地叫唤好几声,它才能听清楚,慢吞吞地走到奶奶跟前。③阿义年轻时是只人人都钦佩的猛犬。看家护院自然不在话下,只要有个人从院子旁经过,无论多轻手轻脚,都会触动阿义灵敏的听觉,它的吠叫声深沉洪亮,会让经过的人不寒而栗。④当年大伯送阿义过来的时候,它已经3岁了,是一只受过训练的血统纯正的狼狗,银灰色的毛发根根分明,四肢强壮有力,眼神肃穆,透着一股寒光,稍微训练就能够听人训话而做出相应的动作。每天早饭过后,爷爷奶奶就带着阿义到附近的山坡地散步,顺便看看自家橄榄树长势如何。以前这里家家户户养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土狗,村里人看到漂亮凶猛的阿义,都觉得十分好奇。渐渐地,阿义就变成十里八乡的“明星狗”,老人小孩听说后,都专门过来串门瞧瞧漂亮又勇猛的阿义。⑤阿义年轻的时候异常聪明。有一年,村里来了骗子,专门骗留守在家乡的孤寡老人,跑到老人家门口,急匆匆地用乡音说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受伤了急需一笔钱,然后给老人听手机里面录下的所谓“儿子”的声音,老人家一着急,就会不假思索地把手上的钱都交给骗子。有一天,这个骗子到了爷爷奶奶的家门口,爷爷不在家,奶奶听来人说孩子在外地受伤急需钱,心里又着急又有点疑虑,这时候恰好也打不通孩子们的电话,思来想去还是把几千块钱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刚想递给门外的骗子,阿义猛一阵狂吠,跃起的身子已经和奶奶一样高,似乎恨不得把门扒开再跳到来人身上咬碎他。奶奶和骗子同时被阿义吓到了,它挡在门前,奶奶想递钱也递不出去,突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今天阿义这么凶?都说狗通人性,莫非这个人是骗子?看着阿义这么凶猛,骗子估计也捞不到好处,骑上摩托车跑了。⑥前两年爷爷过世了,偌大的院子就只剩奶奶、小侄子和阿义了。阿义老了,它也像个老人似的疼爱孩子,没了年轻时候的凶猛劲儿,多了几分细腻温柔。听到小孩子唤,就哒哒哒地跑过去,蹭蹭孩子的腿,舔舔他们的小脸蛋,逗得他们咯咯笑。冬天的傍晚,院子铺满了余晖,很温暖,阿义就趴在奶奶和小侄子的腿边,眯着眼睛打盹,它粗糙变白的毛发依旧闪着光芒,呼吸很轻盈,睡着了还轻轻抖动小腿,我们猜想它可能梦到了年轻时候的奔跑跳跃,还有它一直陪伴的爷爷。大家都回屋里了,阿义还睡得很沉,就这样温暖地睡过去了。⑦阿义走后,奶奶把它埋在了院子附近的坡地里。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奶奶和小侄子了。去年夏天,父亲把陪伴我们家三年的狗狗——毛毛送给了奶奶。毛毛今年也是3岁,和阿义当年来到奶奶家的年纪一样,是只年轻力壮的金毛犬。金毛犬和狼狗脾性不同,喜欢撒娇,每当奶奶唤它的时候,毛毛就好像个人似的,把爪子搭在奶奶的腿上,等着奶奶去抚摩它的毛发。奶奶呼唤毛毛吃饭的时候,经常会不小心喊“阿义来吃饭了”。喊了许久发现狗狗都不来,又喃喃自语:“阿义不在了。”⑧今年我们回家看望奶奶的时候,她早上带着毛毛出去散步了,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也没回家,家里人都很着急。小侄子说他知道奶奶在哪里,他领着大家到院子附近的坡地,果然奶奶在橄榄树旁边晒着太阳,毛毛乖乖地趴在她身边睡觉。小侄子说,他之前常问奶奶,阿义去了哪里,奶奶都会回答他:“阿义就睡在山坡上哩。”(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9期,有删改)1.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可以随时记录我们的思考与感悟。任选角度,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3分)阿义猛一阵狂吠,跃起的身子已经和奶奶一样高,似乎恨不得把门扒开再跳到来人身上咬碎他。示例:这个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阿义面对骗子时的焦急和凶猛。(3分)2.第⑤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插叙。(1分)插入阿义年轻时赶走骗子的事,赞扬了阿义的聪慧和勇敢,突出了它对家庭的贡献之大。(3分)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蕴含着人物怎样的情感。(4分)(训练点)画线的句子通过对奶奶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奶奶对阿义深深的怀念之情。(4分)4.从前文中找出与第⑧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每天早饭过后,爷爷奶奶就带着阿义到附近的山坡地散步,顺便看看自家橄榄树长势如何。(3分)5.本文通过对一只很通人性的狗——阿义的记叙,表现了怎样的主旨?(4分)(训练点)本文通过写阿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1分)表达了对阿义的追思和怀念,(1分)赞美了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之美。(2分)知识即时贴数词和量词(阅读教材P97)1.什么是数词、量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度量衡和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数词和量词合称数量词。[例]“一只”中,“一”是数词,“只”是量词。2.数词的分类有哪些?①表示确数的,[例]“二百”;②表示概数的,[例]“二十几”;③表示序数的,[例]“第一”。3.量词的分类有哪些?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算单位,[例]“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和发生时间的总量,[例]“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猫郑振铎0

目录问题探究4课时作业1学习目标2引入新课30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掌握作者是如何叙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能揣摩生动的描写。重难点:1.能掌握作者是如何叙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2.能揣摩生动的描写。0第一课时引入新课0引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可爱的小猫,写了一篇关于他养猫心得的文章,但是在文章的末尾,他却说他永不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探究竟。0问题探究一、细节描写与形象分析1.文中作者家一共养了几只猫?请用一个词分别概括一下你对这三只猫的印象。第一只:活泼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第三只:忧郁、肥胖

0问题探究2.文章当中是如何来表现第一只和第二只小猫的活泼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这两只小猫的段落。“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第一只:0问题探究“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第二只:运用了动作描写0问题探究3.家人对于三只小猫的态度如何?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第一只:“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可以以看小猫玩耍为乐,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还微笑着丝毫没有厌烦,可见他对第一只小猫的喜爱。0问题探究三妹想要逗小猫开心,特地给它买了小铜铃做装饰,想要把它打扮得更漂亮。“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0问题探究第一只小猫去世了,三妹和我都感到很难过,以“小侣”亲切地称呼小猫,可以看出家人对小猫的喜爱。“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0问题探究第二只:“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我早上醒来披了衣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看小猫,我时刻挂念着小猫。第二只小猫很淘气爱乱爬,我们一家人每天都要问好几次“小猫呢?”为它担心。0问题探究“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小猫遗失证实了,大家都很不高兴,连向来不喜欢它的张妈也觉得可惜。三妹和我对于夺走小猫的路人和见事不管的邻居也是愤然。可见我们一家人对第二只小猫的喜爱。0问题探究第三只:“但并不好看,又很瘦。”“但大家都不喜欢它,”“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家里人都因为第三只小猫的外形而不喜欢它,在家里都待了好几个月了,大家仍然认为它若有若无,作者只称呼它为“动物”,相较于家人对待之前那两只小猫的态度,“我们”称呼它们为“小侣”“亲爱的同伴”第三只小猫实在是可怜。0问题探究“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我们”根本没有给这只小猫提供温暖的住处,所以它才会因为夜里冷而钻到火炉底下。通常来说,一只可怜的小猫被烧伤了,人们一定会觉得这只小猫可怜,而“我们一家人”不但不觉得它可怜,反而去嘲笑鄙弃它的外貌。0A.家里人喜欢猫,曾经养了一只花白的猫,给家里人带来了许多惬意,但不幸死掉了,全家人很悲伤;B.后来又养了一只黄色的小猫,活泼可爱,给家里人带来了无限欢悦,却又被人偷走了,全家人忿忿,“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C.再后来,跑到家里一只不知名的瘦花白猫,家里收养了它,但这猫很忧郁,不活泼,不可爱,还被烧脱了些皮毛,难看,全家人慢慢失掉了对它的兴趣。0问题探究4.文中的三只小猫,哪一只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5.作者写了三只小猫,文中一家人非常喜欢前面两只小猫,请问,文中一家人是真的爱猫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0课时作业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3遍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0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体会作者情感变化;2.能分析出本文的主题;3.能将文章中的道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作者情感变化;2.能分析出本文的主题;3.能将文章中的道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0问题探究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只小猫无疑是最可怜的,这完全是一桩冤假错案,我们也来当一次侦探,帮助文中一家人破破案找到真凶。作案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0问题探究

伸冤:(1)证明不是第三只小猫咬死芙蓉鸟的可能性:A.第三只小猫是肥胖的,眼神忧郁,没有杀气,不调皮。B.它只是向鸟笼望去,并没有要吃鸟儿的举动。C.“我”发现它时,它正悠闲地晒太阳,说明它没有做亏心事,没有感到紧张。0问题探究

伸冤:(2)证词是否有效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我”与妻子都仅仅只是怀疑猜测,并不是确定。0问题探究问:“我们”如此武断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不喜欢这只小猫,对它有偏见。追问:假如是在养第一、二只小猫的时候发生了芙蓉鸟被咬事件,“我们一家人”可能会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