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23年03月2023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7,19,23,31,47,(

)A.44B.49C.57D.61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各项均为质数,选项中仅D项61为质数。故正确答案为D。2.在所有社会伦理关系中,君臣、父子这两伦,被视为人伦纲常之大端,其与法律的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君臣秩序系于忠义,为政治统治者所需;父子伦理存于孝义,亦为法律规制所依赖。故历代统治者莫不将“忠”“孝”这两种伦理观念视为长治久安之根基,在公开标榜忠道的同时,更是大力宣扬孝道。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亲情,这种宣传容易得到民众的自发认同,同时还能达到“移孝作忠”的目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A.“忠”“孝”难两全

B.古代“忠”“孝”之关系

C.“移孝作忠”之由来

D.传统立法以“忠”“孝”为核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先说明“君臣、父子这两伦”与法律的关系。第二句具体进行解释说明,表明“忠”与“孝”均是法律所需要的。第三句通过“故”引出结论,即“古代统治者标榜‘忠’的同时,更提倡‘孝’”。尾句通过“因为”解释原因。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为第三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结果加具体原因的表述形式,概括完全,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文段未体现“难两全”,排除。B项,“忠”、“孝”两者关系在尾句解释原因的内容中,非重点,排除。C项,“移孝作忠”为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除。

因此,选择D选项。

3.《劳动合同法》从下列哪些方面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救济措施:A.损害赔偿B.劳动者解除权C.用人单位解除权D.劳动报酬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合同法》。第二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A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损害赔偿属于合同无效的救济措施。A项正确。B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因此,劳动者解除权属于合同无效的救济措施。B项正确。C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因此,用人单位解除权属于合同无效的救济措施。C项正确。D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因此,劳动报酬属于合同无效的救济措施。D项正确。因此,选择ABCD选项。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缺少有效要件,导致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4.下列有关健康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大量血液涌向消化系统,大脑出现短暂性缺血,会产生饭后犯困的现象B.普通烧烫伤后,应立即将伤处持续浸泡于冷水中,不应用醋、酱油等物质涂抹患处C.坐上飞机后产生耳鸣,是因为飞机降落引起气压增加与耳内气压不平衡导致损伤D.运动扭伤后,应立即对伤处进行按摩,以缓解出血肿胀,减少血肿和疼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对于急性扭伤或拉伤,可以使用“RICE”急救法。“RICE”是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这四个单词的意思分别是:(1)Rest(休息):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切记不要对受伤部位进行按摩、扭转和牵拉等,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2)Ice(冰敷):用冰块或冷毛巾冷敷受伤处,这样有利于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等症状。(3)Compression(加压):可以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防止内出血,但不要包扎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4)Elevation(抬高):如果受伤部位在胳膊上,可以将受伤的胳膊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即可,这样能够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受伤处恢复。由此可见,急性扭伤后,会引起毛细血管的破裂,如果立即按摩,只能加重毛细血管出血,出血量多了,会形成血肿。急性扭伤后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已发生挫伤,如果立即按摩,更进一步加重挫伤。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A项:饭后犯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由于饭后消化系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胃肠道消化之用,导致供应大脑和神经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会因暂时缺血缺氧而犯困。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B项:普通烧烫伤后,应尽快局部冷却。烫伤后应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伤后越早用冷水浸泡,效果越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烧、烫伤程度。烧烫伤后不能用醋、酱油涂抹,酱油含有盐类,会使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醋和酱油不是无菌的,有可能引起感染,同时醋和酱油的黑褐色覆盖了创面,可能就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C项:乘坐飞机发生耳鸣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航空性中耳炎”,当飞机迅速升降时,周围的空气压力骤然改变,内耳组织无法迅速作出反应,耳咽管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不同,造成一时的阻塞,听力失敏的现象就会发生了。通常过一会儿,耳塞现象就会逐渐消失。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5.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更加沉重,人们在注重饮食营养、健康的同时,追求饮食文化的精神娱乐性,从而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人们善于从饮食文化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无论是从饮食本身、饮食器具还是饮食环境,对于美的发掘和欣赏总是贯穿于整个饮食活动中。诗人李白则喜欢饮酒作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品酒的同时“怡情悦性”。宋代文人苏东坡则在中秋之夜欢饮达旦,作《水调歌头》抒发思亲之情,从而铸就千古名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饮食文化的审美娱乐功能B.饮食文化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C.饮食文化有助于美的发掘与欣赏D.饮食文化不仅能够营养健康,还可以怡情悦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现代生活使得人们追求饮食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随后指出对饮食活动的审美贯穿与整个饮食活动中。后又指出李白以及苏东坡同样在饮食活动中,发掘美,抒发情感。故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为“饮食文化”以及饮食活动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滋养与享受,对应A项。B项,“物质享受”并未文段核心话题,文段重点在于“饮食活动”带给人的精神上的作用,排除;C项,文段未指出饮食文化“有助于”审美,而是审美贯穿于饮食文化,无中生有,排除;D项,“怡情悦性”仅对应文段李白饮酒部分的内容,对于文段重点内容概括不全面,偏离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中外饮食文化》6.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霍桑效应的是:A.某电气公司总裁常用“如果你想,你就可以”激励科研团队完成构想B.初三学生小王因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滑,老师严肃批评了他,他很惭愧C.某公司经理经常给新招的员工发邮件,鼓励员工好好工作D.数学教师常常私下称赞几名学生聪明,数月后这几人数学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霍桑效应的定义,定义的关键在于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努力,理解定义后依次分析各选项,选择符合定义的一项。霍桑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受到额外关注;②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A项,没有体现出额外关注和绩效上升,不符合要点①②。B项,成绩下滑和受到批评,明显不符合要点①②。C项,经理经常鼓励新员工,但没有体现出员工绩效上升,不符合要点②。D项,老师私下的称赞属于额外关注,学生成绩也有提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经理给新招的员工发邮件,并没有体现因鼓励而取得效果,不符合定义;B项:初三学生受到老师批评,感到惭愧,没有体现取得效果,不符合定义;C项:总裁用“如果你想,你就可以”鼓励科研团队,没有体现取得效果,不符合定义;D项:老师夸几位学生聪明,学生成绩因此有了提高,体现了“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受到额外的关注”、“努力或绩效上升”。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电气公司总裁常用“如果你想,你就可以”激励科研团队完成构想,没有体现出科研团队受到额外的关注,同时也没体现出引起科研团队努力或者绩效上升,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王因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滑,老师严肃批评他,批评是一种额外的关注,但小王觉得很惭愧,没有体现出引起努力或者绩效上升,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经理经常给新招的员工发邮件,鼓励员工好好工作,发邮件体现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额外的关注,但是没有体现出员工是否由此引起努力或者绩效上升,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数学老师私下称赞几名学生聪明,体现了这几名学生受到了老师的额外关注,数月后这几个人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体现了这几个人由于称赞而引起成绩上升,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7.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B.龙卷风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的春季和夏季C.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D.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而导致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A项正确,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B项正确,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龙卷风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至10月),以前者居多。C项正确,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D项错误,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8.一本书首先要孩子喜欢,然后再倒过来看这本书好不好,而不是先认为这本书是好书,就要求孩子去读。孩子从书中获得什么,也不是

的,比如我们说阅读对作文有好处,但也不是孩子读了一本书,立刻就会写作文了。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竿见影B.千篇一律C.唾手可得D.游刃有余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横线后的内容是对横线处的解释说明,根据举例内容“阅读对作文有好处,但也不是孩子读了一本书,立刻就会写作文了”可知,读书的效果不是立马显现的,对应A项“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符合文意,当选。B项,“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任何变化。侧重于不变,体现不出“快速见效”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强调容易得到,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游刃有余”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侧重于强调熟练而轻松,体现不出“快速见效”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9.杨某、刘某夫妇二人有儿子、女儿各一名,儿子已与唐某结婚并育有—子,女儿已嫁人但尚未生育。杨某死后其遗产有3套房屋,此时参与杨某遗产继承的不包括(

)。A.刘某B.杨某的儿子C.杨某的女儿D.杨某儿子与唐某之子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二款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因此,兄弟姐妹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A、B、C项正确,刘某作为配偶、杨某的儿子、女儿作为子女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杨某儿子与唐某之子是杨某的孙子,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走投无路

脍炙人口

甘败下风

沧海桑田B.骇人听闻

坦荡如砥

相得益璋

川流不息C.眼花缭乱

稍纵即逝

铤而走险

坚如磐石D.锲而不舍

惹事生非

一泻千里

广袤无垠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有错别字,“甘败下风”的“败”应为“拜”,排除A项。B项有错别字,“相得益璋”的“璋”应为“彰”,排除B项。C项没有错别字。D项有错别字,“惹事生非”应为“惹是生非”,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11.信息技术以(

)为基础。A.电波技术B.电子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D.激光技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故正确答案为C。1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图形外部轮廓大体相同,内部填充不同,优先考虑定义叠加。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通过观察第一行可得:白+白=白,白+黑=黑,白+空=白,空+空=空;第二行进行验证完全符合;第三行运用规律,只有D选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13.能同时被1、2、3、4、5、6、7、8、9、10整除的最小正整数是:A.840B.1360C.2520D.402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第二步,能够被9整除,即各位上数字之和能够被9整除,结合选项只有C项满足。因此,选择C选项。14.现代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A.可持续发展B.开采自然资源C.优先发展经济D.治理环境污染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环境法知识。第二步,环境法的价值是指环境法能促进主体的何种价值需要。现代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A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环境正义、环境秩序、环境公平、环境安全、环境效益和环境效率等只是环境法的根本目的,其中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是环境法的起码目的。BC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15.遵纪守法包括(

)。A.知法B.守法C.护法D.犯法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一、学法、知法、守法、用法。1、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法制意识。2、遵纪守法,做个文明公民。3、用法护法,维护正当权益。二、遵守单位、行业纪律和规范。1、遵守劳动纪律。2、遵守财经纪律。3、遵守保密纪律。4、遵守组织纪律。5、遵守群众纪律。故正确答案为ABC。16.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节约之风推动了主要依赖公款消费的企业转型B.节约抑制了经济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C.节约讲的是低价消费,而不是肆意浪费D.节约要求企业薄利多销,使企业无法获得高额利润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A项正确,大范围推行节约之风,抑制了依靠公款消费的企业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向,促使其快速转型。B项错误,节约并不是抑制经济活力,反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C项错误,节约不仅是低价消费,也是杜绝肆意浪费。D项错误,节约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故正确答案为A。17.面对小阳的突然变化,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做的是:

A.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B.教育小阳,让他及时跟科任老师道歉

C.提醒小阳周围的学生不要受他的影响

D.让小阳单独坐,寻找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家校合作相关知识。小杨在短时间之内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老师应该首先了解事实的真相,然后再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A项正确。

B项:老师首先应该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不是让小杨跟科任老师道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再了解事实真相之后,如果有需要,班主任应该号召大家帮助小杨,而不是冷落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不能够放弃任何一个同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8.从政治经济到日常生活,从全球化到地区的复兴,从实用技术到话语表达所面对的诸多难题乃至危机,都与空间这一因素密切相关。这是以地震海啸灾难、边界武装冲突、房地产业的崩盘、道路拥堵以及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带来很多空间危机B.自然和人为空间危机日趋突出C.如今空间变得越来越为重要D.人口增多带来很多空间问题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空间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层面,后文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在强调空间的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提出观点—举例说明的结构,正确解读观点句是解题关键。文段首先指出许多方面都与空间密切相关,接着又列举了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空间的重要性。C项表述最符合,当选。其他三项在文段中都无法找到依据。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文段围绕“空间”这一话题进行阐述。首句指出空间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层面,后文以“这是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解释说明,再次强调其重要性所在,故C项准确把握了文段的重点,当选。A项:“经济全球化”是首句诸多现象中的一方面,表述片面,且文段阐述的是全球化与空间关系密切,而不是“带来很多空间危机”,排除;B项:为后文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人口增多”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9.某单位要在4名员工(含甲、乙两人)中随机选两名到北京出差,则甲、乙两人中,至少有1人被选中的概率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

第二步,4个人里随机选2人的总情况数为

(种),甲乙至少有1人选中的情况有①甲或者乙选中1人,情况数为

(种),②甲乙都选中,情况数有

(种),即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有4+1=5(种),根据: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则有甲、乙两人中,至少有1人被选中的概率为5÷6=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

第二步,根据:满足条件的概率=1-不满足条件的概率,不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是甲乙都没有被选中,即概率为

,则甲、乙两人中,至少有1人被选中的概率是1-

因此,选择C选项。

20.牛绳效应是指外界通过刺激物给予受体以刺激,以此激发其改变自身行为的现象。根据这个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牛绳效应的是:A.媒体不断曝光行人乱闯马路现象,促使社会上行人规范自身行为,遵守交通规则B.学校通过在教工大会上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督促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C.某犯人在狱中积极劳动,学习文化知识,还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获得减刑D.李某看到邻居所养的狗十分惹人喜爱,于是决定领养一只宠物狗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外界通过刺激物给予受体以刺激;②以此激发其改变自身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曝光行人乱闯马路现象属于对行人的刺激,促使社会上行人规范自身行为符合“以此激发其改变自身行为”,符合定义;B项: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属于对教师的刺激,督促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符合“以此激发其改变自身行为”,符合定义;C项:某犯人在狱中积极劳动属于受到了监狱教育的刺激,导致他们改变自身行为,努力学习,符合定义;D项:决定领养一只宠物狗不属于改变自身的行为,只属于一种想法,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21.怀旧疗法是指通过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使用了怀旧疗法的是:A.张阿姨自从老伴儿去世后,情绪很低落,女儿将她送回老家疗养一段时间后,她心态变好了B.文教授退休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搬回大学后,马上就精神了C.70岁的老张最近有些健忘,但他自己一拿起老照片就能讲起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D.退休后的老张很孤独,一出门就找不到家,家人听取医生建议给他播放革命老歌舒缓情绪,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改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②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张阿姨情绪低落是因为老伴去世导致的,并非“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且张阿姨并非“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定义;B项:文教授身体时好时坏,但导致其状态的原因未明确,未体现“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且文教授并非“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定义;C项: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体现了“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但回忆过去是否让老张变得更好未明确,未体现“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不符合定义;D项:一出门就找不到家,说明记忆力不好,属于“老年痴呆患者”,播放革命老歌是为了引起他“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从而让老张的病情有所缓解,体现了“帮助老年痴呆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关键词:“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张阿姨自从老伴儿去世后,情绪很低落,张阿姨并不是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帮助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文教授退休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并未提及文教授的病是老年痴呆,不符合“帮助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老张最近有些健忘,但并未提及老张健忘就是老年痴呆,不符合“帮助老年痴呆患者”,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退休后的老张一出门就找不到家,可能是老年痴呆患者,听取医生建议给他播放革命老歌舒缓情绪,符合“通过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2.失眠∶睡眠∶嗜睡A.失忆∶记忆∶回忆B.苗条∶体重∶肥胖C.厌食∶食物∶贪食D.抑郁∶情绪∶躁狂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失眠”与“嗜睡”是形容“睡眠”本身的两种极端状态,二者与“睡眠”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回忆”不是形容“记忆”本身的极端状态,排除;B项:形容“体重”的状态应该是轻或重,“苗条”与“肥胖”是形容身材的两种极端状态,排除;C项:“厌食”与“贪食”是形容人对“食物”表现出的态度,而非“食物”本身所具有的状态,排除;D项:“抑郁”与“躁狂”是形容“情绪”本身的两种极端状态,二者与“情绪”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3.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可推出问号处最合理的答案是(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第一组图中,图一的四个小图形均逆时针移动一格,并且每个小图形自身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二,图二图形上下翻转得到图三。第二组照此规律,图二上下翻转后应该是A、D项。24.16,8,8,12,24,60,(

)A.90B.120C.180D.24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倍数关系明显,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商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2.5+0.5=3,故所求项为60×3=180。因此,选择C选项。25.下列四个选项中,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项是(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两组图形均由直线构成,考虑数直线。第一组图形直线数量依次为5、4、3,呈等差数列;第二组图形直线数也应为等差数列,第二组图直线数量依次为6、4、?,故?处应该为直线数量为2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26.厌学是低龄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50名被调查有厌学情绪的低龄学生中,有511名在最近4个学期成绩呈持续下降趋势。因此,研究者认为,厌学的学生成绩会持续下降,这是因为其厌学情绪会导致旷课、逃学等现象,对教师和家长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结论?(

)A.大多数低龄学生都有厌学情绪B.逃学导致低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C.随着课程难度不断增加,大部分低龄学生成绩都会持续下降D.低龄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是厌学情绪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厌学情绪会导致旷课、逃学等现象,对教师和家长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进而学习成绩持续下降。论据:850名被调查有厌学情绪的低龄学生中,有511名在最近4个学期成绩呈持续下降趋势。本题的论点中出现因果关系,若要削弱论点,可以通过因果倒置等进行削弱。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只说了低龄学生有厌学情绪,但是没有提到学习成绩怎样,无关选项,不能削弱,排除;B项:该项说的是逃学导致了低龄学生厌学,是对论据进行了因果倒置,削弱论据,可以削弱,当选;C项:该项提出了另一个原因,即课程难度增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属于另有他因,削弱力度弱于因果倒置,排除;D项:低龄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主要表现是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与论据讨论一致,可以加强,不能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7.有关海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水下地震这种大地活动可能引起海啸B.海啸来临时,海水可能会突然先退下去几十米甚至几百米C.海啸发生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D.海啸发生时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在波动,所含的能量惊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海啸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海啸是大规模的水波运动,在物理学上属于特长的长波能量传递,它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突然迅速位移所造成的。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其中以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啸最为常见。由此可知,A项中说“只有水下地震这种大地活动可能引起海啸”表述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B项: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海水可能会突然先退下去几十米甚至几百米。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海啸被称为“下降型”海啸。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海浪高度可达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海啸被称为“隆起型”海啸。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海啸发生时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在波动,所含的能量惊人,大的海啸可能对地球的自转产生影响,席卷之处能把上吨的石块移位。海啸波越是靠近浅海,传播速度越慢。一旦海啸波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速越来越小,波高骤增,就像一堵奇高无比的水墙突然压向陆地,从而带来毁灭性灾害。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28.“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的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气候难民”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气候难民”定义的关键信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A项,土地沙漠化使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B项,海平面上涨使国民另觅栖身之所,这些人是因为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C项,飓风使得居民逃离家乡,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D项,印度洋海啸导致多国居民被迫迁移,但印度洋海啸是因地震引起的,属于地质灾害,而非特殊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土地沙漠化是由气候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国民外迁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B项:海平面上涨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另觅栖身之所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C项:飓风是由气候因素导致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因为受到了威胁,符合定义;D项: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是由地震引起的,并非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气候变暖”、“导致生存受到威胁”、“逐渐扩大的人群”。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卡特里娜飓风是由于特殊气候因素引起的,同时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一种生存威胁,属于“气候难民”,排除;B项:印度洋海啸不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一般是由地震或者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波浪,不属于“气候难民”,为正确答案,当选;C项:土地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异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属于“气候难民”,排除;D项:海平面上涨是由于气候因素引起的,导致国民生存受到威胁,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9.所谓圩田,是指在临近江河湖海的地势低洼地区,人工筑堤挡水形成的农田,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分布广泛,如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和江汉地区、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地区。在不同的地方,圩田有着众多“别名”,如垸田、坝田、湖田、桑基鱼塘等,但其不变的共同特征是:低洼处筑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作为我国典型的乡土景观,从空中鸟瞰,各种圩田像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模盘——外堤是棋盘边缘,内部纵横的河道、内堤,道路则是棋盘经纬,池塘、村庄则像一枚枚棋子。圩田尺度差异巨大,小者几亩,大者可达数十平方公里。其彩态、地形也颇为多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仰盂圩。中间高四周低的覆盆圩,半边高半边低的倾斜圩等。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圩田的众多“别名”显示其诸多的功能和特征B.圩田是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创造C.圩田的过度开发会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D.圩田是我国农村中独有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A项,“其诸多的功能和特征”,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项,“圩田是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创造”,对应文段“低洼处筑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作为我国典型的乡土景观,从空中鸟瞰······”可知,选项表述正确,当选;C项,“圩田的过度开发会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圩田是我国农村中独有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文段并未提及“圩田”是我国农村独有的模式,表述绝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多变的圩田

人与水千年棋盘上的新“棋局”》30.2009—2017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均高于上年的年度有(

)个。A.3B.4C.5D.6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材料给出各年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根据“2009—2017年”“进出口总额及同比增速均高于上年”判断考查现期量、基期量大小比较以及同比增长率的大小比较。可首先找到进出口总额高于上年的年份,再利用“增长率=-1”得到上述年份的增长率,与上年增长率比较,得到大于上年增长率的年份个数。先观察条形图,2009—2017年进出口总额高于上年的年份有2010—2014年、2017年,进出口总额高于上年即同比增长率大于0,则其余年份的同比增长率均小于等于0。结合前面的题目可知,2010年增速大于2009年和2011年,则2010年满足、2011年不满足;2016年增速小于2017年,则2017年满足,比较剩余年份。2011年增速为—1=,2012年的增速为—1=,2013年的增速为—1=,2014年的增速为—1=。利用同位比较法,增速的大小为2011年>2012年>2013年,且2014年>2013年,则2014年满足。综上,满足题意的年份有2010年、2014年和2017年,共3年。故本题选A。3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包括:A.人事任免权B.法律监督权C.立法权D.司法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第二步,司法权是司法机关行使的职权,行使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属于权力机关,行使的是立法权而不是司法权。因此,选择D选项。32.泡沫灭火器将生成的泡沫压出喷嘴,可以用来扑灭固体物质燃烧导致的失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泡沫灭火器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可以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A类火灾,如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失火;最适宜扑救B类火灾,如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和E类(带电)火灾。因此,本题正确。泡沫灭火器的外壳是铁皮制成的,内装碳酸氢钠与发沫剂的混合溶液,另有一玻璃瓶内胆,装有硫酸铝水溶液。使用时将筒身颠倒过来,碳酸氢钠和硫酸铝两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体积膨胀7~10倍,一般能喷射10m左右。由于泡沫的比重小,所以能覆盖在易燃液体的表面上,一方面降低了液面的温度(吸热)使液体蒸发速度降低;另一方面形成一个隔绝层,隔断氧气与液面接触,火就被扑灭。33.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用立法的方式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父母平时的孤独感。因此,这样的法律也就能够使家庭幸福。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够加强上述的推论?

A.子女有责任经常看望父母,这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B.大部分的子女平常能够经常去看父母

C.这则法规制定的目的是减少父母平时的孤独感

D.父母较高的孤独感是家庭幸福很大的障碍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样的法律也就能够使家庭幸福。

论据:用立法的方式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父母平时的孤独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讨论子女的责任义务与该项法律的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现状与该项法律的效果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法规制定的目的与该法规是否有效并非同一话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父母的孤独感是实现家庭幸福的障碍,说明若该项法律能够减少父母孤独感,就一定可以显著增加家庭的幸福,该项是在论据与论点间建立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34.某调查小组对部分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把胡狼、棕熊和狮子归为一类,把丹顶鹤、蝙蝠、麻雀归为一类,把黄鳝、蛇和蚯蚓归为一类,这样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A.生活环境B.肢体形态C.运动速度D.繁殖方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可以采用猜测法解题。黄鳝、蛇和蚯蚓体型相仿,其归类依据可能是肢体形态。A项错误。从生活环境看,蛇能水陆两栖,黄鳝在水中生存,蚯蚓在泥土中生存,不能归为一类。B项正确。胡狼、棕熊和狮子都是四足,有脊椎;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是双足,有翅膀;黄鳝、蚯蚓和蛇都是长条状无足动物,所以该调查小组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动物的肢体形态进行划分。C项错误。从运动速度看,蚯蚓的运动速度明显慢于蛇和黄鳝,不能归为一类。D项错误。从繁殖方式看,尽管蝙蝠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而丹顶鹤和麻雀是卵生,不能归为一类。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归类。第二步,按照动物的肢体形态进行划分,胡狼、棕熊和狮子都是四足,有脊椎,体表有毛;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是双足,有翅膀;而黄鳝、蚯蚓和蛇都是长条状体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B项正确:按肢体形态来分,胡狼、棕熊和狮子均有四肢,四条腿行走;丹顶鹤、蝙蝠和麻雀都有翅膀,可飞行;黄鳝、蛇和蚯蚓都无足无翅。A项错误:若按生活环境分,胡狼、狮子多分布于草原,而棕熊多分布于森林,不能归为一类;丹顶鹤多栖息于湿地,蝙蝠栖息于洞穴,麻雀喜欢靠近农田,不能归为一类;黄鳝在水中生存,蛇能水陆两栖,蚯蚓只能生存在泥土中,不能归为一类。C项错误:若按运动速度分,蚯蚓的运动速度明显比黄鳝和蛇要慢,不能归为一类。D项错误:若按繁殖方式分,蝙蝠为胎生,丹顶鹤、麻雀为卵生,不能归为一类。故正确答案为B。35.三段论是指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三段论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不溶于水,铬是金属,所以铬不溶于水B.所有的麻雀都有羽毛,所有的鸽子都有羽毛,所以所有的鸟都有羽毛C.甲不是罪犯,乙不是罪犯,所以甲乙都不是罪犯D.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周恩来是伟大的军事家,所以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②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演绎推理;③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所有的金属都不溶于水,属于“普通性前提”,铬是金属,也是前提,这两个前提中均包含“金属”这一共同项,符合“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所以铬不溶于水,属于“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特殊性结论”,符合定义;B项:所有的麻雀都有羽毛,所有的鸽子都有羽毛,所以所有的鸟都有羽毛,该项属于不完全归纳,不是演绎推理,不符合定义;C项:甲不是罪犯,乙不是罪犯,所以甲乙都不是罪犯,虽然有共同项罪犯,但没有得到新的特殊性结论,不符合定义;D项: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周恩来是伟大的军事家,所以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得出新的特殊性的结论,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36.错觉是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生活中,凭知觉经验所作的解释显然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幻觉具有与真实知觉类似的特点,但它是虚幻的。正常人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如强烈的情绪体验并伴有生动的想象、回忆,或期待的心情、紧张的情绪,或处于催眠状态,都可能会出现幻觉。在入眠或醒觉状态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幻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幻觉的是:A.杯弓有蛇影,草木疑皆兵B.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C.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错觉:“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凭知觉经验所作的解释显然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幻觉:“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真实感知”。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杯弓有蛇影,出自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草木疑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符合“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符合“错觉”定义,不符合“幻觉”定义,排除;B项: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意思是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不符合“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以及“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C项: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出自魏晋诗人潘安的《悼亡诗三首》,意思是睡下和起床的时候都还能看到你,你的声音仿佛还在我的耳边,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符合“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真实感知”,也能对应题干“在入眠或醒觉状态的过程中”,符合“幻觉”定义,当选;D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不符合“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以及“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任何一个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幻觉”,其关键信息为:①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②虚幻的;③正常人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如强烈的情绪体验并伴有生动的想象、回忆,或期待的心情、紧张的情绪,或处于催眠状态,都可能会出现幻觉。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周边的草木也被认为是敌方的兵,极度恐慌疑神疑鬼。弓、草木是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B项:意思是诗人与敬亭山相看而不厌,视敬亭山为人生知己,达到物我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敬亭山是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C项:意思是在这种悲伤的追怀和祭奠中,亡妻那端庄的身影仿佛又浮现在诗人眼前,那温柔的嗓音又回荡在耳边。亡妻的身影和声音都是“虚幻的”,是诗人“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因极度难过、想念而产生的幻觉,符合定义。D项: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蝉、树林、鸟是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幻觉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幻觉定义的关键信息: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A项,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意思是在睡梦中和起床时,(亡妻)那端庄娴静的身影,仿佛又浮现在诗人眼前,那温柔婉转的嗓音,依稀又回荡在诗人耳边。诗人在没有外界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下,看到了亡妻的身影,听到了亡妻的声音,符合定义。B项,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意思是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诗人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敬亭山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C项,杯弓有蛇影,草木疑皆兵,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将周边的草木误认为敌方的士兵。弓、草木都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D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蝉、林、鸟、山都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物,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A。37.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A.节约能源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B.提高存款利息,增加人民的利息收入C.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坚持以人为本;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③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节约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以减轻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为长久发展建立基础,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符合定义;B项:盲目提高存款利息,不利于刺激消费增长,应根据市场总体的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存款利息的增减幅度来保证科学的发展,因此盲目提高存款利息并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符合定义;C项: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生活从而保证社会稳定的前行,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符合定义;D项: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选项提高了存款利息,增加了人民的利息收入,但却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存款利息的调整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周期来调整。而其他三项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定义,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故正确答案为B。

38.在一起事件中的四名被调查者分别是受害者、目击者、救助者和旁观者。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分别作了如下陈述:①孝:诚不是旁观者。②诚:义不是目击者。③敢:孝不是救助者。④义:诚不是目击者。进一步调查得知:他们四人的陈述如果是关于受害者的就是假的,如果是对其他人的就是真的。由此可见,受害者是:A.孝B.诚C.敢D.义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可采用选项代入法。A项:假设A项正确,即孝是受害者,根据“关于受害者的就是假的”,那么敢说的话“孝不是救助者”为假,即“孝是救助者”为真,与孝是受害者矛盾,因此假设错误,A项排除;B项:假设B项正确,即诚是受害者,那么义说的话“诚不是目击者”为假,即“诚是目击者”为真,与诚是受害者矛盾,因此假设错误,B项排除;C项:假设C项正确,即敢是受害者,题干已知信息中没有关于“敢”的陈述,那么已知陈述均可能为真,若“敢是受害者”,根据“诚不是旁观者”和“诚不是目击者”,可知“诚是救助者”,根据“义不是目击者”,可知“义是旁观者”,因此“孝是目击者”,此时四名调查者与四个身份一一对应,未出现矛盾,因此该项正确;D项:假设D项正确,即义是受害者,那么诚说的话“义不是目击者”为假,即“义是目击者”为真,与义是受害者矛盾,因此假设错误,D项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39.东窗事发∶秦桧A.投笔从戎∶班固B.江郎才尽∶江统C.才高八斗∶曹植D.退避三舍∶刘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东窗事发”的主人公是“秦桧”,二者属于成语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而非“班固”,排除;B项:“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而非“江统”,排除;C项:“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曹植”,二者属于成语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而非“刘邦”,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0.①摄像头坏掉②给孩子吃面包③家长集体反应④孩子身体不适⑤调查无果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②④③①⑤B.②④①⑤③C.④②③①⑤D.④②①⑤③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首尾事件。应该先(2)给孩子吃面包,再(4)孩子身体不适,排除C、D两选项。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家长集体反应后展开调查,因为摄像头坏掉,所以调查无果,正确顺序应该为(3)、(1)、(5)。故正确答案为A。41.小张买了一批文学读物和工具书准备打包捐赠给贫困学生。他发现如果每个包里装5本文学读物和3本工具书,则最后剩下8本文学读物;如果每个包里装6本文学读物和2本工具书,则最后剩下8本工具书。问小张买的文学读物和工具书共有多少本?A.72B.80C.88D.96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第一种分配方式下有x个包,第二种分配方式下有y个包,根据文学读物总量不变可得5x+8=6y①,根据工具书总量不变可得3x=2y+8②,联立解得x=y=8。第三步,小张买的文学读物和工具书共有5x+8+3x=8x+8=8×8+8=72(本)。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文学读物共x本,工具书共y本,则,,解得x=48,y=24。第三步,小张买的文学读物和工具书共有48+24=72(本)。因此,选择A选项。42.为了防止风把办公室的门带上,小刘把一张纸折了几下,塞在门缝下面增加门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原理是:A.增大压力B.增大牵引力C.减少空气D.增加接触面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在门与地面之间夹上叠起来的纸,导致门与地面之间的挤压加剧,从而使门和地面发生了形变(不管多么微弱),形变导致门和地面之间相互排斥,这股排斥的力量就是挤压力。因此夹上叠起来的纸,增大了门和地面之间挤压力,从而增大了门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A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43.心理学家考察了450位中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中有白领阶层,也有蓝领阶层;有技能判断型人群,也有决策制定型人群。结果发现,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研究者认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如果你的职位幸运地得到晋升,你将发现不仅是薪水变多,自己的腰围也在变粗,并伴随着体重上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A.每晋升一个工作等级,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减少0.5厘米B.比较而言,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更难抽出时间投入锻炼以缩小腰围C.比较而言,技能判断型人群腰围较小,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较大D.每晋升一个工作等级,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增大0.28厘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点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使得他们的腰围变粗、体重上升”,其余内容为论据,要削弱结论,可以从饮食习惯的改变并不是身居要职的高管腰围变粗的原因入手。题干论据: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题干结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使得他们的腰围变粗、体重上升。A项,指出随着工作等级的晋升,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会减少,而题干论述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B项,指出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腰围变粗的原因是更难抽出时间投入锻炼,而不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属于另有他因,可以质疑题干结论。C项,指出技能判断型人群腰围较小,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较大,而题干比较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和一般员工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D项,指出随着工作等级的晋升,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会增大,而题干论述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论据: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比较的是“技能判断型人群”和“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的大小,而论点讨论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和“一般员工”腰围的大小,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否定论据。该项指出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之所以更胖,是因为更难抽出时间锻炼,而不是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具有削弱作用。C项:不明确项。该项以“技能判断型人群”为例,说明晋升一个工作等级,腰围会变小,但是“技能判断型人群”并不是需要做出“决策”的人群,不具有加强及削弱作用,排除。D项:增加论据。该项以“决策制定型人群”为例,说明晋升一个工作等级,腰围会变大,具有加强作用,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如果你的职位幸运地得到晋升,你将发现不仅是薪水变多,自己的腰围也在变粗,伴随着体重上升。论据:心理学家考察了450位中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中有白领阶层,也有蓝领阶层;有技术判断性人群,也有决策判断性人群,结果发现,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职员更胖。本题的论据是做了一个研究,论点是研究之后的结果,并且以因果的方式呈现,所以可以考虑他因削弱和因果倒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比较技术判断型人和决策制定型人的腰围大小,和题干压力大饮食习惯变化导致腰围增加的论点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B项:高管难抽出时间锻练无法减少腰围,论点是高管因为压力大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导致腰围增加,而选项说明腰围变化的原因在于是否进行锻练,属于他因削弱,当选;C项:技术判断型人群平均腰围随着晋升减少,题干说的是高管,而职级晋升不一定就是高管,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D项:决策制定型人群平均腰围随着晋升增加,题干说的是高管,而职级晋升不一定就是高管,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4.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A.需求不足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隐形失业D.周期性失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第二步,自愿失业指现行的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劳动者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比如劳动者认为所在公司工资水平低,跳槽去另一个公司,如果离职后尚未找到下家,那么劳动者就处于失业状态。显然,这属于自愿失业。因此,选择B选项。A项:“需求不足性失业”为非规范表达,不存在这一类型的失业。A项错误。C项:隐形失业又称亚失业,指员工被减少薪水、无薪休假、缩减工时、削减福利等弹性工作安排。隐形失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而是一种状态描述。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衰退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所形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不是员工“自愿”的失业,而是全行业、大规模的裁员。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45.社会收缩是指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由此引发相应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在空间上的衰退过程。根据收缩行为是否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主动社会收缩和被动社会收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主动社会收缩的是(

)。A.某市因疏解核心区功能导致城区人口下降B.2019年我国春运人口迁移规模近30亿人次C.某产煤大县因资源枯竭导致就业吸纳能力下降D.某制造业基地因产业升级导致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社会收缩:“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由此引发相应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在空间上的衰退过程”;主动社会收缩:“收缩行为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被动社会收缩:“收缩行为不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市疏解核心区功能是主动的行为,符合“收缩行为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城区人口下降,符合“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符合“主动社会收缩”定义,当选;B项:春运人口大规模迁移,只是人口转移,不符合“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不符合“社会收缩”定义,排除;C项:某产煤大县资源枯竭不是主动的行为,不符合“收缩行为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不代表人口流失,不符合“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不符合“主动社会收缩”定义,排除;D项:某制造业基地产业升级,符合“收缩行为是聚落行为主体主动采取的规划策略或管理措施”,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不代表人口流失,不符合“人类聚落中人口持续流失”,不符合“主动社会收缩”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6.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作追加生产资金的部分,主要包括:扩大再生产基金,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如修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以及国家行政、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等;社会后备基金,如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物资储备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积累基金的是:A.三峡工程建设费用B.地震灾区学校重建费用C.奥运会场馆建设费用D.军事演习费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积累基金的定义,主要包括扩大再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种,并分别给出了这三种积累基金的表现形式。积累基金主要包括:①扩大再生产基金;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③社会后备基金。A项,三峡工程建设费用,属于①扩大再生产基金。B项,地震灾区学校重建费用,属于③社会后备基金。C项,奥运会场馆建设费用,属于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D项,军事演习费用并不是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基金,故不属于积累基金。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扩大再生产基金;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③社会后备基金。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建设三峡工程是兴建水利,其费用属于“扩大再生产基金”,符合定义;B项:对灾区学校进行重建,其费用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符合定义;C项:建设奥运会场馆,其费用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符合定义;D项:军事演习费用是演习当下直接的开销,其费用不属于“扩大再生产基金”,也不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也不属于为应付战争做的物质储备的“社会后备基金”,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扩大再生产基金,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建水利等;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如修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以及国家行政、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等;社会后备资金,如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物质储备”。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符合“兴建水利”,符合定义,排除;B项,符合“修建学校”,符合定义,排除;C项,符合“修建体育场馆”,符合定义,排除;D项,看似符合应付战争,但根据题干“应付战争······的物质储备”可知,军事演习不是物质储备,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7.下列说法中,体现了负外部性概念的是(

)。A.吸烟有害自身健康B.吸烟有害他人健康C.连雨天减少了小麦的产量D.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A项错误,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无关第三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吸烟有害自身健康不属于负外部性。B项正确,吸烟通过空气传播导致其他人被迫二次吸烟,是对无关第三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属于负外部性。C项错误,连雨天是自然现象,不是个人或企业对无关第三方造成的损失,与负外部性无关。D项错误,小麦减产受到自然的影响比较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与负外部性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48.1,2,6,24,(

),720A.36B.90C.120D.48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各项有明显倍数关系,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观察发现做商所得到的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24×5=120。因此,选择C选项。49.①口碑好,远近闻名②出狱后餐厅打工,升迁经理③关注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问题④故意伤人被判刑⑤开设餐馆,请刑满释放人员当店员A.①③④②⑤B.④③②①⑤C.③②①④⑤D.④②③⑤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①⑤中选择。观察题干,内容描述的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开设餐馆成功的故事,所以,“开设餐馆,请刑满释放人员当店员”是过程,“口碑好,远近闻名”为结果,排除A、B、C三项。因此,选择D选项。50.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统称B.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式C.“知识产权”是外来语D.“知识产权”的概念、含义由法律直接规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知识产权。A项正确,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根据上述三部法律规定,我国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B项错误,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知识产权的客体必须是人们能够感知的。C项正确,知识产权是外来语,指“知识财产”或“知识所有权”。在我国“知识产权”已成为普遍接受的译名。D项正确,《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对知识产权的概念、含义作了相关规定。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51.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相互接触中,以情感、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的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者”,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提及的人群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是:A.春节期间,小李邀约了几位同事共同拜访领导B.小侯下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