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斗争_第1页
三元里抗英斗争_第2页
三元里抗英斗争_第3页
三元里抗英斗争_第4页
三元里抗英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01事件原因事件结果后世纪念事件经过事件影响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事件原因事件原因三元里民众的讨英檄文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的鸦片战争。次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掠烧杀,奸淫妇女。韦绍光,又名进可,广东南海人。当他的妻子被窜扰三元里地区的英军士兵调戏的时候,韦绍光揭竿而起,联合村民逐走英军。5月30日清晨,也就是韦绍光等人赶走英军的第二天,三元里村民们估计英军会前来报复。于是村民们在村北的三元古庙前集会,群情激昂,决定武装抗击。同时,萧岗举人何玉成等爱国乡绅“柬传”广州东北郊、南海、番禺、增城各乡,联络了三元里及周围103乡的农民约15000人组成平英团,齐聚在三元里村东北的牛栏岗上。他们商定利用此处的复杂地形,诱歼敌人,一旦发现英军,就“一乡锣响,众乡响应”。各乡代表在韦绍光率领下,众志成城,在庙前誓师,并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事件经过事件经过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爱国士绅何玉成等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三元里村民在抗英斗争中使用的三星令旗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军数名。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了。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战鼓擂响,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震天......事件结果事件结果据郭富的报告,5月30日三元里之战,英军共有5人死亡,23人受伤,其中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37团(即有一个连被围困的部队)死亡1人,受伤13人。宾汉的回忆录称,第37团1人死亡,15人受伤。《中国丛报》1841年7月号上的一篇文章说法与宾汉相同。又据麦华生的回忆录,此战第26团有3人死亡,11人受伤,第37团有3人死亡,31人受伤;此数再加上比彻(Beecher),共计7人死亡,42人受伤。看来,数字分歧主要为第37团的伤亡。但若不计较这些分歧,我们可以认定,英军的死亡为5至7人,受伤为23至42人。其中包括英军少校军需比彻(Beecher,一译比彻,一说其为劳累过度致死),相对于鸦片战争的各次战役,英军的伤亡是相当大的。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并且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事件影响事件影响缴获的战利品——英军军服三元里之战,相较于开战以来的定海之战、虎门之战,英军损失较大。即使按照中方文献的伤亡记录(传说或讹传),此战算不上一场重大胜利,更无法改变英军继续肆虐中国沿海,国家落败的结局。英方统帅在拿到所需赔偿后(与三元里此战无关),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开始策划进一步北上侵略计划。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后世纪念后世纪念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在古庙前誓师抗英的英雄壮举。纪念馆位于广州市广园中路34号,原是一座建于清初的道教神庙。95年8月11月被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2016年12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参考资料1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17:292三元里古庙曾为抗英誓师地民谣诉说当年历史(图).中新网[引用日期2019-07-18]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北京:生活·读书·求知三联书店,2005:291-314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广州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