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本溪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B.个体最小的C.个体差异最小的D.个体差异最大的
2.在相对匀质的环境中,主要资源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的结果,种群内个体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随机和集群分布
3.群落成层性是评估()的一种指标。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环境质量D.生物多样性
4.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种属于()
A.常绿乔木B.常绿灌木C.落叶乔木D.草本植物
5.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6.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7.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9.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10.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11.第一次把植物营养体型称为生活型的人是()
A.洪堡德B.瓦尔明C.达尔文D.奥德姆
12.鹿群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鹿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上升B.日照时间加长C.光照强度增强D.食物质量提高
13.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14.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15.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
16.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17.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18.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A.红豆杉B.玉米C.柔毛冷杉D.云杉
1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0.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21.有效积温公式中的温度C(有的以T。表示)是表示()
A.发育起点或生物学零度B.0℃C.目标温度D.最低温度
22.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23.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24.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25.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奥斯汀B.克列门茨C.德鲁提D.布朗一布朗喀
26.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27.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28.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29.下列时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寄生C.降雨D.竞争
30.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二、填空题(20题)31.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和______植物三种类型。
32.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33.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34.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5.按照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即太阳能、地热能、______和核能。
36.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时,增加C02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即为生态因子之间的___________。
37.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3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两个部分。
39.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40.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41.______是指生物体内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42.昆虫完成某一生长发育期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称为__________。
43.待分解资源的______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率。
44.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45.珍贵的大熊猫一般只以箭竹为食,大熊猫属______性生物。
46.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______的适应表现。
47.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48.物种隔离包括形态隔离、行为隔离、生态隔离和__________。
49.种群密度有______和______之分。
50.一般说来,土壤______的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三、判断题(10题)51.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52.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禀增长率低。()
A.正确B.错误
5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A.正确B.错误
54.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偏途顶极。()
A.正确B.错误
55.()
56.含石灰质的土壤中,蜗牛的数量会增多,这是由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引发产生了不同的生物种群。()
A.正确B.错误
57.在群落的自然分类系统中,有的以群落区系组成为分类基础,有的以其生态外貌为基础,还有的以其动态特征为基础。()
A.正确B.错误
58.小型啮齿类动物是革蜱的主要宿主,当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的密度增大,就会出现革蜱的数量高峰和革蜱中脑炎病原体感染率的高峰,使得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A.正确B.错误
59.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密度效应。()
A.正确B.错误
60.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是周限增长率。()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2.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6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4.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
65.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67.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70.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8.B
9.C
10.A
11.B
12.C
13.B
14.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15.C
16.B
17.C
18.B
19.D
20.D
21.A
22.C
23.B
24.A
25.B
26.A
27.A
28.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29.C
30.A
31.阳性
32.直接直接
33.海洋
34.竞争排斥竞争排斥
35.潮汐能潮汐能
36.补偿作用
37.信息流
38.生物小循环
39.群落最小面积
40.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性植物
41.内环境内环境
42.有效积温
43.物理和化学
44.内禀增长率
45.窄食
46.水水
47.中中
48.遗传的不兼容
49.粗密度;生态密度
50.有机质
51.B
52.B
53.B
54.B
55.Y
56.A
57.A
58.B
59.B
60.Y
6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2.①草食动物也称一级消费者或初级消费者它们直接以植物为食例如马、牛、羊、兔、鹿、象、蜗牛和某些昆虫等等。②肉食动物主要是指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也称为次级消费者。包括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三级肉食动物等等。一级肉食动物也称第二级消费者它们以草食动物为食如某些鸟类、蜘蛛、蝙蝠、肉食昆虫等;二级肉食动物也称第三级消费者是以一级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例如狼、狐、蛇等;三级肉食动物也称第四级消费者是以二级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顶部肉食动物”这类肉食动物都是一些凶禽猛兽例如鹰、鹫、虎、豹、狮等等。①草食动物也称一级消费者或初级消费者,它们直接以植物为食,例如马、牛、羊、兔、鹿、象、蜗牛和某些昆虫等等。②肉食动物主要是指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也称为次级消费者。包括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三级肉食动物等等。一级肉食动物也称第二级消费者,它们以草食动物为食,如某些鸟类、蜘蛛、蝙蝠、肉食昆虫等;二级肉食动物也称第三级消费者,是以一级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例如狼、狐、蛇等;三级肉食动物也称第四级消费者,是以二级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顶部肉食动物”,这类肉食动物都是一些凶禽猛兽,例如鹰、鹫、虎、豹、狮等等。
6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64.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⑥限制性作用。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⑥限制性作用。
65.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66.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
67.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
6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69.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经典例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高分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复习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新生儿电解质紊乱纠正原则
- 房产抵押展期合同(标准版)
- 卸船合同(标准版)
- 事业单位联考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效果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策略分析报告:市场需求与竞争策略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更新与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报告
-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监理
- 股东出资协议书合同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
- GB/T 27060-2025合格评定良好实践指南
- DB45∕T 2789-202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行测5000题电子版2025
- 《规训与惩罚》课件
- 【MOOC】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版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标准招标文件
- 糖尿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