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_第1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_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_第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_第4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二次课6/6/2023第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三、体温调节6/6/2023第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体温(bodytemperature)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在研究体温时,把人体分为核心与表层两个部分。

核心温度:相对稳定,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

表层温度:机体表层的温度。

6/6/2023第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表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各部位间的温差较大;皮肤温差波动大,受局部血流量影响,凡是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均能改变皮肤温度。

紧张(情绪激动)手、脚发凉。6/6/2023第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核心温度肝脏>脑>肾、胰脏、十二指肠>直肠体温:临床上通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6/6/2023第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体温的测定:直肠温度:36.9-37.90C(插入直肠6cm以上)口腔温度:36.7-37.70C(不能配合的病人,不适宜用)

腋窝温度:36.0-37.40C(形成人工体腔;至少5min)

人类的体温范围:35-410C

6/6/2023第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体温的正常变动(<1℃

1.体温的昼夜变化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由内在的生物节律所决定。

生物钟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

6/6/2023第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性别的影响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的高0.3℃,而且其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女子的基础体温(basalbodytemperature)(指在早晨醒后起床前测定的体温)在排卵前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3~0.6℃。6/6/2023第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年龄的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温较高;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偏低。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肌肉活动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5.其它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发生影响。6/6/2023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1.主要的产热器官安静—肝脏运动—骨骼肌2.机体的产热形式

基础代谢产热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骨骼肌运动产热寒战产热(shiveringthermogenesis)非寒战产热(non-shiveringthermogenesis)

6/6/2023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好、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

基础代谢kJ/(m2·h)6/6/2023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dynamiceffect)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1~2h出现,2~3h达高峰,持续7~8h。蛋白质最显著30%可能与肝脏处理氨基酸或合成糖原等过程有关。

6/6/2023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寒战产热(shiveringthermogenesis)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肌肉收缩不做外功,全部转化为热量,有利维持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6/6/2023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非寒战产热(non-shiveringthermogenesis)代谢产热,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来增加产热主要依赖棕色脂肪组织细胞的解耦联来增加产热。棕色脂肪组织只存在于新生儿体内,意义重大。6/6/2023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产热活动的调节(1)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主要体液因素。

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E、NE、生长激素特点:作用快,持续时间短。(2)神经调节寒战寒冷刺激E、NE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6/6/2023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散热过程(主要通过皮肤散热)

1.散热的几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6/6/2023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1)辐射散热(thermalradiation):

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6/6/2023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传导散热(thermalconduction):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影响因素:温度差接触面积导热性能(空气、衣物、脂肪、水)临床治疗对高热病人用冰袋、冰帽冷敷降温。6/6/2023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3)对流散热(thermalconvection):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有效散热面积风速(衣服、风扇、空调)辐射、传导和对流,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

6/6/2023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蒸发1g水散热2.43kJ,当环境温度≥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1)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室温<30℃,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呼吸道);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6/6/2023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改变摩擦力有关。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意义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温热刺激刺激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神经支配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汗腺精神性发汗温热性发汗

2)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6/6/2023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降温措施:

(1)冰囊、冰帽:增加传导散热

(2)通气、减衣:增加辐射、对流散热

(3)酒精擦浴:增加蒸发散热6/6/2023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4.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机体可以通过改变皮肤血管的舒缩状态来调节体热的散失量。

炎热→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炎热→汗腺的活动增强→蒸发散热增强。

6/6/2023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出汗、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行为性体温调节:有意识调节体热平衡的活动,通过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来调节体热平衡。三、体温调节6/6/2023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负反馈机制6/6/2023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按位置中枢温度感受器按性质:冷感受器、热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皮肤、粘膜和内脏。6/6/2023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大鼠阴囊皮肤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6/6/2023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

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neuron)

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neuron)6/6/2023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弓状核6/6/2023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枢温度感受器的特点:对温度变化敏感.局部脑组织温度变动0.1℃,这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就会发生变化不出现适应现象。

6/6/2023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PO/AH

6/6/2023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一个体温调定点,即规定的温度值,如37℃。

调定点是由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工作特性决定的。

6/6/2023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体温<调定点冷敏神经元产热(寒战、血管收缩等)散热(发汗、血管扩张等)>体温=调定点体温>调定点热敏神经元产热(寒战、血管收缩等)散热(发汗、血管扩张等)体温=调定点<6/6/2023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储能--放能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分解代谢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6/6/2023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四、基础代谢6/6/2023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能量的来源食物或组织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营养物质结构分子中的碳氢键氧化分解碳氢键断裂CO2H2OE三磷酸腺苷(ATP):既直接供能,又储能。A-P~P~P6/6/2023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1)糖: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50%~70%

有氧氧化无氧酵解CO2+H2O+E38molATP葡萄糖乳酸+E2molATP1mol(剧烈运动、RBC)(脑、一般情况下)机体糖的贮备较少。6/6/2023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脂肪:储存和供给能量。一般情况下:供能小于机体消耗总能量的30%。短期饥饿时:为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次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一般情况下:供能很少。长期饥饿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供能。甘油脂肪脂肪酸糖的氧化分解磷酸化和脱氢葡萄糖乙酰辅酶A糖的氧化活化和β-氧化

6/6/2023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CP:ATP的贮存库。

(二)能量的利用6/6/2023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

食物的热价(thermalequivalentoffood):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kJ)。热价:生物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物理热价—食物在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

6/6/2023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蛋白质:生物热价<物理热价6/6/2023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6/6/2023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3.呼吸商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RQ=产生CO2的mol数消耗O2的mol数=消耗O2的ml数产生CO2的ml数

正常人混合进食:RQ=0.856/6/2023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respiratoryquotient,NPRQ):由糖和脂肪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量的比值。6/6/2023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所作功方法: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与间接测热法。1.直接测热法(directcalorimetry)将被测者置于一特殊的检测环境中,收集被测者在一定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然后换算成单位时间的代谢量,即能量代谢率。

6/6/2023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

原理:定比定律

C6H12O2+6O2→6CO2+6H2O+△H间接测热法的具体步骤:①测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O2耗量和CO2产生量,并测出尿氮排出量;②因体内氧化1g蛋白质可产生0.16g尿氮,所以将测出的尿氮量除以0.16,即体内氧化蛋白质的量。根据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可计算氧化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③1g蛋白质的O2耗量和CO2产生量是固定的,可求出NPRQ,查出该NPRQ所对应的氧热价,进而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④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与非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之和。6/6/2023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两种简化方法:(1)忽略蛋白质食物的氧化量:

a.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b.两者比值即为NPRQ;

c.查表得对应氧热价,即可算得此段时间产热量。(2)a.测定一段时间内的耗O2量;

b.基础状态下的NPRQ为0.82,查表得氧热价;

c.耗氧量与氧热价乘积即为此段时间内的产热量。6/6/2023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耗氧量与CO2产量的测定方法

闭合式测定法和开放式测定法(1)闭合式测定法:临床上通常只使用肺量计来测量耗氧量。6/6/2023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量的方法,即采集受试者一定时间内的呼出气,通过气量计测出呼出气量并分析呼出气体中氧和CO2容积百分比。3.双标记水法6/6/2023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最显著)

6/6/2023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二)精神活动

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6/6/2023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dynamiceffect)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1~2h出现,2~3h达高峰,持续7~8h。蛋白质最显著30%可能与肝脏处理氨基酸或合成糖原等过程有关。

6/6/2023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环境温度人(裸体或只着薄衣)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情况下最为稳定,主要是因为肌肉保持松弛。

<10℃,代谢率增高(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增强)。>30℃,代谢率增高(体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发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

。6/6/2023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好、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c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

四、基础代谢kJ/(m2·h)6/6/2023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人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6/6/2023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BMR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动。男子的BMR值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6/6/2023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BMR的临床意义:1)BMR与我国人正常的BMR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

15%之间,均属正常范围;相差之数超过20%时,才可能是病理变化。体温每升高1℃,BMR将升高13%左右。2)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可比正常值低20~

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可比正常值高25~

80%。6/6/2023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能量平衡

摄入能量=消耗能量体重不变能量平衡

摄入能量<消耗能量体重减轻能量负平衡

摄入能量>消耗能量体重增加能量正平衡6/6/2023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BMI)范围男女中国人过轻:小于20小于19小于18.5适中:20-25

19-24

18.5-24过重:25-30

24-29

24-28肥胖:30-35

29-34大于28非常肥胖:大于35大于34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6/6/2023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分类:单纯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等(柯兴氏综合征)6/6/2023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6/6/2023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单纯性肥胖(1)遗传与环境因素(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3)脂肪数目的增多与肥大(4)神经精神因素(5)生活及饮食习惯(6)药物性肥胖6/6/2023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甜食水果吃饭狼吞虎咽反复多次减肥生理周期情绪压力宵夜运动不足零食季节6/6/2023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三、体温调节6/6/2023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体温(bodytemperature)

(一)表层体温和核心体温

在研究体温时,把人体分为核心与表层两个层次。

核心温度:相对稳定,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

表层温度:低于核心温度,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

6/6/2023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1.表层体温<核心温度

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四肢末梢皮肤温度最低;32℃以上,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别↓;寒冷环境,四肢末梢皮肤温度↓>头部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管的功能状态;

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指标。

6/6/2023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核心温度

相对稳定;

各部位间差异小;

肝脏﹑脑(38℃)>肾﹑胰腺﹑十二指肠>直肠(37.5℃);

循环血液交换热量→各器官温度趋于一致6/6/2023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体温: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由于深部血液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通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部位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体温的测定:临床:直肠温度:36.9-37.90C(插入直肠6cm以上)口腔温度:36.7-37.70C(不能配合的病人,不适宜用)腋窝温度:36.0-37.40C(形成人工体腔;5-10min;干燥)

6/6/2023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体温的正常变动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1.体温的昼夜变化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或日节律。

6/6/2023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6/2023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2.性别的影响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的高0.3℃,而且其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女子的基础体温(basalbodytemperature,指在早晨醒后起床前测定的体温)在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3~0.6℃。每天测定基础体温可有助于了解有无排卵和排卵的日期。排卵后体温升高,是孕激素作用的结果。

6/6/2023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3.年龄的影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

4.肌肉活动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5.其它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发生影响。解热镇痛药。6/6/2023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就是因为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能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一)产热过程1.主要的产热器官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安静—肝脏运动—骨骼肌2.机体的产热形式基础代谢产热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骨骼肌运动产热寒战产热非寒战产热6/6/2023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寒战产热概念: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9-11次/分。特点:屈肌﹑伸肌同时收缩,基本不做外功,产热量很高。

(2)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

通过提高组织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形式。棕色脂肪组织产热量70%

对新生儿意义重要

6/6/2023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产热活动的调节(1)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主要体液因素。

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E、NE、生长激素特点:作用快,持续时间短。(2)神经调节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E、NE产热增加寒冷刺激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释放甲状腺激素产热增加6/6/2023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散热过程1.散热的部位主要:皮肤

其次:呼吸道、尿、粪等排泄物。散热方式百分数(%)

辐射、传导、对流70皮肤水分蒸发27呼吸2尿、粪1

在环境温度为21℃时人体散热方式及其所占比例

2.散热的方式四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6/6/2023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1)辐射散热(thermalradiation):

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6/6/2023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传导散热(thermalconduction):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影响因素:温度差接触面积导热性能(空气、衣物、水、脂肪)临床治疗对高热病人用冰袋、冰帽冷敷降温。6/6/2023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3)对流散热(thermalconvection):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有效散热面积风速(衣服、风扇、空调)辐射、传导和对流,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

6/6/2023第九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蒸发1g水散热2.43kJ1)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粘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室温<30℃,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呼吸道);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6/6/2023第九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有关。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意义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温热刺激刺激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神经支配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汗腺精神性发汗温热性发汗中枢下丘脑大脑皮层运动区

2)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6/6/2023第九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影响温热性发汗的因素:环境温度﹑湿度、机体活动人在安静状态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