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第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考纲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命题热点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A第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D第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依纲梳理——夯实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等。

(3)整体性的表现: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第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4)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太阳能因为植物

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换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

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光合作用化学能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有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温馨提示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其他各个要素协调牵一发而动全身统一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其他要素的改变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温馨提示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1.(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第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第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第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问:地势与湖面面积(湖岸线进退)变化相关,结合图中湖岸线变化判断即可。第(2)问: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问: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第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读下图,回答1~2题。答案:C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答案:A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第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地域分异水平地带性非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地带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第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植被类型气候宽度带状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海陆分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中纬度水分变化海拔高度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温馨提示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依纲梳理——夯实基础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表解厄尔尼诺现象(P60)学法指导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2题。修建水库ⅠⅡ蒸腾加强湖泊周围降水增多

Ⅲ1.图中I、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DA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与气候类型的关系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横贯大陆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南岸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三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中部、西岸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西岸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控制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横贯大陆副极地低压带影响寒带苔原带极地气候高纬度横贯大陆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冰原带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学法指导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影响决定气候影响植被土壤自然带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表示植被表示气候类型表示自然带▲自然带名字的记忆—同类归纳记忆(植被+“带”)自然带概念和命名: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2.(2010年西安模拟)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夏季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②④④⑤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

,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DBC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分异)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热雨—热草—热沙—地中海气候)第四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水分海陆分布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学法指导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雪线及影响因素(4)垂直分异规律——

在高纬度和雪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雪线上升,冬季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线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固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地球上各个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①气温和降水都与雪线分布的高低有关: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②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相同的山坡两侧,雪线位置阳坡较高,阴坡较低。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雪线偏高;北坡和东坡雪线较低。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③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珠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南坡年降水在2000mm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产生降雪,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受山脉阻挡,年降水仅600mm左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产生降雪,雪线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阿尔卑斯山北坡背阳迎风,雪线北坡低南坡高。天山南坡向阳少雨,雪线也是南坡高北坡低。注意:阳坡不等于迎风坡,阴坡不等于背风坡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热量)呈正相关,与纬度成负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即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第五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④雪线的升降变化还受大气环境改变的制约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等因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练习2】读右侧我国西部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沿图中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是什么?北段(青藏高原以北):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向南):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CO2,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所致。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3.(2010年合肥模拟)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学以致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A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D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秦岭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确定其纬度,可知: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高频考点巧突破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第六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特别提醒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命题展示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半荒漠D.苔原(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A.垂直地带性现象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C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3)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B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热点探究显身手解析:从北京到洛杉矶按照图中的路线,经过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天山和昆仑山脉位于半干旱地区,该地绿洲是利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两种类型。答案:(1)A

(2)C

(3)B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009年高考天津卷)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1(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DA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阅读三幅图时,要注意各图中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生物、地形等要素。(1)观察三幅不同时期的湖泊示意图可以发现,湖泊中的沉积物质越来越多,湖泊中的水体逐渐被沉积物质替代,致使湖底抬升,湖泊逐渐消亡。(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

(1)D

(2)A第七十页,共八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典例剖析求解法【规律方法总结】根据阅卷统计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湖泊消亡这一问题的实质,简单地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归结为较为常见的全球气候变暖,从而误选“气候变干”这一选项。事实上,自然环境变化比较脆弱的地方主要是温度条件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如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第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