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认识大学02大学学习的特点03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大学是一条神秘地平线大学是一条人生起跑线01

认识大学大学是一条成长分界线大学是一条道德基准线“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修养就是个人天赋完全的发展,各种潜能最圆满、最协调的发展,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大学阶段,不只是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探求,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最需要的就是调整自己,以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是一条神秘地平线大学的学习,犹如置身广阔的草原,没有确定的道路,却有了无限的可能。无论经历过怎样的境遇,无论有过怎样的心情,进入了大学的门槛,你和其他人一样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学是一条人生起跑线从今天开始,你们面向未来,人人平等,机会均等。在大学里真正收获精彩的大学生活,并不完全取决于高考分数的高低,不取决于家庭条件的贫富,也不只取决于你们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关键更在于你们能不能在大学四年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就是智商,最大的差距就是习惯。大学是一条成长分界线初入大学,同学们首先感到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有对家的思念,以及自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不习惯。但接下来感觉到的则可能是迷茫,对未来的恐惧,因为不再有高考指针为你们规定制式的生活轨迹。自由面前,你可以选择舒适安逸,也可以选择艰苦奋斗。可以选择投机取巧,也可以选择脚踏实地。可以选择小富即安,也可以选择壮志凌云。可以选择囫囵吞枣,也可以选择慎思明辨。大学是一条道德基准线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沉淀着现代社会的美好与无奈,坚守着社会良知和道德基准。大学生需要学会学习大学学习方法02大学学习的特点世界发展变化之快,永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知识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在大学时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思考】学会学习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学会学习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学会学习是职场生存的前提大学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认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思考】你之前的学习方法都有哪些?

你认为哪些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哪些需要改变?自主学习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带给你什么?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21世纪,我们倡导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面学习

树立全面学习意识什么是全面学习?如何做到全面学习?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和选择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创新学习理解创新学习什么是创新学习?你认为创新学习有必要吗?创新学习是适应变化万千的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一种学习体系和形式。创新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想,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提出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形成终身学习观念什么是终身学习?你认同终身学习的观念吗?新的时代要求将终身学习的观念贯穿于整个职业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终身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选书;二是会看书。选书方面,要选择那些高质量、对自己有用的图书;看书的技巧大致可以概括为选读、通读、泛读、精读,视不同情况而定。读书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做读书笔记、读书标记,最好能在阅读书籍后写概述或读书心得体会。实践学习理解实践学习什么是实践学习?实践学习能带给你什么?实践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能力既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包括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素质和本领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懂得了书本知识,有了理论不付诸实践,知识、理论就成了装潢门面的东西。实践、学习缺一不可。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03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所谓学业观就是对所学专业、课业的态度和认识。(一)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将学业涵义理解过窄。对学业生活预期过高。学业角色定位不准。职业期望值过高。【思考】你对学业有以上认识误区吗?

需要正确处理的

关系正确处理学业与专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从上面四点误区出发,我们应正确处理如下四种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把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就业是学业的导向,学业决定了就业。在学习期间就应自觉地学好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锻炼职业能力。将自己现在的学业、将来的职业和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大学期间首先是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大学不要读死书,大学需要的是灵活应用,活学活用。大学生要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加入几个自己喜欢的社团,结交一些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增长见识。大学学习要有就业意识,不能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关注自己专业方面的情况。到公司去实习,在实习中学习。(二)职业发展从学业规划开始【思考】提早规划学业的优势有哪些?

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做好学业规划能增强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2做好学业规划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3做好学业规划有助于自我定位4(三)扎实的学业为就业开路【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就业准备?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谓专业,是指高等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根据学科分类或者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如中职学校里的农林类,下设种植、园林、养殖、畜牧兽医、木材加工等19个专业。1)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2)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什么是”专业“专业设置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置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2)专业设置的现实性与前瞻性3)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专业设置的依据是什么?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冷热不是一成不变的热门不一定是需求量大的专业如何认识热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联系自己的实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参考社会的就业形势怎样选择专业?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一对一指一个专业方向对应一个职业目标。此类职业培养目标单一明确、技术含量比较高,属于学业规划中比较主动的一种。在各种路线中选择求学成本最低的一条,这类专业和职业一般都适合于专业技术人员。一对多指一个专业对应的职业目标有多个。在确定了专业方向后,还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这里要注意的是确定职业目标时一定要和自己的职业人格一致。多对一指多种专业对应一个职业目标。这类职业一般属于管理型人格的职业,比如新闻记者、政府公务员、营销主管、企业管理者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了解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体会工作中的快乐与艰辛,体会到团队合作对成功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带着这些认识回到学校,就可以进一步发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以职业要求为镜子,形成自我认识社会的实际需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可达到以下目的:以社会需求为标尺,确定职业定位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1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6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形势、难度和需求情况的认识。角色适应的实质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学生到单位员工的角色转变,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以职业体验为基础,强化角色适应【思考】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大学生活失衡,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困扰。那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平衡呢?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1在获取知识和获取利益之间找到平衡2在锻炼能力和保护自我安全之间找到平衡30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02职业生涯规划理论03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职业发展规划的含义0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E.帕森斯(FrankParsons)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情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到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局面。从20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慢慢产生了。职业发展规划是指组织或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人在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思考】你认为职业发展规划有必要吗?

你有打算为自己做职业发展规划吗?你做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什么?职业生涯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决策理论02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Parsons)于1909年5月出版了《选择职业》著作。在书中主要介绍了四种理论。帕森斯的

职业—人匹配理论弗鲁姆的

择业动机理论霍兰德的

人业互择理论廖泉文的

三、三、三论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理论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慧、局限和其他特征;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拥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前途。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因素匹配(活找人),即职业与掌握该职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择业者匹配。特性匹配(人找活),即个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弗鲁姆的

择业动机理论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M——激励力量,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E——期望值,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的概率。【思考】如何利用弗鲁姆的择业动机理论进行择业?

霍兰德的

人业互择理论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这一理论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相应地,职业也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现实主义型、钻研型、艺术型、社交型、创新型和传统型。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适应。霍兰德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和与职业互相结合,劳动者找到适宜的职业岗位,其才能与积极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廖泉文的

三、三、三论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则的代表性理论。该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子阶段,分别是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每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状况,分别是顺利晋升、原地踏步和降到波谷。输入阶段是指对知识、信息、经验的输入;输出阶段是指输出服务、知识、智慧和其他产品;淡出阶段是指人逐步退出职业生涯。这种划分方法具有个性化、弹性化、开放化等特点,更加适合当前迅速发展的人性特质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现实。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是指当一个人在面对职业、生涯等重大问题的抉择时,所做的选择能够尽量获得最大收益或满意度。目前,常见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有三种。标准化

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描述性

职业生涯决策模型规范性

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标准化职业生涯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能够加工所有相关信息,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在选择时遵循着效用最大化原则。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是:(一)标准化职业生涯决策模型1奇兰特(Gelatt)的职业决策过程模式2克朗伯兹(Krumboltz)的社会学习论奇兰特的

职业决策过程模式该理论认为,决策是一连串的决定的组合,任何一个新决定都是先前决定的影响所致,而新作出的决定又会连锁影响后来的决定。为了使决策过程理性化、系统化,奇兰特职业决策模式特别强调资料的重要性和过程的严谨性,为此,他提出了资料处理的三个策略系统和决策过程的七个步骤。预测不同的选择可能会造成的结果,估算出每个行动可能造成该结果的几率,以作为该采取哪个行动方案之参考。预测系统价值系统决策系统个人对于各种可能的行动之喜好程度。评判各种行动方案的标准,其选择取向包括:a.期望取向;b.安全取向;c.逃避取向;d.综合取向。1234根据所得资料,预测各个可能的行动方案的成功机率及其结果。搜集与目标或目的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调查可能的行动方案。个体意识到做决策的需要,根据需要制定决策的目的或目标。根据价值系统,评价结果是否满足需要。765评估各种可能方案,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执行。若达成目标则终止决定,然后再等待下一个决定的出现。若没有成功,则继续调查其他可行的办法。职业生涯决策的七个步骤克朗伯兹的

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强调个人独特的学习经验对其人格与行为的影响。克朗伯兹将这一观念引用到职业生涯辅导上,用以了解在个人决策历程中,社会、遗传与个人因素对于决策的影响。他提出了影响职业选择的四因素,其后又提出了职业生涯决策的七个步骤。遗传因素包括:种族、性别、外在的仪表和特征、身体健康程度等;特殊能力包括:职业偏好、智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遗传特征

与特殊能力环境条件

与特殊事件学习经验外部因素大多由人为所致(如社会、文化、政治或经济的活动),也可能由自然力量引起(如自然资源的分布或天然灾害)。学习经验包括个人作用于环境的经验和环境作用于个人的经验两种。工作取向技能这些工作取向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习惯、工作的标准与价值、情绪反应、知觉和认知的历程等。1234澄清价值:界定个人的选择标准,作为评估各项方案的依据。拟定行动计划:思考可能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并规划达到目标的流程。界定问题:理清自己的需求及时间或个人限制,并制定出明确的目标。找出可能的选择:搜集资料,论证可行的方法。765评价各种有可能的选择: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进行评价。体系地删除:有系统地删除不合适的方案,挑选最合适的方案。开始执行方案:方案确定之后开始实施。职业生涯决策的七个步骤描述性职业生涯决策理论主要是解释个体如何从实际生活的职业选项中做出决策,其代表性理论有:(二)描述性职业生涯决策模型1泰德曼(Tiedeman)的决策历程理论2丁克里奇(Dinklage)职业生涯决策风格泰德曼的

决策历程理论泰德曼生涯决策理论的特点是把职业选择作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而非一锤定音。他将生涯发展概念化为一个不断辨别自我、处理发展任务和解决心理、社会危机的过程。这些持续的活动被认为是发生在一个时间阶段之内。根据他的观点,生涯决定包括两个阶段、七个步骤。在该阶段内,个体采取各种方式先行拟出几个可行的方案,然后考虑澄清各个方案的利弊得失,预估其可能的结果,最后做出具体的选择。预期阶段实践与适应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将选择的方案落实于现实生活,然后评估其结果,并根据个人对结果的满意程度,对方案进行调整或改变。预期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12341234探索,考虑不同选择方向及可能目标;具体化,经过对各种不同选择方向或目标的优缺点的斟酌,情况逐渐清楚;选择,制定出一个能够解除目前困扰的目标;澄清,再审视、修正与调整准备要行动的目标。实践与适应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入门开始执行自己的预选择,这是新经验的开始,以新的角色出现,应积极争取周围人们的认可。整合个人的信念与集体的信念达到平衡与妥协。革新调整步伐与心态,专心一致,全力以赴适应新环境。丁克里奇职业生涯决策风格风格是指不同的人在做事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偏好。决策风格是影响决策效果与决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丁克里奇将人们做职业生涯决策时所采用的风格归结为八类:上述8种决策风格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决策风格既受个性的影响,又受环境的塑造,并非绝对无法改变。冲动型宿命型顺从型延迟型烦恼型直觉型瘫痪型计划型规范性职业生涯决策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彼得森等人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简称CIP),该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方法。(三)规范性职业生涯决策模型【基本观点】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作出生涯选择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活动,生涯决策需要动机,有赖于我们想什么、如何想,而生涯的质量有赖于我们是否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了作出生涯决策所需的技能。所以,通过改进信息加工技能,可以提高生涯管理的能力。【通用信息加工技能的五个步骤】执行

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评估

对选项排列次序分析

考虑各种可能性综合

形成选项沟通

识别问题的存在01020304050102030405(一)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美国著名的职业发展理论先驱、职业心理学家金斯伯格通过对人的童年到青少年阶段职业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将个体职业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3个阶段。幻想期

(4岁~11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职业心理发展总特征如下:属于单纯的兴趣爱好与模仿。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水平。不能形成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职业动机。尝试期

(11~17岁)有职业兴趣,但不仅限于此,能够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金斯伯格将这一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兴趣阶段(11~12岁):青少年开始觉察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并对自己关注的职业产生兴趣;能力阶段(12~14岁):青少年开始注意社会不同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并自觉进行训练;价值观阶段(14~16岁):青少年开始注意了解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运用这些价值审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综合阶段(16~17岁):青少年开始综合有关职业信息,综合判断各种职业发展方向,并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现实期

(17岁以后)这一时期青年最明显的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金斯伯格按职业心理的发展顺序将现实期分为三个阶段:试探阶段:对尝试期初步确定的职业方向进行各种试探活动,为选择职业生涯做准备。具体化阶段: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再一次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使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具体、明晰。专业化阶段:确认个体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以实际行动投入使目标逐步转化为现实。金斯伯格为了完善他的理论,1983年对他的职业选择理论进行了重新阐述,其中强调的一点是:对那些从工作中寻找满足感的人来说,职业选择是终生决策过程,是不断增进变化的职业目标和工作现实之间匹配的过程。(二)格林豪斯的职业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主要研究了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发展分为5个阶段。(0~18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职业准备(18~25岁)主要任务是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个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进入组织(25~40岁)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从而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职业生涯初期(40~55岁)主要任务是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职业生涯中期(55岁直至退休)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职业生涯后期(三)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舒伯认为可以依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并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把职业发展阶段分为5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的认识来修饰自己的角色。该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形成对工作世界的正确认识,并了解工作的意义。成长阶段

(出生~14岁)此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决定;过渡期(18~21岁),青年学生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或进入就业市场,更注重现实,职业目标更加确定化;实验并稍作承诺(22~24岁),职业发展规划初步确定。探索阶段

(15~24岁)由于个体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参与到逐步引退。该阶段的任务是寻找新的方式满足成就感。衰退阶段(65岁以上)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既有的位置,同时会面临新入职同行的挑战,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维持既有的成就。维持阶段(45~6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稳固并求升华,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实验—承诺稳定期(25~30岁),个体追求稳定;二是建立期(31~44岁),大部分个体处于稳固的时期,往往因经验和资历而成绩显著。建立阶段(25~44岁)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揭示了职业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主要规律,对正确认识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认识和职业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能力和环境的变化,人的职业心理会不断发生变化。(四)职业锚理论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职业锚以员工的工作经验为基础。1职业锚是在工作实践中依据自省和已被证明的才干、动机、需要和价值观。2职业锚是员工自我发展过程中动机、需要、价值观、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3员工个人及其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4了解职业锚的概念,要注意几个方面:1978年,美国的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理论包括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它们分别是:自主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到90年代,又增加了三种类型:安全稳定型、生活型及服务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技术/职能型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喜欢面对来自专业领域的挑战,他们一般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放弃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就。管理型管理型的人追求并致力于职务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或独自负责一个部分,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们想去承担责任,并将企业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体的技术/功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安全/稳定型安全稳定型的职业锚可能是现在最普遍的一种职业锚类型了,尤其是在财务还没有自由的阶段,个人往往会倾向于安全稳定的职业。面对大的环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的负担,这种类型的职业锚就浮了出来。但坦白地说,这种类型的职业锚往往是一种假象,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很多这种性格特征的人都会产生这种类型的职业锚。创业型创业型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他们想向世界证明公司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建的,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并评估将来的机会,一旦他们感觉时机到了,他们便会自己走出去,创建自己的事业。自主/独立型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能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希望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愿意放弃提升或更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挑战型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劲的对手,克服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与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选择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情非常容易,他们马上变得非常厌烦。生活型生活型的人喜欢允许他们平衡并结合个人需要、家庭需要和职业需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牺牲他们职业的一些方面,如提升带来的职业转换。服务型服务型的人是指那些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的人。例如: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通过新的产品消除疾病。他们一直追寻这种机会,即使这意味着变换公司或失去提升机会。当代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因素寻找自己的职业锚,尽早做好职业定位,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准确地把握求职就业方向,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成就,塑造成功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职业发展规划的个人意义03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是第一位的,而大学生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什么指导思想来规划自已的职业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由什么样的人参与国际一体化竞争的问题。(一)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当今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很快,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待职业发展规划这个问题。在今天,我们用什么现念来指导自己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值得每一个大学生深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二)在精神文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时间比例。【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作用?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一个人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的努力方向。5职业规划可以把个人、家庭和事业更好地统一。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促进人职匹配、人职和谐。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个人能否尽可能地占有、驾驭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资源,并将不同的人生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规划,既是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必备的一种人生驾驭能力。大学期间正是学生锻炼、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一)能提高大学生对人生资源的驾驭能力【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有什么意义?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大学生成功积累人生发展的必备资源。1及时、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这些资源的驾驭能力。2“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乔治·萧伯纳(二)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必然趋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身职业理想考虑,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发展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优势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定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的:人的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定的职业中谋求,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三)促使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01职业素养概述02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0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素养与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特征01

职业素养概述职业素养的意义所谓素养,主要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涉及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个认识与实践领域所进行的勤奋学习与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在其知识才能和思想品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一)素养素质重在人的先天本原基质,不含人为改变成分或因素;1.1素养与职业素养【素养与素质的区别】素养重在人的修为与努力,并含有由修为与努力带来的变化与结果。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具体量化表现为职业智商,它体现了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冰山理论”】劳动者的职业素养1.1素养与职业素养浮在水上面的1/8代表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技术等表层特征的显性职业素养,只能说明这个人具备了从事职业劳动的基本条件,不能区分绩效优劣;隐藏在水面一下的7/8,代表着劳动者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判断劳动者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的最重要部分,可以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冰山水下部分的大小决定了水上部分的高度和大小。只有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隐形职业素养为重点,注重各方面的良好协调和均衡发展,才能使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与现代社会体制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思考】职业素养包括哪些部分?如何培养自我的职业素养?1.1素养与职业素养1.2职业素养的特征职业性养成性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不同的职业对其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同,这是由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将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并有长久的发展。职业素养作为与职业世界相联系的个性品质的集合,是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养成的。职业素养不能仅依靠简单的传授完成,其获得是有条件的,经过模仿、反馈以及慎思等多种途径逐渐积累、内化,是一个人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内在特质的组合,并随着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提升。1.2职业素养的特征情境性完整性职业素养强调对不同情境的针对性,而不是程序化的固定动作的组织体系。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何种情境需要何种素质,并能够熟练地指导自己的行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应是多方面的,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又要遵守行业的规范和职业准则,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作为行动与个性心理品质的统一,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并与职业活动的其他要素紧密相连。1.3职业素养的意义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从业者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在个人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进步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提出,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而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成都大翰咨询公司的招聘条件: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可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职业道德职业意识02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生活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在特殊社会关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1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不能停留在愿望和决心上,而是应付诸现实的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会流于空谈。2.1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人无信不立,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2.1职业道德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要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者之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同时,职业的划分也不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创造谋取私利的机会,而是为了更加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以公道之心办事就必然成为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2.1职业道德服务群众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则的代表性理论。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2.1职业道德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2.1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就是站在特定的职业角色上,以实现职业目的为目标而应具有的特定思维模式,它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职业意识的强弱在各个方面决定了从业者的工作表现。2.2职业意识角色意识规范意识问题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强化角色意识,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恪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向优秀人物、杰出人物、英雄人物学习,以自身所属角色群的榜样、楷模为镜子、为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以此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角色即人格,只有扮演好了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我们的人格才会独立,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一)角色意识2.2职业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守岗位的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规范意识有三个层次:(二)规范意识2.2职业意识1有规范的意识。比如说,不迟到,不早退,不在工作时间办理个人事务,不越权,不侵犯公司利益,等等。3遵守规范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对于个人来说,这意味着规范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2要有遵守规范的愿望和习惯。比起规范意识,更重要的是愿意和习惯于遵守规范。问题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具有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自觉意识,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更准的方法。一个员工只有树立了“问题意识”,才能更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个团队,尤其是企业团队,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不断清除淤塞、健康发展。(三)问题意识2.2职业意识2.2职业意识【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呢?】12341234要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当前的工作,不论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努力做到最好,并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不断学习,只有始终站在专业前沿的人才能最早、最快地发现问题;用心观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仔细体会、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碰到任何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查出问题的根源。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四)团队意识2.2职业意识‘‘第一,要具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才能将自己融入一个团体中,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因此,要努力抓住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2.2职业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的基本要求:‘‘第二,要具备主动做事的品格。应该主动去了解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地计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2.2职业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的基本要求:‘‘第三,要具有宽容与合作的请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一个团队只有具备了宽容与合作精神,才能将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到最大,也才能使团队不断做大做强。‘‘2.2职业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的基本要求:‘‘第四,要有全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保持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个人利益、观念等与团队整体需求发生冲突时,要主动调节自身,以适应团队的发展。‘‘2.2职业意识成为一名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的基本要求:质量作为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对企业的生存和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品质量对外表现为企业名誉与品牌形象,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命运,体现为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而在企业内部,则表现为员工的工作质量,一个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表现在他完成每一项工作是否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五)质量意识2.2职业意识2.3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意识的各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1.专业技能2)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语言按合理、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地进行着。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的进步和商业的发展,绝大多数职业的要求都变得更加复杂。相对来说,岗位层次越低的工作人员就越需要技术技能。专业技能是指人在职业活动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或经验顺利完成某种职业任务的一种技术活动或心智活动。2.3职业技能2.自我管理技能2)习惯管理职业人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习惯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守时——时间管理的技巧;②勇挑重担;③对结果负责;④尊重他人,莫论是非。1)终身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能力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才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工具,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就能很快掌握它。自我管理技能是职业人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性技能。自我管理包括终身学习、习惯管理等方面的修炼。2.4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是指个人与其职业相适应而表现出来的能反映其内在气质和职业特点的外在形象及举止行为。职业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外表长相和穿衣打扮的概念,而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能够展示出个体的自信、尊严、力量、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一)职业形象的价值1.职业形象是走向职场成功的第一块“敲门砖”职业形象在个人求职、社交活动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认定那些职业形象不合格、职业气质差的员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户面前获得高度认可,也极有可能让工作效果大打折扣。2.4职业形象因此,良好的职业形象会使职业人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职业形象的价值2.职业形象强烈影响个人业绩如果自己的职业形象不能体现专业度,不能给客户带来信赖感,所有的技巧都是徒劳,特别是对一些从事非物质性销售工作的职业人,客户更多的是认可职业人本身,因为产品对他们来说是虚的。2.4职业形象这一点对于业绩型职业人而言更为明显。(一)职业形象的价值3.职业形象会影响个人晋升机会获得上司的认可是晋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在上司面前因为职业形象问题导致误会、尴尬甚至引发上司厌恶,业绩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如果在同事同级层面上因为职业形象问题导致离群、被孤立、被排斥,那也会严重影响你的晋升机会。2.4职业形象(二)良好职业形象的表现职业形象是新时代企业文化和个人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行为以及内在气质的统一。良好的职业形象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所在并做到扬长避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材、脸型、个性特质及工作需求,然后参考相关意见设计出既具有个人风格又符合工作场合的造型,从而给人留下更加得体的印象。仪容仪表2.4职业形象一个人有没有社交能力和办事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否把握办事说话的尺度上。所谓尺度就是说话要得体。首先,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注意双方的地位身份、学识教养、生活阅历、社会背景等要素;其次,说话要注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该庄重规范,用书面语、常用语;非正式场合说话要自然风趣,多用口语。社交语言中的禁忌主要有假话、揭短、炫耀。语言社交语言的运用技巧主要包括赞美、批评、拒绝、寒暄、求助。赞美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肯定。适当的赞美能够帮助别人进步,也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赞赏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实事求是的,切忌含糊笼统,更不可信口开河。每个人都难免会有错误,批评是职场上最难把握分寸的一种交际,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还要照顾到批评人的自尊心。在批评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具有哲理的双关语来增进交流,达到批评的目的。2.4职业形象社交语言的运用技巧主要包括赞美、批评、拒绝、寒暄、求助。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必须直接拒绝;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换位思考,求得对方的体谅,或者干脆就难得糊涂,假装不明白。但要注意的是,在拒绝别人时,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对方,使对方尽量理解,并努力将他的失望减少到最小。这样既维护了双方的情面,保持了交流的延续,又达到了拒绝对方的目的。寒暄是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适合的寒暄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以及想继续交流的意愿。这样的寒暄使本来陌生的双方一下子就亲切起来,并且产生了继续交往的意愿,为今后的交流做了良好的铺垫。2.4职业形象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它能够开启人们封锁的心灵,更能够开启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之门。发自内心的微笑,自然、纯真、友善,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保持微笑2.4职业形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0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大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和就业心态是阻碍大学生获得良好就业机会的根源。如功利心理,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于职业生涯总体的规划;再如,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信心,过于自卑和怯懦,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错过了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一)就业观念落后3.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要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在求职过程中应端正就业心态,积极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应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的认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主要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和规定,没有真正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教育改革的出路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让大学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入岗位或参加科研,在学习、实践和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上应更注重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专多能”或“博学专精”知识结构的人才。(二)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3.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大学工作评估仍然停留于占少部分比例的精英学生身上,而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牺牲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大学教育的规模效应。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过程中,急需政府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建立起大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调整机制,按照科学的办学规律搞好大学教育与建设。只有政府与高校在大学生教育体制上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适应激烈就业环境的高质量毕业生。(三)人才评估机制不合理3.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3.2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结果。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就需要及早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加强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训练,寻求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开端。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1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加强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包括自我效能、心态调整、沟通能力、健康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创新能力、自信演讲、印象管理、职业礼仪、团队合作等。2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效能包括两个方面: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决定了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动。自我效能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一)提高自我效能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使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任务,由此将持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自我效能高的人会积极尝试各种活动,通过实践使个人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过低的自我效能会让人感觉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对工作产生消极回避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也将大打折扣。自我效能低的人会避免挑战性的任务,最终丧失更多开发潜能的机会。学会调整心态,首先需要了解80/20法则,即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其次要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如“完了”“受不了了”“没救了”。要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代替消极的自我暗示,从内在开始改变自己。(二)学会调整心态有效沟通是“软技能”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可以帮你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事务,促进你与亲人朋友间的理解,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三)提高沟通能力1.沟通禁忌不良的口头禅,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夹杂英文,不管他人感受,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使用威胁语言,只听自己想要听的等。用建议代替批评,让对方说出期望,寻求共同利益或共同点,顾及别人的自尊等。做好自我管理,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主动关怀别人;做好沟通前的准备。2.沟通技巧3.沟通原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工作、友谊、家庭,生活的一切,都需要健康做基础。身体健康就是要达到一个身心平衡与身心俱佳的状态。这就需要用一种“敬畏法度”的心态来生活,也就是说自然规律不是用来挑战的,而是用来顺从的。(四)学会健康管理创新能力是一种可以训练、提高,并最终习惯化的技能。创新能力的培训一需要系统化的训练,二需要在广泛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五)培养创新能力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六)学会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把握最初的7秒。(2)记住人的名字和面孔。(3)不要信口开河、虚张声势,不要摆出虚假的姿势,要适当发挥自己的长处。(4)善于使用眼神、目光。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目光和眼神,即时给对方作出积极的回应。(5)多听少说,先听再行。(6)集中精神,积极热情地表示你对对方的关注、(7)放松心情,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8)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用人格魅力感染对方。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卑不亢。高校在培养新型大学生时,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大爱”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科学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学时。通过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规划自身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正己,洗心慎行。3.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极为有益的影响。通过阅读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高校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实现课外阅读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另外,高校可将阅读经典名著列为必修课程,通过考核等方式督促学生进行阅读。3.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引导开展课外阅读2对于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不仅影响到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与此同时,加强与人的沟通,锻炼自己的口才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应将写作与口才训练课设置为必修课程,着重开展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活动。3.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培养写作与口才能力3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落实高校身心素质训练计划,形成大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期毕业生能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和竞争压力。健康包含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要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3.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强化大学生身心素质训练4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学校指导与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社会实践的效果和持续性5为防止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高校应通过合理安排、科学部署、严格考核,切实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应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的持续性。同时,高校还可以将社会实践与课程学分挂钩,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总之,高校应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时间与内容,注重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索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3.4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第一,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第二,走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养拓展训练等;第三,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好处:对企业而言,接收大学生实习,便于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高校毕业生选拔,是发现人才、储备人力资源的有效渠道。对大学生而言,不仅在市场环境中增加了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熟悉了企业,还能够塑造和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能力。(一)校企合建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平台3.4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政府方面,应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环节的支持力度,对积极接收实习生的用人单位给予财税上的支持。我国很有必要在人才市场建立实习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大学生实习、打工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这样一方面可使大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欠缺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使企业减少培训成本,便于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二)政府建立实习制度,完善社会培训体系3.4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三)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1.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比较严重的缺口,其主要原因是:①大学生课程的开设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有“深度”而缺乏“广度”;②大学生所学知识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想阶段,没有接受实践检验。中国的教育体制形成了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时间的实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4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三)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2.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优秀品质由于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进入社会实践后,大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实习,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发现自身价值,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勤劳、正直、奉献、利人、勇敢、智慧等高尚的人格品质。通过实习,大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认清自我,逐渐成长,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交际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驾驭情绪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4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三)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3.转变就业观念,解决结构性失业参与社会培训和单位实习,大学生就业会更切合实际,着眼国家需求,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上,而不是“起薪”水平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矛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实习,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更积极、更科学、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把每项鼓励和帮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大学生下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大学生应通过实习转变就业观念,让实习成为首次修正职业路线的机会,依据自身能力重新规划和调整职业路线。01

自我认知概述自我认知的概念自我认知的内容自我认知的方法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进行认知,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等。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自我认知的基本思想。自我认知1.1自我认知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把自我认知分为三个要素:物质的自我,即自我的身体、生理、仪表等要素组成的血肉之躯;社会的自我,即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名誉、地位、人际关系、处境等,也是自我在群体中的价值和作用,别人对自我的大致评价等;精神的自我,即对自己智慧、道德标准、心理索质、个性的认识,如自我的能力、性格、气质如何等。1.2自我认知的内容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图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也称内省法。由结构心理学派创始人德国冯特首创。它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对自我的认知概括。是一种人们对其自身拥有的一切信息与属性的认知结构。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1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获得的。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应注意比较的参照系和落脚点。其一,跟别人比较应有标准,而且标准应该是相对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应该是可变的标准而不是恒定的标准。其二,比较的对象应该是与自己条件类似的人。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己2与过去的自己相比,看自己是进步了、成熟了,还是退步了、又犯错误了;与理想中的自我相比,自己还有哪些差距;等等。前者可以发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提高自尊和自信;后者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但是要注意理想中的自我应切合实际。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表现出的言行态度来认识自己,他人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正如古语石:“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需要注意的是,别人对你的评价,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别人的评价和态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要充分结合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反思来认识自我4通过反思可以了解自己的智力、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和身体条件等特点,反思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真正地了解自己,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成果加以认识,获得关于自己的能力、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而对自己加以评价,但注意不要把成绩和成就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尺度。1.3自我认知的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或者测评来认识自我6咨询专家可以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科学的咨询技术给学生提供帮助。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对问题的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咨询可以帮助你进一步认识自己。1.4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重要性1.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心理学的领域内,自我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充分的、客观的自我了解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大学生进行自我了解是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自我探索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愿望,有利于增强自信、挖掘潜能、提升自我;自我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自我探索重视个性发展,赞同张扬个性,同时强调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社会需求的匹配。1.4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重要性2.自我认知是大学生立志成才、奋发有为的动力有了对自我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才能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成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认识自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再认识,这样才能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应对自如地投人到就业市场的竞争活动中。1.4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重要性3.自我认知是澄清职业价值观的先决条件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我们着重探讨的不是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如何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澄清,根据自己的条件,结合整个职业环境,考虑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自己又能胜任什么,最后做出自己的选择。1.4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重要性4.自我认知是认清个人能力优势,挖掘自身兴趣的试金石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有专业技能从事相关工作,也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只有将专业技能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有可能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1.4自我认知的重要性20世纪30年代,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划分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我们应该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气质,按社会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性格,这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气质中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自我认知的重要性5.自我认知是明确自身性格气质类型的关键性格的概念性格与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