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题_第1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_第2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_第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_第4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8个B3个C13个D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1)

A水稻BxxC大麦D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1)

A籽实B生殖器官C养分器官D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萌动B萌发C出苗D吸胀

5.枯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缘由是()

A胚的后熟B硬实C发芽的抑制物质D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1)

A土壤水分充分B干旱C增施氮肥D剪根

7.xx的需水临界期为()

A拔节至孕穗B孕穗至开花C开花至乳熟D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棉花B大豆C小麦D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U

A、0.15

B、0.28

/U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xx

B、xxxx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L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B夏季水旱轮作C冬季作物和夏季作

物均轮换D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60%B70%C90%D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U

A拔节期B抽穗期C成熟期D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水稻BxxC棉花D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U

A功能期内的叶B开花前作物的茎鞘C根系D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近地面层B中层C上层D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U

A水稻B高粱C花生D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C可()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U

A小麦+蚕豆一玉米B油菜+马铃薯一水稻C小麦/玉米一水稻D2L

能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连作B复种连作C单作D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U

A工艺成熟期B生理成熟期C叶片成熟期D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圆锥花序B穗状花序C总状花序D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0

A拔节至孕穗B孕穗至抽穗C开花至乳熟D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0.1B0.5C0.9D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U

A玉米B小麦C水稻D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

28.xx起源于()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0o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

30.xx的种植密度一般为U株/亩。

A1千左右B2万左右C1万左右D4千左右小麦一玉米

31.如要求根本苗为15万,种子千粒重为45克,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均

为90%,则每亩需播种子()千克左右。

A6.5B8.3C10.4D12.9

32.作物生产是()

A第一性生产B其次性生产C第三性生产D第四性生产

33.喜温作物有()

A小麦B豌豆C油菜D棉花

34.四碳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

A草酰乙酸B磷酸甘油酸C草酰丁酸D柠檬酸

35.以下作物是子叶出土的作物为(C)

A蚕豆B豌豆C棉花D花生

36.高粱的根系是()

/U

A须根系B直根系C圆锥根系D支持根系

二、推断题

37.作物的生长是量变过程,发育是质变过程。1)

38.套作是指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一种种植

方式。()

39.从水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是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根本为

生殖生长期。()

40.作物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肯定的吸取作用,少数作物

叶还具有生殖功能。()

41.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42.水稻在同一地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变短。()

43.小麦和油菜的花都属于有限花序。()

44.在小麦适播期内,强春性品种宜早,弱春性品种宜迟。()

45.种子萌发要经受吸水膨胀、物质转化、形态变化三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题

46.叶面积指数

47.间作

48.作物的生育时期

49.分藏

50,养分生长

51.光合势

52.作物的适应性

/U

53.作物生育期

54.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四、简答题

55.生产上的主要育苗方式有哪些?

56.简述确定复种的条件。

57.作物群体的层次构造有哪些?

58.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59.简述连作的危害。

60.简述种子处理的主要方法。

61.简述养分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62.简述轮作的作用。

63.作物倒伏的缘由有哪些?如何防止?

五、论述题

64.试述作物生育的一般进程理论及其应用。

65.试述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

66.何谓经济系数?分析三类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和薯类)经济系数的

差异及其缘由。

67.以禾谷类作物为例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D5.B6.B7.C8.C9.B10.C11.A12.C13.B14.A15.B

/II

16.A17.C18.C19.B20.C21.D22.A23.B24.B25.B26.C27.B28.C

29.A30.D31.B32.A33.D34.A35.C36.A

二、推断题

37.R38.R39.R40.W41.W42.R43.W44.W45.R

六、名词解释题

46.叶面积指数:

指作物群体的总绿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7.套作:

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48.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假设干时期。

49.分廉:

分廉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茎,即分薨。

50,养分生长:

作物养分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养分生长。

51.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

即每日的叶面积的积加。

52.作物的适应性:

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

人工选择的结果。

53.作物生育期:

从作物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也叫全生育期。

/U

54.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叫器官的同伸关系。

四、简答题

55.答:

L潮湿育秧。

2.xx育苗。

3.养分钵育苗。

4.方格育苗。

56.答:

1.热量条件。2.水分条件。

3.肥料条件。

4.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5.技术条件。

57.答:

1.光合层(xx、穗层)。

2.支架层。

3.吸取层。

58.答:

1.正确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乐观进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2.依据作物的特性,因时因地种植,发挥自然优势。

3.适应生产条件,缓和劳畜力、水肥冲突。

/U

4.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持农田生态平衡。

59.答:

1.连作导致某些土壤感染的病虫害严峻发生;

2.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滋生;

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施肥效果降低;

4.片面消耗土壤某些易缺养分元素,限制产量提高;

5.累积土壤因连作而产生的有毒物质。

60.答:

L晒种;2.消毒;3.浸种催芽。

61.答:

L养分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预备。

2.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穿插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根、

茎、叶、果、种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此不行避开地会发生相互影

响。

3.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间,叶片制造的和根系吸取的养分物质不但流

向养分体的尖端和幼嫩部位,而且还供给正在生长的生殖体,双方对养分物质

有明显竞争。

62.答:

L能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元素。

2.可削减病虫害。

3.转变农田生态条件,削减田间杂草。

63.答:

/U

倒伏的缘由:1.刮风是倒伏的重要缘由。2.风雨交加。3.作物种植过密,株

间郁闭。4.播种过稀,分薨或分枝多而旺。

防止措施:1.选用矮秆或半矮秆品种(1分)。2.深耕整地、协作使用氮磷

钾肥和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五、论述题

64.答:

1.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育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存均经

受前期较缓慢,中后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

一条"S"型曲线。

2.生育进程理论有重要的应用:

(1)各种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应在生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2)同一作物不同器官通过生育周期的步伐不同,在把握某一器官生育的

同时,应留意到这项措施对其它器官的影响。

(3)作物生育是不行逆的。

65.答:

1.气候条件。

2.栽培制度。

3.品种特性。

4.病虫害。

5.种植方式。

结合每点进展论述。

66.答:

/U

1.经济系数是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

O

2.禾谷类作物的水稻、小麦的经济系数为0.35-0.50,玉米为0.3—0.4。薯

类作物为0.7-0.85o

大豆为0.25-0.35o

3.以养分器官为主产品的薯类,形成主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