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单元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

程,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用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

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元

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数量的活动中实现的。教

材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公式,这

样表示即简洁明了,有抽象概括。比如,教材中的“青蛙儿歌”情境,通过儿童熟悉的儿歌

形式,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即一只青蛙一张嘴,N只青蛙N张嘴。

2、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方程刻画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学习它的第一步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列出方程。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情境,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

未知数等式的共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方程的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

3、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教材对解方程的方法的引入与原来的教材不同,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

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教材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

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等的质量,天平依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

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教材中结合“姐弟集邮”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

段,都关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需要大量的经验,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字母表示

数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用字

母表示数,教师的要求不要过高,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还将逐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并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

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的学习知识,要注意学生灵

活思维的培养。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要任意的抬高教学的难度,

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字母表示数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1—62页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

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情感态度

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3课时)二次备课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

2、反馈后板书:A=1J=llQ=12K=13

3、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

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

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

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讲授新课

(一)1、老师想知道通过我们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猜猜老师今年有多

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馈后继续问,并

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当他2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当他12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当他A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

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老师60岁时,该

同学几岁?

(二)出示课件,学习“n只青蛙,n张嘴,nX2只眼睛,nX4条腿”。

用n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淘气说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n只青蛙,n张嘴,nX2只眼睛,nX4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问题?

3、你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吗?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布置作业: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1J=llQ=12K=13

AA+20表示老师的年龄

nn张嘴nX2只眼睛nX4条腿

“nX4”还可以表示为“4n”或“4n”

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字母表示数课型练习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3页及补充练习题

知识技能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

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过程方法

教学目标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情感态度

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以:程(总第54课时)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

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班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

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

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学生表演)

你能说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窍门没有?给大家说说。

[具有倍数关系,青蛙的嘴数和只数一样多,眼睛数是嘴数的2倍,腿数是眼睛数

的2倍。(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继续问: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十只、

100只、1000只、2497只、一堆呢?

下面请你任意确定青蛙的只数,以最快的速度将数量关系表填充完整。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谁能想个办法,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学生反馈,用字母,教师

板书)

他说用字母()表示,还可以用别的吗?

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表示青蛙的只数,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

一个字母来代替。)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那它都能代表几呀?

现在你们已经同意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

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青蛙嘴眼睛腿

xx2Xx4Xx

X代表青蛙的只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根据它们之间的倍数关

系,它就有x张嘴,2Xx只眼睛,4Xx条腿):那咱们来对比一下表(1)和表(2),你

看到了什么?

相同点:意思相同

不同点:①表(1)用数字表示,表(2)用字母表示

②表(2)更简明

看咱们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吧!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说出青蛙的绕口令?

(x只青蛙,x张嘴,2乘以x只眼睛,4乘以x条腿)

二、练习应用。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X”表示什么?

(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什么?

2、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

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3、摆图形

(1)淘气用小正方形摆大门。

摆1个大门需要_____个小正方形,摆2个大门需要______个小正方形,摆n个大

门需要个小正方形。

(2)笑笑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

长方形第1个第2个笫3个............第n个............

所需小正方形个数246…•••

(3)利用小正方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摆图形,并用字母表示所需的小正方形个数。

三、课堂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册45—46页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36-a”什么?

“120+X”表示什么?

“24.5XX”表示什么?

“86+X”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等量关系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4—65页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过程方法

教学目标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

在探索等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5课时)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

观看课件复习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指名说一说三幅图什么意思,并说一说第三图平衡或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1)用线段图表示,板书关系式。

(2)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关系式:

妹妹身高乂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3、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1)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2)一个鸡蛋重量X2=100克

(3)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X3=15.6元

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

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用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一练第4、5题。

六、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乂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方程课型新投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6页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

知识技能关系,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等量关系,体

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学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

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

与价值观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6课时)二次备课

一、故事引入

师:曹操要知道大象的质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质量,你怎样评价曹冲的

方法?(生回答,议论)

师:同学们和曹冲一样聪明。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象的体重,而称出的石头质量为

3吨的话,我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大象和石头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生:X=3

师:说一说这个式子里含有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师: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板书:等式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66页上方情境图。(课件)

1、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出示情境图1:

师:看图,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

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生:樱桃的质量+2=10

X+2=10

师:X表示什么?

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出示情境图2:

板书:每盒种子的质量X4=2000克

4Y=2000

出示情境图3:

师引导方程,指名说等量关系式,板书:

1个水杯的体积+2个热水瓶的体积=2000毫升

2Z+200=2000

2、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的质量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

三个等式:

X+2=104Y=20002Z+200=2000

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一些方程吗?

学生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X-3=10X>52Z-1=X5<8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1题

3、课外阅读“方程史话”

四、小结评价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探究

方程的奥妙。

五、作业

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3题。

板书设计:

方程

平衡-----------左面=右面

X+2=104Y=2000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方程课型练习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7页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

知识技能关系,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等量关系,体

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学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

与价值观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7课时)二次备课

一、指导练习

1、先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2、根据题意先说出等量关系在列出方程。

(1)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现在有15人,车上原有x人,

那么

(2)还记得第63页摆图游戏吗?用95个小正方形摆出了x个大门,那么

3、日历表的规律。

认真观察下图阴影方框中正中间的数与其他四个数的关系。

(1)中间数是y,左边的数是,右边的数是,上面的数是,下面的数是。

(2)方框中5个数之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3)当5个数的和是115时,中间的数是多少?

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家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册49—50页。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解方程(一)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8页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

知识技能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

与价值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

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具准备一架天平、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8课时)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

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你们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

发现?

一、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祛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二55+2=5+2

X=10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1)

(2)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解方程(一)

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解方程(一)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69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

然成立的性质。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过程方法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

与价值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59课时)二次备课

一、复习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指导练习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

式仍然成立。

2、看图例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X-19=2x-12.3=3.8

4、看图例方程,并解方程

5、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哪一段长度是(200-x)米?

(2)图中那一段长度是(200+y)米?

(3)根据上图,你能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吗?

6、在家或学校栽种一盘蒜苗,每2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册51—52页。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解方程(二)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课本70页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知识技能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你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与价值观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二)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60课时)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求未知数X

X+7=36X-4.5=6.8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

质”。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二、合作研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左侧放的祛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祛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生:X=5

(2)师:左边加2个x克祛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祛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

生: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3X=15

师:左边加6个x克硅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祛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

平验证一下。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祛码,右边2个10克祛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2X=20

(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

表示变化过程?

生:2X4-2=204-2

(6)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吗?0能做除数吗?

生:0不能做除数。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7)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8)下面的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

三、解释应用

练习:解方程

X4-3=97Y=28

师: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板书格式。

四、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解方程(二)

X+3=97Y=28

解:X-?3X3=9X3解:7Y+7=28+7

X=27Y=4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解方程(二)课型练习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1页

1、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

性质。

知识技能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

理你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与价值观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二)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61课时)|二次备课

1、请你用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森林医生

3、解方程

4、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米2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1)这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多少米?列方程并解答。

(2)如果把这个花坛改为长方形,周长不变,宽4米,长是多少米?列方程并解答。

6、某地为便于残疾人通行,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筑物前斜坡高度的规定:每1米高的斜

坡,至少需要12米的水平长度。

(1)2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多少米的水平长度?4米呢?x米高呢?

(2)某建筑物钱的空地长36米,那么斜坡最高多少米?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猜数游戏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2页

知识技能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会解形如人+8=(3或八-13=(;的方程,并会简单

的应用。

过程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62课时)二次备课

一、猜数导入,激情引趣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板书“猜数游戏”

师: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记录在本上。(生记录数)

师请一名学生合作。

师:你想的数是17.

生:不对。

师:你想的数是21.

师:要是这样猜下去,一节课我也不一定能猜出来啊!看来我得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

把你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算一算等于多少。

生:70

师:你想的数是25,对吗?

生:对了。

师:把你算的数说一说?

生:80

师:你想的数是30,对吗?

生:对了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吗?想不想学?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能把你刚才想的数列出一个等式吗?(生列)我们来观察这个等式,心里想的数我

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好的,现在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2X+20=80.

2、观察方程并仔细思考一下我是怎么“猜”的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把

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2X+20=80

2X+2020=80-20(说依据)2X=60

2X=60X=30

2X4-2=60-?2(说依据)

X=30

3、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

(检验,口头代入原式:左边=2X30+20=80=右边,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师:现在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吧!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完成课本73页“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X=30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猜数游戏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

的应用。

过程方法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63课时)二次备课

1、按照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游戏,并列方程解答。

笑笑:心里想一个数,乘4,再加上10,等于多少?

2、解方程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决问题。

4、列方程并解答。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练习五课型复,J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74—75页

知识技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

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体验解方程的

教学目标过程方法

思路,并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