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五校联考六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文言文(28分)
1.(12分)默写。
(1)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
(2),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3)晚泊孤舟古祠下,。(《淮中晚泊犊头》)
(4),山青花欲燃。(《绝句》)
(5)金沙水拍云崖暖,。(《七律•长征》)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陶醉于丰收在望的欢乐中
的句子是:,。
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阚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
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阚”“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
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3.(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伯牙鼓琴
第1页(共24页)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方鼓琴而有在太山
②巍巍乎着太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因为这则故事,“知音”不再仅指“通晓音律”,更指那些的人。
4.(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鹤蚌相争
蚌方出曝①,而鹤啄其肉②,蚌合而箝其喙⑤。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①蚌:软体动物,外有坚硬的壳。②鹤:水鸟,嘴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喙,鸟嘴。④禽,问“擒”,抓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今日不用
②渔者得而并畲之
(2)“渔者得而并禽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3)这则故事给人以启示,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B.做事要顾全大局,相互牵制反而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C.做人要坚守气节,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够轻易屈服。
D.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会让第三方得利。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5.(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盼
第2页(共24页)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
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
种斗蓬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
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
到妈妈大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琲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
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篮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
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
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
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
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
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
了楼门。
④“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⑤“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⑥''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嚷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⑦“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藁呢。
⑧“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你看,酱油我
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
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炳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⑩“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
要炖什么肉。
⑪“真的吗?”妈妈问。
第3页(共24页)
⑫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
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
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⑬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
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⑭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
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
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
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
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⑮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
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
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
跑回家,理直气zhudng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⑯“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⑰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好扣,_____上帽子。我着脖子,小心翼翼地
下了楼梯。
⑱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
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理直气zhuang
(2)文中第⑰段空白处应该填入的动词是
A.扣带挺跑
B.扣带伸奔
C.系戴挺跑
第4页(共24页)
D.系戴伸奔
(3)本文围绕“盼”展开故事,将“盼”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课文通过哪些事情来写
“盼”的?
①得到新雨衣一②一③
(4)第③段划线句“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
嘻嘻地笑"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盼”既是文章的情节线索,也是情感线索。
B.文章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把一个孩子急于表现自己及对生活的渴盼表现得
淋漓尽致。
C.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将孩子的“盼”表达得真切形象,能让读者产生共
鸣。
D.文章通过新雨衣事件,表达了孩子对生活的渴盼,也透露着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6.(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儿科大夫的手
①清晨,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
的挣扎,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②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
色黎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
习生,”冷波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这会儿女大
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③“下一个--梁虾仔。”黑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
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铁匠模样的大夫朝那妇女看了
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
架子的大夫。“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铁
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他的手大概出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
吧!冷凌暗想道。
第5页(共24页)
④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
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
摸病婴的肚子。
⑤“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讽刺小说作
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
手》不行,不够尖刻,太一般化……
⑥''铁匠”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
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那
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
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
不止!
⑦终于,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
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
“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把孩子惊吓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
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⑧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
思的文章……
⑨“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铁匠模样的儿科大夫致意,一点也不
含讽刺的味儿。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段划线句属于描写,作用是
(3)第⑦段中“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与上文男大夫“”的动作描
写相照应。
(4)第⑧段中“女大夫脸红了”是因为;“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是因为。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男儿科大夫搓手的真实原因是不惊吓孩子。
第6页(共24页)
B.在整个故事中,冷凌的情感变化经历是:焦急--不满--羞愧--敬意。
C.第⑦段划线句“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通过对大夫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儿
科大夫工作时的不专注。
D.本文作者抓住了儿科大夫的手,写出了大夫对孩子的周到、细致,以此歌颂他高尚的医
德。
三、综合运用(6分)某学校今年的读书节活动以“文字”和“文学”为两条主线开展,主
题是“领略汉字风采,遨游文学王国”。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经典文学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精华。下面选取两则活动片段,同学们也来小试
身手一下吧!
7.(2分)“领略汉字风采”知识竞赛。
“字之初,本为画”,最初的字就是像画画儿那样造出米的--“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这样造字的方法就叫作“象形”。你能猜出下面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吗?
凶》
①②
8.(4分)“遨游文学王国”经典阅读。
同学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阿
廖沙(高尔基的昵称)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这本书的创作,据说源于高尔基和列宁的一
次交谈。
高尔基向列宁讲了许多故事,谈到了自己的故乡,谈到他的童年和外祖母,谈到
他的少年时代和流浪生活。列宁全神贯注地听着,他那双经常是眯缝着的眼睛闪闪发亮。
列宁对高尔基说:“老兄,你应该把这些全部写下来!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很有教育意
义。”高尔基回答说:“到时候我来写!”这段交谈促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诞生。
列宁反复强调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你觉得《童年》一书有什么教育意义?请
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
四、写作(40分)
第7页(共24页)
9.(40分)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
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第8页(共24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五校联考六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28分)
1.(12分)默写。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3)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陶醉于丰收在望的欢乐中
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1)江清月近人
(2)千里莺啼绿映红(重点字:啼)
(3)满川风雨看潮生
(4)江碧鸟逾白(重点字:逾)
(5)大渡桥横铁索寒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重点字:蛙)
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阚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代)的王安石(人名)。
(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第9页(共24页)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
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阚”“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
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分析】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
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
写景又写人。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
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
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
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不要写错别字。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
的王安石。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应该是花木品种和数量多。
故选:Bo
答案:
(1)宋;王安石。
(2)B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3.(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伯牙鼓琴
第10页(共24页)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方鼓琴而有在太山想
②巍巍乎着太山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因为这则故事,“知音”不再仅指“通晓音律”,更指那些心意相通的人。
【分析】译文:
伯牙弹琴,锤子期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锤子期听了
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过了一会,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
锤子期又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锤子期去世后,他坚决地
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
琴的人了。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
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
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志:想;
②句意:就像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若:像。
(2)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
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以为,认为。足,值得。句意为: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
了。
(3)本题考查词语释义。俞伯牙善鼓琴,锤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锤子期都
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所以知音又指心意相通的人。
第11页(共24页)
答案:
(1)①想;②像。
(2)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3)心意相通。
4.(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鹉蚌相争
蚌方出曝①,而鹤啄其肉②,蚌合而箝其喙③。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①蚌:软体动物,外有坚硬的壳。②鹤:水鸟,嘴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喙,鸟嘴。④禽,问“擒”,抓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今日不南下雨
②渔者得而并拿之同“擒”,抓住
(2)“渔者得而并禽之”的原因是“两者不肯相舍”(用原文回答)。
(3)这则故事给人以启示,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B.做事要顾全大局,相互牵制反而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C.做人要坚守气节,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够轻易屈服。
D.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会让第三方得利。
【分析】参考译文:
一天,蚌趁着天晴,张开两片硬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鹤鸟见了,快速地把嘴
伸进蚌壳里去啄肉。鹤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
敬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就这样,蚌和鹤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
也不让谁。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便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今天不下雨。雨:下雨。
第12页(共24页)
②句意为:渔夫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禽:同“擒”,抓住。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可知,空缺处
应该填“两者不肯相舍”。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可知,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是要顾全大局,
不能让第三方得利。
故选:C。
答案:
(1)①下雨;②同“擒”,抓住。
(2)两者不肯相舍
(3)C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5.(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盼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
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
种斗蓬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
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
到妈妈大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琲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
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篮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
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
报总是“晴”呢?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
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
第13页(共24页)
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
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
了楼门。
④“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⑤“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⑥''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嚷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⑦“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纂呢。
⑧“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你看,酱油我
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
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炳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⑩“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
要炖什么肉。
⑪“真的吗?”妈妈问。
⑫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
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
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⑬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
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⑭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
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
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
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
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⑮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
第14页(共24页)
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
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
跑回家,理直气zhu&ng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⑯“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⑰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好扣,_____上帽子。我着脖子,小心翼翼地
下了楼梯。
⑱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
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理直气zhudng壮
(2)文中第⑰段空白处应该填入的动词是C
A.扣带挺跑
B.扣带伸奔
C.系戴挺跑
D.系戴伸奔
(3)本文围绕“盼”展开故事,将“盼”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课文通过哪些事情来写
“盼”的?
①得到新南衣一②下雨没能穿雨衣一③终于穿上新雨衣
(4)第③段划线句“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
嘻嘻地笑“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
开心、兴奋的心情。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盼”既是文章的情节线索,也是情感线索。
B.文章以成人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把一个孩子急于表现自己及对生活的渴盼表现得
淋漓尽致。
C.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将孩子的“盼”表达得真切形象,能让读者产生共
第15页(共24页)
鸣。
D.文章通过新雨衣事件,表达了孩子对生活的渴盼,也透露着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分析】本文围绕“盼”展开故事,将“盼”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课文通过这些事情来
写“盼”的: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
油;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
雨下了,又盼着雨停。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将孩子的“盼”表达得真切形
象,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解答】(1)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
字即可。“理直气zhudng”写作“理直气壮”。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词语。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本,根据空白处的前后文内容
分析人物的动作,填上合适的词语。扣: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系:结,扣。根据
语境“帮我—扣”,应该选择“系”;带:随身拿着;携带。戴:把东西加在头、脸、颈、
胸、臂、手等处。根据语境“—上帽子”,应该选择“戴”;挺:伸直或凸出(身体或身
体的一部分)。伸:舒展开;拉长。根据语境“—着脖子”,应该选择“挺”;跑:为某种
事务而奔走。奔:奔走,急跑。根据语境“小心翼翼地—下了楼梯”,应该选择“跑
故选:C
(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第①段写得到新雨衣:第②到⑭写下雨没能穿雨衣;
第⑮到文末写终于穿上新雨衣。据此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拟人手法的表达作用。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
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从而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充满情趣。这里是将“小杨树”人格化,生动展现了风吹杨树的哗哗声,以及带给我的快
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文章以儿童的视角叙述事情的经过,把一个孩子急于表现自己及对生活的渴盼
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选:B
第16页(共24页)
答案:
⑴壮
(2)C
(3)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新雨衣
(4)拟人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
(5)B
6.(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儿科大夫的手
①清晨,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
的挣扎,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②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
色黎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
习生,”冷波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这会儿女大
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③,,下一个--梁虾仔。”黑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
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铁匠模样的大夫朝那妇女看了
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
架子的大夫。“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铁
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他的手大概出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
吧!冷凌暗想道。
④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
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
摸病婴的肚子。
⑤“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讽刺小说作
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
手》不行,不够尖刻,太一般化……
⑥''铁匠”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
第17页(共24页)
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那
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
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
不止!
⑦终于,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
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
“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把孩子惊吓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
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⑧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
思的文章……
⑨“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铁匠模样的儿科大夫致意,一点也不
含讽刺的味儿。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段划线句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是写出।了天气的异常寒冷,为下文男
大夫不停搓手,怕手凉惊吓到孩子做铺垫。
(3)第⑦段中“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与上文男大夫“从脖子下的衣服
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的动作描写相照应。
(4)第⑧段中“女大夫脸红了”是因为她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直接碰会惊吓到孩子,
孩子还会受凉,因为自己工作不够细致而不好意思;“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是因为
他误会了男大夫,并因为在心里构思讽刺小说而感到羞愧。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男儿科大夫搓手的真实原因是不惊吓孩子。
B.在整个故事中,冷凌的情感变化经历是:焦急--不满--羞愧--敬意。
C.第⑦段划线句“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通过对大夫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儿
科大夫工作时的不专注。
D.本文作者抓住了儿科大夫的手,写出了大夫对孩子的周到、细致,以此歌颂他高尚的医
第18页(共24页)
德。
【分析】本篇文章写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去求医,见识了两
个儿科医生对孩子的不同态度,通过描写男医生的不停搓手,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
进衣服里的这些动作来歌颂了他的高尚医德。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本篇课文写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
出世才20天的儿子去求医,看到两个儿科医生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男医生不停地搓手,
被冷凌认为是生了怪病,看病不认真,还想着写一篇讽刺小说揭露一下,后来才知道误
会了他,通过描写男医生的手来歌颂了他的高尚医德。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
做着最后的挣扎”,此句属于环境描写,“清晨,天气异常寒冷”,可见此句写出了天气的
异常寒冷,通读全文可知,为下文男儿科医生反复不停地搓手,在细微处关注孩子的做
法作铺垫。
(3)本题考查前后照应。第⑦段中“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这句话是男大
夫告诉女大夫说的话,而实际上男大夫也是这样做的,从第④段中“从脖子下的衣服里
掏出听诊器的听头”这句话可以得知,所以这两句前后照应。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
会把孩子惊吓到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
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可知"女大夫脸红了”是因为女大夫
听了男大夫的话后,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疏忽,对患儿特点考虑不周,感觉不好意思;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是因为冷凌听了男大夫的话后,觉得自己以貌取人误会了他,
还在心里构思讽刺小说而感到惭愧。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第⑦段划线句“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通过对大夫的动作描写,并
非表现了儿科大夫工作时的不专注。而是表现了男大夫在给孩子诊断时聚精会神专注的
样子,就像是在听美妙的小夜曲。
故选:C«
第19页(共24页)
答案:
(1)写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去求医,两个儿科医生对孩子
的态度不同,通过描写男医生的手来歌颂了他的高尚医德。
(2)环境,写出了天气的异常寒冷,为下文男大夫不停搓手,怕手凉惊吓到孩子作铺垫。
(3)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
(4)她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直接碰会惊吓到孩子,孩子还会受凉,因为自己工作不够
细致而不好意思;他误会了男大夫,并因为在心里构思讽刺小说而感到羞愧。
(5)C
三、综合运用(6分)某学校今年的读书节活动以“文字”和“文学”为两条主线开展,主
题是“领略汉字风采,遨游文学王国”。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经典文学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精华。下面选取两则活动片段,同学们也来小试
身手一下吧!
7.(2分)“领略汉字风采”知识竞赛。
“字之初,本为画”,最初的字就是像画画儿那样造出米的--“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这样造字的方法就叫作“象形”。你能猜出下面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吗?
因3
①②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演变。观察这两个汉字,第一个像三座山峰并立,所以它是
一个“山”字。第二个像一匹马,所以它是一个“马”字。
【解答】答案:
①山②马
8.(4分)“遨游文学王国”经典阅读。
同学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阿
廖沙(高尔基的昵称)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这本书的创作,据说源于高尔基和列宁的一
次交谈。
第20页(共24页)
高尔基向列宁讲了许多故事,谈到了自己的故乡,谈到他的童年和外祖母,谈到
他的少年时代和流浪生活。列宁全神贯注地听着,他那双经常是眯缝着的眼睛闪闪发亮。
列宁对高尔基说:“老兄,你应该把这些全部写下来!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很有教育意
义。”高尔基回答说:“到时候我来写!”这段交谈促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诞生。
列宁反复强调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你觉得《童年》一书有什么教育意义?请
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观点的表达。列宁强调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突出了名著
内容对阅读者有极大的教育与影响作用。结合自己阅读《童年》的记忆,选择其中的相关
情节,表述出这些情节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即可。此题为开放题,选择的情节可有所
不同,但都要突出情节的教育意义。
【解答】答案:
示例:《童年》中的“好事情”周围的人们都不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地
气,不善于与人交往,外祖父和外祖母不喜欢他,总认为他在搞歪门邪道。但是他不改变
自己对书的喜爱,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他一心一意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他也许是药剂师,也许是“科学家”,因为他整天都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
验。“好事情”教育了我们,有自己的爱好与追求最重要,不要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
四、写作(40分)
9.(40分)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
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分析】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很常见,同学
们写这篇作文时,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写作内容,即填充哪一个词语,二是重点
要写出是什么快乐。
第21页(共24页)
【审题立意】半命题作文,不可忽视补题环节,本文的补题,不可过大,应从小处着眼,
从细节处着眼。本文的选材,无疑是完全开放,自由灵活,事事皆可入文。从细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本教研活动计划与总结指导
- 财务管理流程及控制要点
- 小学英语时态和比较级教学攻略
- 耐磨型模底板升级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非机动车库日常管理及维护协议
- 绝缘剥线钳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经典街机游戏复刻机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软件系统升级安装操作手册
- 美容浴护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 GB/T 16150-2025农药筛析试验方法
- 2025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2025公需课课程)
- 10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全)
- 小餐饮备案承诺书(样式)
- 学法减分100道题题库及答案(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题库及答案)
- 《安娜·卡列尼娜》-课件-
- 2022年新版体系文件药品零售单体连锁总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校服登记表模板
- 【高等数学练习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自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DB11-T 1382-2022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