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公开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1课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欣赏雷锋图片雷锋图片雷锋事迹雷锋事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一读

雷锋叔叔牺牲以后,好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交流识字方法。

想一想:雷锋叔叔在哪里?céngméngnìngshùn

màitàjīngjíbànyíngmìxūxiàn曾经蒙蒙细雨

泥泞

顺着

年迈

踏着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献出读一读曾蒙泞顺迈踏

荆棘瓣莹觅需献读一读4识字方法(1)形声字识字。

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如“泞”是形声字,可根据“宁”猜读它的读音,由“氵”可知“泞”与水有关。

4识字方法(2)可以形近字比较识记。如:“莹”与“萤”通过比较可区别,一个与“玉石”有关,一个与昆虫有关。4识字方法(3)“加一加”识记。

因“瓣”结构复杂,可采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如:“辛+瓜+辛=瓣”。

4识字方法(4)熟字组词的方法识记。

“迈、需、献、瓣”可用熟字组几个词,如:“年迈、迈步、迈开,需要、需求、急需,献出、献花、贡献,花瓣、瓜瓣、豆瓣”。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题目“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个问句,为什么没加问号?作为诗的题目,可以不加问号。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作为诗题,朗读时要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反映寻找之意。朗读指导4学习第1小节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读好反复句。读好同一句中的两个“你在哪里”。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感受语速语调上的变化,再让学生模仿练读。第一个“你在哪里”后标的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标的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这节以问句结尾,根据情感需要,问句要读出探询的语气。朗读指导4学习第2小节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4学习第2小节结合图片学词语泥泞脚窝蒙蒙的细雨朗读指导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特别是“脚窝”“足迹”要重读,要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4学习第3小节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朗读指导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第3小节与第1小节非常相似,除第一句外,其他诗句都是相同的。可结合第1小节,读好问句,读出探询的语气。4学习第4小节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4学习第3小节结合图片学词语年迈晶莹荆棘朗读指导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晶莹的露珠”“洒下的汗滴”要重读,要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4学习第5小节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朗读指导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调,停顿久一点儿,突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破折号后面稍作停顿,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微慢一点儿。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4锋昨“日”要写得瘦小一些,“乍”的第三笔是“丨”,应写在第二笔“一”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钅”的竖提要提得干脆;右下部分“丰”的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指导写字4洒温“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稍宽。“酉”里面不要多写一横,注意与“酒”区别。指导写字4暖“爰”要写得稍大,长撇要撇出去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自然稳重。指导写字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2课时读一读曾经

蒙蒙细雨泥泞

顺着

年迈

踏着

荆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出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泥泞路上的脚窝花瓣上晶莹的露珠第1小节边读边思考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寻找足迹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说明什么?

2.这节诗中为什么出现两个“你在哪里”?读文探究1.“沿着长长的小溪”说明雷锋叔叔来过这里。2.这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加深了“询问”的语气。读文探究边读边思考第2小节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抱着蒙蒙的细雨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足迹1.“小溪”怎么能说话呢?是什么写法?2.读“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你能想到什么画面?3.“瞧,那……足迹”,是对谁的回答?读文探究1.让“小溪”说话,是因为小溪见证了雷锋当时助人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小溪当成人来写的。2.读“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我能想到当时雷锋叔叔抱着孩子,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跋涉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小溪边,艰难行走的画面。3.“瞧,那……足迹”,是对上一小节“你在哪里”的回答。读文探究边读边思考第3小节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寻找足迹1.这一小节有什么不同?2.这节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读文探究1.这一小节与第3小节相似,只第一行内容不同,其他都相同。2.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读文探究边读边思考第4小节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汗滴

1.读“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你能想到什么画面?2.“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真的是雷锋叔叔洒下的汗滴吗?3.你能仿照这一小节,试着说一个助人的情节吗?读文探究

1.读“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我能想到雷锋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背着年迈的大娘吃力跋涉的画面。路可真难走啊,背上的大娘多次让他把自己放下来,可雷锋仍然坚持走下去。读文探究

2.“花瓣上晶莹的露珠”不是雷锋叔叔洒下的汗滴。这样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露珠”比喻“汗滴”,十分形象生动,写出了雷锋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读文探究

3.仿写。小桥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推着沉重的车子,把老大爷送到桥西。瞧,那桥栏杆上的醒目牌上,记下了他亲切的笑语。读文探究边读边思考第5小节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啊献出爱心出现

1.读“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你能想到什么画面?2.“啊,终于找到了——”读这句应该用什么表情?

A.惊喜B.惊讶C.平淡3.最后的两个“哪里”说明什么?读文探究1.读“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我能想到人们在温暖的春风里,到处寻找雷锋叔叔的画面。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四处寻找,深情呼唤,到处回应的是欢声笑语。2.A.惊喜。3.最后两个“哪里”说明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读文探究:

1.读“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我能想到人们在温暖的春风里,到处寻找雷锋叔叔的画面。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四处寻找,深情呼唤,到处回应的是欢声笑语。2.A.惊喜。3.最后两个“哪里”说明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读文探究雷锋的小故事一九六一年的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孩子,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走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那位妇女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急忙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送她们回家。雷锋不顾自己身上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课外拓展课外拓展填一填

说;昨天,他(她)曾路过这里,

。瞧,那

,就是他(她)

。1961年中秋节,雷锋把部队给他的节日食品送到医院,慰问伤病员。雷锋帮一位不识路的大娘找到了她的儿子。雷锋帮助战友们洗衣服。雷锋经常热心地帮助战友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读一读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找一找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积累写一写写一写4冒留前三笔的笔顺是:撇、竖提、点。第三笔“丶”要写对位置和方向,下面的“田”整体要写得匀称,略小于上面部分。上半部分要写得扁而宽,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指导写字写一写写一写4弯背“北”应写得正儿大气,中间的空隙要留出来。“月”要注意撇的形态变化,在这里变成竖。注意三个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