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_第1页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_第2页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_第3页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_第4页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拟生疏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说教学目的: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绘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目的: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开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开展的卓越奉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知识构造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展比拟。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1)合作探究法。老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稳固法。力求突出重点、打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很好地到达以上教学目的,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展: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详细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方: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泼了课堂气氛,拉近老师和学生的间隔。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络,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数学来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场,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亲密的联络。老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究与研究。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究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详细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明晰。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绘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根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考虑: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那么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打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根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稳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拟。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数学与生活严密相联,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方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浸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忆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的方面应该可以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重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的落实到位。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缺乏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根底。因此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记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教学目的:1.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能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络,进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归纳、概括才能。教学重、难点: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联络。二、说教法、学法:首先,在学习准备中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历,对小组号码数字进展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对学生不同的分法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其次,老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小组号码数的约数,并绘制成表,让学生观察表“按约数的个数来分”该怎样来分。通过观察、比拟,发现这三类数的特点,归纳、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然后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老师指出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引导学生制作质数表。从而使学生初步发现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络。再次是一些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最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三、说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对自己的小组号码数进展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同时引导学生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建立质数、合数概念:找约数进展分类、观察归纳出质数、合数概念。2.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你认为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告诉学生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判断,并指导学生制作质数表,引导学生发现,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络。〔三〕稳固拓展应用:1.填空2.判断3.思维训练〔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2、3题。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69页《稍复杂的方程〔二〕》。主要从“教材”、“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村单元第二节中的第7课时。在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根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面知识的进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二〕、教学目的和重、难点1、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初步学会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才能目的:培育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3〕、情感目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洽。2、重点:学会解形如ax+bc=d的方程。难点:理清题意,分析^p数据,找出等量关系。二、说教法老师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启发式”教学为主,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村施教,师生互动,实现预设的教学目的。同时还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体验、考虑、探究。三、说学法为了学生获得“稍复杂的方程〔二〕”这局部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脑考虑,动口表达,动手计算。真正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知识。四、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局部:〔一〕、导入新课。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二〕、讲授新知。师:出例如2挂图,让学生观察,理解图意:水果店有人买水果。梨子2.8元每千克,阿姨买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用10.4千克,苹果每千克多少元?生:观察理解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知道买苹果和梨各2千克,每千克梨2.8元,共花10.4元,问题是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师生讨论:假如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设每千克苹果x元。那么题中有哪些量是等量关系呢?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板书。(1)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价钱2x+2.8×2=10.4(2)(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X+2.8)×2=10.4让学生自己解第(1)个方程.把解的过程写在课本上.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第(2)个方程的解法,老师指导。师提示:把〔2.8+X〕看作一个数,两边同时除以2得:2.8+X=5.2,这样学生就可按照例1的解法解方程2.8+X=5.2。生:说解题的过程,师板书:〔2.8+X〕×2=10.4〔2.8+X〕×2÷2=10.4÷22.8+X=5.22.8+X-2.8=5.2-2.8X=2.4让学生自己验算,指名学生到台上板演。老师巡视,个别指导。〔三〕、稳固练习这局部安排二方面的内容。〔一〕解方程,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二〕看图列方程解答,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4题。〔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浸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首先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出等量。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求解。4、验算并写出答语。〔五〕、布置作业。〔学生课外完成〕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一、说教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那么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究中得到的经历自主进展探究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过例3和例4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进步了数学才能。二、说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到达以下目的:①通过计算、比拟、分析^p、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②会应用比照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转化。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拟、分析^p、概括的才能,进步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才能。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严密联络性,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展体积单位间的互化。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拟、分析^p、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四、说教法和学法如今教学的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比拟法、分析^p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计算、概括出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教给学生发现、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以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五、说教学程序这节课我分四个层次进展教学。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①6米=()分米=()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②700厘米=()分米=()米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4、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开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构造的形成。】二、探究新知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1×1=1(立方分米)师:因为1分米=10厘米,假如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师: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比拟总结出: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师: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师生交流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考虑: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板书: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究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究中得到的经历自主进展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5、比拟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0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设计意图:通过比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三者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不同的,即长度十、面积百、体积千,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6、体积单位的互化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展让学生互相说说后,老师指出: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一样。①出示教学例33.8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立方米让学生试一试!老师提示: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想:因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想: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师:请比照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板书: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挪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挪动三位。【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独立考虑和概括才能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根底,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考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尝试做了几道题的根底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进步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才能。】②教学例4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老师提示: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单位:厘米)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组织学生先自主读题,并进展仔细审题,交流题目的意思,交流解决的方法。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p才能,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对于这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展比拟,可以进一步验证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开展和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三、稳固练习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1.02立方米=()立方分米9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6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0xx立方厘米=()立方分米0.55立方米=()立方分米8.63立方米=()立方分米0.6立方米=()立方分米1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8米=()分米60厘米=()分米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5米,宽1.6米,厚0.0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设计意图:稳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构造和开展才能的重要过程。通过单位换算的比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同时沟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络和区别,加深对这些单位意义的理解。】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才能。】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9页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2、理解、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互相依存关系,浸透辨证唯物思想教育。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才能和合作才能。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教学准备:1、两张卡片、2、多媒体演示课件〔评析〕为了表达当今新的教育观,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儿童掌握一定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所以制定的目的体系全面、恰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1、整除的含义①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一道除法算式②黑板上展示学生的除法算式〔评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寻找的,而不是老师或书本给定的材料,它们来于学生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场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老师强迫学生学习。③老师提出问题: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B、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④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⑤学生交流完毕,每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研究成果〔评析〕让学生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即给了学生一个人人参与、自主探究的时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①师:假如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在什么情况下,a能被b整除?②生:略③师:让学生完好地概括整除的意义〔评析〕由于学生对整除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对话,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3、稳固练习①下面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②下面四个数中谁能被谁整除2、3、6、12〔评析〕概念初步后,为了有效稳固,恰到好处增加了练习,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开展,增加了开放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整除的理解二、新知教学,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1、提出问题,看书自学①在什么情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②约数和倍数中的数一般指什么数?不包括什么数?③你能仿照书中的〔例1〕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约数2、学生自学,并答复以下问题及举例、说明理由。〔评析〕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的学习,即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