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通用14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究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纯熟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究知识的才能。2、进一步稳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进步计算正确率。3、培养学生的估算才能,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进步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展估算的意识。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难点:0与一个数相乘都得0。教学对策:创设有趣的情境,老师将任何数加0、任何数减0和任何数乘0结合在一起,为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作铺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稳固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1、出示小猫钓鱼图,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假如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2条,红猫钓到了4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3+2+43、第二天它们又去钓鱼了,每人钓到了2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学生列式计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4、第三天它们又去钓鱼了,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0条,红猫钓到了4条。问1:它们一共钓了几条?问2: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学生列式,老师板书:3+0=3〕问3:红猫比黄猫多钓了几条?〔学生列式,老师板书:4-0=4〕5、第四天它们又去了,这一天它们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钓到0条鱼,谁能说说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1〕一条也没有。〔2〕0+0+0=0〔3〕你能把它变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跟同桌交流一下。〔4〕0×3=0或3×0=0〔5〕谁能说说为什么0与3相乘会等于0?学生交流一下。二、0与一个数相乘得0。1、除了0与3相乘得0外,你还知道谁与谁相乘等于0吗?〔1〕学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2〕老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说说一些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为什么等于0。〔3〕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2、学生交流发表意见,师板书:0与一个数相乘得0。3、你能说出这样的几个算式吗?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点?4、练习:0×49×016×0234×0839×3×0〔1〕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结果是0呢?〔2〕789×4×3×0×7它的结果也是〔〕?〔3〕指出:不管这个数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结果总是0。5、观察三个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吗?〔任何数加0都得任何,任何数减0等于任何数,任何数乘0都得0〕三、应用: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1、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师出示图画6排,每排17个〔1〕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假如要求你计算,你打算先计算什么?可以先计算: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3〕17×6=102,你再估计一下。〔4〕用竖式计算:102×4102×4408〔5〕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学生讨论一下。四、练习1、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完成在书本上。集体核对。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找一找,错在哪里,再在书本上改正。3、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你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吗?能说说你的方法吗?全班汇总计算的方法?4、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说说条件,并提出问题。五、课堂作业p77想想做做第4、6题。板书设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3+0=34-0=4102×4=4080×3=0或3×0=0102×44080与一个数相乘得0课前考虑:这局部内容教学成熟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成熟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二段教学成熟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由于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计算中相对特殊的情况,所以安排在三位数乘一位数根本笔算方法的教学之后。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小猫钓鱼的童话事情导入教学,学生感兴趣,他们在这种兴趣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场的时候我担忧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0×3〔三个0相加〕,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三个2相加用2×3表示,并且顺势将题目转化成所要新学的知识,很自然地打破了本课的难点。这样学生有了前面的启示,就能很容易的说出3×0并且知道得数是0。然后以此类推,学生能说出100×0也是0,逐步得出结论:0乘一个数都得0。在这一新课上,学生能很轻松地得出这个结论,有了这个坚实的根底,学生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也就毫不费力。当然,0与任何数〔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都等于任何数这两个知识点也进展了复习,特别是0与任何数相加都等于任何数,在笔算中需要用到。经过了几次简单的笔算后,总结了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不同类型,主要是个位有进位时,进上来的数就是积的十位,可以直接写在积的十位,假如没有才能的同学,应该一步一步乘。通过几次笔算,有一局部学生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其纯熟程度可想而知。但在练习中,有一小局部学生出现0乘任何数等于任何数这一情况,经讲解后,有改善。课后反思:课前局部学生已经知道0不管乘以哪个数都等于0。课堂上,出示场景图后,学生考虑写出乘法算式3×0或0×3,并确认积是0。接着“想一想”中0×7和8×0这两道题,学生都可以口答各题的得数。学生能通过比拟上述各题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0与一个数相乘仍得0。第二道例题,我让学生独立考虑计算一个看台座位的数量,有的学生说先数一数几排,再数一数每排有几个座位,然后相乘。也有很多学生说只要看第一个座位“1排1号”和最后一个座位“6排17号”,可以知道这个看台一共有6排,每排17号,所以只要用6×17就可以知道这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在作业中发现学生有0×4等于4的现象。课后反思:本课第一局部内容的知识,局部学生已经有所理解了。通过三只小猫钓鱼的情景图帮助学生理解0×3=0的详细含义,由0×7=0,8×0=0使学生发现0的特殊特征:0与一个数相乘得0。第二局部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与乘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之间的不同,并抓住“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当个位上数相乘,三位数的十位是0的情况下,个位的进位可以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但是从作业的修改中发现有极个别学生积的十位上没有写进位而是直接写了0。课后反思:小猫钓鱼的故事袁老师之前跟学生讲过,所以当我出示小猫钓鱼的情境图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此根底上提了很多问题,引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接着出示839×3×0×7让学生说说结果是多少,改变题目后变为839×3×0+7让学生再说说结果是多少,学生都能异口同声的答复我,最后帮他们总结为三条:第一不管多大的数与0相乘,结果还是0;第二任何数与0〔0与任何数〕相加结果等于任何数;第三任何数减0结果等于任何数。教学第二局部内容时,是让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座位号能获得哪些信息,看图说信息学生已不止一次遇到过,所以很快告诉我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开场教学今天的重点,笔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先让学生根据算出一个看台的座位数估算同样的4个站台的座位数是多少,为学生接下来探究并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供了支持。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内容分析^p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假设干、刻度尺。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老师言语导入。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二、新授1、桌子有多长。(1)估计活动。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2)实际测量。老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学生答复可以用东西量。(3)讨论交流。让学生来说一说刚刚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费事。那有没有方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1)引导示范。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2)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二、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2、第二题:蚂蚁搬豆。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三、全课总结。今天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老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比的方法。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老师及时补充。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感受平均分1、导入,操作〔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老师板书。2、观察〔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4〕、学生取名。3、出示课题〔1〕、平均分。〔2〕、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二、动手操作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讨论〔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程度均分成3份。三、应用拓展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3〕、学生讨论交流。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区分左和右.2.不断在理论活动中充分体验,稳固练习,进步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才能.3.在活动中进步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那么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区分左和右.教学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教学设计一、初步认识左和右.〔一〕活动一:认识汉字.1.老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出示汉字:左右2.老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3.老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1.老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2.老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1.老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2.老师说明游戏规那么我一说左手,你立即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即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响最快,指得最准确.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四〕活动四:找位置.老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1.看见什么了?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老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如今一共有几种水果?〔五〕活动五:找同学家.老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途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1.出示图片:找朋友老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一〕活动一:讨论.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4.怎么办?老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二〕活动二:帮一帮.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老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道路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三〕活动三:上下楼梯.1.出示图片:少年宫1.老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2.展开讨论.3.学生体验.五人模拟上楼,五人模拟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归纳、概括、迁移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课前小研究、多媒体、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数学小故事。《加号和减号》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刚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5)这种方法和刚刚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一样之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三、游戏稳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9加几情境图9+2=119+3=129+4=13凑十法:9+5=145+9=149+5=149+6=1514549+7=169+8=1710109+9=18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展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到达了“授之以渔”。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根底,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根底,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根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小学数学教案篇6一.教材根据本节课所讲的《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第十二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二.设计思想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甘做学生的朋友,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面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探究所学的内容,完全改变过去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实在进步课堂效率。本节教材我想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倒水或沙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例2是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子的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前面学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已进展了学习,对其特征也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可以纯熟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外表积、侧面积。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根底。三.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理论操作中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的精神。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展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六、教法选择利用多媒体、观察法、实验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七、学法指导观察实验—合作探究—达标反响—归纳总结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样的圆柱形容器假设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假设干、水和沙土。九.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并请学生说出图形各局部的名称。2.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创设情境,引发猜测】1.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动画情景故事〔配音乐〕:盛夏的一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热得喘不过气来,都想吃点解暑的东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饮店买了一块圆柱形的冰麒麟,聪明的狐狸拿着一块圆锥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换……〔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块冰麒麟等底等高〕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问题一:小白兔受骗了吗?问题二:狐狸和小白兔怎样交换才算公平?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然后帮帮小白兔好吗?【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出示考虑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小组是怎样实验的?1.小组实验。按照实验程序要求和考前须知〔多媒体课件展示〕每四人为一小组,各小组长带着三个成员动手操作实验,老师在教室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组织搜集信息——引导整理信息——参与处理信息3.引导反思。实验过程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各抒己见。4.公式推导。全班同学集体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实验过程,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活动试着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用字母表示为:V=1/3sh5.考虑:假如要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6.问题解决。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课件出示:等底等高〕【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例2:建筑工地上有许多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详细解题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大显身手,个别学生可以上讲台板演,然后老师作最后讲评。【练习稳固】课件出示,师生共同完成。一.判断。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假如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二.填表。已知条件体积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9厘米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圆锥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拓展延伸】: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质疑问难,总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圆锥的体积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作业布置】课本25页第3、5、8题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于生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进步。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整理才能。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二、合作学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一样?〔答:xx年一样〕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考前须知,老师再补充:①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②一样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局部变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稳固练习:1、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2、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小结: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材分析^p: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络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展,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局部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根底。学情分析^p: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络,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考虑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纯熟地进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教学难点: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根本转化规律的根底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p、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络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0.45=1.2=0.6=二、导入新课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消费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纯熟的进展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究新知。1、认真阅读课本80。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根据是什么?2、总结方法。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6、假如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挪动两位)7、出例如2:把27%、135%化成小数。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挪动小数点?老师进展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三、课时小结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四、作业完成相应的练习册。小学数学教案篇9教学目的:1、情感目的: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知识目的: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才能目的: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展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教学重点: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二、新授。〔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法2:a+30提问:比一比,你比拟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展讨论〕〔1〕从图、表中你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答复以上问题。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稳固练习: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假如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1、独立完成p50第5题2、独立完成p50第6题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t=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板书:a=30=11+30=45课后反思: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理论应用的才能。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可以极大地活泼课堂气氛,进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到达培养学生实际才能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在日趋剧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老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以活泼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才能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应学生更多的理论、探究时机,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数学知识表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极大进步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老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搜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泼课堂气氛,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进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严密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步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详细的教学理论中,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展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详细的问题,让广阔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可以使广阔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1、在课程进展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藏学习才能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挑选信息的才能,珍惜学生的生活理论经历,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穿的重要环节。2、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才能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进展亲密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小学生进展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根底之上严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响工作在数学教学生活化施行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响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到达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理论经历,实现学生由经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才能的转变,最终再回到详细的生活理论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详细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理论相结合。〔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1、在详细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数学学科讲授的根本都是一些比拟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老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展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历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历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历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兴趣性,从而有效地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开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亲密关注学生数学理论才能的开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展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的开展,施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四、结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兴趣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理论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严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施行与开展。小学数学教案篇10教学内容:练习二Px。教学要求:稳固6、7、8、9的加减法。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口算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二、画一画,填一填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展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三、看图做题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3、第4题的拓展训练。假如船上的总数是人呢?假如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四、连一连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一样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五、小动物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六、数学游戏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小学数学教案篇11【教学目的】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浸透符号意识,开展数感。2.使学生在观察、考虑、分析^p、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步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结合详细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出示课件:谈话: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____出来的?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预设:50=50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二、分析^p素材、理解“相等”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出示课件:谈话:能用式子表示如今的关系吗?预设:40100,100span=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2.平衡,一样重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谈话:你是怎样想的?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质量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来表示吗?预设;a+40=1002.x+40=100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出示课件谈话:如今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预设;100=x+40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1)课件出示: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预设:10+20=30x+300=1000(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老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23年多300只。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预设:1980年只数2023年只数300只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预设:1980年只数-2023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23年只数2023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23年多300只。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考虑。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23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23年的只数多300只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预设:x+300=400(2)课件出示:2023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小学数学教案篇12教学目的:1、情感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2、知识目的: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才能目的:注重给学生提供时机,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2)当a=5时,2a=(x),a的平方=(x)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1)30x(2)30x+a(3)a—30x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二、综合练习: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拟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四、开展练习: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考虑,再集体讨论。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小学数学教案篇13〔1〕圆的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概括和动手操作的才能。3、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形花坛。。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学生想方法:(1)看哪个跑得步子多。〔2〕计算它们的周长,进展比拟更为简便。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C=(a+b)×23、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局部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二、新知探究〔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探究学习。〔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局部,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讨论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2、动手理论。(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方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3.1415926535……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得出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C=∏dC=2∏r〔二〕、解决新问题。1、解决情境题中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2、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小组内想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d=20米求:C=?根据C=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三、当堂测评1、求以下各题的周长。〔60分〕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2、判断正误。〔40分〕〔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3)C=2πr=πd。(〕〔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四、课堂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呢?设计意图:这节课我从以下几处着手:1、来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课前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进步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在得出公式时及时解决问题,表达数学课的应用价值。2、重视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公式。对于公式的探究,我改变以往的老师演示教学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详细的动手操作,让他们体会知识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才能,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后记:小学数学教案篇1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二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络。2.纯熟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