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设计说明“吨”这个质量单位比拟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适用于质量较重的物体。2.注重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教材资,让学生认识“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让40名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同时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学生对“吨”的认识,稳固学生对“吨”的理解。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吨的资料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2.导入:“吨”终究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根底。⊙认识“吨”1.掂一掂,想一想。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2.看一看。(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如今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2)课件出示图片:师:从这些图片中你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3.说一说。(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4.解决问题。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口算120+30-608×5×1020+30÷3120÷3×512×5-40÷2150-100÷5×4100×(38-31)二、学习新课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2.分析^p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考虑。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练习P11做一做。3.出例如5.(板书后)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一样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那么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那么运算顺序。师整理板书四那么运算顺序。(板书后)4.练习P12做一做1、2题。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页到3页内容。学习目的: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局部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口述并出示目的:〔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考虑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展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催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展讨论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展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缺乏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拟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通过刚刚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确实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才能最强!四、学情展示: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答复。〕1、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五、归纳小结:〔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拟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六、稳固提升: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七、板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测量长度教学内容:课本4页到5页内容。学习目的: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展测量。那如何进展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2、口述并出示目的:〔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考虑并讨论: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展交流并口头展示。〕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催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小学数学教案篇4设计说明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详细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绘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详细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比拟、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展自主探究,获得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进步。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1)根据生活经历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2)想方法让跷跷板平衡。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方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2.观察主题图。(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1)观察图上信息,想方法让跷跷板平衡。(2)用语言描绘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3.提醒课题。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表达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根据数据分析^p数量关系,探究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搜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生1:画图表示如下: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小学数学教案篇5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二、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步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才能。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2、根据以下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杨树比柳树多120棵杨树比柳树少120棵3、出示线段图:梨树:桃树: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假如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假如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1〕齐读。〔2〕这道题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拟简便?〔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展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5〕交流。〔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数进展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2、教学想一想。如今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一生板演,其余齐练。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3、请同学们比拟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4、小结。从刚刚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假如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局部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局部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三、稳固练习。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2、只列式不计算。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1〕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2〕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3、选择正确的解法。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拟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拟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五、作业:练习二十一/2—5小学数学教案篇6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可以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拟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间隔或实际间隔。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消费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络和区别。〔一〕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老师板书)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拟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1)3:524:40(2):7.5:3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1:2○3:60.5:0.2○5:21.5:3○15:3:2○:1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一样的两个比。3.教学例1。出例如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