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课件_第1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课件_第2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课件_第3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课件_第4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知识回眸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例】谁赚的钱多

在一个月(30天)中,甲乙两位老板赚钱情况如下:甲第一天赚1万元,第二天赚2万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赚1万元.而乙第一天赚1分钱,第二天赚2分钱,第三天赚4分钱……以后每天赚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问:在这个月内,甲乙两位老板谁赚的钱多?

【温馨提示】在这一个月内,两位老板赚的钱数用数学式子分别怎么表示?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吗?甲:乙:不难算出

1+2+3+…+30=465,可1+2+4+…+229=?可问题是我来告诉你吧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看结果是多少?你算对了!恭喜你!【引例】的

答案甲赚钱465万元,乙赚钱1073741823分,即1073.741823万元,乙赚钱多很多呢!吓出一身冷汗吧!你是否感觉到指数爆炸性增长的巨大威力?如何算出你是这样算的吗?

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等式的两端同乘以公比,使原数列的各项的公比的次数都增加1.这样,所得等式的右边与原等式的右边就有许多相同的项.如果把两个等式相减,两个等式的右边就有许多项可以相互抵消.我们把这种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

请问:你是这样总结的吗?

方法迁移:错位相减法求你是这样求解的吗?解:设(1)的两边都乘以q,得(1)-(2),得1.当q≠1时,又所以2.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比数列的两个前n项和公式中一共有5个量,知道其中的几个量,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几个量?为了计算的方便,如何根据公比q的大小灵活运用求和公式?是这样

吗?知三求二若q<1,直接运用求和公式;若q>1,则把公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1后再运用公式.你想到了吗?你早就想小试牛刀了,对吧?!

哪两位同学上来?(1)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温馨提示:先求出公比q!(2)求和:温馨提示:去掉括号,有新发现吗?你是这样解的吗?解:(1)由通项公式,得因q<0,解得q=-1/2.因此

(2)原式=

反思【一题多解】第(1)小题,求还有别的方法吗?【一题多变】第(1)小题,改“q<0”为“q>0”或删除“q<0”,答案又怎样?第(2)小题,能推广到一般情况吗?【思路•方法】解这两道题的思路与方法分别是怎样的?能谈谈吗?你是这样思考的吗?第(1)题,还可利用第一个求和公式求和!第(1)题,改“q<0”为“q>0”,答案为31/8,删除“q<0”,则答案为11/8或31/8;第(2)小题,可把“

2010”推广到任意正整数“

n”.第(1)题,思路与方法是,先利用通项公式列出方程,后解方程求出q,然后代入求和公式求和;第(2)题,思路与方法是,先去括号,后分组,然后分别求和!

例:身边的数学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其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智慧的问题!

(1)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2)求出答案.你答对了吗?(1)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2)解:由求和公式,得

所以答:尖头有3盏灯.

题后

反思解这道题的思路是怎样的?解题的过程包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参考

答案思路是: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2.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知三求一”解方程即可.包含的数学思想是:第1步,用的是转化的思想;第二步,用的是方程的思想.你答对了吗?知识梳理: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共学了:1.哪两个公式?2.哪两种方法?3.哪三种思想?4.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这样吗?——答案两个公式:两种方法:错位相减法与分组求和法.三种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和转化思想.最大的收获:明白了数学不但有益而且有趣.不会难倒你吧: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61页习题A组1,2,3,4(1)(2)题.(2)选做题:①用其他方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提示: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比例性质推导)②求和: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情境导入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它创办于西汉初期(一说是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内容涉及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但《邸报》并不是近代报纸,直到晚清时期,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才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你知道近现代中国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标导航识记报刊、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变化的标志性成果理解报刊、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各自的功能特点和产生的影响,认识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运用1.探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影响大众传媒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究报刊、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产生的影响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进入19世纪,_______________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2)外因: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___________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单一的官方报纸在华传教士2.概况:(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_______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高潮: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_______》等。(3)发展:民国成立后,___________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昭文新报强学报通俗性报刊【史论要旨】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作为大众传媒现代意义上的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大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3.在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共对峙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刊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合作探究】结合“大众报业的发展”有关内容和下列材料:第一,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二,“报”“刊”不分。中国近代的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从形式上看,当时的报刊,大都采用书册式,与期刊无异。第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白寿彝《中国通史》探究分析:(1)中国近代大众报业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呈现出什么特点?提示:因素:西方列强的侵入和外国人办报的影响;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经济发展和普通民众的阅读要求。总体来说是时代的需求。特点: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由外国人最早创办;报、刊不分;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2)有人认为,报刊业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提示:①近代报刊业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同时为人们传递经济信息,时效性强,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②娱乐大众,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利于启迪民众,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一、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2)近代。①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_____正式开播。上海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______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③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_____________开办。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_____开播。哈尔滨上海新新公司南京(3)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②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无线电广播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获取新闻信息2.电影事业:(1)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发展历程。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在_____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②1905年《_______》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_______》《风云儿女》等。1896定军山渔光曲④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___________》《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⑤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过分强调_________的作用,题材单一;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_______》等相继问世,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一江春水向东流政治宣传红高粱3.电视事业:(1)概况。①1958年5月,___________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②1978年5月,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__________。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_____________”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④2008年6月,“______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线网络传输中星9号(2)成果: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3)影响:民众的_________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生活二、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概况:1993年,中国第一条___________正式开通。2.应用:(1)政府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的_______,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日常生活:_________成为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电子邮件、即时通信、_____、论坛、电子报刊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专线网络化网上购物博客3.评价:(1)性质:是一种_________、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2)影响。①积极: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_______。②消极:存在信任度与_______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互动媒体新模式安全感【史论要旨】1.广播电视从少数人家的奢侈品到大众普及,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互联网出现后,其他媒介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借助网络,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3.中国的大众传媒,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大众传媒的发展,从侧面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合作探究】1.结合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及以下材料:从CRT电视到液晶LED电视、从1080P高清到3D显示……可以说,电视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显示技术不断升级的缩影,而在2013年,这个关键词又换成了“4K”。2013年也有可能成为4K电视的普及年。探究分析:(1)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需求。②技术的进步,如电视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④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2)结合现实生活,说明电视普及的影响。提示:积极:①电视传播信息和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的导向作用;不仅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②电视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教养,增强了人们的国际意识。消极:由于电视节目也有一些不良信息,加上有人沉迷电视等,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2.结合电影、互联网的发展及以下材料:

《网络妈妈》是根据江西的一个真实故事而改编的一部感恩励志电影,其朴实的故事和感情,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让不少网瘾少年如梦初醒。导演周勇认为:“电影不是灵丹妙药……但是有可能会激励孩子的一生。通过一部电影能够让沉迷网络的孩子受到一些触动。”探究分析: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示: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方式;获得虚拟世界的充分自由。还可能因过度依赖网络而脱离真实世界。1.原因:(1)西方报业产业和文化扩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外因)(2)鸦片战争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4)近代政治、思想运动的需要和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2.社会影响:(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4)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报刊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典题训练】(2013·汕头模拟)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中国女报介绍杰出女性,有很大的导向性。从贤妻、孝女的封建楷模到新时代的女爱国者、女政治家,实际上起到舆论诱导和国民教育的作用。而A、B、C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变式训练】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便捷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报刊的功能。《京报》专门报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首先是传播了时事新闻,让国人及时了解重大事件,B正确。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明显不是报刊的特点;C参政议政不能体现;D通达民情与题干信息不符。

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1)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播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及时了解和查询所需资料。

(3)费用更为低廉。

(4)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

(5)即时性。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

(6)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2.影响:(1)积极方面。①政治方面:互联网对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