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_第1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_第2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_第3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_第4页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ScienceofMeridiansandPoints(供五年制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涉外、中医骨伤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络学说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针灸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均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经络学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各专业均有指导意义。腧穴学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目的:通过多媒体课堂图示形象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经络腧穴的分布和定位,结合划经点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针灸专业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经络腧穴学》分为上篇经络腧穴学概论、中篇经络腧穴学各论、下篇经络的纵横关系及经络腧穴学现代研究。上篇分别介绍了经络和腧穴的概貌,经络的组成内容、作用和意义,腧穴的分类、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中篇按十二经、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的顺序介绍经络分布与病候,腧穴的定位、主治与操作。下篇阐述经络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假说。本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熟悉有关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临证施治,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时应辅以多媒体视听、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教材及实验示教,尤应加强在人体的划经点穴,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教学效果。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三大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之首,是临床获取针灸疗效与提高疗效的基础,更是现代经络研究的基础,因此它是培养高级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必修基础理论的主体课程。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126学时,其中理论93学时,实践教学(实验8学时,实训19学时或见习0学时、其他(注明)0学时),习题及讨论6学时(含PBL教学4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其他绪言33经络腧穴总论16218十二经经络腧穴各论511263奇经八脉7310经外奇穴527根结、标本、气街、四海77经络腧穴现代研究459体验针灸33课程答疑及讨论66总计938196126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胡玲主编.《经络腧穴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主要参考书黄龙祥主编.《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黄龙翔黄幼民著.《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李鼎著.《中医针灸基础论丛》,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四、课程考核期末卷面考试(60%)+划经点穴操作考核(30%)+PBL、实验报告(10%)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经络腧穴学的概念。针灸疗法的特点和优点。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各时期代表著作。熟悉针灸的起源。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教学内容】一、针灸的起源二、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三、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3学时上篇经络腧穴总论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分布概况。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经络腧穴的基本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经络理论的形成一、经络概念的产生二、经络理论的形成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一、十二经脉二、奇经八脉三、十二经别四、十五络脉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第三节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概况一、根结与标本二、气街与四海第四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9学时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掌握腧穴的分类及特定穴腧穴的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熟悉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了解腧穴的命名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命名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第三节特定穴一、五输穴二、原穴三、络穴四、郄穴五、背俞穴六、募穴七、下合穴八、八会穴九、八脉交会穴十、交会穴第四节腧穴定位方法一、体表标志定位法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7学时划经点穴实训教学2学时中篇经络腧穴各论第三章十二经络与腧穴【目的要求】掌握《灵枢·经脉》经脉循行的原文。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熟悉十二经病候。络脉、经别的内容。奇经八脉的分布、病候和作用。了解经筋的内容。穴位的局部解剖层次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手太阴经络与腧穴一、手太阴经络二、手太阴腧穴第二节手阳明经络与腧穴一、手阳明经络二、手阳明腧穴第三节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一、足阳明经络二、足阳明腧穴第四节足太阴经络与腧穴一、足太阴经络二、足太阴腧穴第五节手少阴经络与腧穴一、手少阴经络二、手少阴腧穴第六节手太阳经络与腧穴一、手太阳经络二、手太阳腧穴第七节足太阳经络与腧穴一、足太阳经络二、足太阳腧穴第八节足少阴经络与腧穴一、足少阴经络二、足少阴腧穴第九节手厥阴经络与腧穴一、手厥阴经络二、手厥阴腧穴第十节手少阳经络与腧穴一、手少阳经络二、手少阳腧穴第十一节足少阳经络与腧穴一、足少阳经络二、足少阳腧穴第十二节足厥阴经络与腧穴一、足厥阴经络二、足厥阴腧穴【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51学时划经点穴实训教学12学时第四章奇经八脉【目的要求】掌握督脉、任脉经脉循行、主要功能与病候督脉、任脉重点穴和常用穴的类别、归经、定位、主治熟悉督脉、任脉一般腧穴的名称、定位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的分布、功能与病候了解一般腧穴的主治【教学内容】第一节督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三、督脉经穴第二节任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三、任脉经穴第三节冲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第四节带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第五节阴蹻脉、阳蹻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第六节阳维脉、阴维脉一、循行分布二、功能与病候第七节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一、统领、联络作用二、溢蓄、调节作用【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7学时划经点穴实训教学3学时第五章常用经外奇穴【目的要求】掌握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教学内容】第一节头颈部穴第二节胸腹部穴第三节背部穴第四节上肢穴第五节下肢穴【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5学时划经点穴实训教学2学时下篇根结、标本、气街、四海与现代研究进展第六章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目的要求】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和四海的概念。熟悉根结、标本、气街和四海的内容和应用。经络现象的特征。了解经络腧穴现代研究进展。【教学内容】第一节根结与标本一、根结二、标本第二节气街与四海一、气街二、四海【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7学时第七章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目的要求】掌握经络现象熟悉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经络的现代研究一、经络现象的研究二、循经感传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三、经络-脏腑相关研究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几种假说第二节腧穴现代研究一、腧穴形态结构的研究二、腧穴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三、腧穴功能的研究四、腧穴刺激效应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时数】多媒体课堂教学4学时针刺镇痛实验5学时体验针灸【目的要求】熟悉针感及常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睛明、四白、颊车、头维、风池、大椎、肺俞、肾俞、合谷、曲池、中脘、关元、三阴交等穴的针感【教学方法和时数】针刺操作实验3学时课程答疑及讨论【目的要求】熟悉经络腧穴研究方法及思考【教学内容】PBL案例讨论知识背景已经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经络腧穴的基础知识:经络的循行分布;腧穴的归经、定位与主治;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纵横关系;部分古典经典著作关于经络腧穴的叙述和认识。已经向学生介绍了经络腧穴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检索技能,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关键词、主题词等进行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信息的获取。教学目的熟悉经络腧穴现代研究的概况。熟悉关于经络实质的各种假说。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针灸学基础研究广集思路。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思路:以我院针灸学临床、基础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针灸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和方法。本次课程设计切入点:以我院胡玲教授主持的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穴典》项目“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基础,以单穴“三阴交”的主治及配伍规律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单穴研究现状进行思考,进而拓展到配穴、多穴的现代研究中。临床病例设计:根据《穴典》要求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病例剔除标准、病例脱落标准、中止研究标准”等标准进行病例设计如下:患者,女,47岁,2007年4月28日初诊。自诉:头晕烘热汗出,伴停经半年。于半年前月量少后渐停,头晕头痛,面颈部烘热汗出,日发数十次,面部潮红,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乏力明显,腰膝瘦痛,尿频尿黄、尿路灼热,便干,经诊投服“更年安”等药效不佳。查:HR83次/min,BP126/86Hg。舌质紫,苔白,脉沉弦细。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三阴交;关元;作用机理问题的提出:该患者应当如何诊断?针灸治疗的原则和选穴是什么?如何看待针灸穴位的选取?三阴交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常用配伍是什么?关于单穴研究的现代科学进展如何?有什么样的新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到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中?为什么?核心问题: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穴位效应规律研究的思考。幕剧的设置:第一幕:从临床病例引入,要求学生对病情描述进行提炼思考,得出“病名、证型”的结论。第二幕:根据第一幕的结论,提出各组自己的针灸治疗的观点;引导老师提出前三个问题。在对第二幕三个问题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四和五,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讨论。课程时间安排课程总时间为90分钟(包括课间休息),时间比较紧,因此建议设置第一幕10min;第二幕10min;第三幕60min;教师总结10min讨论分组:08骨伤61人,各分4组,15或16人/组,每组设联络员一名。【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讨论2学时PBL案例讨论4学时六、说明1、本课程教学方式,除课堂讲课外,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图表、模型、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及录象等,以增强教学效果。2、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五络脉的具体内容,可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