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1图形的平移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姓名:单位:电话:邮箱:录像:能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平移画图.2.经历有关平移的观察、操作、分析及抽象、概括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认识和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图形平移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性质,会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难点: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设计: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学习活动一:探究平移的定义(多媒体展示图片)问题设计:平移运动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洁的形式之一,上图是日常生活中平移运动的一些场景.(1)你能发现传送带上的行李包、手扶电梯上的人在平移前后,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2)在传送带上,如果行李包的某一部位向前移动了120cm,那么行李包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多少距离?移动前后行李包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了吗? (3)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1.独立阅读课本,分析、思考、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回答问题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2.总结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拓展讲解:1.平移的条件:(1)原图形;(2)平移的方向;(3)平移的距离.2.平移的特征:(1)平移必须是在平面内,在曲面上运动不是平移;(2)平移必须是沿直线运动,不能沿曲线运动,即方向是一个不变的方向;(3)图形平移只与位置有关,而与速度无关.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大量举例,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生活中哪些运动属于平移,哪些运动不属于平移,同时感受平移运动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探索,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困难,出现问题,则由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加以解决.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对应练习:1.下面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是平移的是()(建议把此练习放在(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直线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5)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A.(1)(2)B.(2)(5)C.(4)(5)D.(2)(3)(5)2.如图3-1的△ABC平移后得到△DEF的过程,点A,B,C分别平移到了点D,E,F.点A与点D是一组对应点,线段AB与线段DE是一组对应线段,∠BAC与∠EDF是一组对应角.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吗?答案:1.B;2.对应点: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对应线段: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BAC与∠EDF,∠ABC与∠DEF,∠ACB与∠DFE.处理方式:学生结合老师的问题设计,先独立阅读课本,分析、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自己得不出的结论,可以多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同伴的分享中得到提升.第1题根据平移的定义判定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平移,要注意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否是沿某一方向直线运动,第2题注意题目中的“对应”两个字,写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时要注意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强化对定义的理解.学习活动二:探究平移的性质问题设计:1.如图是四边形ABCD平移到EFGH的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连接AE、BF、CG、DH,这些线段有什么关系?(2)哪些是对应线段,每一组对应线段有什么关系?(3)哪些是对应角,每一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改变硬纸片的形状,再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平移的性质.平移的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或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拓展讲解: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3.平移的性质可以看作是“全等变换”.对应练习:1.如图,△ABC平移后得到△A′B′C′,线段AB与线段A′B′的位置关系是.与线段AA′平行且相等的线段有.AAC′B′BCA′答案:平行,BB′,CC′.方法点拨:先确定对应线段,再根据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处理方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充分交流后再总结平移的性质,并利用平移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让学生对平移有了比较充分的感知,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探索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及协作能力.学习活动三:简单的平移作图问题设计:1.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①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②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你还有其他的画法吗?与同伴交流.3.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活动:动手画图,按照自己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画好后和同伴交流,看画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互相讲解自己的画图方法,并总结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所需要的条件.画法一:过点D分别作出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画法二:因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它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按原图形方向作出△ABC的全等图形即可.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以下条件:1.图形原来的位置.2.平移的方向.3.平移的距离.拓展讲解:1.平移作图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由此作出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顺次连线.2.对应点的连线属于辅助线,一般画成虚线;对应线段属于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部分,一般画成实线,二者不能混淆.3.画平行线可以借助推三角尺的方法.处理方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总结画图方法以及确定平移后的图形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画图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三、变式训练,应用新知1.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三角形,它的面积是cm2.2.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DOB=_______度.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填空,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对于不同的想法大胆质疑.第1题本题不需画出图形,考查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应用,第2题考查对“对应”的理解.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考试能力.四、总结归纳、收获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升华.)1.平移的定义.2.平移的性质.3.简单的平移作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知识及学习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能用自己的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达标检测: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全等的图形可看做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平移得到的B.由平移得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共线)C.由平移得到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一定相等,但面积未必相等D.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2.如图所示,下列每组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是()3.一个三角形最初的一个顶点为A,把它先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时的位置记为B,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时的位置记为C,则由A,B,C三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7B.14C.12D.154.如图3-11所示,△DEF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若∠B=50°,∠C=75°,则∠D=,∠E=.5.如图3-12所示,△ABC经过平移得到△DEF,已知CE=2cm,AC=3cm,AB=4cm,∠A=90°,则CF=cm,平移的距离是.B组:6.A,B两点间有一条传输速度为每分钟5米的传送带,由A点向B点传送货物.一只蚂蚁不小心爬到了传送带上,它以每分钟1.5米的速度从A点爬向B点,3分钟后,蚂蚁爬到了B点,你能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吗?处理方式:以小试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8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全班巡视并及时批改,初步了解掌握学生解题情况.学生做完后,教师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通过A组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B组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必做题:课本本节习题,第1、2、3、4题;选做题:课本第68页“问题解决”.结束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思考,努力做一个勤奋、踏实、严谨、进取的人,一个充满信心,更有恒心,拥有耐力,更具毅力的人.愿同学们都能用心学习,用心生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勇敢前行!七、板书设计:3.1图形的平移(1)投影展示区1.平移的定义:2.平移的性质:3.平移作图方法:学生板演区学情分析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必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及要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全等的图形可看做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平移得到的B.由平移得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共线)C.由平移得到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一定相等,但面积未必相等D.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2.如图所示,下列每组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是()3.一个三角形最初的一个顶点为A,把它先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时的位置记为B,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时的位置记为C,则由A,B,C三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7B.14C.12D.154.如图3-11所示,△DEF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若∠B=50°,∠C=75°,则∠D=,∠E=.5.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