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二)及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二)及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二)及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二)及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二)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西藏拉萨市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二)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下面关于几种光学仪器成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关于控制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地铁线在居民周边会安装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城市道路旁边设立监测仪,监测仪可以从声源处减小噪声

3.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

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体重大约有500NB.走路时功率约为1000IV

C.体温大约为37cD.身体的平均密度和水差不多

4.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C.正立的缩小的虚像D.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5.下列实例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1页,共25页

测量液体的体积

D.点测量液体的温度

6.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

A.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15〃B.一个中学生的步幅约为16c7〃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机/s

7.下列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8.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

40

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20

B.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1°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x103依加3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影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D.黑板“反光”是因为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液化现象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第2页,共25页

11.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B.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0分)

13.如图所示,某中学春季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过程

中,几位同学奋力拼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到达终点时,运动员为什么不能立即停

下来?

回答:O

(2)针对图片,请从运动学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______

14.如图所示,是A、8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

象.

(1)A物质的熔点为℃;

(2)在第8min时,物质4处于状态.

(3)非晶体的图像是o

15.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处,当他向平面镜远离时,

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

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俗语

“响鼓也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17.游船上的人观看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鱼的实际位置____(填

“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18.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

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若入射光线垂直与

第3页,共25页

水面折射角为。

19.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且是

(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

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加快冰雪的.

20.一块砖长、宽、高分别为04”、0.2机、0.1,〃,它的重为160N,则/?

砖的密度尸kg/mi.如图所示,将此砖侧放、立放在水平地Z//

面时,对地压强之比为。(g取lON/依)也'W

21.(1)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

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驱蚊液变成“白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有和

(2)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

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

珠的形成属于现象。

(3)ks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将—,体积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4)如图所示,火焰周围的空气总是向上“跳跃”,这是因为火焰周围的空气密度

一(选填“变大”或“变小”)而上升。

(5)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

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_g。

第4页,共25页

fl1020I7em'

(6)一个装满调和油的瓶子标有“4kg15dm3”字样,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

依加3,当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装水,则最多可装—依的水。

(7)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选填“运动”或“静

止”)的;若电梯在10s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

层楼高为3九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加。

(8)小雨以2ml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n处叶子姐姐正朝他

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Y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

22.近视眼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由___透镜制成的近J/

视眼镜进行矫正。近视眼镜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i-ms

或者“发散”)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作出在水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注:标

明反射角).

(2)如图2画出已知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第5页,共25页

24.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尸和光心

0,请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5.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0”刻

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35cvn刻度线处,

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实验可见光屏上会成一个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将焦距更小的透镜8替换凸透镜A,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光屏上原来清晰

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8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选填

"强"或"弱")。

第6页,共25页

26.如图所示,用天平测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

的总质量为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g/cm3.

图甲图乙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7.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

\1

"B”),物体的长度为o

28.有一个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是2.8依,水的质量是2.5版,倒掉水装满油时,总质量

是2.3依。(g=10N/kg,水的密度p,=1.0x103必加3)求:

(1)瓶子的质量;

(2)水的体积;

(3)油的密度。

第7页,共25页

29.如图所示,一个容积匕)=800°加3、质量团=0.5版的瓶子里装有

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

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6总的水.求:(水的

密度p=1,0x103kg/m3,小石块的密度p=2.6x103kg/m3)

水石块

(1)瓶中水的体积匕;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小石块的体积匕;

(3)乌鸦投入瓶子里的小石块的总质量怔

第8页,共2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幻灯机在使用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8、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8正确。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

故选:B。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于,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同时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

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答案】C

【解析】解: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8、“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地铁线在居民周边会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安装在城市道路旁边设立监测仪,是检测噪声并不能控制噪声,故力错误。

故选:C。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难度不大。

3【答案】B

第9页,共25页

【解析】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奴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陪=50kgxI(W/%g=500N左右,此

选项合理;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约为50N,

WFs

走路时功率:此选项不合理;

P=?=T=FV=/V=50^X1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合理;

D、水的密度是1.0x103依加3,人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xl03kg/,〃3左

右,此选项合理.

故选8.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

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身体特征相差较远的选项.

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

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

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4.【答案】A

【解析】解:放大镜在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故选:Ao

根据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填写: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解:A、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8、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拿祛码,同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

故8错误;

C、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故C错误;

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温度计放置位置及读数方法正确。故力正确。

故选:D。

(1)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

第10页,共25页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直接用手取放祛码,应该使用镒子夹取;同时要

“左物右码”;

(3)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放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最高处相平。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天平、量筒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些都属于基本技能,要求学

生必须掌握的。

6.【答案】C

【解析】解:A、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3”,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步幅约70a”,中学生的步幅小于此数值,在60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a?//?=44加/户l.lm/s,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Co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

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

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

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

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

故8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不

符合题意。

故选:Co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

第11页,共25页

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

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

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答案】C

【解析】解: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甲的体积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甲的体积小,根据可知,甲的密度比乙

的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乙的质量〃?,=30x103依时,其体积U/=35加3,则乙的密度P/

=^=3°XI0.tg~0.86x103kglm3,故D错误.

V乙35m'

故选c.

(1)根据图象可知体积相等时两者的质量关系以及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关系,根据

pq可知两者的密度关系;

(2)根据图象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启求出乙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比较和密度的计算,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熟

练掌握基础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解答】

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8.影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8正确:

第12页,共25页

C放映电影时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在透镜的另一侧所

成的像是实像,故C错误;

D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

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故。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解:

4、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A错误:

8、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3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晾晒的湿衣服变干,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正确。

故选:Ao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

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

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1•【答案】A

【解析】解:

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十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就比较

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如果量程太小,需要测量多次,会造成测量误差

增大。

故选:Ao

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

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

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才能少走弯路,

第13页,共25页

准确性高。

12.【答案】A

【解析】解: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是熔化现象,吸热。故4符合题意。

8、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故8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是凝华现象,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和升华,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

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判断生活中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以及这些物态变化的吸

热和放热情况的掌握。

13.【答案】(1)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不能马

上停下来;

(2)运动员相对于谁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解析】解:(1)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因此不能马上停下来;

(2)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为:运动员相对于谁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不能马

上停下来;

(2)运动员相对于谁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1)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运

动状态无关。

(2)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4.【答案】80固液共存B

第14页,共25页

【解析】解:(1)(2)读图可知,A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并且在5到10分

钟温度保持80C不变,所以A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在第8min时,处于熔化过程,

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只要加热,温度就会升高,非晶体

的图像是8。

故答案为:(1)80;(2)固液共存;(3)8。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

过程中只要加热,温度就会升高。

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象时,要学会寻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

的判断和分析。

15.【答案】会聚不变

【解析】解: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他向平面镜远离

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会聚;不变。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

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此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

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来分析实际问题。

16.【答案】空气音色振幅

【解析】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能

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响鼓也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振幅。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

第15页,共25页

中传播;

(2)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音色的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7.【答案】浅折射

【解析】解: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

成的。

故本题答案为:浅;折射。

从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

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本题考查了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18.【答案】53°44°0°

【解析】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D

设入射角为a,折射角为0,则44OO=NOO8=a。

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01=90。-37。=53。;

则折射角p=180°-53o-83o=44°;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故答案为:53。;44°;0°o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先求得入射角,然后可知反射角的大小,再根据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可求得折射角的大小;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

的传播方向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解决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题意画

出对应的光路图,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第16页,共25页

19.【答案】凝华;放热;熔点;熔化

【解析】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往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加入杂质,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熔化.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熔点;熔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雪天路滑,路面上撒盐,可以降低熔点使雪熔化.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及降低熔点的措施,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0.【答案】2x103;1:2

【解析】解:

由6=〃吆可得,砖的质量:,嘉/16依,

砖的体积为:V=abh=OAmxO.2mxO.lm=8x10-3,/,

砖的密度为:P$8产2x1(W”?3;

前侧放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a/?=0.4mx0.b„=0.04;n2,

(®J

砖立放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b/?T).2mx0.1〃Q0.02"?2,

此砖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的压力相等,则对地压强之比为:

P立(0.04m'2

故答案为:2x103;1:2o

已知彼的重力,可以得到质量;已知砖的长、宽、高,可以得到体积;已知质量和体积,

两者之比是密度:

无论如何放置,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都等于其重力,根据接触面积之比确定压强关系。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压强大小的比较,明确两种情况下接触面积的变化,是解答第

二空的关键。

21.【答案】(1)汽化液化

(2)升华吸热液化

(3)不变变小

第17页,共25页

(4)变小

(5)240

(6)0.8x1035

(7)运动2.1

(8)50

【解析】

1题

【分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热液体蚊香器的原理,即通过加热蚊香液,使驱蚊液汽化,气态

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

本题考查了对液化和汽化概念的了解和掌握,要学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解答】

“白气”是液态的小液滴,它是驱蚊液先汽化成气体,然后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

液化产生的。

故填:汽化液化。

2题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

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

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

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

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答】

第18页,共25页

(1)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该过程吸热:

(2)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

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

故填:升华吸热液化。

3题

【分析】

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②一定质量的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密度的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

本题是考查了对质量和体积的理解,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

【解答】

冰熔化成水,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变大,由公式P=?可知:体积变小。

故填:不变变小。

4题

【分析】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高的气体密度小,易上升;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

本题考查的是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解答】

火焰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因此上升。

故填:变小。

5题

【分析】

(1)从图象任选一组数据,根据公式p=?可求密度的大小;

(2)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其质量的大小。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从图象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本题属于中档题。

【解答】

(1)从图象可以看出,当质量为60g时,体积为30加3,

橡皮泥的密度p=7=署7=2g/cm);

(2)m=pV=2g/cm3x20cm3=40go

故填:240o

第19页,共25页

6题

【分析】

(1)由调和油的铭牌可知其体积和质量,根据p=£求出其密度;

(2)因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所装水的体积和油的体积相等,根据〃-pV求出最多可装

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所装液体的最大体积不变,

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答】

(1)调和油的密度:

「浦=芸=——=0.8x

匕小%5x140〃-*7',

(2)•.•瓶子的容积不变,

二所装水的最大体积丫=丫=5x10-3^3,

水油

最多可装水的质量:

m=pV=1.0x103奴和3x5x10-3加3=5依。

水水水

故填:0.8x1035o

7题

【分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

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已知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公式丫=;求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解答】

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小明,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

的,但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上升的距离S=3〃?x7=21m,时间仁10s,则平均速度

s21m-,

»=f=T57=2.1m/s°

故填:运动2.1。

8题

【分析】

已知叶子姐姐运动的s-f图象,可求其运动的速度,已知两地的路程,可求相遇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有关应用,难点是会分析S-7图象。

第20页,共25页

【解答】

由图象可知:叶子姐姐运动速度:

$118rn/,

也=『lT=6m/s;

相距的路程s=vtt+v2t,

所以相遇的时间:

s400m

t=.+%=2m/s+6m/s=50s。

故填:50。

22.【答案】凹;发散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

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凹,发散。

解决此题要掌握: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此题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3.【答案】解:(1)题目已经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入射角

于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8’即为物体

A8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入射角,

画出反射光线;

第21页,共25页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

方向.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4、B端点AB的

像点4'、B',连接4'、山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的掌握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

线为虚线.

(2)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

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4.【答案】解: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过

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解析】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

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5.【答案】放大缩小靠近强

【解析】解:(1)凸透镜A焦距10。小固定在光具座上50a*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

35cm刻度线处,所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

(3)将焦距更小的透镜8替换凸透镜A,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由于凸透镜焦距变小

了,会使得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8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

第22页,共25页

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放大;(2)缩小;(3)靠近;强。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

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