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山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综合练习试卷

五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选择题

i.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一组是()

A.等待(dai)间隔(jian)勉旗(qiang)计划(hua)

B.即弱(xiao)四军(guan)佳丘(ren)符后(lud)

C.龟裂(gui)果实累罩(lei)水浒传(zhuan)直奔(ben)

D.曲色(jue)里新(g©ng)美茬(chai)书卷(jua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配合恩慧难以置信不可估量

B.山洪拒决同心协力诗情画意

C.平稳悠然真情实感一知半解

D.权利销毁应接不暇举世闻明

3.“众星拱月”中“拱”的意思是()

A.环绕B.成弧形的建筑物

C.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D.肢体弯曲成弧形

4.小明每天在学校就餐时从不挑食,把饭菜吃得很干净。这让你想到了()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下列诗句、诗题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西林壁》——林升

B.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长相思》——李白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叙鱼肥。——《渔歌子》——张继

6.下列句子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B.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C.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是现代科学技术。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7.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让一束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

②于是,他断定明亮的太阳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③1665年的一天,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

④牛顿又做了许多次试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景。

⑤当光束从一块玻璃制的三棱镜上通过时,这束光折射在墙上,映出了一条美丽的七彩光带,依次是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①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③①⑤④②

8.下面句子横线上标点符号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犍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①白鸡毛②芦花鸡毛等③各种颜色的健子满院子飞。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

9.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1)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pingh6ng如果别

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就会责备这里的人由ndu6

(2)日本qinliie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diaobao

(3)圆明园中,有jinbihuThuang的diantang也有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

(4)夕阳西沉,yemu降临,那风声、虫声,听起来也愈发叫人xTnkuangsh咨n

y1

10.古诗文填空

(1)《枫桥夜泊》中展现漫天寒霜里乌鸦啼鸣,枫叶摇曳,渔火点点景象的诗句是:“

(2)《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表达了爱国诗人没能看到国家统一的悲

愤之情。在其他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还有“,

(3)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即一,“三到”之中,一最重要。

11.读下面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鹊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小猫在地上玩耍。

12.照样子,把成语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壁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

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

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

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

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季宇。转过身来了,岩”季末。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

我,求”事末的眼睛……

13.这几段文字选自课文C》,作者是一___。

14.结合上下文解释“震耳欲聋”的意思。

15.认真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用四个词语概括厂房内环境的特点。

(1)(2)(3)(4)

16.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三次“我的母亲”,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完成下面小题。

徐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他

心里非常着急。

他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他说:“小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

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增加)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

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徐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还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

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子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他说:“你读书的方

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

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

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徐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

不久,他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7.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18.文中徐特立爷爷提出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19.结合短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解。

20.本学期你读过哪些好书?从中选择一本推荐给同学们吧。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主

要人物等基本信息,请你结合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简要写明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书名—作者—

最喜欢的人物—

推荐理由(结合书中

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阅读短文《太空“清洁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就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

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dai)»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

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会遭殃。太空垃圾的飞

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环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

大气层烧毁。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太室''精洁工”的质重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

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

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淘气包”,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

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

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

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现在的做法还只能让“清洁

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

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后,

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次完成清理工作。

2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

(1)这篇短文说明对象是太空“清洁工”。()

(2)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不大。()

(3)目前太空“清洁工”造价不贵,清理一件垃圾只需一个“清洁工”,比较合算。()

(4)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多次完成太空垃圾清理工作。

()

22.把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获得的有关太空“清洁工”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

(2)

(3)

23.为什么要清除太空垃圾?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2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第三部分表达•交流

25.习作。

如果要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请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4)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房山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综合练习试卷

五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选择题

i.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等待(dai)间隔(jian)勉旗(qiang)计划(hua)

B.即弱(xiao)冠军(guan)佳丘(ren)落后(lud)

C.单裂(gui)果实累累(lei)水浒传(zhuan)直奔(ben)

D.曲色(jue)更新(gQng)美茬(chai)书卷(juan)

【答案】D

【分析】

【详解】考查多音字。

A项回隔(jian)-----间隔(jian)

B项削弱(xiao)-----削弱(xue)

C项单裂(guT)-----隼裂(ju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配合恩慧难以置信不可估量

B.山洪拒决同心协力诗情囱意

C.平稳悠然真情实感一知半解

D.权利销毁应接不暇举世闻明

【答案】C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有误,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故“恩慧”的“慧”错误。

B有误,拒绝:没有同意。故“拒决”的“决”错误。

C正确。

D有误,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故“举世闻明”的“明”错误。

3.“众星拱月”中“拱”的意思是()

A.环绕B.成弧形的建筑物

C.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D.肢体弯曲成弧形

【答案】A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拱:环绕。

4.小明每天在学校就餐时从不挑食,把饭菜吃得很干净。这让你想到了()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答案】D

【分析】

【详解】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名言警句

易于流传。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是不要整日就是吃饱喝足,无所事事,不要放弃分秒可以用功的

时间。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

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每一碗粥、每一碗米,都有思考它们是

来之不易的,半丝半缕的衣物都要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5.下列诗句、诗题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暧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西林壁》——林升

B.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长相思》——李白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渔歌子》——张继

【答案】C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以及诗人的识记。

A.有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

B.有误,“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C.正确。

D.有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6.下列句子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B.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C.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答案】B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

A.从“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从“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自问自答,用的是设问。

D.从“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可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7.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让一束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

②于是,他断定明亮的太阳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③1665年的一天,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

④牛顿又做了许多次试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景。

⑤当光束从一块玻璃制的三棱镜上通过时,这束光折射在墙上,映出了一条美丽的七彩光带,依次是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①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③①⑤④②

【答案】D

【分析】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1665年的一天,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接着是“他

让一束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紧接着是“当光束从一块玻璃制的三棱镜上通过时,这束光折射在

墙上,映出了一条美丽的七彩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然后是“牛顿又做

了许多次试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景。”最后是“于是,他断定明亮的太阳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由七

种颜色组成的。”

8.下面句子横线上标点符号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健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①白鸡毛②芦花鸡毛等③各种颜色的健子满院子飞。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

【详解】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黑鸡毛”“白鸡毛”是并列关系的词组,之间应该用顿号。“芦花鸡毛等”是句子间的停顿,应该用逗

号。

9.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1)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pingh6ng。如果别

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就会责备这里的人后ndu6

(2)日本qinlue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diaobao

(3)圆明园中,有jinbihuThuang的diantang也有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

(4)夕阳西沉,yemu降临,那风声、虫声,听起来也愈发叫人xinku汽ngsh6n

yi

【答案】(1)平衡懒惰

(2)侵略碉堡

(3)金碧辉煌殿堂

(4)夜幕心旷神怡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衡、懒、惰、略、碧、幕”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

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古诗文填空。

(1)《枫桥夜泊》中展现漫天寒霜里乌鸦啼鸣,枫叶摇曳,渔火点点景象的诗句是:“—

(2)《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表达了爱国诗人没能看到国家统一的悲

愤之情。在其他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还有“,

(3)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即,“三到”之中,最重要。

【答案】①.月落乌啼霜满天②.江枫渔火对愁眠③.但悲不见九州同④.陆游⑤.先

天下之忧而忧⑥.后天下之乐而乐⑦.心到、眼到、口到⑧.心到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

泊》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示儿》

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

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

诉你们的父亲!

爱国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出自朱熹,强调读书的方法。

11.读下面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鹊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小猫在地上玩耍。

【答案】一只可爱的小猫在公园绿草茵茵的草坪上十分开心地玩耍。

【分析】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写时,需要

注意。

如:浑身雪白的小猫咪,长着一对蓝眼睛,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追赶着蝴蝶。

12.照样子,把成语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壁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津津有味:

【答案】每次只要是他来上班,同学们就会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生怕错过每一个小细节,经常是下课铃

响了,大家还沉浸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中,久久回味,不忍离开。

【分析】

【详解】考查情景写句子的能力。

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情

色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比如:新来的老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每次讲课的时候都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仅让人有切身

的体会,而且形象生动,让人听得欲罢能。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

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

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

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

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勺孽市。转过身来了,?”孽声。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

我,我竺孽参的眼睛……

13.这几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是o

14.结合上下文解释“震耳欲聋”的意思。

15.认真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用四个词语概括厂房内环境的特点。

(1)(2)(3)(4)

16.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三次“我的母亲”,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案】13.①.慈母情深②.梁晓声

14.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指厂房内缝纫机噪音很大,表现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15.①.压抑潮湿②.闷热嘈杂③.拥挤狭窄④.光线阴暗

16.反复出现三次“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确认

后的震惊和心疼。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分析】

【13题详解】

考查文段出处及作者。

根据阅读,可知选段出自梁晓声的《慈母情深》。选段主要写了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见

到的恶劣的环境以及见到母亲时的震惊和心疼。从而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14题详解】

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指厂房内缝纫机噪音很大,表现出母

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15题详解】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从“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

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

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

身在蒸笼。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可知,厂房内压抑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狭窄、光线阴暗。

【16题详解】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

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可知,反复出现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

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确认后的震惊和心疼。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完成下面小题。

徐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他

心里非常着急。

他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他说:“小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

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增加)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脸;多写,就是要

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徐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还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

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子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他说:“你读书的方

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

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

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徐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

不久,他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7.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18.文中徐特立爷爷提出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19.结合短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解。

20.本学期你读过哪些好书?从中选择一本推荐给同学们吧。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

主要人物等基本信息,请你结合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简要写明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书名—作者—

最喜欢的人物

推荐理由(结合书中

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答案】17.增长果然

18.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有些好的段落要背诵;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也要做摘

抄、记提要、写心得、记体会。

19.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做摘抄、记提要、写心得、记体会等。

20.①.《西游记》②.吴承恩③.孙悟空④.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

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

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斗。他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

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

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

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

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说到这,你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赶快去阅读吧!

【分析】

【17题详解】

考查选词的能力。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增长”指提高。“增加”意思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结合语境选“增长”合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果然”果真这样,与料想的相符。结合语境应选“果然”。

【18题详解】

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

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

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

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

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这句话可知,读书应该慢慢地读,

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有些好的段落要背诵;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19题详解】

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

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可知答案。

【20题详解】

考查发散思维。

推荐阅读书目,简介书名、作者、主要人物等基本信息,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喜欢这本书的理由。选取自己

喜欢的数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阅读短文《太空“清洁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就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

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dai)»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

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会遭殃。太空垃圾的飞

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环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

大气层烧毁。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

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

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淘气包”,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

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

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

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现在的做法还只能让“清洁

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

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后,

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次完成清理工作。

2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义”)。

(1)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太空“清洁工”。()

(2)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不大。()

(3)目前太空“清洁工”造价不贵,清理一件垃圾只需一个“清洁工”,比较合算。()

(4)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多次完成太空垃圾清理工作。

()

22.把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获得的有关太空“清洁工”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23.为什么要清除太空垃圾?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2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21.①.J②.X③.X④.J

22.①.英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

工”。②.太空“清洁工”个儿不大,本领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③.太空“清洁工”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