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_第1页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_第2页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_第3页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_第4页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

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Zn+Ag2O+H,O=Zn(OH)2+2Ag

B.Pb+PbO2+2H2SO4=2PbSO4+2H2O

C

-Zn+CuSO4=Cu+ZnSO4

D.C+CO.2CO

2.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为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加入二氧化镒

D.为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

3.下列叙述中能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

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强

C.甲与盐酸缓慢反应放出氢气,而乙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D.甲、乙与硫酸溶液形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硫在氧气中燃烧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100℃时,将0.10101凡。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

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下列选项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

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

变化

6.有一种瓦斯分析仪(下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

器显示出来。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乙所示,

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凡一呵0,伽一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a的反应式为:CH+502--8e-=C02-+2H0

432

C.电极b是正极,0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Ch-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

7.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冷凝后可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

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H2+4OH--46-=4与0

正极:02+2H.0+4e-=4OH^

当得到L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A.1.8molB.3.6molC.100molD.200mol

8.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C>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C)2+e-=MnO2-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9.用铁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2H++2e-=H2T

B.Cu_2e=Cu2+

C.Fe—3e-=Fe3+

D.Fe_2e=Fe2+

10.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c>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11.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C>2和开始反应时,按反应

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500℃,10molSO,和5molO,的反应

乙:500℃,用丫2。5作催化剂,lOmolSO?和5moi的反应

丙:450℃,8molSO,和5molO,的反应

T:500℃,8molSO,和5molO2的反应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

12.已知反应X+Y===M+N吸收能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Y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吸收能量,只有加热时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13.利用反应6?4。2+8?4也=7凡+12凡0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

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

—।黄锐L]「=*♦NO2

电掇A]sJfl_B-电被B

〜307

4三

一无洪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当有4.48LNC)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14.恒容容器内的可逆反应N2+3%2NHT达到限度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的限度发生改变

B.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都提高

C.氢气的转化率提高

D.氮气的转化率减低

15.反应2SO,+O,2SO,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18。的氧气经

2238

过一段时间后,18。原子存在于

8

A.02B.SO,C.O2和S°2D.OrSO2^SO3

二、填空题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淡黄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时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小试管里加入1g淡黄色过氧化钠,把小试管套在带支管的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

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

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

(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各图中,表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图是()

B.

反㈱程

17.某同学在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有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如图1);

S1图2

②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③把一块纯净的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④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后,再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o

(2)实验步骤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步骤③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o

(4)实验步骤④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5)通过实验步骤④该同学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想(或假设),该猜想是。

(6)为了证实该猜想,该同学又设计了第⑤步实验,请简要画出第⑤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8.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

乙中A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口pjCu

摊HSO,

甲乙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SO2-向铜片方向移动

4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乙为。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

析原因可能是o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总反应

离子方程式:铜电极:一,总反应:—。当电路中转移0.25mol电子时,消耗负极

材料的质量为g(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19.(1)在反应A(g)+3B(g)=2C(g)中,若以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i•oiin-i,则以物质B表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和3mol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s后

22

测得N为1.9mol,则以H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2

⑶将10molA和5molB放入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02c(g),在最初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mol•L-i•ST,则在2s时;容

器中有molA,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o

20.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耳,生成物总能量为E2,如果把化学反应中能量

的变化看成是物质内部的能量与热能之间进行转变,贝小

(1)若E/E2,则该反应为热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

的能量转化为能而被释放出来的过程。

(2)若EFE2,则该反应为热反应。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需要

(填“吸收”或"释放”)能量才能转化成生成物。该反应过程可看成是的

过程。

21.为了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需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一。

(2)改变化学反应限度可采用的措施有一。

22.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集气瓶中有与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

(2)黄铁矿煨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

(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

Hgl2;

(4)熔化的KOO: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体;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快有慢

(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i的盐酸和1moLL-i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

(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里,在正常体温(37℃)时,就可

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23.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

+yB(g)W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

了a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A)=,v(B)=»

(2)化学方程式中,x=,y=,p=,q=。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四、计算题

24.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U2c(g)。若经2s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i,填写下列空白:

(1)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2)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3)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4)2s时物质B的体积分数为o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因此选项A、B、C中的反应可用于设

计原电池。D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答案选D。

2.D

【详解】

A.在铁的表面涂一层油漆后,能将铁与氧气隔绝,减慢铁的生锈,故A不选;

B.悬浮的面粉颗粒、气态油都是易燃物质,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所以要严禁烟火,故B不选;

C.二氧化镐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故C不选;

D.冷水温度低,会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故D选。

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失电子多少无关,A错误;

B、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金属的还原性越弱,B错误;

C、乙与冷水反应生成H2,说明乙比甲金属活动性强,C错误;

D、甲、乙与硫酸溶液形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说明乙是正极,甲是负极,则说明甲失电

子,金属性比乙强,D正确;

答案选D。

4.B

【分析】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常见的吸热反应

中包括C或氢气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但要注意其中不包括燃烧反应。

5.A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

衍生的一些物理性质也不变,该反应中NO?为红棕色气体,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

浓度不变。

【详解】

A项、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

终不变,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该反应中,NO2为红棕色气体,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故B正确;

C项、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当烧瓶内气

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o

【点睛】

平衡状态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的标志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

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中固体电解质是丫2。3年220,0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

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CH4+2O,=CO,+H,O,正极反应为:O,+4e=2O3,负极反应为:

CH4+5O2-8e-=CO32-+2H2O,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得结论。

【详解】

A.该电池中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池内电路中02一山电极b流向

电极a,故A错误;

B.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5O2-8e-=CO32-+2H2O,故B正确;

C.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而电极a需要02一作为反应物,故02一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

极(电极a),故C错误;

D.1mol0,得4mol电子生成2moi0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ImolO?-通过时,电子转移2mol,

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型化学电池、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本题的关键在于电池的电解质不是水溶

液,而是熔融的电解质,0?-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故正极反应为。2+4&=20”。

7.D

【详解】

m1800g

1.8L水的质量为1.8kg,水的物质的量为"=77=7I5­=100mol

Mlog/molro

负极:2H2-4e+40H.=4与0①

正极:O2+2H2O+4e-=4OH-0

①谊)得:2H2+。2=2&0;

把水的物质的量代进去有:

2H+0=2H0转移电子

222

2mol4mol

lOOmol200mol

答案选D。

8.B

【分析】

本题根据总反应式判断Li被氧化,为负极材料,失去电子成为Li+,正极放电的为MnOm若已知

电池总反应式而要写电极反应式,这类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是:根据“负失氧、正得还”的规律先

判断出负极材料,负极材料若是金属,则失电子而变为相应阳离子(注意:Fe失电子应变为Fe2+),

负极材料若是其他被氧化的物质(如氢氧燃料电池中的总、甲烷燃料电池中的CHJ则失电

子变为相应氧化产物,然后再推断正极反应。

【详解】

根据锂电池的总反应式Li+MnO2=LiMnC>2,失电子的金属Li为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M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Mi!。?+e-=MnO2-,故B正确;

故选:B。

9.A

【分析】

铁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以

此解答。

【详解】

用铁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铁比铜活泼,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

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也普

故答案项A.

【点睛】

原电池重点把握三点:电子流向: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流向:正极流向负极;离子流向:阳

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10.C

【解析】

【详解】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

C、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成CO2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植物叶绿体吸收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将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中,故D正确,答案选C。

11.C

【分析】

影响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为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等,温度、压强、浓度、

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使用催化剂(正)时,反应速率大。

【详解】

乙中,反应条件为500℃、用丫2。5作催化剂、10molSO?和5molO,,反应温度最高、

浓度最大,且使用了催化剂,所以乙的反应速率最大;甲与丙、丁相比,温度最高,浓度最

大,所以反应速率比丙、丁都大;丁与丙相比,浓度相同,但温度比丙高,所以速率丁比丙

大。

综合以上分析,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C。

12.D

【分析】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不能比较X与Y、Y与N的

能量大小关系;

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钱和氢氧化钏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由于是吸热反应,所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

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详解】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所以X的能量不一定低于

Y的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低于N的能量,A错误;

B.吸热反应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例如氯化核和氢

氧化银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是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B错误;

C.吸热反应中,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C错误;

D.根据已知条件,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

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

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13.C

【分析】

在反应6NO2+8NHF7N2+I2H2O中NC>2为氧化剂,N七为还原剂,所以A为负极,B为正

极,N%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B为正极,A为负极,电子由负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运动

方向,所以电流从右侧的正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负极,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

膜,防止二氧化氮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导致原电池不能正常工作,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N&-6e-+60任=$+3%0,C错误;

D.当有4.48LNO,(标准状况)即0.2mol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2molx(4-0)=0.8mol,D

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14.B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达到限度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条件发生改变,其反应的限度也将发生改变,

故A正确;

B.增大某一反应物(氮气)的浓度,该反应物(氮气)的转化率降低,另一种反应物(氢气)的转

化率提高,故B错误;

C.增大某一反应物(氮气)的浓度,另一种反应物(氢气)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

D.增大某一反应物(氮气)的浓度,该反应物(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但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反而会降低。

15.D

【详解】

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0的氧气,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

8

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ISO2

中的18。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中,SO?中的M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03,

SC>2、。2中都含有18。,故答案为D。

【点睛】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分析本题,即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正向进行、同时又能逆向进行。

16.Na'[:0:0:]:-Na'2Na,O,+2H,O=4NaOH+O,TB

♦♦♦♦

【分析】

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过氧化钠与水的反

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详解】

(1)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过氧化钠的

电子式Na1:G:6:]"取一。故答案为:Na[:0:0:]:-Na;

♦♦♦♦♦ff♦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a+2H2O=4NaOH+

Ojo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C)2T;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选B。

故答案为:B。

17.电流计指针不偏转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锌

片上没有气泡或有少量气泡有电子从锌经导线向铜片移动有电子从导线上流过,导

线上应形成电流,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来证明,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下,溶液为稀硫酸。

Zn僧Cu

【详解】

形成原电池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块金属,一块可导电的非金属)

作两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④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没有构成原电池,指针不偏转;

(2)只有锌片,没有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直接反应,产生氢气;

(3)只有铜片,没有构成原电池,铜与硫酸不反应,无现象;

(4)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逐渐溶解,铜为正极,产生氢气;

(5)构成原电池,外电路有电子(电流)流动;

(6)有电子从导线上流过,导线上应形成电流,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来证明,实验装置图

可设计如下,溶液为稀硫酸。

稀碱酸

18.CD)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

池Cu2++2e-=CuZn+Cu2+=Zn2++Cu8.125

【详解】

(DA.甲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锌和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池中能构成原电池,锌作

负极,铜作正极,故A错误;

B.甲池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甲池中铜电极上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都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

故C正确;

D.形成原电池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确;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Cu—Zn,故E错误;

F.乙溶液中S042-向负极Zn片方向移动,故F错误;

答案选CD;

(2)甲中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池能构成原电池,所以是将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片不纯,锌和锌片中的杂质构成原电池,杂质作正极,氢离子在

杂质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故答案为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

(4汝口果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则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总反应为锌置换出铜的反应即Zn+Cu2+=Cu+Zn2+,负极锌失电子所以当电路中

0.25mol

转移0.25mo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一--x65g/mol=8.125g,

故答案为Cu2++2e-=Cu;Zn+Cu2+=Cu+Zn2+;8.125g»

19.0.60.05molL-i-s-i8.80.08mol-L-i

v(B)3

【解析】⑴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可知/A)=1,v(B)=3v(A)=3X0.2

mol•L-i•min-1=0.6mol•L-i•min-io(2)3s内消耗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1.9

mol=0.1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可以计算出3s内消耗的凡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v(H?)='^^粤=°,05mol・L-i・sT。(3)在最

初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mol-L-1-s-',则消耗A的浓度是0.06

mol,L->,s-iX2s=0.12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

3A(g)+B(g)2C(g)

起始浓度(mol/L)10.50

转化浓度(mol/L)0.120.040.08

2s时浓度(mol/L)0.880.460.08

则在25时•,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是0.88mol/LX10L=8.8mol,此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molLo

20.放热吸吸收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来

【详解】

(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进行的结果必然是部分能量被释放出来。

答案是:放;热;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进行时,必然有外部能量参与到反应中

来,外部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答案是:吸;吸收;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

被“贮存”起来。

21.改变反应物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固体表面积及催化剂的合

理使用等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等

【详解】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改变反应物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

浓度)、固体表面积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故答案为:改变反应物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

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固体表面积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

(2)改变化学反应限度需要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考虑,可采用的措施有:改变可逆反应体

系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等;故答案为: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等。

22.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反应物溶解后增大了接触面积催

化剂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人体里的生物酶的催化作

【分析】

镁条点燃产生耀眼的白光,氯分子受到一定能量的光线照射时,吸收了光量子,分裂成自由

的氯原子,氯原子跟氢分子反应,产生氢原子,氢原子又跟氯分子反应,这样的反应反复进

行,形成自由基链式反应,产生强大的能量;

黄铁矿的粉碎和KI和HgCU晶体的溶解,都增加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镁比锌的金属活泼性强: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

小;

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人体中生物酶对新陈代谢有催化作用。

【详解】

(1)镁条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氢气和氯气在光照的情况下,会吸收光能产生自由基链式

反应,反应速度急剧加快,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爆炸;

(2)黄铁矿煨烧需要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主要是要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的速度;

(3)固体颗粒的接触面积有限,投入水中溶解,电离成离子,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4)此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卒孟是反应的催化剂,会大大提高反应速度;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的活泼性大于锌,反应中镁的失电子能力强,反应速度更快;

(6)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7)夏天的温度高于冬天,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8)由于人体中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葡萄糖在人体中很容易被氧化。

23.mol/(L,min)mol/(L•min)2316X100%

【解析】

11amo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