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的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1页
胁痛的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2页
胁痛的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3页
胁痛的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4页
胁痛的中西医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肝胆病证第一节:胁痛中医药学院1肝胆病证肝疏泄失常肝郁气滞——肝气气郁化火——肝火气盛阳亢——肝阳阳亢化风热机生风肝风2【概述】一概念

二文献摘要

三讨论范围【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二小结【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分型【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3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1、部位: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2、经络:肝胆肾经循行于此,故病变与肝胆肾有关。(见图)3、自觉症状:疼痛4567二、文献摘要1、胁痛与肝胆肾病变相关;《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情志、饮食、房劳,外感、内伤3、临床特征:《素问.缪刺论》《素问.刺热论》

《灵枢.五邪》

《灵枢.经脉》4、治疗原则:伐肝泻火、不可骤用补药;因于气虚,宜补泻兼施;疏散升发以达之,不可过用降气,8三、讨论范围:胁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之中,如:

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91、情志不遂2、跌仆损伤3、饮食所伤4、外感湿邪5、劳欲久病病因:暴怒、抑郁、忧思跌仆外伤、强力负重饮食不节过食肥甘

久病耗伤、劳欲过度

101、情志不遂:情志所伤暴怒伤肝抑郁忧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2、跌仆损伤:跌仆外伤

负重

气阻络痹,发为肝瘀胁痛。胁肋受伤、瘀血停着、阻塞胁络

强力3、饮食所伤: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失于疏泄,胁痛4、外感湿热:湿热郁介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5、劳欲久病:久病耗伤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拘急而痛。劳欲过度胁痛病因病机实不通则痛虚不荣则痛11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病理变化→→实证:气滞、血瘀、湿热。虚证:肝络失养。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

演变及转化:病初在气,→气滞可转化为血瘀,气滞日久化火饮食所伤,湿热内伤,耗伤阴津,阴血不足,肝络失养。小结12诊断依据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状。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老欲久病等病史。13病证鉴别与悬饮的鉴别: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14相关检查

临床上,胁痛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者,其病多与肝胆疾患相关。

1、检测肝功能指标以及甲、乙、丙、丁、戊等各性肝炎病毒指标,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2、B型超声检查及CT、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眼、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3、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等辅助诊断指标。

4、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亦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15

一、辩证要点

1、

辨在气在血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情终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2、

辨属虚属实

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证。16

二、治疗原则胁痛的基本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实证: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虚证:补中寓痛,滋阴、养血、柔肝。17

1、肝郁气滞证: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肾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兼证: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脉:舌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方: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郁金活血行气通络。18加减:(1)胁痛甚,加青皮、元胡→理气止痛;(2)气郁化火:证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减辛温之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芩、夏枯草。(3)证见肠鸣,腹泻、腹胀者可酌加茯苓、白术;(4)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减川芎加枸杞、菊花、首乌、丹皮、栀子;(5)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6)气滞兼血瘀,加丹皮、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192、肝胆湿热证主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兼证: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方: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山栀、黄芩清肝泻火;

川楝子、枳壳、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渗湿清热。20加减:(1)兼发热,黄疸者,加茵琛、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2)肠胃积热,大便不通,腹胀腹瞒者,加大黄、芒硝;(3)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川楝子,或酌配硝石矾石散;(4)胁肋剧痛,呕吐蛔虫者,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213、瘀血阻络证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兼证:胁肋下或见有徵块。舌脉:舌质紫暗,脉象沉涩证机概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治法:祛瘀通络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常用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柴胡、枳壳疏肝调气,散瘀止痛;炙香附、川楝子,广郁金、善行血中之气,行气活血,使气行血畅;五灵脂22加减:(1)跌打损伤而致胁痛,局部积瘀肿痛者,可酌加穿山甲、酒军、瓜蒌根破瘀散结,通络止痛;(2)若胁下有徵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地鳖虫以增加破瘀散结消坚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234、

肝络失养证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兼证: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脉: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证机概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治法:养阴柔肝代表方: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补肝肾,养阴柔肝;当归、白芍、炙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24加减:(1)阴亏过甚,舌红而干,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2)心神不宁,而见心烦不寐+酸枣仁、炒栀子、合欢皮(3)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可加菊花、女贞子、熟地等(4)阴虚火旺,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25胁痛辨证论治简表证型主证兼证舌脉治法方药肝气郁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胆湿热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胁肋下或见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肝络失养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26【预防调护】1、情绪稳定、心情舒畅。2、饮食清淡、以防湿热。27【结语】概念: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病因:情志、饮食、外感、体虚机跌仆外伤病机:肝络失和病性:实证: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病位:肝胆,与脾胃肾有关。辨证重点:气血虚实。治疗: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实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虚证:滋阴养血柔肝。

281、中医药治疗注意事项治胆勿忘肝与脾胃,通利兼顾气血阴液,补而不滞,利而不伤,刚柔并举。临床多相互兼夹演变,虚实夹杂。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益胃为原则,使肝疏脾运,气机条达,脾运有权,则湿热不生,胆腑清宁。澄本清源、标本兼治。29若病程长,治疗不当,则湿热久羁、耗动肝阴,致阴虚气滞,当养阴柔肝理气,多用生地、白芍、当归、枸杞子等养阴柔肝之品。阴虚便秘者不可峻猛攻下,以润下为宜(如火麻仁),以防伤阴劫液。30(1)复方胆通片,2片,每日2次,用于胆囊炎偏湿热者。(2)胆石清胶囊,4~6粒,每日3次,用于胆囊炎伴有胆石者。(3)龙胆泻肝丸,6克,每日3次用于肝胆湿热型胆囊炎。(4)玉米须30g、蒲公英15g、茵陈蒿15g,水煎服,用于肝胆湿热型。(5)车前草15g、金钱草30g水煎当茶饮。(6)熊胆胶囊,2~4粒,每日3次。2、成药及验方治疗

313、非药物疗法1、针灸实证:取胆俞、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虚证:取肝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2、耳针取胆、肝、脾、胃、大肠、三焦等穴埋线或压籽。

324、名老中医经验

(一)岳美中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慢性胆囊炎胁痛:金钱草24g、柴胡、鸡内金、滑石各12g,生姜15g,白芍、黄芩、半夏各9g,枳实、大黄各6g,大枣4枚。水煎,每日服一剂。33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积液:金钱草60g,车前子30g(包煎),三棱、莪术、赤芍、白芍各9g,青皮、陈皮、硝矾丸(分吞)各4.5g,生甘草、生大黄(后下)各3g。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金钱草60g,鸡内金6g,硝矾散3g。(二)张羹梅上海中医药大学

34治疗慢性胆囊炎:金钱草30g,青皮、赤芍、生山楂各15g,柴胡、陈皮、郁金、槟榔、姜半夏各9g。水煎,每日服一剂。(三)黄文东上海中医药大学35治疗慢性胆囊炎:金钱草30~60g,生白芍15~20g,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