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请思考: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二、苏俄(苏联)的实践列宁1918年10月1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散步疗伤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反抗外国武装干涉时期,饥荒使成百万人遭受巨大的苦难。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二、苏俄(苏联)的实践

背景:国外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物资严重匮乏。一切为了前线!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实行余粮征集制普遍实现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集中分配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二、苏俄(苏联)的实践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管理经济,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特点?二、苏俄(苏联)的实践观看视频,请思考讨论: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苏俄(苏联)的实践二、苏俄(苏联)的实践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评价: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是失败的。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二、苏俄(苏联)的实践列宁倾听农民意见二、苏俄(苏联)的实践观看视频,请注意:新经济政策有哪些措施?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流通分配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工业国有化关系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强制劳动,集中分配按劳分配2、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1927)二、苏俄(苏联)的实践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管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管理经济,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二、苏俄(苏联)的实践2、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192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现实意义:工农支持,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正确途径。二、苏俄(苏联)的实践2、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1927)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请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二、苏俄(苏联)的实践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说说看:斯大林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

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报告人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1000多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激动人心的“一五”计划二、苏俄(苏联)的实践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化宣传画二、苏俄(苏联)的实践农业集体化宣传画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调节手段管理手段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二、苏俄(苏联)的实践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惊: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奇: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思: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叹: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二、苏俄(苏联)的实践思维碰撞各抒己见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消极影响: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付出太多,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僵化模式。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基本实现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二、苏俄(苏联)的实践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高度集中、排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