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潮阳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在答题卡上将考生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好.2.第1~4、6~9、11~14题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一、本大题15小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贤母有知能,于内外细粗,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田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婢仆逾千,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三归童氏出嫁B.既而家浸盛逐渐C.不足宁出己粟以输运输D.虽丈夫有弗逮也达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饮食必执匙箸以进大家以赀结长吏B.贤母事之孝敬雍顺一听贤母之教C.久而不懈而吾家幸有余D.于内外细粗事于不可者戒勿为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①贤母躬抱持洗涤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④宜减息一斗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②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5.翻译。(10分)(1)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3分)(2)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4分)(3)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列传第七十一,3400)【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等待B.脱有衅,吾当坐祸患C.事闻,朝廷嘉之赞许D.勒其还趋直沽命令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内外艰不上商人以风水为解B.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C.拗蕃者例籍其货其人既死D.比待命,民且死子孙贫且行乞8.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3分)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③脱有衅,吾当坐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10.翻译.(10分)(1)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4分)(2)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3)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2分)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初,帝遇周厚,周颇自负。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周每行郡县,食必进鸡,小吏讼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榜吏斥之。(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列传第二十三,2553)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任命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以钟磬置水中C.岑文本谓所亲曰不如早为之所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1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②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3分)二、本大题1小题,共10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多选只按前5题计分)(10分)(1)樊迟未达。子曰:“,。”(《论语》)(2)子曰:“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3)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陈情表》)(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6),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三、本大题2小题,共14分。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3分)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7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2)两首诗还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情感?(2分)(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3分)四、本大题1小题,共60分.19。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著名作家池莉曾这样说道: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孩提时代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看世上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带任何虚假,容不得半点矫情做作,以诚待人;壮年则是生命的重要过程,然而,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总爱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虚伪在人际交往中变成了法宝;到了老年,红尘俗世全然看透,多了份坦然,于是我们的生命欣然谢幕。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潮阳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22分)1。C输,交纳。2。D(介词,对于。A以,连词,表修饰,来/介词,用;B之,代词,他们/助词,的;C而,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可是)3。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4。C(“里正",即“里长”,对正直的人来说是一种差役,见《促织》中“里正役”的说法,且“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项说法有误。)5。(1)于是一家人一起吃饭,不分家财,不各起炉灶。(3分)(2)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4分)(3)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3分)参考译文: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已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侯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娶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千,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婢仆没有怨恨她的.(二)(22分)6.A(待,应释为“防备")7.D(且:将要,副词.A以:因为,介词;用,拿,介词;B而:但,转折连词;不译,连词,表修饰;C其: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那,指示代词。)8.B(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当;④表现王都中的为政爱民.)9.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10.①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倭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4分,“悉”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帖然”1分,大意1分。)②(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3分,“夺"1分,“德”1分,大意1分。“夺”也可译成“改变”。)③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3分,“脱”1分,“罪”1分,大意1分。“罪”也可译成“惩罚"或“处罚”。)参考译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粮额.(三)(22分)11.A(看不起)12.D(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C“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处所,这里做动词,安排处所。D“之",都是代词,他)13.B(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14.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15.(1)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处必须断开,“//”处可断可不断;三处1分,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一分)(2)①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厚、装)②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点词语:条、切、怪)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仙桃职业学院《材料基础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同煤二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三亚市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宁阳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5届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厦门理工学院《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工程光学设计(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启东汇龙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山东滨州阳信县2025届初三10份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
- 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场地租赁与智能充电设备安装协议
- 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论文
- 9.2严格执法 (课件+视频)(部编版)
-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建筑电气武校刚课后参考答案
- 广东省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 合作收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 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