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锦州市古塔区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3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手机和充电器就互为替代品。(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竞争知识。第二步,互补品是需要与另一种商品一起消费的商品,两种要一起消费才能使消费者得到满足。商品之间的互补性往往是不对称的,其互补的程度因商品特征而异。当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强时,其互补品的需求也会增强。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手机要搭配充电器一起才可以更好的使用,因此手机和充电器就互为互补品。因此,本题错误。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间具有能够相互替代的性质。若A商品价格上升,则顾客们就会去寻求相较于A商品便宜的,并且能带来相似满足度的B商品购买。2.辛亥革命∶1911A.十月革命∶1917B.新文化运动∶1911C.明治维新∶1884D.戊戌变法∶1868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二者属于历史事件与发生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二者属于历史事件与发生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并非“1911”年,排除;C项:“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并非“1884”年,排除;D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并非“1868”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A.管制B.罚金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根据《刑法》第三十五条,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因此,选择BCD选项。A项:根据《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管制属于主刑。A项错误。4.许多小路沿路并没有边缘标记,而清晰的边缘标记可以让司机更容易看见即将到来的弯道,并判断汽车在道路上的位置,尤其是在能见度很差的时候,这种方法似乎对道路安全有很大的贡献,然而,S县在其所有陡峭的道路上都涂上了边缘标记后,这些道路沿线的年事故率实际上略有上升。下列哪一项如果是正确的,最有助于解释上述事故率的增加?(

)A.S县狭窄的道路所占比例异常高B.在坏天气,司机几乎和在晚上一样难以看清道路C.在绘制边缘标记之前,S县狭窄的道路已经比S县的其他道路有更高的事故率D.在S县涂上边缘标记的道路附近,天气总是很恶劣,导致实际的行驶路线有所偏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题干矛盾。有边缘标记的小路似乎对道路安全有很大的贡献,但S县在陡峭的道路上涂了边缘标记后,道路沿线事故率却略有上升。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选项说明S县狭窄道路非常多,与题干S县涂边缘标记的陡峭道路主体不一致,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B项:选项说明天气坏的时候,司机看不清道路,与题干讨论的涂了边缘标记的道路沿线事故率上升无关,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C项:选项说明涂边缘标记前S县狭窄的道路的事故率本来就比较高,与与题干S县涂边缘标记的陡峭道路主体不一致,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D项:选项说明S县涂上边缘标记的道路附近,是由于天气总是很恶劣,导致实际的行驶路线有所偏离,由此发生事故,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S县在涂边缘标记的道路沿线后事故率增加,可以解释题干矛盾,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为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水排放,一些住宅小区对生活污水中的灰水和黑水进行分离处理,并采用了中水回用处理技术,以下关于中水、灰水、黑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水一般是指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介于上水(给水)和下水(污水)之间

B.灰水和黑水都可以作为中水回用系统的水源

C.从盥洗室、洗澡间和厨房等流出的洗涤废水是灰水

D.呈黑色的废水都是黑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粪便污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泄的洗涤水。国外把粪便污水又称为黑水,与黑水相对的另一概念是灰水。国外的黑水定义有两种,一种定义为含有粪便物质的生活污水;另一种定义为厕所污水,包括冲厕水和粪便,所以D项说明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污水处理的有关常识。本题虽然属于生活常识中的内容,但相对较偏,这就要求考生知识面要广,在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另外,考生在作答时对选项中的错误描述,要注意这种“望文生义”的陷阱。所谓中水是相对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而言的,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由于日常生活污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洗涤水和洗澡水,亦称“灰水”,其排量占污水的75%~80%;另外一部分为粪便水,亦称“黑水”,属于重污染水,在住宅用水中占20%~25%。所以中水的水源可以是灰水,也可以是全部的污水。由此可知,不能简单地说“黑色的废水都是黑水”。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黑水,又称粪便污水,指的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泄的洗涤水,并不是黑色的废水就是黑水。

因此,选择D选项。6.破∶立∶不破不立A.愤∶启∶不愤不启B.即∶离∶不即不离C.闻∶问∶不闻不问D.清∶白∶不清不白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在“不破不立”中,“破”指破除旧的,“立”指建立新的,“破”与“立”为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在“不愤不启”中,“愤”指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指启发,“愤”与“启”不具有反义关系,排除;B项:在“不即不离”中,“即”指亲近,“离”指疏远,“即”与“离”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在“不闻不问”中,“闻”指听,“闻”与“问”属于并列关系,排除;D项:在“不清不白”中,“清”和“白”属于近义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不破不立,指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不愤不启,是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即不离,是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有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不闻不问,是指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清不白,是指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7.法律关系就是社会关系,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具有一致性。(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第二步,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可知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不能把法律关系简单的等同于社会关系。在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关系上,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们的认识的事实真相,法律事实是依照法律程序、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案件事实。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法律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所以不能说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具有一致性。题干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错误。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关系的双方来讲,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般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关系的领域来看,主要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宗教、军事等也是社会关系体现的重要领域。8.以下属于专用公文的有(

)。A.通令B.起诉书C.专利说明书D.通告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A项错误,通令又称“职务训令”,行政长官关于某一法律和条例的解释和某项公务的实施办法,根据层级指挥权所发出的命令,适用于其管辖下的全体公务员和机关,具有普遍性质,属于通用公文。B项正确,起诉书属于司法领域专用公文。C项正确,专利说明书属于科技领域专用公文。D项错误,通告属于通用公文。故正确答案为BC。9.计算之于(

)相当于实验之于(

)A.推理逻辑B.物理天文C.数学化学D.大脑助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计算和推理都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实验和逻辑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代入B项,计算与物理并无必然联系,实验与天文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代入C项,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技能,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技能。前后关系一致。代入D项,借助大脑进行计算,实验不一定要借助助手。前后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C。10.下列物品均属可燃固体的是:A.香蕉水、酒精B.面粉、油漆C.沥青、松香D.甲烷、乙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题目要求选出都是可燃固体的一项,选项中的物品都具有可燃性,且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故可根据自己熟悉的物品直接排除,A项属于液体,B项油漆属于液体,D项属于气体。A项错误。香蕉水是由多种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主要用作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乙醇俗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B项错误。面粉属于具有爆炸性的粉尘。油漆为粘稠油性颜料,未干情况下易燃,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煤油、柴油。C项正确。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有光泽,呈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状态。松香为一种透明、脆性的固体天然树脂,主要成分为树脂酸,占90%左右,是比较复杂的混合物。D项错误。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乙炔,俗称风煤和电石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故本题选C。11.每次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________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________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声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________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魂牵梦绕涵养夹杂

B.心驰神往滋养错杂

C.流连忘返浸润掺杂

D.铭心刻骨滋润混杂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此处形容作者对浯台的喜欢,排除语义程度过重的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琴声”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A。第四步,辨析第三空备选词语的相异语素,排除侧重于“杂乱”的B。第一空,“铭心刻骨”形容记忆极深,永远难忘,用在此处形容作者对浯台的喜爱,语义程度过重,排除D。

第二空,“涵养”指滋润、养育,一般强调的是修身养性或涵养水源,不能用于琴声,排除A。“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浸润”指沾濡滋润,浸染熏陶。二者填入能够体现山水与琴声的融洽关系。

第三空,“错杂”指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掺杂”指混杂。“错杂”侧重于“错”,强调交错、杂乱。“掺杂”侧重于“掺”,强调混杂。此处用来形容琴声中带有沉重之感,“掺杂”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浯台”。A项“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B项“心驰神往”指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C项“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A、B、C三项均可搭配“浯台”,保留。D项“铭心刻骨”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永远忘不了,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由前文分句“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可知,横线处形容浯溪山水和琴声之间的关系。A项“涵养”指涵育、滋润、养育,通常指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无法形容浯溪山水和琴声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C项“浸润”指逐渐渗透、熏陶的意思,两项置于此处均可,保留。

第三空,修饰“虚无”与“沉重”的关系。C项“掺杂”指混杂,填入文段表达琴声中带有沉重之感,语义恰当,当选。B项“错杂”指交错夹杂,侧重交错、杂乱,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寂寞的浯溪》12.下列哪组物品均属可燃固体?A.香蕉水、酒精B.面粉、油漆C.沥青、松香D.甲烷、乙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常识判断中化学常识,主要考查物体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点,需要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项错误,香蕉水是由多种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但不是固体;酒精又称乙醇,是一种有机物,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不是固体,排除。B项错误,面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粉状物,当面粉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会爆炸;油漆为粘稠油性颜料,未干情况下易燃,不溶于水,微溶于脂肪,排除。C项正确,沥青是一种有毒的易燃物,沥青有固体的,粘稠状的,还有液体状的,一般认作可融化固体;松香是易燃物,呈固体状,透明,颜色为淡黄色或棕色。二者均为可燃固体,当选。D项错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的易燃气体;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3.机械类比,就是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机械类比的是:A.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B.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是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这里提到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粟米”和“肉糜”,仅仅通过表面的相似(两者都是食物)就将二者进行了机械的比较,符合定义,选非,排除;B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意思是大唐帝国江河日下,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这里提到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台城柳”和“轻烟”,仅仅通过表面的相似(都具有笼罩的特点),并且将二者进行了机械的比较,符合定义,选非,排除;C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意思是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子孙”和“山”属于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是并不具有表面的相似性,不符合定义,选非,当选;D项:“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意思是西施患心口痛的病,难受地皱起了眉头走过乡里。乡里有个丑女人,看见了西施的模样就去赞美,回家时也模仿西施,故意按着胸口,皱着眉头,走过乡里。这里提到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西施”和“丑人”,仅仅通过表面的相似(捧心而颦其里)就将二者进行了机械的比较,符合定义,选非,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意思是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其中,粟米和肉糜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米饭是用于活命的食物,而肉糜是比较奢侈的食物,这句话仅根据二者都是食物这个“表面的相似”而加以机械比较,得出用肉糜代替粟米的结论,符合定义。B项:意思是最无情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其中,台城柳和轻烟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都具有笼罩的特点,诗人根据这种“表面的相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符合定义。C项:源自愚公移山的典故,意思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下去,而山的高度固定不变,还愁山不能搬走吗?其中,子孙和山虽然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是不具有“表面的相似性”,不符合定义。D项:源自东施效颦的典故,意思是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西施和丑人,一个美、一个丑,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都有捧心而颦其里的动作,根据这个“表面的相似”而加以机械比较,得出东施效颦的结论,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题干定义机械类比是一种推理方式,分析其原理和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机械类比的定义要点:①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按表面的相似性比较。A项,“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是指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其中,粟米和肉糜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米饭是用于活命的食物,而肉糜是比较奢侈的食物,这句话仅根据二者都是食物而加以机械比较,得出用肉糜代替粟米的结论,符合定义。B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是指最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依然像烟雾一样笼罩在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其中,台城柳和烟雾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但诗人因其笼罩十里长堤的相似性,得出台城柳和烟雾无情的结论,符合定义。C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体现的是客观事实,“何苦而不平”体现的是坚毅的精神,不符合要点②。D项,“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源自“东施效颦”的典故,其中,西施和丑人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都有“捧心而颦其里”的动作,得出“东施效颦”的结论,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14.办公室人员如果连续长时间在电脑面前操作办公,颈椎疼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贸易公司的员工个个努力工作。尽管大家都懂得要保护颈推,但大多数员工每天使用电脑时间都超过8小时,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连续使用电脑时间过长。其余的员工每天使用电脑也有6小时。公司总裁表扬的都是每天使用电脑时间超过8小时的员工。以上叙述如果为真,最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A.贸易公司的员工中没有一个员工的颈椎健康,都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疼痛B.使用电脑时间超过8小时的员工的颈椎疼痛都比使用电脑6小时的员工厉害C.得到公司总裁表扬的员工大部分有颈椎疼痛问题D.使用电脑时间6小时的员工的颈椎疼痛都比使用电脑超过8小时的员工轻微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中提到连续长时间在电脑面前操作办公,颈椎疼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公司有工作8小时也有工作6小时的,不能确定全都有问题,选项“都”表示全部,题干无法推出,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工作8小时和工作6小时之间的员工比较,无法推出,排除;C项:题干中总裁表扬的都是每天使用电脑时间超过8小时的员工,属于连续长时间在电脑面前操作办公,会有颈椎疼痛问题,可以推出;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工作8小时和工作6小时之间的员工比较,无法推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5.换发福利企业证书为(

)。A.一年一次B.两年一次C.三年一次D.四年一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换发《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通知中指出,自2000年7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各地可结合年检工作适当进行调整。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3年更换一次。故正确答案为C。16.超大规模还有个问题就是可能不够灵活、脱离市场,大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官僚,就会走向灭亡。但_______地说,这_______超大规模带来的问题,_______管理的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生存下来,但也都有可能失败_______消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的是:A.严格

不是

而是

乃至B.严肃

不是

而是

导致C.认真

或者是

或者是

导致D.严格

可能是

也可能是

导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开篇讲超大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官僚,就会走向灭亡,随后探讨灭亡的实质原因。B项“严肃”指庄重,侧重强调态度,文段是探讨灭亡的实质原因,而非强调“态度”是否庄重、肃穆,排除。A项、C项和D项“严格”侧重认真,严谨;“认真”指严肃,不马虎,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和第三空。“管理的问题”对应前文“大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官僚,就会走向灭亡”,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灭亡的实质原因不是超大规模本身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带来的问题”,故应选择“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一组关联词。A项“不是……而是……”表反向并列,否前肯后,符合文意。C项和D项“或者是……或者是……”表选择关系;“可能是……也可能是……”表假设关系,均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三步,验证第四空。“乃至”是连词,连接“失败”和“消亡”前后表递进,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17.无关言语效应,是指与记忆任务无关的言语的听觉输入会干扰个体当前视觉记忆任务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指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无关言语效应的是(

)。A.小明正在背诵古诗,妈妈喊他吃饭,小明回应后,忘了刚才背诵的内容B.礼堂响起婚礼进行曲,一对新人走进殿堂,礼堂外烟花爆竹声震耳欲聋C.大学生刘某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作业,但音乐打断了同宿舍同学的推理思考过程D.二年3班全体同学正在练习合唱,隔壁班的歌声盖过了他们的声音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与记忆任务无关的言语的听觉输入会干扰个体当前视觉记忆任务”、“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明背诵古诗,听到妈妈叫他吃饭的声音,忘记背诵内容,符合“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符合定义,当选;B项:婚礼进行曲与烟花爆竹声,均不涉及看材料进行记忆,不符合“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音乐打断了同宿舍同学的推理思考过程,但同学不是在进行记忆,不符合“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隔壁班歌声盖过合唱声音,只描述出音量高低,不涉及看材料进行记忆,不符合“当你在看材料进行记忆时,同时听到了与你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言语输入,那么你的记忆效果会受到影响”,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8.离开家乡转眼近二十载,立业,成家,每日忙忙碌碌,即使回去,也是行色匆匆,没有机会走街串巷品尝家乡的美食。一把雪里蕻引起我对家乡美食的馋涎,也勾起我许多的乡愁。我怀念家乡的味道,不仅仅是这些美味,还有空气中那夹杂的某种浅浅的腥土味以及混合着的一些青草花香的气息,更有那热情洋溢的七邻八舍的咋呼声。这些平常熟悉的味道,这些以前常被我忽略了的味道,在我离开家乡多年后却给我以某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家乡一切陌生的、熟悉的细节纷至沓来,那些微小的触觉因了怀念都一一被放大了起来,也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关键词是:

A.乡愁味道

B.故乡记忆

C.乡村气息

D.童年情结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关键词的概括与提炼。文段的关键词与其主旨有关,因此提炼时需要先概括文段的主旨,然后比较选项,选出最准确的一项。文段主要讲了作者离家近二十载,一把雪里蕻引起了他对家乡美食的馋涎,也勾起了他的乡愁,接着具体说明了作者对家乡各种味道的怀念。由此可知,“乡愁”“味道”应为文段的关键词。A项正确,当选。

B项,“故乡”“记忆”属于“乡愁”,未体现“味道”这一关键信息,排除。C项,“气息”是“味道”的一部分,排除。D项,“童年”在文中没有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话借“一把雪里蕻”,引出了家乡美食和乡愁的话题,接着重点围绕“家乡的味道”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通过怀念“家乡的味道”在尾句再次表达了作者在离开家之后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故整个文段就是通过回忆家乡的味道,抒发作者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怀念。前两句写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引出乡愁,关键词为“乡愁”;后两句围绕各种“味道”及其带来的感受,关键词为“味道”。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关键词的提炼。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去找到文段关键词,为中心理解题的变形。该文段为散文,应注意把握文段核心。由文段可知,一把雪里蕻勾起作者对家乡美食的回忆,由此展开对家乡各种味道的描写,进而勾起作者许多的乡愁。故文段核心内容围绕着作者记忆中的味道和作者的乡愁展开论述的。故关键词应为乡愁、味道。对应选项A。

B项中的“记忆”是由味道勾起、C项中的“乡村”相较于“故乡”的概念比较狭窄、D项中“童年”文中并无重点体现,均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文段核心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乡愁:永远的守望》19.宁某在某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已经14个月了,但该教育机构一直未与宁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关本案,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尚未建立劳动关系B.双方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C.除工资外,宁某可以要求该教育机构支付额外的13个月的工资D.视为双方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参考答案:B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劳动法。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C项错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宁某可以要求该教育机构支付除工资之外的额外11个月的工资。D项正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故正确答案为BD。20.文字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最生动的________。一种文字发明、演变的过程越是漫长,它所反映的这些方面的内容就越深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工具B.形式C.载体D.记录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通过分析句子主干,同时,结合句意及词语的含义进行排除、选择与语境最相符的一项即可。提取句子主干,“文字是记录”不合语法,排除D。“工具”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形式”指事物的外形,表象。“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由“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可知,用“载体”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字是……最生动的……”可知,该空做“文字”的宾语,句子主干为“文字是________”且所填词语应和“最生动的”搭配。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工具”与“最生动的”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形式”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用在这里指文字可以传递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符合语境。D项“记录”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可以说文字有记录功能,但文字本身不是记录,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所填词语所在句子主干为“文字是······”且词语应和“最生动的”搭配。C项“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多为抽象概念)的事物,用在此处符合语境,当选。A

项“工具”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与“生动的”搭配不当,排除;B

项“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D

项“记录”多指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从后文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字”指的不是文字记录的内容含义,而是其发明、演变过程中所反映的文化,用在此处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汉字魅力的历史与现实》21.公文办理主要分为:A.收文和发文B.拟办和承办C.登记和分发D.整理与保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第二步,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公文办理程序包括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两个部分。因此,选择A选项。B项:拟办是宣传机关秘书部门对有关工作的请示报告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供领导审议决定。拟办时要根据来文要求,拟明应主送哪位领导审阅和批示。承办是指阅知性公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批办性公文应当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者转有关部门办理;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明确主办部门。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拟办和承办属于收文办理的程序。B项错误。C项:登记是指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分发:指秘书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或者领导人批示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人和部门。登记属于发文办理的程序。分发属于收文办理的程序。C项错误。D项: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整理与保管属于公文的归档。D项错误。22.泉城∶济南A.瓷器∶景德镇B.金融城∶上海C.山城∶贵阳D.石头城∶南京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泉城”是“济南”的别称,二者属于全同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景德镇”盛产“瓷器”,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B项:“金融城”不是“上海”的别称,排除;C项:“山城”是重庆的别称,而非“贵阳”,排除;D项:“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二者属于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景德镇的别称是瓷都,上海的别称是魔都,贵阳的别称是林城。23.9,81,729,(

)A.6561B.5661C.7651D.2351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做商规律明显,考虑等比数列。第二步,数列递增趋势较快,各项之间都呈倍数关系,易发现数列是一个公比为9的等比数列,所求项为729×9=6561。因此,选择A选项。24.这些仅仅只是元素故事中的

。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也各自拥有不同的发现故事。元素不仅被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中的一些也是探索基础物理必不可少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冰山一角B.只言片语C.九牛一毛D.细枝末节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文段“仅仅只是”及后文“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也各自拥有不同的发现故事”可知,横线处应表示“元素故事”有很多,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A项“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被隐藏了,符合文意,当选;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体现不出所占比例很小之意,排除;C项“九牛一毛”指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仅仅表示大量中的一小部分,体现不出大量的故事我们不知道之意,故排除C项;D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文段并非强调不重要,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各自拥有不同的发现故事”可知,前面“这些”代指的元素故事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各元素的性质独特,各自都有发现故事,证明元素故事能说的还有很多。因此确定选一个表示“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的含义。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符合语境。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文段不是想说故事中的个别词语或片段,“这些”代指的内容是独立完整的,只不过“这些”之外的内容更多,不符合语境;C项“九牛一毛”意思是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词语重在强调“微不足道”,和语境不符;D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文段没有提及“这些”代指的内容的重要程度。故B项、C项和D项均可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备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句意为这些仅是元素故事中极少的一部分。“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二者不符合语境,排除B、D。“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侧重数量少;“九牛一毛”比喻渺小、轻微,侧重微不足道。“冰山一角”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25.某个班级的男女生共有51人,男生的等于女生的,问女生有多少人?(

)A.20B.25C.27D.3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第二步,由题干男生的等于女生的可知,女生的人数为3的倍数,男生的人数为4的倍数。观察选项:C选项,女生人数27是3的倍数,男生人数51-27=24,24是4的倍数,符合;D选项,女生人数30是3的倍数,男生人数51-30=21,21不是4的倍数,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男生x人,女生y人,根据题意可得:,解得y=27。因此,选择C选项。26.农民小张在2010年种植了水稻、小麦和玉米,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0%、30%和20%,2011年小张种植的这三种农产品的产量不变,价格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20%和15%。问2011年小张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多少?(

)A.12%B.14%C.16%D.17%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各部分所占比重×增长率得50%×(1+10%)+30%×(1+20%)+20%×(1+15%)=55%+36%+23%=114%,总收入比去年增加14%。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2010年总收入为100,则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收入分别为50、30、20。由产量不变,价格比上年提高,可知收入分别增加:50×10%=5,30×20%=6,20×15%=3,即2011年总收入增加5+6+3=14。第三步,小张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4÷100=14%。因此,选择B选项。27.把下面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组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是(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④⑤,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⑤⑥,②③④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中出现单独的小图形,优先考虑元素的数量和种类。继续观察发现,①⑤⑥图形中元素的种类均为3种,②③④图形中元素的种类均为2种。即①⑤⑥一组,②③④一组,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28.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说明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配套性和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相对变小。虽然中西部地区暂时还没有这种产业配套的聚集效应,但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所以配套中心在国内范围的转移,比起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可能性高得多,效率也高得多。下面列举的中西部具有的优势在这段中没有涉及的是:A.土地价格相对便宜B.工资水平较沿海低C.劳动力相当丰富D.与沿海地区相距并不遥远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判断。文段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对选项逐项进行判断,A项“土地价格相对便宜”在文中没有体现,当选。B项及C项“工资水平较沿海低”及“劳动力相当丰富”对应文段中“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体现了产业转移的原因;D项“与沿海地区距离不遥远”对应文段中“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均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的“土地价格”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B项“工资水平较沿海低”;C项“劳动力相当丰富”。二者对应文中“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体现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符合文意。D项“与沿海地区距离不遥远”对应“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29.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行政处罚法》第十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此,本题正确。30.文化和旅游部消息,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前提下,低风险地区可以举办中型及以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的:A.30%B.50%C.80%D.9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第二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通知,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的50%,应当间隔就坐,确保安全距离。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出场所,不同剧场之间应当实行错时错峰或者通过不同路径出入场,并加强统筹调度,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疏导,避免人员聚集。因此,选择B选项。31.东汉末期,紫檀被作为一种香料由外邦进贡给皇室,但是直至唐代,才开始在宫廷器玩中

。到了元代,它成为皇宫中建筑以及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清朝中期,南洋地区的优质木材流入境内,为家具制作提供了

的原材料,同时,清初手工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统治者的推崇,对紫檀家具的发展也起到了

的作用。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崭露头角充足推波助澜B.大放异彩优良锦上添花C.引人注目丰富画龙点睛D.风生水起珍贵一锤定音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描述的是紫檀家具从显示其优势到迅速发展的过程。第一空,根据“开始”二字可知,紫檀家具刚刚显示其优势。A项“崭露头角”指初显优异的才能,C项“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A、C两项符合第一空的语境要求。B项“大放异彩”比喻突出的成就,与“开始”的语境不符。D项“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故而不适合形容“开始”的状态。所以第一空排除B、D两项。第二空,侧重原材料很多,A项“充足”和C项“丰富”都可以体现这样的意思。第三空,强调的是清朝木材的多元化及工艺的发展对紫檀家具的推动。A项“推波助澜”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和发展,侧重推动;而C项“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侧重关键点的出现,但文段并没有强调关键点,所以与文段无关,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清代紫檀家具存世量至多一万件》32.他急匆匆赶到图书馆去

有关笔迹鉴定的材料。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查询

B.查阅

C.检查

D.抽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处与“材料”进行搭配。

A项“查询”指检查询问,强调询问,多用于查询信息,与“材料”搭配不当,排除;

B项“查阅”指抽阅书刊﹑文件等有关部分,指查找翻阅资料,与文段搭配恰当,当选;

C项“检查”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强调查找问题和缺陷;

D项“抽查”指选择性的检查。

C项和D项都不符合去图书馆针对材料进行查看的语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A.人们的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B.人们的认知条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同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D.客观物质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第二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自《周易》,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认识具有创造性,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简单地描述或机械地复制,而是对客体的创造性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认知条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也不同,因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故AB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B选项。C项:矛盾具有特殊性,因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客观物质条件对认识的制约强调的是物质对意识的作用,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调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影响,二者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D项错误,排除。34.①拍摄资金不足②改编成电影剧本③影片获奖④小说获奖⑤企业资助A.④②①⑤③B.④①③⑤②C.①③④②⑤D.③④⑤②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④中选择。先有“小说获奖”,才会被改编成电影进行拍摄,并最终“影片获奖”,即首句为④,排除C、D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尾句应从②③中选择。电影先有剧本,经过拍摄,最后才能“影片获奖”,即尾句为③,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35.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

)定罪处罚。A.受贿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徇私枉法罪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说法应该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因此,选择B选项。A项: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可见,A项不符合题干描述的情形。A项错误。C项: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职务侵占罪。可见,C项不符合题干描述的情形。C项错误。D项: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可见,D项不符合题干描述的情形。D项错误。36.望向大海,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A.海水本身就是绿色和蓝色的B.只有绿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C.只有蓝光才能被海水吸收并反射D.蓝光和绿光都不能被海水吸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第二步,太阳光的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其中波长较短的绿、青、蓝光穿透能力弱,不易被海水吸收,发生散射和反射,所以望向大海时,这些反射的蓝光和绿光会进入我们的眼睛,使得看到的海水多呈蓝、绿色。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海水本身并没有颜色,也是无色透明的,故排除;B、C项都只能分别回答为何海水呈现绿色或蓝色,不符合题干中“海水呈现蓝、绿色”,也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海水呈现蓝、绿色,是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缘故。人眼能看见的七种可见光,其波长是不同的,它们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较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引,射入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穿透能力弱,遇到海水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这样海水便呈现蓝、绿色。紫光波长最短,最容易被反射和散射,但是海水却不会呈现出紫色,这是因为人眼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往往视而不见,相反地对蓝、绿光都比较敏感。这样,少量的蓝、绿光就会使海水中呈现湛蓝或碧绿的颜色。解题思路:太阳光照射到海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被水吸收。水对光的吸收与光的波长有关,即水具有选择吸收性。水对波长较长的光吸收显著,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不明显。红光、橙光和黄光在不同的深度时均被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绿光、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当海水明净清澈时,日光中被海水吸收最少的绿光、蓝光和紫光就反射和散射到我们眼里,我们看见的大海就呈现出蓝绿色。实验表明,人眼对紫光很不敏感,因此对海水反射的紫光视而不见。37.一个已经公认的结论是,北美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至于亚洲人是如何到达北美的呢,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亚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还连接着北美和亚洲后来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北美的,在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最近的新发现导致了一个新的假设,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龟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两个假设中更相信后者?A.当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的时候,亚洲人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B.上述连接北美和亚洲的陆地气候极为寒冷,植物品种和数量都极为稀少,无法维持动物的生存C.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亚洲和北美文化,显示出极大的类似性D.在欧洲,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0000年以前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龟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支持两个假设中的前者,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论据。“无法维持动物的生存”,说明不可能靠陆地动物,因此,增加了沿途以龟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可能性,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文化的类似性,与论点所说的沿途以龟和海洋生物为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此项说的是欧洲,论点说的是亚洲人进入北美,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38.下列哪句诗与送别无关?(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D项诗句的意思是山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了路,却又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比喻在困难时一种办法不行时,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与送别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诗词含义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是诗人游玩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是一首纪游抒情诗。因此,选择D选项。39.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封闭空间特征明显,优先考虑数面。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图形面的个数均为5,呈常数规律,则问号处应为5个面,排除D项;继续观察,每个图中均有且只有1个面相对较大,并且其形状与外部轮廓相似,B项存在多个面形状与外部轮廓相似,排除B项;A项最大面与外轮廓不相似,只有C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40.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B.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C.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D.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话题,文明社会不是靠群众运动或惩罚措施等手段建立起来的。然后通过两层的反面论证引出文段的重点,强调“公民要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公民意识要自觉”,这两点对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的建立很重要。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A项:“不能靠强制手段”表述不明确,没有点破应该用什么,而文段已经点破应该借助“公民意识”,偏离重点。C项:“私利”为无中生有。D项:偏离核心话题“公民意识”41.不属于孳息的是(

)。A.母鸡产下的鸡蛋B.母牛产下的小牛C.存款利息D.宰牛而获得的牛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本题考查孳息的认定。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属性所产生的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法定孳息包括利息、租金等。A、B项正确,是天然孽息,属于孽息范围。C项正确,存款利息是法定孳息。D项错误,宰牛获得的牛肉不是孳息,牛肉依旧是牛本身,并非另外产生的物。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2.春节期间,铁路系统在某两个城市之间增加了临时客车,以作为这些线路客运的补充。原来的车次要乘坐12个小时,临时客车要比原来的车次多乘坐1个小时,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那么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A.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B.大多数人总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C.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新增的临时客车的停车站和运行时间都还不清楚D.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的多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原因”,确定为原因解释。第二步,分析题干。题干中的现象为:增加了临时客车,但是在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比原来车次多1个小时,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B项:“大多数人”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但并非全部人,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乘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C项:对临时车次的运行时间等“都还不清楚”,说明人们没有坐临时客车,可以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D项:原车次比临时客车票价便宜的多,不必然说明人们会因此不坐临时客车,无法解释原车次为何仍拥堵,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3.滞后效应是指由于决策或管理等因素落在形式发展需要的后面而导致人们在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如此往复的一种不良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滞后效应的是:(

)A.人们淋浴时,往左拧龙头,发现水不够烫,又大幅往左,水越来越烫,于是往右拧龙头,发现水还没有冷下来,又大幅往右,水越来越冷。就这么左右左右折腾好一会儿B.小李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定得很高,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实在完不成,因而气馁。但是如果奋斗目标调得太低的话,也会让人懈怠。于是他调整为一个较为合适的目标C.政策一收紧,经济就遇冷;政策一放开,经济就过热。只好小幅收紧、放松、收紧、放松,调整了好几年D.家长送孩子进课外补习班,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上去,但是补习了半年,也没见到孩子进步的迹象。尽管如此,家长却坚定信念,继续送孩子补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由于决策或管理等因素落在形式发展需要的后面”、“人们在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如此往复的一种不良现象”。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人们在沐浴时左右拧水龙头折腾好一会儿,符合“由于决策或管理等因素落在形式发展需要的后面”、“人们在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符合“如此往复的一种不良现象”,符合定义,当选;B项:小李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定得很高,最终调整一个合适目标,不符合“由于决策或管理等因素落在形式发展需要的后面”、“人们在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由于政策和经济的微妙关系小幅调整好几年,不符合“由于决策或管理等因素落在形式发展需要的后面”、“人们在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家长继续送孩子去补习班,不符合“匆忙地再次调整决策或行为”,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4.126,65,28,(

),2A.9B.8C.6D.3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3+(-1)=2;指数数列和修正数列分别为3和1的常数列。所求项为2³+1=9。因此,选择A选项。45.A.6B.8C.10D.12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4²=3+6+2+5,6²=15+12+5+4,7²=24+6+5+14,规律为中间数字²=周围数字之和,可得5²=1+所求项+12+4,则所求项为8。因此,选择B选项。46.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予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不倦B.精益求精C.心无旁骛D.字斟句酌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由“那样”可知,考生必须归纳前文的信息。第二步,分析四个选项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契合的一项。根据古代优秀作品“行文简略”“字不虚设”的特点可知,作者行文都有其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也要像作者写作时那样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否则可能忽略作者的良苦用心。“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精益求精”指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选项中能体现作者用心推敲字句的只有“字斟句酌”。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段中“字不虚设”“作者良苦用心”“

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可知,古人行文每一个字的设置都有其意义,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应该对每个字仔细推敲。所选的词要有“对每个字仔细推敲”的意思,而且要对应双引号中的“字不虚设”。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字斟句酌”指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有仔细推敲的意思,符合语境。A项“孜孜不倦”、B项“精益求精”、C项“心无旁骛”三个词均不能表达“仔细推敲”的意思,排除A项、B项和C项。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文段开头点明“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可知,作家写作是很珍惜文字的,“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那阅读者的状态就应该是仔细品味。A选项“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排除;B选项“精益求精”侧重好上加好追求更完美,排除;C选项“字斟句酌”,即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符合文意,当选;D选项“心无旁骛”形容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的状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出处】《求知在字外》47.凤凰:吉祥(

)A.烟花:盛世B.煤炭:资源C.农药:污染D.烽火:战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凤凰象征着吉祥,二者是比喻象征的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在盛世可以放烟花,但烟花不是盛世的象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煤炭是一种资源,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农药可能会导致污染,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用烽火代表战争,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8.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新产品、新供给。尤其是在部分消费品细分市场上,供给创新升级不够迅速直接导致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把优质资源转移到适合消费升级的产业部门上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扩大消费创造优质和可持续的新增需求。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A.我国国民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B.消费品细分市场亟待进行深度研究分析C.消费升级与供给侧改革可形成良性互动D.传统产业持续去产能、去库存势在必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缺乏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向的新产品、新供给,尤其在细分市场供给创新不足导致增长放缓”等问题,随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通过供给侧改革把优质资源转移到消费升级的产业部门上来。文段为典型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文段,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文段的主旨。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A项和B项:均未体现对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符合文段重点。D项:表述片面。49.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目标管理具有的特点有(

)。A.目标需要层层分解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B.以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岗时间和工作强度为重点C.目标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下级只需要服从安排D.以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中心,允许其自我安排工作进度参考答案:A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A项正确,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由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B项错误,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考核为终结,其重点在于工作成效,而不是工作过程,故不会以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岗时间和工作强度为重点。C项错误,目标管理目的在于通过目标激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目标管理提倡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具体目标执行过程中上级会进行授权,下级进行自我管理,而非只需要服从上级安排。D项正确,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所以允许其自我安排工作进度故正确答案为AD。50.某公司老板通过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在进货时资金不够的问题,这说明了信用卡具有融资的功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第二步,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题干中,某公司老板通过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在进货时资金不够的问题,表明信用卡具有融资功能和支付功能。融资的典型体现有借款、贷款等。因此,本题正确。信用卡的发明像一把双刃剑,可以解决经济上的暂时危机,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目的是赚钱,一旦超过无息还款的时间,就会收取高额的利息。51.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抢救伤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A.使伤员平躺并进行严密观察B.保持伤员气道通畅C.口对口(鼻)人工呼吸D.胸外接压(人工循环)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抢救伤员,正确进行就地抢救:(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BCD正确。伤员脱离电源后,如果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A项属于触电之后伤员呼吸和心跳未停止,神志清醒状态下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CD。解题思路:B、C、D项正确: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包括: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故正确答案为BCD。52.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指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B.人与人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通过意识活动,人们就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D.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人们的主观世界有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法,涉及知识点为联系的特征。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指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主观臆想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本质或直接的联系。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A项错误,联系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并非人与人之间都是直接联系,比如你和明星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互联网就是间接联系。B项正确,题干说明了鲁迅认为周围的一切事物与他存在联系。表明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C项错误,通过具体的客观物质条件,人们才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指事物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想的。D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指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主观臆想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主观世界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53.下列哪一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