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1页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2页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3页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4页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PAGE92目录TOC\o"1-2"\h\z\u1总则 41.1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 41.2编制依据 41.3评价采用的标准 61.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81.5评价目的及其工作等级 91.6评价范围的确定 101.7评价重点 111.8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112建设项目概况 12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 122.2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和工程投资 122.3工程建设内容 132.4总平面布置 14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143工程分析 163.1生产工艺方法及过程 163.2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用水情况 183.3项目物料平衡 203.4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13.5污染控制措施 253.6污染物排放汇总及污染源评价 263.7事故性排放(风险排污)的可能性分析 284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304.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304.2自然环境概况 304.3社会经济 32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34.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41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2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45.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506环境保护措施评述及建议 516.1环保措施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评述 516.2进一步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536.3环保措施汇总表 547环境风险评价 567.1风险识别 567.2尾矿库风险评价 567.3风险应急预案 618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 698.1清洁生产 698.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709公众参与 719.1公众参与的目的 719.2调查方式与内容 719.3信息公告 749.4公众参与结论 76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710.1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7710.2环境保护措施的费用指标 7710.4环境保护措施的静态经济效益分析 7811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 8011.1环境管理 8011.2环境监测计划 8111.3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8211.4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8312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841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412.2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8512.3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861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913.1项目概况 8913.2与产业政策符合性 8913.3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8913.4工程分析结论 9013.5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9013.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13.7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分析 9213.8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结论 9213.9总结论 92前言根据省国资委《关于明确**集团公司所属关闭破产企业部分国有资产权属的批复》(赣国资产权字[2004]224号)、**集团《关于委托各管委会代管原关闭破产企业遗留资产的通知》(赣钨财字[2004]124号)、**集团《关于成立大吉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通知》(赣钨发[2006]108号)和**集团关于账销案存等资产清理的会议精神,经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江西**钨业有限公司磋商达成协议,从2007年11月6日起原**钨矿**坑口尾矿库(俗称:一级、二级、三级坝)、**矿区地面及设施(注:不含井下部分)移交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管理和经营。2007年11月6日、2007年11月12日、2007年11月23日将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就**尾矿库、废石堆放场及矿区地面资产接管后的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相关事宜形成会议纪要。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发挥接管的资产效益最大化,充分挖掘过去在选矿时丢弃的尾矿的潜在价值,特建一个机械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与尾矿回收相配套的机械设施。为切实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征求有关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适当简化,可省去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直接编制环境报告书。我所工作人员在踏勘现场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则1.1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1.1.1项目特点本项目按“环保型、节能型”企业要求设计和建设,通过对尾矿的深加工获取经济利益。项目选尾矿能力为226t/d,同时加工生产选矿所需相应设备。水污染是本项目的主要污染特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正常生产时,生产废水(选矿废水)部分回用,生活污水通过微动力地埋式生化净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排。雨季时,尾矿库会有少量溢流水外排,污染物简单,主要是pH、SS、Cu、Pb、Zn;高噪声设备较少,噪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厂区内;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合理处置。评价工作侧重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根据工程特点,遵循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原则,在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对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持续改进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1.2评价目的兼顾资源开发与生态及环境保护是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在进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保护厂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项目的开发方案、总体布置和所采取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的措施及对策等进行论证,分析其环境影响和环境可行性,为项目决策、优化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该项目的生态恢复提供帮助。1.2编制依据1.2.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2年10月13日)(10)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年3月16日)。(12)《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2000]第63号公告)。(13)《防治尾矿库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年10月1日)。(14)《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2001]第69号公告);(1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2005年9月7日);(16)《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1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1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改委第40号令、2005年1.2.2项目文件(1)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提供的《**矿区尾矿开发利用项目建议书》;(2)**县环保局《关于确认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3)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签订的委托书;(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3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3评价采用的标准根据**县环保局文《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该项目工程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1.3.1质量标准(1)厂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1。表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SSpHCODcrS2-CuPbZnCdCr6+MnAs标准值(≤)806~9200.21.00.051.00.0050.050.10.05注: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类标准。(2)厂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2。表1-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CuPbZnFeCdCr6+硫化物总大肠菌群标准值(≤)1.00.051.00.30.010.050.023.0个/L(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日平均浓度为0.30mg/m3,年平均浓度为0.20mg/m3)。(4)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5)厂区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3。表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II级标准(单位:mg/kg,pH除外)项目pHCuPbZnCdAs标准值>6.5≤400≤500≤5001.0水田:30;旱地:40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农田灌溉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见表1-4。表1-4污水排放标准限值污染物pHSSCODcrBOD5S2-CuPbZnAsCd水循环率标准限值6~970100201.00.51.02.00.50.175%注:其中SS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限制。(2)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粉尘点源排放120mg/m3,无组织排放1.0mg/m3)。(3)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4)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5)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噪声限值列于表1-5。表1-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名称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建设期土石方7555结构70551.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1.4.1环境敏感点的分布该项目所在区域是一个以林业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厂区及其附近主要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如下:(1)林地区域内主要以灌木为主,覆盖率较高,达到80%以上。(2)地表水体该区域地表水主要为山涧,厂区内山涧较发育,其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季节性十分明显。春、夏两季,大雨、暴雨时,形成急湍流;而秋冬两季,只有涓涓细流,甚至常常干涸。(3)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根据实地调查,厂区周围主要为低丘陵、植被发育,灌木密集。厂区建设未占用基本农田,区域内生物量少、物种多样性较少。无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厂区附近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厂区附近分布的环境敏感点(区)主要有居民和小溪。各敏感目标与厂区的相对位置列于表1-6。(4)原料输出过程中的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选矿的原料来源于**钨矿的尾矿库、拦石坝堆存的尾矿、拦砂坝堆存的尾矿、废石场堆放的选厂大块手选废石和井下废石、地界范围内地表和河谷堆存的历史遗留下的民窿开采丢弃的废石。表1-6厂区附近敏感目标与厂区相对位置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环境空气石门组东南(以尾矿库为相对位置)距离尾矿库约800m水环境厂区小溪位于厂区南边距离尾矿库约500m声环境厂界周围1.4.2环境保护目标(1)确保纳污水体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要求。(2)确保厂区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要求。(3)确保厂区各敏感点的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4)控制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1.4.3污染控制目标(1)控制厂区生产、生活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要求。(2)控制厂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3)尽量减少农田占用和植被破坏,按小于500t/km2.a(南方丘陵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控制矿区水土流失量。(4)控制工业场地的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5)对服务期满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复垦,以恢复厂区生态,建设优美环境。1.5评价目的及其工作等级1.5.1评价目的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污染源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并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和场地占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农田、建筑物破坏等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和声环境。1.5.2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2.4-1995)要求,并根据拟建及再建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区划要求,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如下:(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污水主要为尾矿库溢流水,污水总排放量为24m3/d,主要的污染物有SS、CODcr、Cu、Zn、Pb等。废水最终接纳水体为尾矿库周边的小溪(受纳水体枯水期的流量为0.2m3/s(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本项目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因选矿工业场地对土层的扰动和原有植被的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因废水排放引起的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据初步分析,该项目开发可能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范围约200000m2,影响范围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分布较少,受影响人口少且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确定本次评价声评价等级为三级。(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本项目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该项目距周边居民点大于500m,植被较好,其等标排放量远小于2.5×101.6评价范围的确定水环境评价范围:厂区附近地表无大的水体,仅有山间小溪从沟谷流过,往东注入小溪。根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评价范围拟定为尾矿库废水进入小溪处,上游200m至下游2000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选厂厂界外500米内的环境敏感点;机械加工车间厂界200米内的环境敏感点;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拟定范围为厂区范围向外延伸1000米为界。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拟定范围为厂区周围2000米范围内村庄等。土壤环境评价范围:拟定范围为厂区小溪下游两侧土壤。1.7评价重点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的分析。1.8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选矿项目评价时段分施工期、营运期和项目服务期满后3个时段,机械加工评价时段为营运期。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1。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厂(场)址论证环保措施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地质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法律法规评价因子筛选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工作等级环境影响预测工程分析总量控制措施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图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1)建设项目名称:钨锡选矿及矿山机械加工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江西**县**钨矿**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4°31′38″,北纬25°35′28″。具体位置见附图一。(3)建设性质:选厂为新建、机械加工厂为已建。(4)建设单位:江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2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和工程投资(1)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年处理合格矿石量为:42189吨,日处理合格矿石量为147吨,按扒栏和单筛筛上的废石选出率为65%,则选矿厂日处理原矿为226吨。选矿厂服务年限为8.02年。(2)原料和产品方案原料:该项目原料来自原**钨矿**坑口选厂排放并堆存在尾矿库等尾矿,其原矿量和原矿品位情况见表2-1。表2-1原矿量和原矿品位计算表序号原矿名称尾矿总量(万吨)原矿中-20mm产率(%)选矿原矿量(万吨)原矿品位金数量钨(WO3)锡铜钨(WO3)锡铜1尾矿库尾矿60.96036.540.0280.0280.076102.31102.31277.702拦石坝尾矿38.4207.680.090.0460.07669.1235.3258.373拦砂坝尾矿10.3303.090.090.0460.07627.8114.2123.484废石场尾矿1.0200.20.110.0680.122.21.362.45山面河床尾矿30154.50.210.220.1994.5099.0085.506合计140.652.010.0570.0480.086295.94252.20447.45产品方案:该项目产品方案详细情况见表2-2。表2-2产品产量计算表序号项目名称成分数量(吨)备注1原矿量5201002原矿金属量WO3295.94Sn252.20Cu447.453回收率WO365Sn65Cu404毛砂金属量WO3192.36Sn163.93Cu178.985毛砂量(重选产品)WO3(65%)295.94Sn(65%)252.20Cu(15%)1193.20(3)工程投资项目投资总额500万元,其中选矿厂投资项目为63万元,矿山机械加工部分投资为437万元,环保投资为120万,占总投资额的24%。2.3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选厂工程,其项目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环保工程等组成。其项目组成见表2-2,主要设备见表2-3。表2-2项目组成及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一览表项目组成设施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选矿厂选矿厂建在尾矿库库尾北部,新城至**公路以下的山坡上,选矿车间由破碎筛分、摇床等工段组成。辅助工程供电由**供电公司主干线(下—新线)接入,作为选矿设备和厂区用电,年耗电量约为60.564万kwh。供水选厂上游有一定的自流水源,加上尾矿库回水复用,水源的水质和水量能满足选矿生产的需要。配套工程办公、生活管理区选厂附近的平地上。环保工程尾矿库该项目为钨锡尾矿选厂,筛选后的尾矿直接进入原**钨业的尾矿库,不新建尾矿库。机械加工厂房利用原**钨业有限公司的厂房。表2-3主要选矿设备和机械制造设备表项目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备注选矿锤式破碎机8反冲击破碎机2分级筛150mm1摇床6-S8变压器1磁选机2布袋除尘器用于收集钨粉矿山机械制造车床3铣床2钻床12.4总平面布置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2。结合**矿区尾矿库周边地形特点,经多方比较认为选厂厂址选择在尾矿库库尾北部,新城至**公路以下的山坡上较为合理,选择在此建选矿厂具有以下优势:选择的厂址位于准备综合利用的各类尾矿资源较近,减少选矿厂原矿运输费用;选择的厂址地形地貌适合选矿厂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矿浆自流输送;选择的厂址在山坡上建厂,不需要占用农田;选择的厂址满足生产需要的尾矿库,尾矿可以直接自排至原尾矿库(一级坝),不需要重新建尾矿库,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同时又可防止尾矿对环境的污染;选择的厂址的上游有一定的自流水源,加上尾矿库回水复用,水源的水质和水量能满足选矿生产的需要;选择的厂址供电有保证,厂址紧邻**供电公司主干线(下—新线),架设线路短,供电电源经济可靠,并取得了用电协议。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2.5.1工作制度(一)选矿厂的工作制度1、年工作天数确定:采用间断工作制,法定假休息、星期天休息、年终检修时间为15天,全年工作天数为287天。2、作业时间和班次确定:每天三班作业,每班8小时,设备效率按87.5%计,日有效作业时间为21小时,单班有效作业时间为7小时。(二)矿山机械加工车间的工作制度矿山机械加工车间采用单班制,每班8小时,年工作天数为300天。2.5.2劳动定员(一)选矿厂劳动定员该项目选厂劳动定员情况见表2-4。表2-4选厂劳动定员表序号岗位名称早班中班晚班三班合计1扒拦工22262筛分、排废石22263破碎工22264摇床工22265绒毯溜槽工22266钳、电维修工227管理人员11合计13101033(二)矿山机械加工车间劳动定员矿山机械加工车间拥有职工8人。3工程分析3.1生产工艺方法及过程3.1.1生产工艺(一)选矿工艺该项目主要为尾矿加工项目,其具体工艺流程图见图3-1。废石堆场、一、二、三级坝、地表、河谷尾矿尾矿精矿铺布溜槽次精矿摇床中矿反冲击破碎机精矿摇床-20+20反冲击破碎机小石(供民用建筑) 筛分-50+50大石(供民用建筑) 格栅尾矿(-150mm)尾矿尾矿精矿铺布溜槽次精矿摇床中矿反冲击破碎机精矿摇床-20+20反冲击破碎机小石(供民用建筑) 筛分-50+50大石(供民用建筑) 格栅噪声噪声、粉尘噪声噪声噪声噪声、粉尘噪声噪声尾矿尾矿噪声废水噪声废水噪声噪声钨精矿钨精矿锡精矿磁选机磁选精矿锡精矿磁选机磁选精矿图3-1选矿工艺流程图工艺简述:该项目为尾矿加工项目,原料来自于废石堆场、一、二、三级坝和地表、河谷中堆存的废石。首先通过斜格栅脱粗,将大于150mm的废石直接选出,随后将小于150mm的石料通过格栅筛分,大于50mm的筛上物作为民用建筑石料出售,小于50mm的石料再通过振动筛筛分,大于20mm的筛上物也作为民用建筑石料出售,小于20mm的原矿进入反冲击破碎机细碎,随后细碎后颗粒物进入摇床,第一个摇床摇出颗粒较大的物质,再通过反冲击破碎,进一步缩小颗粒,再通过下一步摇床摇出砂砾中的矿物质,摇床重选后的尾矿通过铺布溜槽,选出重砂矿物等精矿。选后的尾矿进入原一级尾矿库堆存,最终外售给其他企业利用。重选选出后的精矿中含有钨锡精矿,通过磁选机磁选分离精矿中的钨锡精矿,最终得到钨精矿和锡精矿。(二)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无固定工艺流程,根据选矿厂所需设备,其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3-2。采购下料机械加工采购下料机械加工组装调试成品入库图3-2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噪声、固废噪声噪声、固废该项目通过摇床加铺布溜槽回收重砂矿物情况见表3-1。表3-1金属元素平衡一览表原矿量金属含量(%)金属总量(吨)金属回收率(%)回收金属量(吨)毛砂金属率(%)毛砂量(吨)52.01万吨钨0.057295.9465192.3665295.94锡0.048252.2065163.9365252.20铜0.086447.4540178.98151193.203.2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用水情况3.2.1原矿性质该项目原料来源于原**钨矿**坑口选厂排放并堆存在尾矿库等地的尾矿,其矿物组成及嵌布性质:主要矿物为钨锰铁矿、其共矿物主要有锡矿石、黄铜矿,其次是辉铜矿、铜兰、方铅矿、闪铅矿、辉铋矿等。黑钨矿在石英脉中呈粗粒均匀嵌布,1.5毫米基本单体分离。3.2.2尾矿资源的分布区域尾矿资源主要是原**钨矿**坑口选厂排放并堆在尾矿库(一级坝)的-1.5mm选矿尾矿;拦石坝(二级坝)堆存的-150mm尾矿;拦砂坝(三级坝)堆存的-50mm尾矿;废石场堆放的选厂大块手选废石和井下废石;地界范围内地表和河谷堆存的历史遗留下的民窿开采丢弃的废石。3.2.3尾矿资源的数量状况**坑口于1955年5月开始机械化生产,1957年11月建成125吨/日机械选厂及其配套工程尾矿库。尾矿库(一级坝)堆存的-1.5mm尾矿:60.9万吨;拦石坝(二级坝)堆存的-150mm尾矿:38.4万吨;拦砂坝(三级坝)堆存的-50mm尾矿:10.3万吨;废石场堆存的-300mm尾矿:余约1.0万吨;山面及河床堆积的-300mm尾矿:约30.0万吨。3.2.4尾矿资源的质量状况1、尾矿库(一级坝)堆存的-1.5mm尾矿:据1990年4月18日《**尾矿库金、银等多金属初查报告》称尾矿库内钨、锡和铜分布较为均匀,但品味均较低。其平均品位:WO3:0.028%,Sn:0.028%,Cu:0.076%。考虑尾矿库坝体安全,可回收利用的尾矿量约为60%;2、山面及河床堆积的-300mm尾矿:估计-10mm废石量占15%左右,品味WO3:0.5%。3、拦石、砂坝(二、三级坝)堆存的-150mm尾矿:估计-10mm废石量占15%左右,品味WO3:0.1%左右。4、废石场堆存的-300mm尾矿:估计-10mm废石量占10%左右,品味WO3:0.2%左右。3.2.4用水情况选矿厂工业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溪水,生活用水来自山涧溪水。具体用水情况如下:单位原料用水量为2.5立方米/吨,全厂日总用水量约为375.5立方米/天。选矿厂用水约367.7立方米/天,(其中回水294立方米),生活用水8.2立方米/日,回水利用率达到表3-2水量平衡表单位:m3/d序号用水点总用水量其中新水回水排水1选矿工业场地367.573.5294/2生活用水8.28.2/6.63合计375.781.7294/选厂用水较大,距水源地较远,拟建选厂建300立方米生活用水来自山涧溪水。本项目给排水情况详见图3-2(单位:m3/d)。尾、精矿截流量31.5294尾、精矿截流量31.529473.5357.5厂区小溪尾矿库选矿73.5357.5厂区小溪尾矿库选矿蒸发量182蒸发量182渗透量23外排37.1渗透量23外排37.1生产损失10溢流外排24降雨量197生产损失10溢流外排24降雨量197地埋式微动力生化净化设施6.6生活区8.2绿化灌溉6.6山涧溪水8.2地埋式微动力生化净化设施6.6生活区8.2绿化灌溉6.6山涧溪水8.2损耗1.6图3图3—3给排水情况平衡图(单位:m3/d)3.3项目物料平衡(1)选矿物料流程该项目选矿物料流程平衡图见图3-3。废矿床粉尘242160反冲击破碎机供民用建筑64862供民用建筑筛分105188格栅废石场手抛废废矿床粉尘242160反冲击破碎机供民用建筑64862供民用建筑筛分105188格栅废石场手抛废废石70124小石22702小石40326废石70124小石22702小石4032622.1418.8722.1418.87钨精矿锡精矿钨精矿锡精矿粉尘1粉尘1252692527014.76钨精矿252692527014.76钨精矿12.58摇床反冲击破碎机12.58摇床反冲击破碎机锡精矿锡精矿16846.9916846.99铺布溜槽25241.66铺布溜槽25241.6641939.87148.7841939.87148.78铜精矿尾矿铜精矿尾矿图3-4物料平衡图(单位:t/a)3.4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3.4生产过程中污染源分布情况见图3-1和图3-2。工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源有原料运输产生的粒状颗粒物和废气,机械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声等。(1)废气污染源分布情况汽车运输时产生的粉尘和选矿中产生的粉尘。(2)废水污染源分布情况主要有选矿废水、废石堆场溶淋水、尾矿库溢流水和厂区生活污水。(3)噪声源分布情况选矿系统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摇床和反冲击破碎与机械加工产生的机械噪声;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4)固体废弃物分布情况主要是选矿排弃的废石和尾矿,机械加工产生的铁屑及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3.4(1)废气①运输扬尘原料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其计算公式的如下:Qp=0.123()·()0.85·()0.72Q′p=Qp·L·式中:Qp—道路扬尘量,kg/km·辆;Q′p—总扬尘量,kg/a;V—车辆速度,km/h;M—车辆载重,t/辆;P—路面灰尘覆盖率,取0.06kg/m2;L—运距,km;Q—运输量,t/a。在计算时取平均运输距离0.5km,主要考虑厂区内道路和新修道路,采取以上公式对此段路扬尘量进行估算。通过计算得到扬尘量为11.70②选矿粉尘磨矿作业会产生粉尘,一般在矿石干燥情况下,磨矿为3~6g/m3,在矿石加湿情况下,磨矿为0.5~1.5g/m3。(2)废水本工程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选矿废水(尾矿库溢流水)、废石堆场废水以及厂区生活污水。①选矿废水因为精矿脱水全部回用,选矿系统是有尾矿浆(尾矿与水的混合物,固体质量浓度29.02%,含水357.5m尾矿库溢流水是选矿厂尾矿浆输送至尾矿库、经自然曝气、澄清后溢流的上清液,其排放量与大气降雨、蒸发量、尾矿库回水及渗漏等因素有关。该项目尾矿库占地2.35km2,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地表径流系数等计算的尾矿库外排废水量列于图3-6,尾矿库溢流水量平衡计算情况见表3-3表3-3尾矿库水量平衡计算(单位:全年为m3/a,日均为m3/d)输入水量W1(m3)输出水量W2(m3)尾矿浆水量降雨径流量蒸发量渗透量尾、精矿截流量回水量外排全年12870070920655208280113401058408640均值357.51971822331.529424备注:降雨全年按360天计算。因选矿废水大部分要回用,只有雨季时会有尾矿溢流水,平均约24m3/d,由于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实测数据,因此项目选矿废水类比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子矿区的选矿废水,水质情况如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为pH7.90、SS408760mg/L(主要是矿浆)、CODcr15mg/L、Cu0.078mg/L、Pb0.052mg/L、Zn0.133mg/L、As0.0113mg/L、Cd0.003②废石堆场废水废石堆场废水产生量:选厂排弃的废石堆存于废石堆场,废石堆场废水产生量与废石堆场的汇水面积、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系数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雨季水量增大,旱季水量减少,甚至枯竭,其水量预测也按下式计算:Q=a×H×F/1000式中:Q水量(m3/月)a径流系数(山地采用0.35)H降雨量(mm/月)F汇水面积(m2)废石堆场汇水面积为13750m2(按目前废石堆实际占地面积的1.1计),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地表径流系数等计算的废石堆场平均外排废水量为18.03废石堆场废水水质:废石中含有少量的硫和重金属,由于降雨、氧化等作用,水质预计呈酸性且含有重金属离子,由于现有废石场没有实测水质,所以只能类比同类矿山的废石场水质实测的资料,本评价类比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子矿区的水质实测资料,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为pH7.92、SS60mg/L、CODcr6mg/L、Cu0.01mg/L、Pb0.021mg/L、Zn0.122mg/L、As0.0031mg/L、Cd0.003mg/L。③生活污水矿山生活污水水量6.6m3/d,水质见表3-机械加工厂的生活污水水量为1.6m表3-4生活废水水质情况一览表废水来源污染物产生情况CODcrBOD5SSNH3-N矿山生活废水250mg/L120mg/L400mg/L25mg/L机械加工厂250mg/L120mg/L260mg/L25mg/L④尾矿库溢流水尾矿库溢流水水量:外排量与尾矿库汇水面积、降雨量、蒸发量、地表径流系数和尾矿库库址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大坝坝肩两侧设置排水沟,汇水面积0.5333km2,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地表径流系数等计算的尾矿库列于水平衡图,平均外排废水量为本评价类比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子矿区的水质实测资料,其产生的废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为pH7.96、SS30mg/L、CODcr5mg/L、Cu0.012mg/L、Pb0.013mg/L、Zn0.04mg/L、As0.0025mg/L、Cd0.001mg/L。(3)固体废物该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包括分拣后抛弃的废矿石、尾矿、生活垃圾和机械加工产生的铁屑等。项目产生废石和尾矿作为建筑材料外卖,其中废石产生量133252t/a,尾矿产生量41939.87t/a;生活垃圾按1kg/d.人计算,该项目劳动人员42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2kg/d表3—5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表序号名称运营期排放量t/a运营期排放总量t处置情况1尾矿41939.87335357.76堆置于尾矿库2废石1332521067879.04堆置于废石场3生活垃圾12.6/统一收集、统一处理4铁屑20/外卖(4)噪声源分布与排放情况该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选矿工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加工车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污染源情况见表3-6。表3-6项目噪声源统计表生产系统噪声源噪声强度[dB(A)]采矿空压机95~110dB(A)选矿破碎机100~105dB(A)分级筛80~90dB(A)摇床100~105dB(A)磁选机65~70dB(A)机械加工铣床、钻床、切割、打磨100~105dB(A)3.5污染控制措施3.5.1矿山目前采取的污染该项目矿山目前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该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和选矿粉尘。①汽车扬尘通过对汽车运输道路上洒水,减缓运输道路的坡度,由于运输路程短,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够有效的减少汽车运输扬尘的产生。②选矿粉尘项目矿石在破碎工段将产生一定量的粉尘,通过在矿石破碎之前加湿,同时对破碎工段加设防尘罩,能够有效的减少粉尘的产生,但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应为工人佩戴防尘面罩。(2)废水防治措施该项目废水主要来自选矿工序的选矿废水、尾矿库溢流水、废石场溶淋废水和生活废水。①选矿废水该项目的选矿废水主要以尾矿浆的形式流入尾矿库,先通过三个沉淀池进行三级沉淀,部分澄清后的废水回用于重选工序,其余通过地面下渗、矿石含水、自然蒸发等过程,最终选矿废水以尾矿库溢流水排入地面水,为防止旱季选矿新鲜水量的不足和减少对地面水的影响,在尾矿库三级坝下建设一个沉淀池收集尾矿库溢流水,在雨季通过水泵将沉淀池中的水抽至高位水池贮存回用。②废石堆场废水该项目废石堆场废水产生量为18.03m3/d,通过涵管将废石堆场废水引致尾矿库③生活废水该项目矿山部分的生活废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作绿化工程,不外排。(3)噪声防治措施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矿山选矿工序中的摇床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通过对矿山机械进行固定、减震等源头消声措施,减少噪声道产生,同时在噪声传播途径中进行隔声、吸声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处置情况矿山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废矿石和尾矿,分拣后的废矿石堆存在废石堆场、尾矿堆存在尾矿库,最终作为建筑材料外卖。(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企业根据项目工程的开展进度情况,对开采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布局;②对服务期满的废石场进行封场和植被恢复措施,尽量减轻矿区水土流失,美化矿区环境,确保矿山安全;③为防止废石堆场的垮蹋,在废石堆场周边设置挡墙和围堤,防止水土流失;④在矿区道路两旁、空地及建筑物周围等处进行全面绿化,选用木荷、马尾松、胡枝子、枫香、油茶、杉树等当地树种。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植被措施对裸露面、坡面等进行及时绿化、护坡,恢复土地功能,减轻水土流失。3.5.2机械加工车间防治措施(1)废水治理措施机械加工车间职工产生的生活废水通过地埋式微动力生化净化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到周围的地面水环境中。(2)噪声防治措施机械加工车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通过采用减震、消声、隔声和吸声等措施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机械加工车间的固体废物为机械加工后产生铁屑,最终通过外卖处置。3.6污染物排放汇总及污染源评价3.6.1污染物排放汇总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7和表3-8。表3-7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三废名称污染源名称最小排放量平均排放量总排放量废水尾矿库溢流水0m324m8640m生活污水6.66.6198小计6.6m30.6m10620m废渣尾矿/146.13t/d41939.87t/a废矿石/464.3t/d133252t/a生活垃圾/42kg12.6t/a铁屑/66.7kg/d20t/a小计/610.54t/d41972.47t/a表3-8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污染源与污染物治理前排放情况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治理后排放情况污染物消减量浓度排放量浓度排放量选矿废气mg/m3t/a湿式作业%mg/m3t/at/a选矿粉尘144350721.51.5运输扬尘11.70802.349.36尾矿浆(357.5m3mg/Lt/a尾矿库自然曝气、沉淀,294m3/d回用于选厂。计入降雨径流的汇入及蒸发,尾矿库溢流排水%mg/Lkg/at/aSS40876041939.8799.98370127641938.694Cu0.0780.008084.60.0120.10370.0079Pb0.0520.0053750.0130.11230.0053Zn0.1330.013669.90.040.34560.0133As0.01330.001481.20.00250.02160.00138Cd0.0030.000366.70.0010.008640.00029CODcr151.539066.7543.21.4958生活污水(6.6m3mg/Lt/a化粪池+地埋式微动力生化净化处理设施%mg/Lt/at/aSS3720.736681.2700.13860.598BOD51200.237683.4200.03960.198CODcr2500.495601000.1980.297固体废物t/at/at/a选矿尾矿41939.87堆存尾矿库或外卖100041939.87废矿石133252堆存废石堆场1000133252生活垃圾12.6统一收集处理100012.6铁屑20外卖1000203.6.2污染源评价从前文和表3—7至表3—8可得出下列关于污染源的评价结论:(1)废石场废水和尾矿库溢流水各水质参数的排放浓度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SS70mg/L、Cu0.5mg/L、Pb1.0mg/L、Zn2.0mg/L、As0.5mg/L、Cd0.1mg/L、CODcr100mg/L)。项目将矿山所有生产废水全部输送至尾矿库,经尾矿库进一步自然曝气、吸附、沉淀后达标排放。将全矿废水排放规范成一个排放口(即尾矿库溢流口)。(2)尾矿和废石均得到合理处置,对服务期满后的废石场进行整治封场和生态恢复,可美化矿区环境,控制水土流失。(3)对高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设备噪声对周围厂界影响较小,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3.7事故性排放(风险排污)的可能性分析3.7.1生产系统事故性排放的可能性分析矿山生产由采、选2个生产环节组成。一方面它们处理的物料是固体、液体或固液混合物,与处理气态物料相比易于控制。另一方面采、选工艺对连续作业没有严格的限制,因而在出现设备故障时生产系统可随时停产对流程中的物料加以控制。由此可见,只要管理严格,生产系统不会发生事故性排放,不存在发生严重污染的风险。3.7.2环保设施事故性排放的可能性分析(1)选厂尾矿浆在尾矿库中的停留时间不够,发生短流,超标排入小溪;(2)尾矿库垮坝,大量尾矿和废水排入小溪。根据同类矿山的生产经验,出现第(1)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出现尾矿库垮坝的机率极小,因为尾矿库是矿山的重要设施之一,一方面设计对尾矿库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考虑得比较充分,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也比较重视,对其管理比较严格。3.7.3防止事故性排放的措施(1)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尾矿浆排放,保证矿浆在尾矿库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澄清距离大于100m。(2)有关尾矿库的事故性排放防治措施详见“7环境风险评价”。4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4.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居章江上游,大庾岭北麓。地理位置东经114°~144.44°,北纬25.15°~25.37°。东北与南康市相连,东南与信丰县接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全县东西长约127.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形状,国土面积1367平方公里。323国道横贯全境,县城南安镇距赣州市85公里,距南昌市512公里。项目位于**县**钨矿**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1′38″,北纬25°35′28″,其具体位置见附图一。交通状况:项目周围有新城至**公路通往项目周围所在的,周围群山环绕,交通较为方便。4.2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地质县境地处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新华夏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受燕山旋回和海西旋回等地质运动的影响,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层山叠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脉海拔一般在300~500米,东部章江两岸的平原与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点在内良乡的天华山,海拔1386.6米,最低点在新城镇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县内最大的平原水稻产区。全县山地面积311.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76%,多呈脉状,逶迤起伏,谷壑交迭;丘陵面积804.65平方公里,占58.86%,属山地支脉的延伸,多呈树枝状和条带相间分布,以紫红色岩系丘陵为主,地表呈波状起伏,分割零乱;平原和岗地面积251.175平方公里,占18.38%,以红壤、黄壤和冲积土为主,土地松软肥沃,富含钙、镁、钾等矿物成份。2、气候、气象县境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春温多变,夏涝秋旱,冬寒期短,无霜期长。年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零下7.2℃,年平均温度18.53℃,,日照时间1499.3小时,光照率39%,全年无霜期长301天,夏冬时长,春秋时短,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348.8毫米,3、水文**河流密布,纵横交错,以赣江支流-章水为主干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内有支流530条,河流总长2084.54公里,河流密度1.52公里/平方公里。章江发源于崇义县聂都乡的东山展脑和鲤鱼山中,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入南康市。按流域面积划分,有一级支流13条、二级支流27条、三级支流20条。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38万千瓦,可利用水能5.26万千瓦。项目周围有一条山涧小溪,为项目的主要纳污水体。4、植被多样性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159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6.2%,其中有林地149.5万亩,立木蓄积量412余万立方米;灌木林地6.6万亩,散生立木蓄积量14余万立方米。在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中,有针叶林83.8万亩,针阔混交林3万亩,阔叶林43万亩。全县木竹资源按林种结构分,有防护林56.8万亩,蓄积量144万立方米;用材林65.6万亩,蓄积量254万立方米;薪炭林18万亩,蓄积量113万立方米;特种用途林1650亩,蓄积量6108立方米。

**植物资源有84科667种,分布在县境林区的国家珍贵、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重点保护的树种有36种,其中国家珍贵树种有南方红豆杉、福建柏、闽楠、花榈木、鹅掌楸、楠木、厚朴、红豆树、观光木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半枫荷、香樟、喜树、伞花木、长苞铁杉、竹柏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榧树、沉水樟、八角莲、野茶树、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叶一枝花、木莲、天门冬、猴欢喜、黄檀、省沾油、青钩栲、大叶青冈、含笑花、巴戟、云绵杜鹃、野核桃、多穗柯等21种。野生动物资源有16目37科116种,其中有鸟类11目27科65种、兽类5目10科19种、爬行类23种。分布有云豹、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穿山甲、河麂、虎纹蛙、白鹇、鸳鸯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麂、黄鼬、灰胸竹鸡、鹰嘴龟等。4.3社会经济1、社会环境简况2006年初步测算,1-3季度全县生产总值(GDP)2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市名列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8.02亿元,增长13.6%。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实现增加值8.16亿元,增长2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1%,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

预计2006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41.9:36.3调整为19.6:45.0:35.4。2、教育文化卫生**县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有,6个二级医防单位(县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中医院、妇保所、皮防所),5个乡镇中心防保站,另有4个驻县厂(矿)职工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719床,职工840人。乡镇以上各类卫技人员729人,其中执业医师171人,执业助理医师81人,执业护士190人。全县有乡村及个体医生362人,聘用了158名乡村医生为村级防保医生。2005年上学年,我们以迎接省政府对我县的“两基”的复查年检为契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了“保学控流”的力度,保障了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而使我县的“普九”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小升初比例达100.13%,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达96.3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规模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六点二三,小学年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为2.16%。2005年5月,省政府“两基”复查年检小组到我县进行“两基”复查年检,对我县的“两基”工作措施和成效予以了高度的评价。3、文物保护**县作为“世界钨都”,文物胜迹甚多。该项目建设地点周围没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惜动植物。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断面设置为了解本项目纳污水体的水质状况,根据本项目评价等级、废水排放去向和当地水文状况,在章水设置4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见表4-1。表4-1地表水监测断面一览表断面序号断面位置断面功能SW1厂区废水入小溪上游200m对照断面SW2厂区废水入小溪下游500m削减断面SW3厂区废水入小溪下游1000m削减断面SW4厂区废水入小溪下游2000m控制断面(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pH、CODCr、SS、Cu、Zn、Pb、砷、Cr6+、镉、硫化物。监测频率:进行一期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1次,同时测量断面的河宽、平均水深及流速。分析按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4规定的分析方法执行。(3)监测结果该项目地面水监测分为两次时段,第一次监测时间为2008年8月4日和8月5日,第二次监测时间为2008年11月10日和11月11日,第二次为补测,补测项目为地表水中的悬浮物和总砷,项目地表水水质监测情况见表4-2。表4-2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采样地点SW1SW2SW3SW4采样时间8月4日8月5日8月4日8月5日8月4日8月4日8月4日8月5日分析项目与结果pH值6.446.466.576.556.596.666.036.15悬浮物0.81.6222120191517CODcr55555555铜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锌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总铅0.010.010.010.010.010.010.010.01总镉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六价铬0.0040.0040.0200.0170.0120.0100.0120.010总砷0.0470.0180.0360.0210.0240.0160.0190.016S2-0.0310.0300.0310.0320.0330.0310.0300.032(4)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①单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式:I=C/Cs式中:I—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某污染物的实测值,mg/L;Cs—某污染物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②pH值标准指数的计算式:I=(7.0-pH)/(7.0-pHsd)(当pH≤7.0时)I=(pH-7.0)/(pHsu-7.0)(当pH>7.0时)式中:I—pH值的污染指数;pH—实测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值;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值。根据监测统计结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将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列于表4—3。表4-3地表水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一览表监测断面pHSSCODCrCuZnPbCdSW10.54-0.560.01-0.0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SW20.43-0.450.2625-0.275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SW30.36-0.410.2375-0.25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SW40.87-0.970.1875-0.2125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监测断面Cr6+AsS2-SW1未检出0.36-0.940.15-0.155SW20.34-0.40.42-0.720.155-0.16SW30.2-0.240.32-0.480.155-0.165SW40.2-0.240.32-0.380.15-0.16(5)评价结论由表5-2和表5-3可以得出下列评价结论:各断面的pH、SS、Cu、Pb、Zn、As、Cd、CODCr、Cr6+、S2-现状浓度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值,因此该项目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4.2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的布设根据该项目废水流经途径和厂区附近居民分布情况,设置1个监测断面,为茶园村石门小组水井(GW1)。(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硫酸盐、Cu、Pb、Zn、Cd、硫化物、Cr6+。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一期,连续两天,每天取样一次。(3)监测结果该项目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4-4。表4-4地下水监测结果一览表采样地点茶园村石门小组水井评价标准监测日期8月4日8月5日分析项目与结果(mg/L)pH值6.826.766.5~8.5悬浮物0.00000.000080铜0.000.0011.0锌0.050.050.05总铅0.010.011.0总镉0.0010.0010.05六价铬0.0040.0040.05高锰酸盐指数2.02.03.0(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评价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单组分评价方法:根据表4-5中相应的质量类别数据,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表4-5单项组分评价分值级别ⅠⅡⅢⅣⅤ013610综合评价模式如下:式中:——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Fmax——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项数。②评价结果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见表4-7,其中未检出项目取其测定下限值的一半进行评价。根据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对照表4-6确定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质量级别。表4-6地下水质量级别划分表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F<0.80.8~<2.502.50~<4.254.25~<7.20>7.20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统计结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将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列于表4—7。4—7地下水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单位:无量纲)监测点pHCuZnPbCdCr6+高锰酸钾指数茶园村石门组3000101由表4-6和表4-7结果表明,该地段地下水质量良好,居民饮用该地段的地下水,以上元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4.4.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的布设为了解矿区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共设2个监测点,即分别在尾矿库溢流口处的土壤及溢流口下游500米河岸两侧农田土壤。(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pH、Cu、Zn、Pb、Cd、As。监测频率:监测一期,一次采样分析(2008采样方法: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采用梅花形采样法采取0~20cm深的表层土。分析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执行。(3)监测结果该项目土壤监测分为两个监测时段,第一个监测时段为:2008年8月6日、第二个监测时段为:2008年11月10日,补测项目为总砷,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8。表4—8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kg,pH为无量纲)监测点pHCuZnPbCdAsS16.12096.27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