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经济法案例汇编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经济法案例汇编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经济法案例汇编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经济法案例汇编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国际经济法案例汇编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案情摘要]某中国北京公司与一设在中国上海的某外商独资企业于2000年12月在北京签定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由设在中国上海的该外商独资企业向北京公司出售通信设备,交货地点为北京公司设在北京的仓库。合同规定:因合同的执行发生纠纷,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鮮决,假如协商不成,则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适用的法律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法律问题]当事人对上述合同作出的法律适用方面的选择是否正确?[参考结论]不精确。法律说明: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一条(1)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可见公约的适用范围是营业地标准。二、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案例1[案情摘要]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3个月装船,不行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二乙还盘:“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法律问题]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法理说明]没有成立。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1)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案例修改了装船条件案例2[案情摘要]我某工艺品公司与国外洽谈一笔玉雕生意,经双方对交易条件磋商之后,就价格、数量、交货日期等达成协议。我公司随即于8月6日致电:“确认售与你方玉雕-件……请先电汇1万美元。”对方于8月9日复电:“确认你方电报,我购玉雕一件,按你方电报规定已汇交你方银行1万美元,该款在交货前由银行代你方保管”[法律问题]该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法理说明]没有成立。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1)对发价表示接受但我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案例修改了支付条件。构成实质性条件的修改案例3[案情摘要]我方10日电传出售货物,限15日复到有效。13日收到对方答复:“价格太高。”15日我方又收到对方来电:“你10日发盘我接受。”此时,市价上浮,我方复电拒绝。[法律问题]我方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法理说明]没有成立。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案例“价格太高”的答复己经构成了拒绝案例4[案情摘要]我某地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于5月3日以电传方式请意大利某供应商发盘出售一批钢材。我方在电传中声明:这一发盘是为了计算一项承造一幢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与投标之用,我方必需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而开标日期为5月31日。意大利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传方式就上述钢材向我方发盘。我方据以计算标价,并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5月20口,意大利供应商国钢材市价上涨,发来电传,通知撤销5月5日的发盘。我方当即复电表示不同意撤盘,双方为此发生争吵。及至5月31日招标人开标,我方中标,随即电传通知意大利供应商,我方接受其5月5日发盘。但意大利供应商坚持发盘己于5月20口撤销,合同不能成立,而我方则认为合同己成立。双方争吵不下,遂协议提交仲裁。[法律问题]假如你是仲裁员,将如何裁决并说明理由。[法理说明]合同应认为已成立。即发盘并未撤销。依据公约第十六条,(1) 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假如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2) 但在下列状况下,发价不得撤销:(a) 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行撤销的;或(b) 被发价人有理由信任该项发价是不行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任行事。本案例属于要约不行撤销的情形案例5[案情摘要]我某出口公司于2月1日向美国商人报动身盘,除列明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用坚实包装”。在发盘有效期内,美商复电称:“用新包装二我方收到上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数日后该产品价格猛跌,美商来电称:我方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我公司则坚持合同已经成立,于是双方发生纠纷。[法律问题]你认为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法律说明]合同应认为己成立,依据公约第十九条(1) 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2) 但是,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发价的条件,除发价人在不过分拖延的时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假如发价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价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3) 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因此,我方未表示反对即构成了接收案例6[案情摘要]香港A商行于10月20日来电向上海B公司发盘出售一批木材。发盘中列明各项交易条件,但未规定有效期限°B公司于当天收到来电,经探讨确定后,于22日上午11时向二海电报局交发对上述发盘表示接受的电报,该电报于22日下午1时送达香港A商行。此期间,因木板价格上涨,香港A商行于10月22日上午9时15分向香港电报局交发电报,其电文如下:“由于木材价格上涨,我10月20FI电发盘撤销。”A商行的电报于22日上午11时20分送达B公司。[法律问题]1、 A商行是否已胜利地撤销了10月20日的发盘,为什么?2、 A商行与B公司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法理说明]未能撤销。依据公约第十六条第一款,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假如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从时间上来看,正好晚了20分钟。国际贸易合同违约救济买方要求损害赔偿案例1[案情摘要]1991年12月31日,申诉人(买方)与被申诉人(卖方)通过传真订立了92SPE28/001号订货合同。合同规定:申诉人向被申诉人购买203.5吨柠檬酸,单价为920美元/吨,CFRKOBE(日本神户),总价款为187220美元,申诉人应在1992年1月10口通过银行开出不行撤销的、保兑的、可转让的、可分割信用证,装运期为1992年3月底前。合同订立后,申诉人于1992年1月1日通过道享银行开出了不行撤销信用证(但并不是保兑的、可转让的和可分割的)。其后被申诉人因供应商抬高货价,又与申诉人协商提高货物单价,双方于1992年1月13日签订了一份备忘录,对合同作了修改:单价改为925美元/吨,总金额为188237.50美元,为避开增加银行费用,增加的1017.50美元由申诉人干脆以银行汇票在装船后7天内支付被申诉人。最终注明,备忘录签订后,被申诉人又在1992年2月19日发传真给申诉人,要求将合同单价在提高15美元,申诉人回传真表示不同意提价。直至过了装运期,被申诉人仍未发货,并通知解除合同。申诉人遂于1992年5月22日向中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深圳市分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诉人赔偿:(1)申诉人的经济损失及商誉损失140070美元;(2)申诉人需支付日本买家的经济损失51892050美元。[法律问题]假如你是仲裁员,该案应如何处理?[参考结论]双方之间的合同己经成立。申诉人获得的合理赔偿应为1992年4月初的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之间的差价。(交货期是在1992年3月底,故应以4月初市场价格为准)。如无充分证据,商誉损失不予赔偿。申诉人与日本买家(即下家)之间的合约损失不予赔偿。因为被申诉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料。[法理、法律精解]通过传真订立的合同仍是书面合同,因此该合同时成立的。此后,双方又签低估了备忘录对合同进行修改,该修改也是有效的,构成合同的一部分。但是,备忘录签订后,被臼诉人又在1992年2月19日发传真给申诉人,要求将合同单价在提高15美元,而申诉人回传真表示不同意提价,这说明,双方对其次次修改合同没有达成一样协议,因此,双方均有义务履行原合同及备忘录。实际状况是,直至过了装运期,被申诉人仍未发货,因此,被申诉人违反合同规定,应担当违约责任。在各国的实践中,商誉损失可以说是精神损失的一种,受损失一方可以要求赔偿,但必需有证据证明的确有这种损失发生,而本案中,由于申讦人未能供应充分证据,因此,从仲裁庭最终裁决不予支持该恳求。在经济损失方面,价格损失是一个主要方面。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6条规定:“假如合同被宣告无效,而货物又有时价,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假如没有依据地75条规定进行购买或转卖,则可以取得合同规定的价格和宣告合同无效时的十家之间的差额以及依据第74条规定可以取得的任何其他损害赔偿。但是,假如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在接受货物之后宣告合同无效,则应适用接受货物时的时价,而不应适用宣告合同无效时的时价。”依据该规定,被申诉人没有交付货物,则申诉人获得的价格方面的合理赔偿应为1992年4月初的市场价(被申诉人被宣告合同无效之日的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交货期是在1992年3月底,故应以4月初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为准。案例2[案情摘要]1995年3月5日,北京某工业供销公司(买方)与荷兰碧海有限公司(卖方)签订了一份进口机床的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在1995年12月7日交付买方机床100台,总价值5万美元,货到3日内全部付清。7月7日,卖方来函:因机床价格上涨,全年供不应求,除非买方同意支付6万美元,否则卖方将不交货。对此,买方表示按合同规定价格成交。买方曾经于7月7日询问另一家公司找寻替代物,担忧供应商可以在12月7日前交付100台机床并要求支付价款5.6万美元。买方当时未马上补进。到12月7日,买方以当时的6.1万美元的价格向另一供应商补进100台机床。对于差价损失,买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方赔偿其损失。[法律问题]买方要求是否合理?[参考结论]买方的要求不合理。[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6条规定:“假如合同被宣告无效,而货物又有时价,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假如没有依据第75条规定进行购买或转卖,则可以取得合同规定的价格和宣告合同无效时的十家之间的差额以及依据第74条规定可以取得的任何其他损害赔偿。但是,假如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在接受货物之后宣告合同无效,则应适用接受货物时的时价,而不应适用宣告合同无效时的时价。”本案中,买卖双方未对涨价问题达成协议,导致卖方不交货。买方虽然曾经与7月7日询问另一家公司找寻替代物,但事实上,直到12月7日,买方才以当时的6.1万美元的价格向另一供货商补进100台机床。很明显,买方并没有刚好补进货物,因此,买方所要求的差价损失不能予以赔偿,而只能依据公约的上述规定,赔偿合同规定的价格(即5万美元)和宣告合同无效时的时价(即7月7日前后的市场价)之间的差额。买方要求降价案例1[案情摘要]某国A公司向另一国B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经卖方B公司检验发觉,部分货物在交货时己存在支量问题,买方随即要求卖方降价10%。卖方A公司不同意降价,而是提出用一批符合合同规定的新货物换回己经交付的货物。但买方B公司此时已经将该批货物转卖给其本土的另外一家公司。[法律问题]B公司是否仍可要求A公司降价?为什么?[参考结论]B公司不能要求A公司降价。[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0条规定:“假如货物不符合合同,不论价款是否己付,买方都可以减低价格减价按实际缴付的货物在交付时的价值与符合合同的货物在当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比例计算。但是,假如卖方依据第37条或第48条的规定对任何不履行义务作出补救,或者买方拒绝接受卖方依据该两条规定履行义务,则买方不得減低价格/买方要求解除合同案例1[案例摘要]1993年1月,中国A公司与日本B公司先后签订合同,由B公司按CIF交货条件将合同项下的8万只用于显像管生产的电子枪按时交予中国A公司。货到后,A公司在试验性运用中发觉,电子枪存在质量问题。后经双方协商,同意由中国商检机构进行品质检验,经检验证明,电子枪的质量的确存在较大质量缺陷。A公司随即与B公司交涉并达成索赔协议。协议规定:(1)A公司对极受货物中己运用的部分电子枪暂不退还B公司;(2)B公司应当在3个月内将符合质量要求的7.5万只电子枪发运给A公司:(3)更换的货物运到后,买方将抽样检验,不合格率大于20%,则整批退货。结果,B公司交来的货物仍旧不符合质量要求。双方在此协商,A公司提出,B公司可将应当供应的电子枪品牌更换为“日天牌”或“星星牌”。B公司表示同意依据A公司的要求供应货物,并将此作为索赔协议的一部分。后由于新供货方的缘由,B公司仍旧未能履行义务.1994年5月,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恩求:(1)B公司退还7.5万只电子枪的价款及利息:(2)已经运用的5000电子枪造成的经济损失由B公司担当;(3)有关检验的相关费用由B公司担当;(4)保管费、货物差价等经济损失由B公司担当。[法律问题]B公司违反了什么义务?B公司是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A公司有何种权利?为什么?[参考结论]B公司违反了质量担保义务,且在达成进一步协议后再次违约,构成了根本违反合同。A公司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向B公司索赔。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的仲裁恳求合理。[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需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依据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依据该条规定,卖方必需担当质量担保责任,而实际状况是,货到后经检验证明,电子枪的质量的确存在较大质量缺陷。很明显,卖方违约。在这种状况下,A公司随即与B公司交涉并达成索赔协议,要求B公司在3个月内将符合质量要求的7.5万只电子枪发运给A公司,但是,B公司交来的货物仍旧不符合质量要求。经双方再次协商,A公司提出,B公司可将应当供应的电子枪品牌换为“日天”牌或“星星”牌,B公司也表示同意依据A公司的要求供应货物,但B公司还是未能履行义务。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事实上剥夺了他依据合同有权期盼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状况中也没有理由会发生这种结果。”可见,B公司的违约使得A公司依据合同有权期盼得到的利益被剥夺,因此,B公司的违约构成根本违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9条规定:“买方在以下状况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a)卖方不履行其在合同或木公约中的任何义务,等于根本违反合同;或(b)……”因此,买方A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案例2[案情摘要]1996年4月,中国A公司与外国B公司签订了冷轧卷板进口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在1996年6月底前交货。付款方式为信用证。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期开来了信用证。但直到1996年6月30日,A公司仍未收到B公司任何关于货物己经装船或延期交货的通知。7月3日,B公司向A公司发来传真,称原定货轮因故延至7月15日才能起航,无法保证按期交货,要求A公司将信用证装船期延至7月15日,有效期延至7月31日,并要求A公司与7月4日回复传真,A公司按期回复,告知B公司修改信用证的条件是价格下调10%,否则将宣告撤销合同。但B公司没有同意,仍旧要求A公司延长信用证有效期,否则将货物另售他人。A公司与7月5日正式函告A公司,终止合同并提出索赔。[法律问题]A公司最终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结论]A公司的处理方法合理。[法理、法律精解]本案中,B公司未按期在1996年6月底前交货,己构成了违约,而且在A公司拒绝将信用证延期的状况下,仍未接着履行交货义务,故B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和第49条的规定,A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向B公司要戎所配。案例3[案情摘要]有一份出售小麦的FOB合同规定:重量以一张或数量提单中的重量为准,共计5000吨,可有2%的伸缩度,卖方可比合同规定的许可限度多运或少运8%。事后,卖方实际交货重量比合同规定的许可限度少了55公斤。买方以卖方违反合同规定为由拒绝接受货物,并要求卖方退还已经支付的货款。[法律问题]买方是否有拒绝接受货物的权利?为什么?[参考结论]买方无权解除合同并拒绝接受货物。[法理、法律精解]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9条规定,只有卖方的违约构成根本违约,买方才能解除合同。而本案中,卖方实际交货重量比合同规定的许可限度少了55公斤,但这一数量和合同规定的交货数量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虽然卖方交货不符合合同的数量要求,但并不构成根本违约,故买方无权解除合同并拒绝接受货物。分批交货案例1[案情摘要]有一份合同,卖方向买方出售中国丝苗大米1万吨。合同规定:自2月份起先每月装船1000吨,分10批交货。合同订立后,卖方依据合同规定从2月份起先交货。但交到第5批大米时,发觉大米品质有霉变,不适合人类食用,买方以此为由主见以后各批交货均应撤销。[法律问题]买方的主见是否合理?[参考结论]买方的主见不合理。[法理、法律精解]本案是分10批交货的合同,在实际交货中,只是在交到第5批大米时发觉大米品质有霉变,已交4批大米补存自霉变等质量问题,因此,并不能从一批大米的霉变推论到以后5批大米也将全部存在霉变。因此,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3条规定,卖方不能解除以后5批大米的交货合同。案例2[案情摘要]意大利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了出口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合同。合同规定分4批交货。在交付的前两批货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在第3批货物交付时,卖方发觉货物品质仍旧不符合合同要求,故推定第4批货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向买方意大利公司提出解除全部合同。[法律问题]我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参考结论]我公司要求合理。[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73条规定:“(1)对于分批交付货物的合同,假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任何一批货物的义务,便对该批货物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对该批货物无效。(2)假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任何一批货物的义务,使另一方当事人有充分理由断定对今后各批货物将会发生根本违反合同,该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一段合理时间内宣告合同今后无效。(3)卖方宣告合同队任何一批货物的交付为无效时,可以同时宣告合同对己交付的活今后交付的各批货物均为无效,假如各批货物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用于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设想的目的。”依据上述规定,因我公司所购货物是加工生产大理石的成套机械设备,任何一批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都会导致该套设备的无法运用,也就是说,各批货物是相互依存的。而实际状况是,意大利公司交付的3批货物均存在质量问题,而旦,也有理由推定最终一批货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我方可以解除全部合同。即使第4批货物的质量不存在问题,除非该批货物是该套设备的关键设备,而其他3批货物是零配件,我方才无权解除合同。中止履行合同案例1[案情摘要]加拿大公司与泰国公司订立了一份出口精密仪器的合同。合同规定:泰国公司应在仪器制造过程中按进度预付货款。合同订立后,泰国公司获悉加拿大公司供应的仪器质量不稳定,于是马上通知加拿大公司:据悉你公司供货质量不稳定,故我方短暂中止履行合同。加拿大公司收到通知后,马上向泰国公司供应书面保证:如不能履行义务,将由银行偿付泰国公司支付的款项。但泰国公司收到此通知后,仍旧坚持短暂中止履行合同。[法律问题]泰国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参考结论]泰国公司的做法欠妥,泰国公司不能短暂中止履行合同。[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或际货物销售公约》第71条(3)规定:“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需马上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镜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供应充分保证,则他必需接着履行义务。"依据该规定,加拿大公司受到泰国公司的通知后,马上向泰国公司供应了书面保证,因此,泰国公司只能接着履行合同,不能短暂中止履行合同。案例2[案情摘要]我国某公司与以外国公司先后订立了出口5种商品的5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完第3份合同时我国卖方发觉,买方对卖方己经履行的合同的部分货款延迟支付。卖方起先怀疑该外国公司的信用存在问题,故通知该外国公司短暂中止尚未履行的其他两份合同。[法律问题]我国公司是否有此种权利?[参考结论]我国公司有此权利。[法理、法律精解]因该合同是分5批交货合同。买方在前3分合同的履行中均未按时向卖方付款,因此,卖方完全有理由断定,在以后的两份合同的付款方面,买方还将会违约,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1条,我方有权实行短暂中止履行合同的救济措施。不行抗力案例1[案情摘要]中国从阿根廷进口一般豆饼2万吨,交货期为8月底,拟转售欧洲。然而,4月份阿方原定的收购地点发生百年未遇洪水,收购支配落空。阿方要求按不行抗力免除交货责任。[法律问题]中方应如何处理?[参考结论]阿方发生的事务不构成不行抗力。[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79条规定:“当事人对不履行义务,不负责任,假如他能够证明此种不履行义务是由于某种非他所能限制的障碍,而且,对于这种障碍,没有理由与其它在订立合同时能考虑到或能够避开或克服它的后果。”本案中,虽然4月份阿方原定的收购地点发生百年未遇洪水,但收购支配并未落空,因为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是一般豆饼,而并非肯定是阿方原定的收购地点的豆饼。因此,阿方原定的收购地点发生百年未遇洪水对该合同而言,并不是不行抗力。况且,发生洪水到交货期还有4个月,阿方完全有时间购进皆代物并向我方交货。因此,我方有权要求阿方按时交货。案例2[案情摘要]日本商人在某年广交会上向我天津某公司以CIF价格条件出口仪器一批,中方与5月开出信用证后被日方告知,该仪器无法获得出口许可证,要求解除合同,按不行抗力免责。[法律问题]中方应如何处理?[参考结论]日方不能领取出口许可证不能作为不行抗力,日方不能免责,必需向中方担当违约责任。[法理、法律精解]一个国家对进口贸易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都是公开的,日方在出口之前应当知道或有责任了解其出口的货物是否须要领取出口许可证,如须要领取出口许可证,则必需在订立出口合同之前取得出口许可证,方可签订出口合同。因此,日方不能领取出口许可证是日方在订立合同前或合同时完全能够预料到的,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规定,日方不能领取出口许可证不能作为不行抗力,日方不能免责,必需向中方担当违约责任。在途货物的风险转移案例1[案例摘要]香港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于1997年10月2日签订进口服装合同。11月2日货物廿运,11月4日香港公司与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该批货物转卖,此时货物仍在运输途中。[法律问题]货物风险何时由香港公司转移给瑞士公司?[参考结论]11月4日香港公司与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后,货物风险由香港公司转移给瑞士公司。[法理、法律精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8条规定:“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担当。但是,假如状况表明有此须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我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担当。尽管如此,假如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或无已经遗失或损坏,而他又不将这一事实告知买方,则这种遗失或损坏应由卖方负责。”本案中,货物装运后,香港公司于11月4日和瑞士公司签订合同,将货物转卖,因此,货物风险从该日转移给瑞士公司担当。1、 FOB贸易术语项下货物风险的担当案例1〔案情摘要】欧洲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在买方欧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承运人用吊装机械装运货物的过程中,部分货物包装被吊钩钩破,货物损坏。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经检验发觉该损失,随即向卖方欧洲公司提出索赔。欧洲公司拒绝赔偿,并声称该损失应当先由装运港的装运部门负责。[法律问题]1.卖方的主见是否合理?该损失应当由哪一方担当?[参考结论]1.卖方的主见不合理。2.卖方应当赔偿买方损失,但在赔偿买方损失之后,有权再想造成损失的装运港的装运人索贿。[法理、法律精解]该风向发生在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术语中,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由卖方担当。而本案中的部分货物在装船过程中,包装被吊钩钩破即属于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因此,应当由卖方担当该货损责任,而不是买方。卖方让买方向装运部门索赔没有法律依据。案例2[案情摘要]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刚好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法律问题]卖方是否应对该损失负责,为什么?如以CIF或CFR贸易属于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贵,为什么?[参考结论]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的风险损失,即大米被海水浸泡的差价损失负责。如以CIF或CFR属于成交,卖方同样也不对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的风险损失负责。[法理、法律精解]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CIF或CFR术语中,买方只担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来担当。而本案中,货物的风险发生在海上运输途中,因此,属于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故该差价损失应当由买方担当。2、FOB贸易术语项下卖方未按期收货所产生货物风险的担当案例1[案情摘要]1995年1月5日,印尼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是1995年6月10日。合同订立后,印尼公司在6月10日将货物全部打算妥当,打算装运。但非洲公司于6月30日才派船到达装运港接运货物,此时发觉,一部分货物已丢失,对此,非洲公司向印尼公司提出索赔。[法律问题]印尼公司是否该赔偿该丢失部分的货物损失?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支配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参考结论]印尼公司不应当赔偿货物丢失的风险。卖方负责投保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法理、法律精解]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术语中,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买方投保,卖方无投保该保险的义务。同时,依据lnconterms2000B5款的规定:假如买方未赐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货地点和所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或者其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或者未能收受货物,或者比规定的时间提前停止装货,则自规定的交付货物的约定日期或期限届满之日起,由买方担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但应以该货物已正式划归本合同项下,即以该货物己清晰的货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本合同项下的货物为准。本案即属于该款所述买方未能收受货物的情形,因此,尽管货物在交货日没有实际装船,而是延迟装船,但是,货物风险仍旧自规定的交货日期届满之日起(即6月10日)转移给买方担当。CIF贸易术语项下货物风险的担当案例1[案情摘要]有一份CIF合同规定: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汉堡时凭装运单据支付现金。合同订立后一个月,货物出运,但由于运输途中遇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当卖方吃提单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但卖方认为,他己依据合同规定的条件投保,买方应当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法律问题]买方是否有权拒绝支付货款?[参考结论]买方无权拒绝支付货款,卖方的主见合理。[法理、法律精解]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术语中,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本案中,卖方并无违约事实,并依据合同的规定提交了装运单据,买方应向卖方付款.货物在运输途中遇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造成的货物风险属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应当由买方担当。同时,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术语中,卖方负贵办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因此,买方可以依据卖方提交的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贿。案例2[案情摘要]我国某公司与韩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IF合同,进口电子零件。合同订立后,韩国公司按时发货。我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觉,货物外包装裂开,货物严峻受损。韩国公司出具离岸证明,证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对于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法律问题]上述风险损失由谁担当?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贵支配运输?[参考结论]由卖方韩国公司担当。卖方韩国公司负责支配运输。[法理、法律精解]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术语中,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本案中,货物外包装裂开的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该风险属于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因此,应当由买方担当。但是,卖方韩国公司负有依据lnconterms2000A3款的规定,投保货物在海运中的风险的责任,但事实上,卖方违反该规定,没有投保,使得卖方不能取得保险单据,进而也不能就上述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贿,因此,货物外包装裂开风险不由买方担当,而应由卖方韩国公司担当。案例3[案情摘要]我国某出口企业与某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协议。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只是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但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径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接着运往目的港.由于我方出口货物在运输中途耽搁,再加上换装船舶设备陈旧,使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舶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国外买方对设备的运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事实上作了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认为,合同适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由我方租订,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担当责任。因此,我方应理赔。[法律问题]我方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参考结论]我方的做法不合适,我方不应理赔。[法理、法律精解]我方已按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关于不准转运的规定,将货物如期装上直达班轮并供应了直达班轮提单,因此,我方的合同义务巳经履行完毕,对方并没有违约,也没有作假。船方转船是船方的擅自行为,不是我方授意。按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条件下,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而船公司中途擅自转船及拖延到达目的港的风险属于该风险范围,因此,应由买方担当。买方可以依据卖方提交的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赔偿之后再向有责任的承运人追偿。案例4[案情摘要]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和信用证支付方式,向欧洲某国进口商出口一批草编制品,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合同签订后,我出口公司按规定的期限和制定的我国某港口将货物装船完毕,船公司签发了提单,随后,我公司向中国银行议付货款。其次天,出口公司借到客户来电,称装货的海伦在海上失火,草编制品全部烧毁,要求我出口公司出面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否则应向买方退回已经支付的全部货款。[法律问题]对客户的要求,我出口公司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参考结论]应告知客户干脆向保险公司索赔,我方无此义务。[法理、法律精解]依据l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术语中,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本案中,海轮在海上失火,草编制品全部烧毁属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因此,买方应担当该风险并依据我方供应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单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索贿。而我方不是保险货物的可保利益人,无权向保险公司索赔。CIF贸易术语项下的交货时间和交货地点案例1[案例摘要]我国某公司于1996年3月2日以CIF价格条件向新加坡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签订后,我方公司于4月11日将货物运到上海港码头,4月15日起先装上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承运船舶,当天下午5时装船完毕。4月16日承运船舶开航,5月4日到达新加坡,5月8日新加坡公司提货。[法律问题]我国公司的交货地点在哪里?我国公司的交货时间是如何?[参考结论]我国公司的交货地点在上海港口。我国公司的交货时间是1996年4月15日下午5时。[法理、法律精解]依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圧术语中,卖方的交货地点应当在装运港港口船上,交货时间应当为货物全部上船后的时间,通常以承运人签发的运输单据的时间作为证明,在海运的状况下该证明为海运提单。因此,上海港作为卖方的装运港应当为卖方的交货地点,在港口装船完毕的时间即为交货时间。CIF贸易术语项下的卖方交货义务及合同的修改案例1[案情摘要]我国某公司与比利时一公司于1994年6月17H签订了一份CIF合同。合同规定:货物分4批装运。第一批货物装运期为1994年10月至11月,目的港时荷兰的鹿特丹。合同订立后,比利时公司依据合同规定向我公司发出装船时间的通知,我方由于备货方面的缘由,未能在10月至11月出运第一批货物,也未事先告知比利时公司1995年1月,我方电吿比利时公司,要求延长装运期至1月底,外方复电表示同意,但要求加价,我方未能同意,并于1月底将货物运出。事后,比利时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我方公司赔偿未能按期出运造成的损失。[法律问题]比利时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结论]比利时公司的要求合理。[法理、法律精解]首先,合同规定的第一批货物装运期为1994年10月至11月,而我方未能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日期交货,事先也未通知对方延期,构成违约。其次,我方虽然事后向对方提出延长交货期(即提出修改合同)的要求,但对方提出加价的附加条件,而该附加条件并未得到我方的同意,故对合同交货日期的修改协议并未达成,交货日期仍以原合同规定为准。因比,我方于1995年1月交货属于单方面行为,于合同无据,比利时公司有权拒收该批货物,并有权要求我方赔偿未能按期交货造成的损失。CFR贸易术语项下的卖方装船通知义务案例1[案情摘要]的国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FR合同,由德国公司向我国公司岀口化工原料。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在1998年4月交货。德国公司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后,载货船于当天起航驶往目的港青岛。5月10日,徳国公司向我公司发出传真,通知货已装船。我公司于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但货到目的港后,经我公司检验发觉,货物于5月8日在海上运输途中已经发生损失。[法律问题]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由哪一方担当?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贵支配运输?[参考结论]由卖方德国公司担当。卖方负责支配运输。[法理、法律精解]依据lnconterms2000A7款的规定,在CFR术语中,卖方负有在货物装船后赐予买方货物己装船的充分通知。该义务干脆关系到买方能否刚好就运输的货物投保海上货物运输凤险。假如卖方怠于通知,使得买方未能刚好投保,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当由卖方担当。本案即属此种状况。德国一方在4月既己将货物装船,本应当在4月份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而实际状况是,到5月10日才发出装船通知,造成卖方不能对货物在装船后至5月9日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投保,既造成买方投保的延误,因此,该风险损失只能由卖方德国公司担当。CFR贸易术语项下货物风险的担当案例1[案情摘要]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FR术语签订合同,出口一批水果,由于承运货物的海运船舶在海运途中曾经搁浅,致使部分水果变质。货物到达目的港或经买方检验发觉损失严峻,随即要求卖方予以赔偿,卖方拒绝赔偿并提出让买方找船方索赔。[法律问题]该项损失的风险由哪一方当事人担当?该损失应当如何处理?假如本合同以CIF术语订立,上述损失由哪一方担当?[参考结论]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损失负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损失应当由买方担当。买方假如对该货物在海上运输中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假如没有投保,该风险只能由买方自行担当。如何以CIF术语成交,卖方也同样不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损失负责。但是,买方可以依据卖方提交的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法理、法律精解]根绝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FR术语中,卖方只担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此外,卖方无义务投保海上货物运输风险。本案的载货海运船舶在海运途中搁浅,致使部分水果变质的风险属于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因此,该损失应当由国外买方担当•买方假如对该货物在海上运输中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买方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假如没有投保,该风险只能由买方自行担当。如以CIF术语成交,卖方同样不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损失负责。依据l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术语中,卖方只担当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担当。但是,由于在CIF术语中,卖方有义务投保海上货物运输的平安险,因此,买方应当依据卖方提交的该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贿。提单的证据效力案例1[案情摘要]1997年5月,日本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A公司从B公司购买了橙子36000箱.货物由某国C公司的所属船舶“得尔”抵达口本港口,卸货时发觉短少了560箱,价值7800美圆.A公司要求C公司予以赔偿.C公司则称,此次航程并未停靠其他港口,航行过程中一切状况正常,货物短缺不行能发生在运载期间,很可能是在装运港就未能装足货物.[问题]C公司是否应赔偿A公司的损失?[案例分析】提单是承运人接管货物的证据.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则是表明其已经收到提单所记载的表面状况良好的货物.承运人一经签发清洁提单,即对提货人负有按清洁提单所记载的数員和表面状况交货的义务.即使能够证明货物短少是由于托运人未能装足货物,承运人也不能免除向收货人赔偿的责任.假如承运人能证明是由于托运人的缘由而导致货物短缺,他可以向托运人索赔.。综上所述,C公司应赔偿A公司的损失.提单和运输合同的关系案例1[案情摘要]中国天翔公司向英国拜丽公司出口大豆,价格条款CIF伦敦.天翔公司和买方拜丽公司之间釆纳信用证结算,信用证要求卖方供应不行转船直达提单,天翔公司要求船公司签发了直达指示提单。天翔公司将经过签名的提单通过银行结汇后转让到拜丽公司。货物抵达目的港后,拜丽公司凭提单将货物提出,发觉由于转船而进行其次次装卸,货物包装不坚固发生短少,要求承运人赔偿。船公司认为发运人天翔公司和自己达成口头协议允许转船,拒绝担当损失。[问题]提单和运输合同是什么关系[法理分析]该案例涉及到提和承运人之间的关系。提单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以及提单和合同(口头)的关系。提单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重要的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提单主要涉及三方当事人,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人,他们之间存在这基于提单之上的两种关系:(1)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提单只是承运人同托运人之间所签订的运输合同的初步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77条,《海牙规则》第3条第4款,《汉堡规则》第1条第7款都作出了这一规定。(2)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关系。依据法律和国际惯例,当提单被转让到收货人手中时,对于提单的受让人与承运人来说,提单就不仅是运输合同的证据,同样也是受让人之间的运输合同,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以提单的规定为依据,即使原来的托运人和承运人之间另有协议,但是由于提单的受让人对一窍不通,所以不得以此为由对抗第三人。这种规定能够有效保证提单的流通性,爱护善意的提单受让人。综合分析上述案例首先,中国天翔公司作为托运人同船运公司之间达成的口头约定应当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运输合同的一部分,而提单表面所记载的事项只是双方之间运输合同的初步证据,假如提单和运输合同之间有不符的地方,应当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为准。其次提单是指示提单,当中国公司将提单通过背书转让给英国的拜丽公司后,提单则变成了英国拜丽公司和船运公司之间的运输合同或终极证据。依据《海商法》第78条的规定,船公司同英国拜丽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据提单的规定确定。综上,尽管本案中中国天翔公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