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五千年_第1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_第2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_第3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_第4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五千年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作者介绍内容摘要目录分析精彩摘录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中华文明中华文明道路文明中国读者天下科技道教佛教中华文明体用中华文明知识分子设施世界开眼时代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全球最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本书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他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本书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指引,通过它可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大有裨益。它是一部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整体形象的国民素养书,极富魅力地与读者走进中华文明的精彩。它让世人明知中华文明以独特的命运,延续至今的原因所在;同时明示读者唯有通过中华文明的道路,才能贴切理解现代的中国。透过中华文明的基因,可以预见生生不息的人类未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非常值得一读,包罗万象又视野开阔,格局宏大,且脉络清晰。从文明的角度,纵观千古。在读书上架“中华文明五千年”这本书之前,我购买了纸质本。全书文字简明、逻辑严谨、概念清晰,思想深遂。寥寥数页,精辟总结和揭示了不同于其它文明类型的中华文明的深层基础、生态环境与特质,简明扼要。在读书上架“中华文明五千年”这本书之前,我购买了纸质本。全书文字简明、逻辑严谨、概念清晰,思想深遂。寥寥数页,精辟总结和揭示了不同于其它文明类型的中华文明的深层基础、生态环境与特质,简明扼要。目录分析第一节“文明”界说第二节“中国”与“中华”第三节中华文明的生态状况第四节中华文明的特质导言第一节元谋人、北京人:中华文明史的首轮主角第二节农业革命第三节父权兴起第四节精神之花初放第五节原始宗教12345第一章创榛辟莽第一节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第二节青铜时代第三节甲骨文与金文第四节巫、史、祝、卜第二章文明初兴第六节宗法建构与制礼作乐第五节崇帝尚鬼与敬天法祖第二章文明初兴第一节从“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第二节士的崛起第三节诸子争鸣·和而不同第四节文化域分第三章多元私学第六节元典的订定与发扬第五节重民轻神与民贵君轻第三章多元私学第一节“一天下”与书同文、行同伦第二节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第三节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第四节边患·长城·丝路第五节佛教东来与道教创立12345第四章一统整合第七节宏阔的文史创作第六节天算·地学·医学·司南·造纸术第四章一统整合第一节社会动荡与名教危机第三节文学自觉第二节玄学·清谈第五章乱世裂变第五节汉胡大交会第四节佛教华化与道教融会儒佛第五章乱世裂变第一节两都营建与运河开凿第二节贞观之治第三节三教共弘第四节科举制度第五节律诗极致与书画尽美12345第六章盛代强音第七节吸纳异域与泽被东西第六节古文运动与史学成就第六章盛代强音第一节集权与右文第二节学校与书院第三节儒学复兴与理学建构第四节宋词与文士雅趣第五节市井风采12345第七章精致内敛第七节文运南移第六节科技华章第七章精致内敛第一节汉人的退守与游牧人的攻势第二节征服者被征服第三节大哉乾元第四节杂剧与科技第八章朔方冲击第一节专制文第二节八股·心学·异端第三节明清之际的非君思潮第四节“下西洋”与“海禁”第五节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12345第九章垂暮新变第七节小说丰收第六节学术集成第九章垂暮新变第一节开眼看世界第二节近代文教设施第三节新知识分子第四节体用之辨第十章转型时代第五节从“维新”到“革命”第七节“德、赛两先生”第六节习俗转化第十章转型时代作者介绍同名作者介绍冯天瑜,男,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985“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