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说“木叶”一等奖创新教案发现“木叶”背后的秘密养成清晰说理的习惯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我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
初步培养学生感悟、品评诗歌意象丰富意蕴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他会成功吗?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这位男士今天要向女朋友求婚,你觉得他会成功吗?
生:可能不会。因为他拿了一束“白菊花”。(发现问题)“白菊花”表达哀思怀念,是用来送给逝者的。(分析问题)他会被女朋友揍的。我建议他改送红玫瑰,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解决问题)
师:幸亏有你在,否则真是“一花误终身”呀!你发现问题的眼光很敏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我要给你点赞!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大师,他在研究中国古诗词的时候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那我们一起去听林庚先生《说“木叶”》!
【活动二】:你读懂文本了吗?
一、抓关键句,理行文思路
师:课前的预习作业,老师已经收到了,大家完成得很不错。已经借助老师提示的“关键句解读法”对文本进行了初步的阅读,还有些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了深入解读,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的图表让老师很惊喜。下面有请两位小组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幸运地被老师选中的是:
生1:文章结构
师:感谢你条理清晰的解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评论不一样的魅力。在此,老师给大家科普一下: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本文作者针对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现象,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深入挖掘“木叶”中“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从而阐发了“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下面有请第二个幸运小组。
生2:意象辨析
师:感谢你的分享!现在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而“暗示”往往来源于生活常识和文化心理,也就是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二、品修辞句,感表达之美
师:这个道理看起来非常的高深,但是林庚先生没有摆出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而是将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文中除了引用大量耳熟能详的诗句来作为说理的佐证,也借助丰富的修辞手法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以下面的文句为例,请大家说说在谈到“诗歌语言中暗示性”作者是如何借助修辞让读者心领神会的呢?
示例: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生1:比喻,把“暗示性”比作“概念”地影子,形象生动地说明言外义和言内义的关系。
生2:拟人,“躲”字写出了诗歌语言暗示性存在于形象之后的特征。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老师也觉得很浅显易懂。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就是要我们透过形象去联想,去想象,从而和作者形成共情。那么,大家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测试一下。
三、改经典句,辩“木”暗示性
师: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黄、干燥的艺术特征,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把“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木前头万树春”似乎更恰当,你认为如何?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说理由。
生1:赞成“病木前头万树春”。理由:“木”字所暗示的颜色更接近黄色,有干燥之感,“病木”搭配更恰当。“树”字中包含着饱满、绵密、苍翠的语言暗示性,“万树春”更能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春意,符合诗歌想表达的意境。
生2:赞成“病树前头万木春”。理由:“木”和“树”都是仄声,在平仄上来说,可以互换。但从声韵的协调上来说,“万木春”比“万树春”更加和谐。正如杜甫《登高》中使用“无边落木”而非“落叶”或“落树”,“木”字更适合营造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故“万木”的搭配更恰切。
师: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谈到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征时,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真是新巧至极而又耐人寻味。怀孕初期的女性看似与一般女性无太大区别,保持着一种静默;但实际上其腹内却鼓荡着一个新的生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需要我们读者自己去观照多种因素乃至结合自己的身心处境去理会,自然就别有一番味道。
【活动三】:你学会操作了吗?
一、借大师名句,探“梅”之内涵
师:下面就请大家品读几个诗句,探究“梅”在诗句中的丰富内涵。
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⑵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生1:王诗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生2:陆诗表现了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欣赏)
生3:毛诗里面的“梅”表现了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
师:大家说得都有理有据,充分挖掘出诗歌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也一定感受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独特魅力。
二、味意象真谛,成说理短文
师:以上三首诗虽都是咏梅,但是表达的情感不同,形成的意境不同,导致其语言的暗示性也不同。请就此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事理说明短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范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王安石的《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职称评审细则
- 婚礼主持流程详细台词与注意事项
- 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施工方案
- 幼儿园足球教学大班教案两篇
- 2025中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现状与改进建议报告
- 2025中国教育虚拟现实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高校英语写作在线批改系统开发
- 七年级英语口语训练及评估标准
- 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实施方案
- 职业院校实习教学计划模板
- DL-T 5022-2023 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规程
- 个体诊所护士管理制度
- 智慧水务平台管理制度
- 4s店返修管理制度
- 创伤急救技术课件
- 阅己+悦己+越己+-高中认识自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高中班会课件
- 超市门店联营合作协议书
- 再回首二部合唱简谱金巍
- 2025 团校入团培训考试试卷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
- 装配电工培训大纲
- TCAGHP031-20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咨询评估预算标准(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