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

从历年来看,本专题命题情况大体如下:选择题大多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上。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都从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角度上命制;关于“抗日战争”,基本上都是从国共两党分别抗日的角度上命制。大跨度综合性的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也很高,大多集中在“近代前期列强侵略”和“中国抗日战争”上。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命题角度4——“日本侵华的罪行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自2013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命制一道选择题,并且都定格在第30题上。命题角度1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4--5-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2.(2018全国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变化。材料反映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并没有反映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从题干来看,琉球等地依然向中国进贡,这表明传统的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督抚维护琉球向中国进贡的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干预朝廷的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地方督抚提出要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评说日本行为的曲直,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受到了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3.(2016全国Ⅰ·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从“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切入思考,并联系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回答。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海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外国人认为中国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日本必然会失败,故选C项。已完成对军队西式改革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军备优势而非集权制度,排除B项;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4.(2018天津·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从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与各国政府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故D项错误。-11-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答案

D解析

潘绍光是地主,所以不能说明英国侵犯了清朝农民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国家受制于英国,而是站在个人角度说事,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反映中国国人痛恨英国,故C项错误;材料意思是地主潘绍光向英国出租土地时要求英国支付搬迁补偿费和租金,说明其拥有所有权,故D项正确。2.(2018辽宁沈阳联考)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甚至接近结束,清政府从山西、甘肃等地往东南方向调兵,说明当时军事体制的落后,故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政府调兵,并未进行全民动员,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军备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当时清政府的战争政策,故D项错误。3.(2018山东德州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地方上书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不符合近代民族国家的外交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可知地方依旧要上报、服从中央,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故D项正确。4.(2018江西贵溪一中押题)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答案

C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面临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2018河北邢台质检)《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未成立也。”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

)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

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

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答案

C解析

由“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可知,英国人在租界并未受到完全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租界的所有权问题,并未体现领事裁判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从材料“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中可以看出,当时租界主权等仍然由中国管理,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D项错误。6.(2018湖南五市联考)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

)A.不平等条约促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B.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C.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D.近代前期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

A解析

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1894年后清政府的财政呈现亏损的状况,联系所学可知,这个时期,甲午战后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在1891年以前并不是逐年上升的,故B项错误;仅仅从财政收支盈余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故C项错误;仅从财政收支盈余不能体现出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D项错误。7.(2018河南高考诊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答案

D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作用,但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救国才成为社会主要思潮,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8.(2018福建泉州质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军训练有素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民族意识觉醒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之前举国乐观情绪,故A项错误;“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是指使用新兵,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海军、陆军的认识和使用新兵集中反映了盲目乐观情绪,故C项正确;由当时举国乐观情绪体现不了民族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9.(2018湖北荆州质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答案

B解析

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民族意识觉醒,未涉及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民族意识觉醒,也没有反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故D项错误。10.(2018山西孝义模拟)1897年9月9日,德国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这反映出(

)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山东的已成……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涉及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围绕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体现出清政府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存在利益勾结,故D项正确。11.(2018山西太原期末)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

B解析

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转而扶植在华代理人,故B项正确;“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近代列强侵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标志着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故D项错误。12.(2018湖北四市联考)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遣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答案

B解析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故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13.(2018湖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2)材料二、材料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参考答案

(1)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因:①文化传统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②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2)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评述: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主要从当时的时段特征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即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开展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在外交方面清政府逐步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第二小问评述,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如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命题角度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34-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英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看,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不能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故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故B、D两项均错误;孙中山的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2.(2013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

B解析

注意关键词:现代化。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故选B项。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挫折,A项错误;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逐步加深,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D项错误。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广东珠海质检)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银数(单位:万两)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咸丰三年(1853)新收银数相较前两年大大减少,支出银数较多导致实存银数大大减少,联系史实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太平天国范围之内,因而导致新收银数大大减少,但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导致军事开支巨大,从而导致支出银数增多,因而出现材料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故A项正确;1851年至1853年期间清政府没有与列强签订新条约,因而材料中数据变化并非由于清政府急需偿还借款,故B项错误;1853年洋务运动还未开始,因而导致材料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也不是政府投资开办工厂,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处于逐渐解体的过程中,因而小农经济的解体不会导致1853年特殊的数据变化,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沙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令凡有田者,樽自征半年租”“业主租收五成”。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收租“如乞丐”,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全家避出”。对此,合理的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

)A.触动了封建生产关系B.得到了农村地主的支持C.引发了农民恐慌出逃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太平军的告示可知太平军仅允许地主收半年租金的五成,这便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太平军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因而农民地位得以提高,从而出现材料中地主收租“如乞丐”的现象,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不可能得到农村地主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全家避出”并不是佃户出逃,而是当地主收租时佃户避开,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太平军依然允许地主收租,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项错误。3.(2018山东德州期中)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答案

B解析

清政府出现政治危机是在清末“新政”之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可知,地方湘、楚、淮等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使清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B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汉族官僚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并没有酿成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这一时期清王朝的政治体制依旧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故D项错误。4.(2018湖北八校联考)(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答案

B解析

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太平天国主张和外国人正常交往,但又允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这是不符合外交惯例的,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故B项正确;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8晋冀豫三省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答案

B解析

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故A项错误;“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清王朝没有完全放松警惕,故B项正确;转移了斗争矛头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放弃“扶清灭洋”初衷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6.(2018安徽芜湖一模)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A.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C.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阁制,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故A项正确;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制态度的转变,而非立法机制,故D项错误。7.(2018云南昆明调研)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报纸陡增至500多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报刊可以自由鼓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包括发表反袁言论,无所避讳。材料说明当时社会(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热情高涨C.纸质传媒影响巨大 D.社会主义广泛传播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了各种学说自由发表自由讨论,并非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各种学说自由传播,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说明当时社会普遍关注政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报刊可自由发展言论,未体现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2018河南安阳一模)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

)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 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 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的增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到1913年底”可知,此时辛亥革命结束不久,它推动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干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9.(2018河南洛阳统考)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

(

)A.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B.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C.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D.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答案

D解析

从题干中“告诫同盟会会员”“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以太平天国为例,告诫同盟会会员不要让辛亥革命重蹈覆辙,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在革命派妥协之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中国的民主之路前途未测,这表现出他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故A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他对于同盟会会员的告诫和对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没有体现他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他对于民主革命思想进行反思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10.(2018安徽五校联考)庚子变乱后清政府内部讲“民主”、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这是因为(

)A.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

B.清朝专制统治不得人心C.反满兴汉已经深入人心

D.革命派和立宪派达成妥协答案

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立宪派的主张是君主立宪,革命派的主张是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中“庚子变乱”的时间信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威信扫地,被迫实施新政,所以清政府内部对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和革命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反对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主的追求,而不是反满兴汉,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立宪派与革命派达成妥协,故D项错误。11.(2018河南豫北豫南联考)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而在1912年以后,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材料意在表明

(

)A.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群众基础B.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处境C.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D.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答案

D解析

由题干中“革命带给农民的是一无所有”“开始淡薄起来”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想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解决民生问题,故B项错误;1912年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一些革命纲领基本实现,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初期曾赢得一定的支持,但在1912年后,由于革命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任何变化,所以人民对革命的热情淡薄下来,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后期脱离了群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12.(2018湖南怀化二模)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

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原籍休养。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C.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D.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答案

C解析

袁世凯称帝后,册封黎元洪,黎元洪坚辞不受,主要原因是黎元洪反对复辟帝制,认识到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约法》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55-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张“劳农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2.(2017全国Ⅲ·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表明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打击,故B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反击帝国主义力量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反击并没有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3.(2016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

A解析

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1930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了题干中所说的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水稻产量的增加不是靠军事保护可以取得的,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政府的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主要精力应用于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四川资阳二模)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强调青岛、山东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民主同专制的斗争与扩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结合所学,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传统的儒家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7日”,文章写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故D项错误。2.(2018河北承德联考)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这表明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残暴

B.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C.三民主义思潮流行

D.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答案

D解析

北伐战争后,上海处于蒋介石的控制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国共关系破裂,蒋介石在上海进行“白色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由材料“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可知D项正确。3.(2018广东珠海质检)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A.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D.揭开了解放战争解放南京序幕答案

B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当时中国仍处于统一的状态,与材料中“以期统一中国”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先定三湘,规复武汉”“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可以判断,此次军事行动为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这次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队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后又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一些权益。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北伐战争无关。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解放南京的序幕,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4.(2018广东佛山质检)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工人阶级逐渐成熟

B.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C.列强侵略不断加剧

D.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工人罢工从最初反对克扣工资、反对延长劳动时间等经济要求上升到反对俄国策划外蒙古“独立”,反对“二十一条”及反对法国强占租界等政治要求,说明工人阶级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工人运动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故B项错误;C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故C项错误;马列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8江苏扬州期末调研)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序号“九”的内容是(

)A.五四风暴 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C.长征路上 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答案

B解析

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于1925年,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因此序号“九”的时间是1926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从统一广东到北伐是在192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正确;长征从1934年到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6.(2018江西五市联考)中国近代某宣言:“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据此判断该宣言是(

)A.《北伐宣言》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八一宣言》D.国民政府《自卫宣言》答案

A解析

材料“三湘”“武汉”是北伐的主战场,“与我友军会师”指与冯玉祥会师,希望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与国家统一无关,故B项错误;C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调整对国民政府政策,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献,与国家统一无关,故C项错误;D项表明国民政府准备抗战,与国家统一无关,故D项错误。7.(2018广东珠海质检)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这表明当时

(

)A.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B.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D.土地革命受到“左”倾错误严重误导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1927年后国共十年对峙,土地政策调整的目的是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故A项错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改为……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这种变化属于政策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是与国内国共对峙的历史形势相符合的,故D项错误。8.(2018广东五校联考)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答案

C解析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应围绕这一矛盾进行调整,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依然是坚持阶级矛盾为主,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的军事路线错误,指引红军长征逐渐取得胜利,故B项错误;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确定政策深刻的民族性质,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9.(2018四川资阳二模)据晋察冀边区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材料说明(

)A.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B.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C.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D.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答案

D解析

材料主旨是生产资料(土地)的归属问题,故A项错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与材料“1937—1942年……1943年”时间段内历史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7—1942年……1943年”,我国此时正处在抗日战争的民族革命中,根据材料“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可知,在民族革命的洪流中,反封建的目标部分达成,故D项正确。10.(2018全国名校联考)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答案

A解析

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11.(2018江西名校联考)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答案

A解析

国民党吸收“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进行培训,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故A项正确;“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不代表不了解共产党政权,故B项错误;台湾是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故C项错误;国民党发动的是帮会组织“袍哥会”,并不是一般民众,故D项错误。12.(2018重庆四模)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这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B.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C.首次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D.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内容并结合史实可知,该会议为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故A项正确;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故B项错误;毛泽东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中便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故C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4日本侵华的罪行与中国的抗日战争-79-1.(2018全国Ⅱ·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美国记者的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受到尊重,能决定自己的事情,从而“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对于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可知,当时抗日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封建土地制度还并未完全废除,故B项错误;美国记者记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状况,与国民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记者的记述并未提到国民党,无法得出抗日根据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这一结论,故D项错误。2.(2017全国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题干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形成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是特定的历史地理概念。材料信息强调了工人、农民与地主、资本家有平等的权利,这符合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适应了全面抗战的形势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时间概念,可排除A、C、D三项。3.(2017全国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从材料信息看,仅在山东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非常强大,这说明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小逐步壮大,也表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国民党虽然占据优势,但共产党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故选D项。革命工作重心转移发生于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后期,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统一战线问题,排除C项。4.(2016全国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归为“谬误名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常用这些名词和术语,这说明国民政府实行反共政策,实质是国民党力图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选D项。禁用“谬误名词”,直接反映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民主力量的矛盾,故A项错误。以战时名义进行舆论控制,只是材料的表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抗战的领导权,故C项不正确。5.(2016全国Ⅲ·30)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综合火柴图案中的“十九路军”“抗敌”“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信息,可推知这反映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题干中无法看出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在产品商标中融入爱国思想的做法在民族工业发展早期已经出现,因此图片所示不属于新的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题组一1.(2018河南八市联考)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这一指示在当时(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警惕中国共产党力量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旨在服务民族战争答案

D解析

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根源于日本的侵略国策,故A项错误;1935年蒋介石正在“追剿”长征红军,“警惕”二字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蒋介石指示机器“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再结合南京失守后重庆被选作国民政府的陪都,表明蒋介石在做抗日战争的准备,故D项正确。2.(2018山西孝义模拟)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各省军政长官举行国防会议。会后,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党确立全面的抗战路线

B.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民党坚定了全国抗战的决心答案

B解析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可知面临民族危机,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与民族责任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国民党政府民族责任意识,而不是全国抗战的决心,故D项错误。3.(2018山东潍坊模拟)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这表明国际宣传处(

)A.积极对外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B.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C.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D.其活动有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答案

D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民政府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罪行,而未涉及全民族抗战路线,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故B项错误;据材料“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可知建立国际宣传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而非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故C项错误;据材料“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可知,在宣传日军暴行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与认同,改善抗战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5.(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不能体现出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消除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参加淞沪会战的军队,没有体现出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参加抗战的军队既有国民党的主力军,也有地方部队,反映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在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D项错误。6.(2018湖南怀化一模)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后,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日本政府却决定,“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日德战略配合破产表明(

)A.中国抗日战场对日本的牵制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制约C.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D.英美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地区答案

A解析

在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却按照“以中国为基础,向南推进”的措施,说明日本意在向南推进的前提是把中国的抗日战场清理完毕,说明中国的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南进的步伐,故A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是在1942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德国与日本侵略的不同方案,没有提及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故C项错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欧洲战场是主战场,故D项错误。7.(2018陕西安康期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通总破袭,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第二阶段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第三阶段是粉碎敌人的“扫荡”。这次战役是(

)A.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

B.国民党组织的歼灭战C.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敌后战场的“绝地反击”答案

D解析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对平型关附近的日军的伏击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粉碎敌人的‘扫荡’”,结合所学,是指日军对八路军的扫荡“围剿”,故B项错误;同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国民党军队的台儿庄大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粉碎敌人的‘扫荡’”,是指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破袭正太铁路,故D项正确。8.(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抗战初期,在武汉会战中,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记载:“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至10月11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战意志顽强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D.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答案

D解析

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材料中“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反映出国民党军队抗战意志顽强,故A项错误;由一次会战国民党军队顽强抗战不能推断其在抗战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而非说明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正面战场的抵抗牵制日军主力,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故D项正确。9.(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先河答案

C解析

国共合作局面的促成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名称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不是苏维埃革命政权,故B项错误;1940年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从而有利于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开创先河的是井冈山时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错误。10.(2018山东滨州期中)美英国学者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中指出“延安时期是精英治国论成分最少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开放的时期”。这一论断(

)A.肯定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大力支持B.表明外籍学者看待中国问题的狭隘性C.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重大成就D.意在宣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华支持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延安时期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并未体现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评价,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