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实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3、认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分析形成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学会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1、阅读分析张謇办实业的艰难历程,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等归纳知识,学会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搜集、分享张謇人生经历的故事中,感受其胸怀天下、立志强国的人生追求,形成报效祖国的民族责任感。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教学重点】重点: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突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十分曲折,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展示材料和数据,使学生得出结论。【教学难点】难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突破:展示大量数据和图表,采用材料教学,使学生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引入历史人物,通过问题或创设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2.启发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读图及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到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筑梦中国》导入:视频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主题?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与泪交织的历史,也是无数中国人探索民族前途与未来的历史,如视频中展示的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人物,面对国事日非另辟救国之路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新课第一印象的有意注意,拉近了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引导过渡:材料展示各方对张謇的评价:1、图片:中国百名人传2、文字材料:(孙中山)接见张孝若时曾题赠过一幅照片给张謇,他谦虚地说:“我是空忙。你父亲在南通取得了实际的成绩。”(胡适):“他(张謇)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材料的展示,学生对张謇的成就及在近代史中的地位有直观认识,由此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沿着张謇的人生历程进行新课学习。新授过程:成名篇:一朝成名天下知观察张謇前期的人生简介: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出身于一个普通农家,祖父因家境穷困而为赘婿,父亲时生活稍有改善,买了20几亩田,但张謇兄弟仍需参加农作并兼作杂工。张謇幼时入私塾读书,15岁进入科举考场,16岁中秀才,后屡试不中。家道中落后,长期以游幕(旧指给有官职的人做幕僚)为生。1894年再奉父命进京考试,高中状元。提问:如果要给张謇的前半生贴一个醒目的标签,你认为最醒目的标签是什么?追问:如何评价他的科举之路?他的出身如何【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取得两点认识:1、张謇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科举带给张謇的感受苦涩大于喜悦。2、民生思想在张謇的心中扎下根。通过材料阅读、问题的设置及追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创业篇:实业救国安黎庶引导学生观察【导学框】启发学生思考: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状元是是士中极品,受人尊敬与羡慕,工商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作出一个前无古人之举,是什么原因促使张謇作出如此惊人之举?或者说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之前张謇的简历,我们来寻找蛛丝马迹?看看哪位同学能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并作出合理推断?情感建构:张謇放弃有望飞黄腾达的仕途转向布满荆棘的荒地去开辟实业之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课本表述很少,但对于学生来讲张謇弃官从商背后的原因值得了解,且此处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同时从张謇的人生抉择中感受张謇的爱国情怀,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概念阐释:张謇要创办实业来达到救国、强国的目的,那么“实业”是什么?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作坊么?【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明确概念。教师追问:张謇是创办民族工业的第一人么?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已经诞生,当时有内因外因条件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诞生。【设计意图】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过渡:自洋务运动至清末,民族工业缓慢发展,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和我们熟知的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都是在此时创办,张謇们选择此时创实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此时的中国社会存在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讨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什么?材料一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张謇《大生纱厂厂约》【设计意图】总结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洋务运动至清末,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辉煌篇:衣被所及遍东南观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视频,请同学们记录大生纱厂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时期节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使学生总体了解大生纱厂的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由此引导学生探究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小组讨论: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是大生发展的黄金期,这一时期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为什么能得到长足发展?出示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材料二: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品数额变化简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法国约1/2约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问题: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自己的调查探究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过渡: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内因是辛亥革命的冲击,鼓舞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外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这是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黄金期因外部因素而引起必然会因外来因素的结束而结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谢幕篇:物是人非事事休问题:辉煌篇中视频中所述一战后大生走向衰败的原因有哪些?过渡:一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大生开始走向衰落,1925年被官僚资本吞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大生的发展状况持续恶化:请结合材料分析民族工业进入衰落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大生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材料二: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南通,大生各厂停工两个多月。在日本军管理下的大生各厂,遭到侵略者疯狂的掠夺和破坏。全厂机器零件损失占机件总数的70%以上,全部财产损失达法币4327656.695元。

——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第一编

材料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经济部派洪兰友、陆子东二人接收大生纺织公司及所属各厂。……据此,洪兰友垄断大生的阴谋昭然若揭。……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官僚资本与大生资本集团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着的。

——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第一编【设计意图】继续出示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师总结:小组讨论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深化知识:用折线图呈现民族工业发展曲线,请学生观察折线图,从宏观上观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并用关键词形容。【设计意图】运用表格、折线图让学生归纳相关知识,学生体会不同历史学习方法,呈现不同的历史学习方法。追问:中国民族工业为何会曲折发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呈现图片及文字材料一:《桂杏空心》《幼子垂涎》材料二(中国民族工业)是通过直接引进的方式产生,中国民族工业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略论外国资本主义紧急侵略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三“在国民党建立政权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官僚资本的限制和压迫;抗战以后,中国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排挤、兼并而变得“奄奄一息”。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特点》吴江

教师追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过渡:那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中国民族工业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呢?角度一:看实力对比——中国民族工业整体落后材料一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角度二:看地区分布——沿海沿江发达,内地薄弱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角度三:看行业分布——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归纳得出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是:总体水平落后②集中于沿江沿海地区③主要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呈现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有充足的认识。情感升华:从前面的学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张謇依靠实业救国的梦想能实现么?民族工业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前提是什么?三、我来闯关:1、小明在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的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有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师夷长技,兴办洋务运动

2、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A均衡发展B迅猛发展C曲折发展D强势发展3、材料题:材料一

从l912年到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小结:教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张謇办实业的历程,我们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的萌芽发展,一战时期的黄金时代,再到一战后的再度受挫、萎缩的曲折发展历程,之所以曲折发展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梦想也不可能实现。但我们仍然敬佩张謇的勇气与付出,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个人的力量探索国家的未来,这种精神弥足珍贵并值得我们学习。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将张謇的人生格言送与同学们,与同学们共勉。【板书设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清末:萌芽且缓慢发展辛亥革命——一战期间:黄金时代一战后——新中国成立前:衰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情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时间跨度大,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从学生学习状况看,本课教育对象为七年级初二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同时学生经济史知识面较为狭窄,学生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对一战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可能分析不清楚。因此在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效果分析1、本课总体设计思路清晰。本课以张謇创办实业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张謇跌宕起伏的一生,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效整合教材,用丰富生动的历史史料来“说话”,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从个别到整体来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把握其全球视野之下的阶段特征,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和谐统一。2、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本课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贯穿全课,凸显了“四层双线”的课堂结构特点,以《一朝成名天下知》《实业救国安黎庶》《衣被所及遍东南》《物是人非事事休》作为四大问题探究板块,对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行有效探究。同时透过张謇弃官从商、造福一方的人生事业追求,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情感灌输。3、本课运用多样化的史料进行教学,落实重难点。本课运用比较丰富的文字史料、图片和地图,搜集有关资源,科学地呈现,在增加学生直观体验的基础上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影、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思维力,优化了历史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达到了深入浅出的落实知识重难点的效果。体现了多媒体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新课改理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篇,是经济史上的典型代表。学习好本课,有利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与前面学到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政治事件相联系。为下个单元讲述文化部分,提供经济条件,本课体现的近代中国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特殊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现状,促进了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评测练习选择题:1、小明在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的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有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师夷长技,兴办洋务运动

2、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A均衡发展B迅猛发展C曲折发展D强势发展材料题:材料一

从l912年到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1)据材料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课后反思一、本课教学的可取之处:1、本课总体设计思路清晰。本课以张謇创办实业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张謇跌宕起伏的一生,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效整合教材,用丰富生动的历史史料来“说话”,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从个别到整体来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把握其全球视野之下的阶段特征,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和谐统一。2、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本课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贯穿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