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课件展示)《我不想说我是一只鸡》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种疾病了解多少?(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二个环节:导学点拨,探究新知)(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进行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所说的几种传染病及病因,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在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之后,对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当然要作认识。结合刚才病因的分析,教师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或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这就决定了传染病有两个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学生很快会回答上来。教师有机过渡:既然传染病的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那么它是怎样流行的和传染的?是不是要经历一定的环节才能流行?活动2: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活动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件展示活动任务及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表达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合作学习的意义。(3)课件展示艾滋病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并分析艾滋病的三个流行环节。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如下知识、增进如下能力:(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认识到艾滋病的严重危害,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导学过渡:既然传染病的流行要同时具备这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这是不是给我们预防传染病以启示呢?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预防传染病呢?(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活动3:探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活动方法:以抗击非典的胜利为例,让学生知道只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战胜的。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且知道针对三个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传染病。教师导学,有机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对传染病相关知识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艾滋病的知识及预防;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b.接受被HIV污染的血液,包括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具等。c被HI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者新生儿。温情提醒: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活动传播。也就是说,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叮咬、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均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主要靠杜绝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如切实防止与传染源的性接触,洁身自好,避免性乱交;严禁毒品注射;加强个人卫生;严格管制血制品。其中避免性乱交是最重要的。使用安全套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三)课堂小结,知识反馈活动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所学,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等。(2)巩固练习,反馈检测:课件展示相关典型习题,学生做题,表达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3)结合第二个有关“天花”的思考题,再一次、进一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预防传染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反复进行!我们要为预防传染病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再次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渗透。(四)期待与祝愿,情感再次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关爱他人,保护自己,更加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好!本节课就到这里,祝你们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课件展示祝福)学情分析由于我所教的班级里农村住宿生较多,他们平常和外界交流很少。对于传染病的内涵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概念像病原体,传染源,传布途径等,更是无从知晓,因此这些概念是所讲重点。八年级学生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引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使课堂体现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新理念。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内容繁杂,概念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情况,准备给学生一些现实的资料和接近他们生活的素材,希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自主的建构概念。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患蛔虫病的人B.细菌、病毒C.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D.艾滋病人的血液

2.下列传染病中,与猩红热具有相同传播途径的是(

)

A.白喉

B.伤寒C.丝虫病D.破伤风

3.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C.日本

D.英国

4.传染病与一般疾病不同,它的特点是(

)

A.起病急

B.具传染性C.具流行性

D.B、C两项

5.下列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能预防佝偻病B.消灭患病动物,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C.

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D.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6.与蛔虫病具有相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是(

)

A.血吸虫病

B.丝虫病C.伤寒病D.白喉

7.下列环境中,传染病传染和流行机会多、危险性最大的是(

)A.病原体繁殖的季节里B.昆虫滋生的场所C.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D.暂时缺乏药物的地区

8.下列动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蚊子

B.苍蝇C.老鼠D.蛔虫

9.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

)

A.握手,共进午餐B.不正当性接触C.

注射毒品、输血D.母婴传播

10.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

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二、填空题

1.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例如:引起肺结核的__________,引起艾滋病的__________,引起蛔虫病的__________。

2.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不同,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特点。

3.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脚癣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

4、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疫苗及接种疫苗的优点

6、计划免疫:

三、判断题

1.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

2.我们应该每年都接种乙肝疫苗。(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

4.患狂犬病的狗是狂犬病的病原体。(

)

5.患非典型肺炎死亡的病人,死者的尸体可交予其亲属处理。(

)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在明确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以及应对措施后,了解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知识。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既有较大收获,也有一些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过多关注了学习好的学生,以后我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达到以兴趣为前提来主动学习的目的。课标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