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引出母亲母爱话题师:有一个小孩子马上就要降临到人间了,临行前,他跟上帝说:“上帝啊,我这么无助和弱小,离开了您的照顾,到了人间可怎么办哪!”上帝说:“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我已经为你选好了一位天使,她会代替我全心全意地照顾你”小孩子听了很高兴:“请问天使的名字叫什么?我怎么才能找到她呢?”上帝笑了:“你不用找她,等你一出生她就已经陪在你的身边啦”同学们猜猜这天使的名字叫什么呢?(妈妈、母亲)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无法分身各处,所以创造了母亲。“母亲”是一个有温度的字眼,母爱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母亲。二、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生活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胡适)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生展示)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母亲的命真啊!”(苦)三、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性格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学生动笔勾画)师:,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慈、和)师:同学们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三位学生读)依次分析三次哭,引导学生依据当时情景用不同的语气读。(伤心、忍让、刚气)师: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四、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师: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胡适”)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课件出示末段。生读末段并思考)(学生交流)师:(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17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师: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赞扬啊!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师: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18年)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在母亲去逝12年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五、撰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人格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课件出示)这个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学生写作,写完后交流)五、拓展延伸,感受母亲多样情怀师: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情分析教育是生命参与的事业,本文教授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整体感知阅读的能力。而且有前三篇关于亲情文章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不会出现障碍,但对于母爱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偏差。因为本文中母亲的形象距离我们已经很久远,而且初二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性格较重,他们讨厌母亲的唠叨,不喜欢受约束,受不得委屈,缺乏感恩之心。加上由于受年龄限制,虽然本文文字浅显,但感情深沉厚重,学生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得到深沉的母爱。而我希望籍此美文,唤起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爱的行动的理解。因此在教授本文时我重在训练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读课文,并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研读课文,深入课文中去,感受文章中深沉的母爱。效果分析情境导入环节:学生基本能进入老师预设的情景,对母亲和母爱有较为直接的体会。整体感知环节:绝大部分的同学说的是母亲的性格,并没有仔细分析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细细品读环节:学生对于母亲形象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但是读的环节不够精彩,没有读出其中的味道。深入探究环节:对于胡适到底有没有成才这一问题,学生产生了分歧,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学生范围不够广泛。撰墓志铭环节:我认为学生表现尚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语言的组织不错。拓展延伸环节:我觉得学生更多是被歌曲所感染,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人教版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我的母亲》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编者将其编入本单元第二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此熏陶之下,能真正理解至爱亲情,体会母爱的真挚和伟大,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诵读,积累好词好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圈点批注,熟悉课文结构;第二课时重在感悟。从小学至今,教材中写母爱的文章很多,所以读懂母爱并不难。关键是要读出胡适母亲与别的母亲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对旧传统母亲的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细读,字词品味,理解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从细微处读出作者的真意,悟出作者的真情。课堂设计紧扣“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即母亲对儿子的影响)——读者眼中的母亲”这样的线索设计了三个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并努力创设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生成。评测练习撰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人格这个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二、根据自己体会,结合自身情况,写作《我的母亲》课后反思一、“教师眼里要有学生”这句话也听了不知多少遍,但上完这堂不算成功的课之后,这一句“教师眼里要有学生”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这堂课的每一个细节,最大的遗憾是:学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才华。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里没有你(学生),只有它(教案)”。我想就两个片断谈谈这份遗憾:(一),在引导学生感知“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这一环节时,第一位学生就一下子把母亲的性格全说出来了,当时我的心里就一惊,接下去怎么办?情急之中就随便敷衍了一句让他坐下了,为了让课堂能沿着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在探究“母亲三次哭”这一环节时,站起来两个学生都用8—12段的内容来回答,很明显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没有明确,然而课堂上因为急于赶时间,并没有引导学生回到前一部分进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带过,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我也错失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的机会。以上的两个片断留给我深深的遗憾,这不仅说明我教学机智的薄弱,更说明我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装在眼里,放在心上,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的教案。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进程,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一定会呈现活跃而生动的课堂生命力。二、文本解读不够独特深刻,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没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堂课仅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体验和品读,过于平面和肤浅;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入课文的设计也较直接。然而,我虽认识这一点,却因为自身解读能力的限制,让学生还是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浅层进行阅读和感受,最终使这堂课显得平淡无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这真是任重而道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