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_第1页
精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_第2页
精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_第3页
精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_第4页
精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含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学习到精疲力竭(jié)并不是好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才会更有效率。B.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jiān)默宣誓:中国,我为你骄傲。C.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荒谬(miào)的事。D.幸运只帮助努力的勇者,若将失败归咎(jiù)于命运,那才是真正的懦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手宽恕花团锦簇忧心忡忡B.隔膜倜傥姗姗来迟海市蜃楼C.诘问羁绊扑塑迷离叱咤风云D.蹒跚追溯相形见拙毛骨悚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壮阔的塞北,烟雨的江南,壮美的西藏,祖国秀美的河山让人叹为观止。B.为了考上巴蜀中学,他每天目不窥园,把看小说、玩手机的时间全都利用了起来。C.新繁殖出的养种,既有食草类动物的脉脉温情,又有食肉类动物的胆识和气魄。D.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3分)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A.②①③⑤⑥④B.③①②⑥④⑤C.②⑥④③⑤①D.①③②④⑥⑤5.事物都有两面性。请从下面的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各写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4分)示例气球:正面——借助外力,可以使自己更加充实、圆满反面——只要别人一吹,就开始自我膨胀。备选事物:烟花天平地基所选事物:正面——反面——6.名著阅读(6分)(1)金圣叹认为: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请你从鲁达、史进、李逵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金圣叹的评价及《水浒传》中相关的情节,谈谈你对此人粗鲁性格的认识。(3分)(2)请从下面《名人传》相关人物图片中任选一个,写出人物名字及与此人相关的两个故事情节。(3分)7.综合性学习(8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我校将举办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1)【活动内容我设计】请你为本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过程。(3分)→

→(2)【背景歌曲我推荐】为了渲染氛围,需要选择一首歌曲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音乐,请写出你的推荐曲目并说明理由。(3分)我推荐《》,理由是:(3)【点赞祖国我来写】71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看在眼里;71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人民铭记于心……请用自己的肺腑之言为伟大祖国点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1)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3)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无题》)(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修辞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8)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二)阅读《出师表》,完成9-12题。(15分)出师表诸葛亮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遂许先帝以驱驰()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达到了作者对后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谏目的。B.开篇先后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天下形势,意在提醒后主要居安思危,发愤图强。C.第⑤段运用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鲜明地阐述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D.第⑥段回顾往事,意在通过自己跟随先帝艰难创业的历史表明效忠的决心。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的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分)链接材料《三国志》记载,袁绍率领大军南下之初,谋士田丰曾劝谏他说:“曹操的军队数量虽比不上我们,但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现在不是伐曹的最佳时机,不如从长计议与他对峙.用不了两三年,曹操便会被拖垮。”袁绍不听,执意南征,还把田丰囚禁起来。最终袁军在官渡大败。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成13-17题。(21分)我念出了那张纸片佚名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文章有删改)13.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14.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4分)15.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16.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7.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9分)【材料一】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材料二】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单位:万人次)【材料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家长:担忧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校长:需要保障机制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材料四】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18.下面对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B.分析材料二,我们可知,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内游学人数则从35万人增长到85万人。C.从材料三我们可看出,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19.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6分)20.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4分)21.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你在出发前,会作哪些准备呢?(5分)四、写作(55分)任选一题作文。(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养眼:①养护眼睛,提升视力的方法;②看了美丽的风景容等使人说;③考古、收藏、鉴界常用的一向行话,意思是天天用真品来眼力。请以“

养了我的眼”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何谓捷径?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半步,跨一脚),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制,而是坚持。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C项中“荒谬”的“谬”应读“mi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A项中的“稽手”应为“稽首”,C项中的“扑塑迷离”应为“扑朔迷离”,D项中的“相形见拙”应为“相形见绌”。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该成语是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的,不是形容食物的,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仔细阅读这段话,可知,句③是整段话的话题,是首句;然后句①“这样”承接句③的内容;句②“当然”与前句形成转折;接着,句⑥“也能”承接句②;句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承接上一句;最后句⑤归纳总结。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②⑥④⑤,故选B。5.【答案】示例一:所选事物:烟花正面:积蓄所有的力量,只为升腾时绚烂的绽放。反面——渴望用炫目的光亮来取悦他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示例二:所选事物:天平正面——公平公正的代名词,极力维护着平衡。反面——谁给得多一点,就倾向谁。示例三:所选事物:地基正面——夯实自我,扛起重任,只为让别人站得更稳。反面——长期被踩在脚下,已经习惯了仰望他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此题采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描写。6.(1)【答案】示例一:我认为金圣叹评的好。鲁达的粗鲁可以理解为性急,是急侠仗义的表现,是他率真性格的反应。如酒楼上,因金氏父女啼哭。打搅了饮酒兴致,便将碟儿、盏儿摔到楼板上。听到金氏妇女受辱怒火中烧,三拳打死镇关西。店小二不放金氏父女,鲁智深大怒,一拳打的小二吐血。示例二:我赞同金圣叹的评价,史进的粗鲁是一种少年任气。史进是家中独苗,父母娇生惯养,宠坏了,难免任性,从小不务正业,好使枪弄棒。当王进指出他的棒使得有破绽,他便大发牌气,要和王进较量。输了后,虽爽快拜王进为师,却觉得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师傅的原因,只是没奈何而已。他任性鲁莽,却也可爱。示例三:我同意金圣叹的说法,李逵的粗鲁是蛮,粗俗不堪。如见宋公明时,就问戴宗,这黑汉子是谁?上梁山时,说:“便要造反,怕他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做小宋皇帝!语言粗俗。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李透杀红了眼,不问官军百姓都是尸横遍野。水浒中还提到李逵把人肉烤来吃。宋江要吃鲜鱼,李逵便去讨,却听说要鱼主人来了才能卖,李逵便再次发怒,后来与张顺大打出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作品人物的性格。我们首先要明确观点,写出一个能够表现其粗鲁的细节。要注意题目的总结,然后选择一个具体事例。例如,“鲁达的粗鲁是性急”,那就要找出体现鲁达性急的事例,鲁达在潘家酒楼上听到金氏父女哭诉后,怒而起身立马要去打死郑屠,这就是性急的体现。其他人物亦可照此分析。(2)【答案】示例:A是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不畏权责,敢于理论;精神备受折磨仍以顽强毅力创作《命运交响由》:双耳失聪仍参加音乐指挥。示例二:B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为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示例三:C是米开朗琪罗,他一生从未间断周济穷人:尽管父亲和弟弟无止境地浪费他的血汗钱,但他从不抱怨,默默承受家庭重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名人及其概括其相关故事情节。通过辨认,我们认出A是贝多芬,B是托尔斯泰,C是米开朗琪罗。然后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熟悉的一个写出他的两个相关的故事情节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7.(1)【答案】示例:搞好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演讲比赛的宣传→制定好比赛细则,邀请评委,确定比赛时间地点→比赛、颁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撰写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一般由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如“情系中华·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图片展,各班搜集图片,小组评选,颁奖。(2)【答案】本题考查示例:我推荐《义勇军进行曲》,理由:激动人心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团结一心,绝不屈服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主题确定主题音乐及其理由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推荐《黄河大合唱》,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体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3)【答案】提示:以讴歌祖国为中心,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文从字顺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祖国的繁荣昌盛举世瞩目。香港、澳门回归,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心中;“神五”、“神六”、“神七”飞天,我们燃烧,我们沸腾,因为祖国在我心中;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心中!二、(一)8.【答案】(1)何处觅知音(2)归雁洛阳边(3)不知贻阿谁(4)长风破浪会有时(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春蚕到死丝方尽(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近字,此题要注意“雁”“贻”“阙”等字的书写。(二)9.【答案】(1)给予(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3)拜访(4)奔走,效劳【解析】本题考査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可根据课内积累直接作笞,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卑鄙”是古今异义词,要根据句意推测词义。10.【答案】(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还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翻译。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中的“开篇先后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天下形势”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开篇先后从不利和有利两个方面分析天下形势。12.【答案】示例: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建议,知人善任,理由: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这样就可以振奋士气;而袁绍不采纳田丰良言,最终大败,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对“贞良死节之臣”要“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指日可待;而袁绍不信任谋士田丰,执意南征,最终大败,【解析】本题考査探究能力。首先,读懂链接材料,明确其表述的重点是袁绍不听劝谏,最终大败;然后,联系选文,把握选文内容:诸葛亮写《出师表》劝谏后主刘禅;其次寻找、提炼选文与链接材料的共同点,即“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最后,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即可。三、(一)13.【答案】“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14.【答案】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心,善于引导。【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本题作答时要依据文中的“她”的言行举止和对“我”帮助和影响进行分析。15.【答案】“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本题中,用“微笑”一词反复来描写地理老师的神态,既突出表现了她的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又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表达了“我”对“她”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16.【答案】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析句子的含义。本题主要从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我”对老师的感激两个方面分析作答。17.【答案】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②有思想。“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不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②思想有些偏激。“我”对教育制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依据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来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二)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图文转换的能力。A项,“延续了”有误,应为“延续并发展了”;“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有误,应是“素质教育的新方式”。B项,“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有误,二者增长率相同。C项,“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有误,专家不仅指出了现象,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故选D。19.【答案】(1)都有明确的目标,游历四方,探寻真知。(2)都有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3)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访谈,记录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搜集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阅读材料一,从“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和“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这两句可以看出:它们都有明确的目标,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有明确的规划。据此作答即可。20.【答案】(1)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机制。(2)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的“假大空”现象。(3)加强研学机构的师资选拨和培训,避免生师比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4)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安全误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阅读材料四,可以看出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有“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假大空’‘走马观花’”“‘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等,所以制定举措要结合这些问题。例如:“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推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加强研学机构的师资选拔和培训,避免生师比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等等。据此理解作答即可。21.【答案】(1)作好文化准备:根据研学路线确立的旅行地,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蕴含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等。(2)作好学习准备: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中研究和学习,不能“只游不学”,或“乐而忘学”。(3)作好物质准备:梳理出行清单,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必要的证件。【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的能力。题目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主题“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准备可以分成三步:首先,搜集材料,做好提前“预习”,对目的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要制定好路线,计划和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要有必要的物质准备。据此作答即可。四、22.【答案】参考例文一:风景养了我的眼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那美丽的风景其实就在我身边。深谷苍松有一次,我与父母回爷爷家爬山游玩,在爬到半山腰时,我发现有一个好像被人用斧子劈开的一个山谷。而在山谷的边缘处,长着一棵苍松,让我惊讶极了。山谷又长深,下面就像一个无底洞,毫无阳光,十分黑暗。山谷的四周全是深灰色的岩石,是那么坚硬,丝毫没有生机。而就在那黑暗的边缘处,岩石的上面,竟然有一棵松树生长起来了!那松树紧紧贴伏着悬崖峭壁,那粗壮的根为了获得水分,在岩石与岩石的缝隙里挣扎着向下延伸,并为了不落入黑暗而紧攫住岩石,是那么遒劲而有力。它的树皮那么粗糙,有着一道道裂纹,极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它的树冠是深绿色的,全力以赴地向上生长着。树叶像刺一样尖利,但又十分旺盛,都为了那来之不易的阳光做足了准备。我深深地被这一幕震撼了,那苍劲的青松顽强的生命力是我眼中的风景。负重蜗牛清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刚刚结束,它那甘甜的雨水,唤醒了自然万物,也唤醒了那只小蜗牛。小蜗牛在雨水的呼唤下爬出土地,爬上葡萄藤,背上重重的壳,向那鲜美的叶子进发。它向前爬着,可时间早已过了清晨,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挂在空中,炽烤着自然万物。蜗牛爬到枝蔓上,任凭太阳光照射,都不放弃。它慢慢前进,把触角和头向前一伸,身体随着向前移动,壳也顺势前行。每走一步,都好像那么艰辛,那后面留下的黏液,也是它成功前行的象征。太阳还是依旧照着,可蜗牛依旧前行,也许它知道,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获得成功。那坚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