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第4章资源管理技术-操作系统的概念软件技术基础第2页本单元要点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典型OS简介第3页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部件和设备的总称。硬件的核心是主机;主机的核心是CPU。计算机软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逻辑部件及文档资料的总称。软件的核心是系统软件;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第4页一、操作系统的作用资源角度: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的分配、控制、调度和回收用户角度: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进程角度:是动态、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评价(地位和作用):操作系统是直接与硬件相邻的第一层软件,是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是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第5页操作系统的两大基本职能面向计算机:管理和操控全部计算机资源(CPU、设备、存储器、文件);提高系统效率。面向用户:
提供人机界面;提供便捷的操作环境。
第6页计算机资源
计算机资源硬件设备
文件
数据库
应用程序
内存单元其他用户
远程用户第7页
命令翻译
结果
计算机识别机器语言,人识别高级语言;语言编译器充当人机之间的“翻译”。操作系统人机接口第8页二.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OS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
无操作系统几乎无外部设备,软件只用机器语言,无操作系统。手工操作、系统资源利用率低第2阶段,50年代中期——
第1代操作系统把“零散的单一程序处理”变为“集中的成批程序处理”的处理方式。“批处理”操作系统(监管程序)由此而产生.程序员和操作员分工,第3阶段——
第2代操作系统通道技术、缓冲技术、多道处理技术、中断技术等。由此产生了第二代操作系统。
CPU利用率低的矛盾更加激化。现有处理技术和手段已不适应应用的实时处理需求第4阶段——
第3代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第9页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操作是由用户(即程序员)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即由程序员将事先已穿孔(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之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属于第一代计算机。缺点:
(1)用户独占全机。此时,计算机及其全部资源只能由上机用户独占。
(2)CPU等待人工操作。当用户进行装带(卡)、卸带(卡)等人工操作时,CPU及内存等资源是空闲的。第10页脱机的输入/输出方式:该技术是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将其高速地调入内存。类似地,当CPU需要输出时,可由CPU直接高速地把数据从内存送到磁带上,然后再在另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将磁带上的结果通过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I/O)技术。第11页脱机I/O方式示意图
第12页2.单道批处理系统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由于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地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故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第13页第14页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在顺利情况下,在磁带上的一批作业能自动地逐个地依次运行,而无需人工干预。顺序性。磁带上的各道作业是顺序地进入内存,各道作业的完成顺序与它们进入内存的顺序,在正常情况下应完全相同,亦即先调入内存的作业先完成。单道性。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运行,即监督程序每次从磁带上只调入一道程序进入内存运行,当该程序完成或发生异常情况时,才换入其后继程序进入内存运行。第15页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t2~t3、t6~t7时间间隔内CPU空闲。第16页3.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计算机内存中存在有多个程序,它们可以“同时”执行。多道批处理系统: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好处:提高CPU的利用率;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增加系统吞吐量。第17页第18页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多道性:计算机内存中存在有多个程序,它们可以“同时”执行。无序性:程序完成次序与进入内存次序无严格对应关系。调度性:需经过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第19页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在内存中驻留了多道程序,它们共享资源,可保持资源处于忙碌状态,从而使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系统吞吐量大。系统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总工作量。平均周转时间长。作业的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至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无交互能力。用户一旦把作业提交给系统后,直至作业完成,用户都不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这对修改和调试程序是极不方便的。第20页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机争用问题。既要能满足各道程序运行的需要,又要能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系统应能为每道程序分配必要的内存空间,使它们“各得其所”。I/O设备分配问题。系统应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分配系统中的I/O设备,既能方便用户使用设备,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系统应能有效地组织存放在系统中的大量的程序和数据,使它们既便于用户使用,又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作业管理问题。系统应能对系统中所有的作业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满足这些作业用户的不同要求。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为使用户能方便的使用操作系统,OS还应提供用户与OS之间的接口。第21页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S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各种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第22页4.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式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的资源。分时系统引入的目的:便于人-机交互;便于用户共享主机。第23页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配置一个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各用户从终端上输入的数据。此外,还须为每个终端配置一个缓冲区,用来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及时处理。首先,用户作业不能先进入磁盘,然后再调入内存。因为作业在磁盘上不能运行,当然用户也无法与机器交互,因此,作业应直接进入内存。其次,不允许一个作业长期占用处理机,直至它运行结束或出现I/O请求后,方才调度其它作业运行。为此,应该规定每个作业只运行一个很短的时间(例如0.1秒钟,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时间片),然后便暂停该作业的运行,并立即调度下一个程序运行。第24页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联机终端,系统按分时原则为每个用户服务。宏观上,是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资源;而微观上,则是每个用户作业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独立性。每个用户各占一个终端,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响应。此时间间隔是以人们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的,通常仅为1~3秒钟。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广泛的人机对话。第25页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所谓“实时”,是表示“及时”,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第26页实时系统的类型实时控制系统。系统要求能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进而自动地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使某些(个)参数(如温度、压力、方位等)能按预定的规律变化,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提高产量。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一台或多台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成百上千个远程终端上,计算机接收从远程终端上发来的服务请求,根据用户提出的请求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用户做出正确的响应。
典型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有飞机或火车的订票系统、情报检索系统等。第27页实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实时控制系统的多路性则主要表现在系统周期性地对多路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在向实时系统提出服务请求时,是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及时性。对时间的要求更高。交互性。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第28页三、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文件管理第29页四、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发性
并行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共享性
互斥共享方式: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某资源。
同时访问方式:宏观上同时访问,微观上交替访问。虚拟性时分复用技术:虚拟处理机、虚拟设备空分复用技术:虚拟存储器、虚拟磁盘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第30页五、典型OS简介MS-DOS是美国Microsoft公司为16位字长计算机开发的、基于字符(命令行)方式的单用户、单任务的个人计算机OS。WINDOWS是Microsoft开发的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OS,它采用图形窗口界面,使用户对计算机的各种复杂操作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即可轻松地实现。UNIX是通用、交互式、多用户、多任务应用领域的主流OS之一,是被业界公认的工业化标准的OS。UNIX也是目前惟一能在各种类型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平台上稳定运行的OS。Linux是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OS。它与UNIX完全兼容,具有UNIX最新的全部功能和特性。Linux的设计是为了在Intel微处理器上更有效的运行。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源代码公开的免费OS,其内核源代码可以免费传播。第31页MS-DOSMS-DOS16位机、基于字符(命令行)方式的OS1970年美国INTEL公司研制出地1个微处理器;1974年诞生80系列芯片80X(8080、8086、80186、286、486);如今改为以“Pentium”为其产品系列号。197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第1台微机(8088芯片),采用Macintosh操作系统;1981年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推出第1台IBM-PC机,它购买Microsoft公司的MS-DOS作为其PC机的OS,定名为PC-DOS。由于MS-DOS采取开放的策略,使其占据了PC机的主要市场份额,成为PC的主流OS。第32页UNIX
UNIX:交互式的分时操作系统,中、小型机的工业标准化的OS。
1969年美国AT&T公司的BELL实验室在PDP-7小型机上开发出UNIX(汇编语言版本);
1973年推出UNIX第5版(C语言版本);因此,而获美国计算机界最高奖—ACM图灵奖;1992年据美国Infocorp公司调查,装UNIX的机器占全世界计算机市场的36%;
在美国,90%的大学使用UNIX,这些大学的计算机系均开设UNIX操作系统的课程;UNIX已成为通用的、交互式的、多用户、多任务应用领域中小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Linux是UNIX的一个版本。红旗Linux是中国产权的OS。第33页WINDOWSWINDOWS是高档微机、多任务、基于图形界面的主流OS
1983年11月,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操作环境;1992年,推出WINDOWS3.1(不是独立的OS);1993年推出WINDOWSNT,网络版操作系统;1995年推出WINDOWS95。1998年推出WINDOWS98。2000年2月推出Windows2000,它是构建在Win’NT核心之上,比Win’9x快25%,安全性、可靠性更高。2001年又推出WindowsMe,它是面向家庭用户的OS(Win’98升级版)。2001年10月25日推出了WindowsXP。“XP”是英文“体验”(eX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字工具在传统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 智能教育机器人在家庭教育的应用前景
- 教育心理学实践激励学生的关键要素
- 教育公平政策与资源分配的实践
-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的秘密武器
- 教育技术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
- 商业综合体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 能源革新引领教育升级探索智能教育设施的新模式
- 商业行业如何推动青少年健康饮食政策的落实
- 异口同音公开课
-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
-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论文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 2023年涉县水库投资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版有创血压监测ABP培训课件
- 重症医学科常用知情告知书
-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母线槽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企业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简详共2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