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苏禄王墓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处名胜吗?我很自豪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德州的名胜——建于明朝的苏禄王墓,明朝的苏禄国在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上,他们的国王为什么会葬在中国的德州呢?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着密切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15明朝的对外关系新课探究:一:郑和下西洋1、师生共同了解郑和,利用地图明确西洋的位置和郑和远航目的。2、利用史料来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3、通过看视频完成表格掌握郑和远航的盛况。4、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再现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师生共同总结出郑和远航的意义。5、使用表格的形式,比较郑和、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远航。结合课本学生自主学习得出郑和远航的特点。过渡:郑和曾经这样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不顾虑海洋,财富取之海洋,威胁也来自海洋。遗憾的是郑和的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此后,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明政府的海禁禁止了中国船队出海,却禁止不了来自海上的威胁,最早的威胁是来自——倭寇。二、戚继光抗倭1、播放视频介绍有关倭寇的情况。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危害?明政府如何应对的?引出戚继光。2、通过戚继光带领戚家军的取得胜利的史实和双方伤亡对比表。合作探究分析得出,戚家军获得胜利的原因。3、通过比较岳家军和戚家军抗击对象不同,引导学生得出: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过渡:戚继光抗倭之后,海禁依然是中国闭关锁国的主题。政府也不再去关注海防。此时的中国依然在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却不知危险一步步逼近。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知道最早把魔爪伸向中国的是——葡萄牙。时间在1553年。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交往,又有冲突。荣耀来自海洋,威胁也来自海洋。自古以来,大海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海曾给我们带来荣耀也来给我们灾难。历经六百年的岁月沧桑之后,今天,中国终于再次以开放的胸襟走向大海,融入世界,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四、课后延伸:史料搜集:图说澳门任务:搜集有关澳门历史、社会经济、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根据你的视角整理相关资料,编写历史小画报《图说澳门》。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具有了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与补充材料完善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实的认知,并通过合作探究从更深的对外关系层面挖掘史实背后的历史意义;通过史实结合对郑和与戚继光进行辩证评价,使学生产生更为坚实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明代对外关系更加理性的认识。《明朝的对外关系》效果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史事,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到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点,学习中学生从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中归纳其特点,并通过分析教材与补充材料总结出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学生更加加深对这一壮举的理解,并从中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关于戚继光抗倭,学生主要从倭患的背景、戚继光的练兵与作战、抗倭结果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深刻体会到其保家卫国的决心与中国坚决抗击侵略的态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史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测评练习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2、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A、岳飞B、戚继光C、文天祥D、郑和3、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
③皇帝的支持
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4.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A.1565年B.1554年C.1555年D.1553年《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我们本地的名胜古迹——苏禄王墓导入课题,创设了一个情景,吸引了学生们的眼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全面、正确、公允地评价郑和远航,我利用CCTV文献片《1405,郑和下西洋》,提醒学生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想象和感受郑和出行时的盛况。而后完成图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努力实践方面还有欠缺。课标分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本课的学习要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斗争。这两个人是明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