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1页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2页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3页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4页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842年,外国侵略势力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01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南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02第二次鸦片战争0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侵入中国,列强侵略方式转变0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外国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主线一:近代列强侵华史与民族斗争史01开眼看世界020304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改良政治运动。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0519世纪4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1851-1864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主线二:近代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1.了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认识农民阶级挽救危亡的努力和局限性;以洋务运动为例,概述19世纪60—90年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史实,全面、客观地认识其意义及局限性;2.知道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与存在的局限性;3.认识自鸦片战争以后仁人志士要求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目标素养一、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

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二、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攻占武昌1856年,内讧,走向衰落1864年,天京城破,运动失败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最重要内容是关于土地制度的,它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基本原则,决心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地上天国……它规定“凡分田,不论男女,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这种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规定了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希望达到“处处平均,人人保暖”,表明农民不仅要求摆脱封建制度,而且还幻想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剥削和贫困,这表现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1)该方案否定了什么土地制度?(2)该方案能实现吗,为什么?

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一系列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主要有创办报纸,成立地方自治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仿造火车、轮船……办工厂,兴办银行,保护专利等,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走向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蓝图。——《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1)《资政新篇》要在中国发展什么?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内容性质评价对比《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四有二无”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纲领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积极:否定封建土地制度;反映农民平均分配财富的理想局限:空想性,阶级局限性积极:最早提出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局限:空想性,缺乏基础2.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3.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三: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骆秉章为四川总督,毛鸿宾为两广总督,曾国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材料四: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淮系出任总督巡抚的情况如下:李鸿章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张树声曾任江苏、贵州巡抚、两江总督、署理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刘秉章曾任四川总督;刘铭传曾任台湾、福建巡抚;潘鼎新曾任河南、广西、云南巡抚;丁日昌曾任江苏、福建巡抚等。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1.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材料一: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材料二: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三、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目的: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洋务运动——内容评价洋务运动:1.性质: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积极: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局限: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未触动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失败是必然的。

中体(根本制度)西用(工具,军事科技)求图存,自强求富是口号,甲午一声炮声响,炮毁船沉梦成空。——《中国通史纪录片》四、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戊戌变法(一)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激起朝野上下反对2.在京官员和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虽未送达皇帝,但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材料: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大论战:围绕三个主题,一、旧法是否可变?顽固派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哲学观点出发,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吸收“进化论”的哲学观点,指出“变者古今之公理”,康有为把公羊学所谓“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解释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发展各阶段。二、要不要让绅商享受政治权利?顽固派认为“民有权则君无权”,民权“违反纲常”,康有为向《礼记》中的大同说寻找民主政治的根据,说“民主之大公,尤为孔子之所愿望”,梁启超“能兴民权者,国无可亡之理”。三,要不要废除八股?顽固派依然拒绝“西学”,维新派人士严复提出学习西方要开办学校,学习西洋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思考:(1)从论战中归纳维新派有哪些主张?(2)此次论战有什么作用?(二)过程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皇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先后发布的诏令谕旨就有184条之多,平均每天颁发17条。涉及到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变革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光绪皇帝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教育、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包括:废除八股、新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兴办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裁减绿营,训练新式海陆军;开放言路,精简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等。——《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1)哪些措施会激起保守派的反对?(三)结局与影响1.结局(1)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再次临朝训政(2)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3)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

原因(1)守旧势力依旧强大(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2.变法影响(1)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2)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一.背景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二.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东交民巷使馆区五、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义和团运动三、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四、评价: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3、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近代开明地主阶级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01开眼看世界020304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