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_第1页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_第2页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_第3页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_第4页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

术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

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

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

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

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

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

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

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

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

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

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2、从学生学科成绩分析:309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

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

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均。学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

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中

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

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

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

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

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

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

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

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

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

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一,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

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

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

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五、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新授教学30时,机动2课时,总结、考核1时。

周次内容课时

11、家乡的桥2

22、新老厨房2

33、设计小板报2

44、我的喜怒哀乐2

55、幽默大师2

66、灯彩辉映2

77、杂技表演2

88、巨大的恐龙2

99、照猫画虎2

1010、跳舞的点和线2

1111、我爱大熊猫2

1212、五彩斑斓2

1313、彩色撕贴画2

1414、星星闪烁2

1515、皮影2

当期授信计划(锦时)

1、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

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

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

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

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

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

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实际: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

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

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

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

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

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

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

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

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

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

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

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

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

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

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

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

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

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

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一,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

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

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

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

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二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

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

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

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二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

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

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资料:

桥梁就是水上道路,它使人们可以不更换交通工具而直接到达彼岸;

桥梁是庄严的史书,它记载着人类战胜自然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功;

桥梁是智慧的宫殿,它蕴藏着前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桥梁又是精

美的艺术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锦上添花,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极

好对象。桥梁是赞美诗,它讴歌着科学的力量,技艺的巧妙和劳动的

光荣;桥梁是风俗画,它是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的话剧舞台。它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是文明的纽带。

2、新老厨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

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

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

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

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

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选择颜文楔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

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

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

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

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

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记号笔、铅画纸、线描画工具。

(教师)记号笔、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文的色粉画《厨房》,并提问:画中的厨房与你

家的厨房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的趣事。

3、欣赏启发。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欣赏体会。

教师重点介绍线描画的表现方法,适当示范线的排列与运用。

4、创作表现。

学生将自家现在厨房的样式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辅

导。

5、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适当总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

(教师)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问:谁能帮老师来布置一个厨房?

2、集体探究。

师生一起完成一个厨房的设计图,在集体探究中学习简单的厨房设

计。

3、布置任务。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厨房的设计图稿。

4、合作表现。

学生合作进行厨房的想象画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选最佳作品。

6、小结下课。

资料:

颜文楔(1893—1988),苏州市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

基人,著名美术教育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上海分会

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

颜文楔出生于苏州一个画家家庭,自幼受到艺术熏陶,16岁时考入

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亥托人制版和印刷技术,后转入图画室学习西画。

1912年自行试制油画颜料创作出第一幅油画《石湖串月》。1919年发

起组织苏州美术赛画会,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展

览会。1920年创作出色粉画《厨房》,标志着他早期创作的成熟,该

画于1929年获法国春季沙龙荣誉奖。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赴法国留学并考察欧洲艺术,其间创作

的风景油画显示了他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收获。在欧期间,他节衣缩

食,购置并运回著名雕塑石膏像近500件,图书万余册,使苏州美专

的设备成为全国之冠。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解散,

颜文辗转至上海,应在沪学生之请租房开办美专沪校,多次拒绝日军

要其回苏复校的威胁利诱,表现了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苏州美专

复校,颜文楔仍任校长,往来苏沪之间直至迎接全国解放。1952年,

苏州美专并入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颜文楔调任中央美术学

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副院长。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致力

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构思精巧,刻画真实、细致,色

彩明快,善于以西方的表现手法融以民族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

格。他对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的研究也卓有建树,著有《美术用

透视学》、《色彩琐谈》等论著。“文革”期间曾被迫停笔,粉碎“四

人帮”后创作激情至老不衰,作品色彩更为丰富绚丽。1988年5月1

日,颜文楔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他一生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

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留下的无数杰作永远为祖国艺术宝库

中的珍品。

3、设计小板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

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

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

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

力,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

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8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

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9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

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

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9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

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

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

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

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

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

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

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

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

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

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

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

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

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

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

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

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

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

(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

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

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

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

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

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

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

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王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

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资料:

1、黑板报。

黑板报就是在黑板上办的报纸。它具有经济简便、灵活及时、多姿多

彩的特点。最早的黑板是古代私塾中出现的小青石板,学生用石笔在

上面写字。后来私塾发展为学校和教室,小青石板就演变为大黑板。

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学

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黑板报从课堂走向社会,成了革命的宣

传工具。全国解放后,黑板报在工矿企业、乡村田间、机关学校、部

队、医院、商店街道都随处可见,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黑板报是

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景观。

2、手抄报。

手抄报就是用手亲笔抄写的板报。它的内容往往集语文、数学、自然、

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图文并茂、活泼新颖。手抄报活动能开阔

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电子板报。

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计算机文字处理”、“设计艺术字

标题”和“插入图片、调整版面”等有关计算机知识,我们还可以进

行电子小板报的设计制作。色彩斑斓的电子小板报将激励同学们无穷

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我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

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

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

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

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

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

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

人物的艺术光彩。

具体教学为2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

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

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

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

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

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

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

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

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

相应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

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

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

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画自己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

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资料:

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各种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

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面部所表

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在你未开口之前对方

就从你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对你的气质、情绪、性格、

态度等有所了解。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看人先看脸,脸是人的价值与

性格的外观。所谓脸面不仅是指人的长相,主要是指面部表情。

脸上泛红晕,一般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

怒或受了惊吓,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

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例如皱眉表示不同意、烦恼,

甚至是盛怒;扬眉表示兴奋、庄重等;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

表示惊讶或悲伤。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时飞溅火花,哀伤时

倾泻泪雨,它给笑声增一层明亮的闪光。一般来说,眼睛正视表示庄

重,仰视表示思索,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羞涩。

在面部表情上,对于嘴的作用不可轻视。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

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

惊骇;嘴唇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

无可奈何;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紧,表示愤怒、对

抗或决心已定。

5、幽默大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

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

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

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

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

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

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

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

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

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

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

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

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

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

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

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

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

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

《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

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

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

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

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

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

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

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

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

(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

(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

作品的修改思路。

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

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

(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

(3)教师小结。

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

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

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

投稿。

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

资料:

1、儿童漫画的特点。

(1)少儿漫画的激趣功能。

少儿在观看动画片中夸张变形的形象时,与自己头脑中存在的形象或

者和自己所描绘的夸张想象的形象正好“不谋而合”,于是产生出似

曾相识的感觉。另一方面这种被夸张了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艺术形象往往有很多反常和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结局而具有激趣

的功能,这就更进一步受到少儿的偏爱。所以少儿在电视机前搜索一

个又一个的动画片频道不愿意关上,独自拿着一本又一本卡通漫画书

翻阅不愿意放下,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对一幅又一幅漫画作品仔细品味

而不愿意下课,并且边看、边笑、边议论……如果说传统的严师出高

徒好比“良药苦口”,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实施愉快教育好比“糖

衣药片”,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引入少儿漫画,则有“增进食欲”的作

用,就像让学生在吃白米饭的同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各种香甜可口

的、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的蔬菜、水果一样,其色、香、味、形深深地

吸引着每一位少年儿童。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漫画课,通过漫画

教学,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局面,达到了使全体学

生的素质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标。

(2)少儿漫画的双基素质功能。

少儿漫画的“双基”指:有关少儿漫画的初步含义、基本语言、特性、

作用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选材、立意、构思、趣味构成与表现手法、

造型绘图等操作技能。通过少儿漫画的教学,学生获得了有关少儿漫

画的基础知识,形成了有关的技能。

(3)少儿漫画的陶情、育人功能。

第一,漫画中的艺术形象对学生的陶冶。少儿漫画中的艺术形象虽然

大多数用笔简练,但决不是草率乱涂而成的,而是通过作者仔细观察、

分析后再经过夸张变形并反复修改而得到的形象,该形象“在似与不

似之间”,并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

的享受。例如:在欣赏漫画中的高兴与悲哀、憨厚与奸诈时,除了能

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外,还能感觉到作为人的多样

性、复杂性。

第二,漫画的内容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少儿漫画的育人

功能表现在少儿漫画的内容所反映的主题有很多是表现少儿身边的

人和事的优良或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使少儿在感受

这些艺术形象的同时一,心灵受到净化。

第三,漫画教学能让学生笑对人生。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对生活

不自信时,看看漫画、说说漫画、画画漫画,在快乐和笑谈中把烦恼

和痛苦抛之于脑后,这样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陶冶他们的道德

情操。

(4)少儿漫画的创新素质功能。

少儿画的漫画作品,要求孩子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构思、

立意、线条、色彩等方面有所创新,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加感染人,才

能发掘最大限度的创新素质。

2、著名漫画家介绍。

漫画在我国,不足百年历史。1925年丰子恺画刊载于《文学周报》,

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其他著名的漫画家有:

(1)张乐平(1910、11—1992、9),浙江海盐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

家之一。

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已成为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他用一生

的心血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田。

张乐平的年画、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等都达到了很高的

水准。

从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漫画界新锐的一员,到抗战时期率领漫画宣

传队辗转各地,解放初期在上海筹备新中国第一本漫画刊物《漫画》,

晚年出任当时上海惟一一本漫画刊物《漫画世界》的主编,他为中国

漫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华君武,我国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现已九十高龄。他从

1933年开始在《时代漫画》、《上海漫画》、《论语》上发表作品,迄

今从事漫画创作已经70余年。华君武的漫画艺术始终以服务社会为

根本,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

以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画笔创作了一系列或讽刺时事弊端,或富于人

生哲理的诙谐幽默的作品,并在50年代起率先提倡实践“内部讽刺

漫画”,用他独特的方式惩恶扬善,由此受到读者和观众的熟悉和喜

爱。他的人生也如同漫画,经历过无数风雨。正如大家所评价的那样,

他是一生漫画,漫画一生。

6、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孩子们喜欢过新年和元宵节,因为在这样的节日中,他们不但可以穿

着新衣服、快快乐乐地跟着大人去观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

还可以品尝各种地方风味小吃,感觉一年中最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

而这一快乐的记忆必将深埋孩子们的心中,成为最美好而鲜活的回

忆。这份回忆也将成为他们学习制作彩灯的源泉,是教师教学的良好

基点。

教材第16和17页的彩灯作品都是选自民间一些有特色的工艺品,有

高昂挺拔的大公鸡灯、威武的中国龙灯、精致的莲花灯、活蹦乱跳的

大鲤鱼灯等。还特别选中了赵拓的《上元观光图》,生动地再现了古

代过灯节的热闹场面。

教材还展示了西瓜灯的制作步骤,清楚地表现了彩灯制作过程及注意

点,同时也选了儿幅学生的手工、绘画作品,拉近了学生对制作灯饰

的距离感,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些素材的提供,为学生

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的平台,使学生有一个较深刻的创作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

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

(教师)彩灯、录像。

教学过程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

时间控制等(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学生展示作品。

(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

课时,看情况而定。)

资料:

1、漫话灯史。

自从人类发现火能照明后,黑暗就不再可怕了。最初人类用来照明的

只有一个火堆,不知是谁从火堆中抽出一根燃烧的树枝,从此人类学

会了用火把照明,后来有人在火把上涂上动物油,使火把燃烧得更好。

动物油既然能让火把燃烧得更旺,人们就在凹陷的石头或贝壳涂上动

物油,在中间插上干草当芯,这距今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人类使用灯

火照明的历史特别长。在这期间,油灯经过了多次改进。油灯用油从

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灯草也经历了草、棉线、多

股棉线的变化过程。为了防止风把火吹灭,人们给油灯加了罩。早期

是用纸糊的,很不安全,后来该用玻璃罩。这样的油灯不怕风吹,在

户外也照样使用,而且燃烧充分,不冒黑烟。

公元3世纪,有人用蜂蜡做成了蜡烛,到了公元18世纪,出现了石

蜡制成的蜡烛,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

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改写了人类照明的历史,

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从用火光照明,到使用电灯照明,足足经过

了100多万年的时间。

2、灯彩种类。

灯彩是指民间制造的各种灯饰工艺及其制品。中国灯彩是驰名世界的

特种手工艺品。灯彩艺术相传始于汉代,南北朝时赏灯活动开始流行。

唐代灯彩业已盛行,并开始有在上元节张灯的习俗。到了宋代,汴梁、

临安的灯节,出现了“四十里灯光不绝”的壮观景象。明代,朱元璋

把灯节定为10夜。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清代,上元节灯会仍

旧沿袭下来,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灯会,并伴有其他艺术形式的民间

社火,热闹非凡,成为中国重要民俗之一。中国灯彩是多种技法、多

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其种类繁多,有

龙灯、宫灯、花灯、纱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

等。

龙灯,亦称“龙舞”,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龙灯前有龙首,身体

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

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舞时,由一人

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

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

及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

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

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

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套

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

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其后,宫灯逐

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等。中国的宫灯制作

以北京最为著名。

花灯是中国民间著名的手工艺品。因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色彩鲜

艳,如百花盛开,故得此名。

花灯的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有九莲灯、花篮灯、金鱼灯、花鼓灯、琉

璃灯、夹纱灯、画舫龙舟、走马灯等等。花灯的制作以浙江最为著名,

其中浙江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被誉为民族瑰宝、中华一绝,多次获国

家级、国际级大奖,现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造型别

致、工艺独特、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制作优美,博得中外人士的一

致好评。

纱灯则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红

纱灯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在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

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影纱灯则

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

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为佳节增光添彩。

7、杂技表演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

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

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杂技,是一种无语言的表现人体造型技巧的表演艺术,它是人的力量、

智慧相结合的艺术体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

跃、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以及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

床及吊架等器械的表演”。千百年来,杂技演员一直以其惊险、高超

的技能表演吸引着广大的观众。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杂技艺术的悠久历史,是人类珍贵的优

秀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杂技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

与杂技艺术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并能用泥塑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

来。在泥塑人物的同时,研究人体运动的状态,如:坐、立、躺、推、

拉、曲、跃等动作,把握人体平衡、运动的规律。在塑造人物时研究

身体各部位的变化特征:头部可左右扭动,或仰或俯;四肢和身体的

变化最多,屈伸的角度稍有变化,杂技表演的造型就出现不同的变化。

爱玩泥巴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识,在玩中不断成长。

学生在塑造杂技人物时,最可贵的是夸张地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姿态,

这些不仅让他们在泥塑中研究杂技人物运动时的变化规律,也能从作

品中反映出可贵的童趣。因此,学生在创作时要特别注意作品的传神,

不要强求形似。

因此,我们在第一课时的练习中安排了学生欣赏并塑造单个人物的杂

技造型(可适当巧妙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而第二课时通过合作的

形式,学生能塑造出一组生动的杂技人物形象。并且让学生懂得艺术

家精湛的表演技艺与他们在平时辛勤的苦练以及队员们相互之间默

契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

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

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

势来塑造形象。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学生作

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表演艺术。

(2)小结: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表演艺术。

(3)交流:杂技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杂技?

如: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

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及中外杂技

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术

作品中的杂技艺术。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儿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说说欣赏后

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请学生思考杂技动作的

塑造方法。

(2)指导表现人物的动态:

①请学生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修整。

(3)提问:怎样使惊险的动作保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

吗?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杂技

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及泥塑作品范例: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

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做法。(板书:优美、惊险。)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出杂技人物优美的造型;②作品是否

抓住了杂技表演时某一特有的姿势;③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可以采用如体操比赛中的裁判评分的方法,由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判

团进行亮分取平均值。)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

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

料。

(3)保存学生作品。

(安全提示:课后请学生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

动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

(教师)课件、橡皮泥、学生作品、相关工具及材料(如铁丝、电线、

棉线、吸管、瓶盖等“道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老师想开办一个杂技艺术

团(或者举行一场大型的杂技汇演),增设一些精彩的表演项目,邀

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友情出演,交流、切磋技艺。

(2)出示课件:欣赏大型杂技表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

(3)交流感受:舞台上除了那些正在表演的演员之外还有什么?找

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杂技表演时所用的器械和道

具?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看演出时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结合表演,观察组合。

(1)让学生(一般为四人小组)上台简单表演或模仿一组杂技动作。

(有些不容易表演的动作可以解说一下,主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有人的

目光、注意力的集中与动作配合的默契程度)。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杂技表演需要的是场上每一个队员的齐

心协力、默契配合。

4、集体创作,表现主题。

(1)思考创作的主题,简单勾画出草图。(有时间可展示交流)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组杂技项目的作品;

②表现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给作品取个名。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每组选派代表解说。

(2)小节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或走访一下家乡的杂技艺术社团、杂技名人。

②回家后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综合材料制作等)表现一下杂

技艺术。

资料:

1、作品鉴赏。

汉代百戏俑,又名“东汉乐舞杂技俑”、“杂技俑盘”,山东省济南市

无影山第11号墓出土。这组陶俑是在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

的方形陶盘上,彩塑了21个人物的乐舞杂技的热闹场面。表演者在

陶盘中间,左边二女子面颊红润,长发垂肩,身着长袖花衣,相向翩

翩起舞。舞女前有一男子,束腰,双臂侧伸站立,面孔滑稽。伴奏的

乐队在陶盘后沿,有男有女,或吹圭、或抚琴、或执棒敲钟、或击扁

形小鼓、或击大型建鼓。观赏者分列陶盘两端,身躯硕大,袖手而立,

右端三人戴冕形冠,左端四人戴环形冠,似有主客之别。尤其精彩的

是,中间四男子头戴尖顶小帽,身穿没膝短衣,作“拿大顶”折腰柔

术表演。整个陶俑群在粗轮廓的飞扬流动中,体现出一种力量、运动

的气势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这组作品是汉俑中的一种式样,即所谓的动态俑。它充满生命力和动

感,是对战国磨黑陶传统的继承,但战国俑和汉俑的区别在于,前者

具有感性而后者具有理性。汉俑在风格上讲求明晰、准确,艺术结构

上追求组合和秩序,具有泱泱大国的风范。

2、生动传神的汉代百戏俑。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始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代,

两汉时期广泛发展。西汉之前主要在宫廷表演,东汉开始在民间广为

流传。百戏包括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

龙蔓延”(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及各种巨兽进行表演的大型

舞蹈)以及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东海黄公”等。据我国古代文献记

载,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娱人的技艺表演,如“跳丸剑”。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不仅把各国诸侯的钟鼓搬到咸阳宫中,而且把六国诸侯宫

廷中善于歌舞的艺人当作战利品集中于咸阳,演出“角抵俳优之戏”。

1999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园的东南角又发现了十余件如

真人般大小的百戏陶俑,更证实了此时百戏已登上秦皇宫的大雅之

堂。

两汉时期百戏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倒立、柔术、跳丸剑、耍坛、

扛鼎、顶杆、走绳等都极为兴盛。汉代壁画、篆刻、石刻画像等对百

戏都有真实的反映。

隋唐时期百戏无论种类、技艺,均比以前有所发展、创新,内容更加

丰富多彩。它是上起宫廷,下至民间举行庆典、宴饮的助兴娱乐节目。

《资治通鉴》中说,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日,诸蕃酋长云集

洛阳,隋炀帝于端门街盛阵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一万八

千人,”声闻数十里,百昏至日,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

万”。唐王朝也以百戏来举行国家重大庆典•,或招待外宾。唐玄宗御

门楼观燃灯,昼夜达一月之余。《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天宝年间,

天下太平。每盛宴,便“大阵山车、旱船、寻撞、走索、丸剑、角抵、

戏马”。百戏在民间也很盛行,当时的唐京城长安有专门的百戏班子

收费演出。

3、中国杂技悠久的历史传统。

(1)原始劳动与武技是杂技产生的土壤。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原始人在狩猎中形成的

劳动技能、自卫防攻武技与超常体能,在休息和娱乐时一,在表现其猎

获和胜利的欢快时;被再现为一种自娱游戏的技艺表演,这就形成了

最早的杂技艺术。杂技学术界认为中国最早的杂技节目是“飞去来

器”。这是用硬木片削制成的十字形猎具,原始部落的猎手们常用这

种旋转前进的武器打击飞禽走兽,而在不断抛掷中,他们发现不同的

十字交叉,在风力的影响下,能够回旋“来去”,于是它就成了原始

部落的氏族盛会中表演的节目。

杂技艺术中的很多节目是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武术技巧的提炼和艺

术化。“飞去来器”这个节目至今在民俗活动中传承着,内蒙古草原

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上,在赛马、摔跤、角斗等各种技艺竞

赛中,就有“飞去来器”的竞赛,它是以投掷的远近和击中目标的准

确程度来评定优劣的。杂技演员把猎技的“飞去来器”加以艺术加工,

形成一种巧妙神奇的节目,这种节目至今在舞台表演中还深受观众喜

爱。由于杂技艺术来源于五花八门、缤纷多姿的现实生活,“杂”成

为它的整体特征,故而“杂技”之名就一直被确定下来。

(2)春秋战国时代的杂技。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在中国辽阔的

大地上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像古希腊的城邦一样。这些诸侯国在争强

称霸的争斗中,都注意笼络人才,这些人才称门客,有的是出谋划策

的谋土,有的是武艺高强的武士。春秋战国时代很多杂技艺术的创造

者是诸侯的门客或武士,他们以一技之长,投身公卿大夫,并不完全

为了表演,但关键时候,却往往以其技辅助主人,诸士善技是春秋战

国时代的特点。这些就为杂技艺术的正式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齐国公子孟尝君被秦王请到秦国软禁起来,孟欲逃归,他托人向秦王

宠妃求情,那妃子要孟送她名贵的白狐皮袄。孟只有一件,已经送给

了秦王,因此很为难。幸好他带的门客有位善缩身之术者,从狗洞爬

进王宫偷出了那件皮袄。这位门客之技可谓后世杂技“钻圈钻筒”之

始。妃子得了白狐裘,说动了秦王,放了孟尝君,但孟刚走,秦王又

后悔了,派兵追杀。孟尝君率众到了秦国边关,该关规定鸡鸣才开门,

时值半夜,鸡自然不会叫,追兵立刻即至,可谓危在旦夕。幸好门客

中有位口技家,他的儿声惟妙惟肖的鸡叫,引得四郭荒鸡齐鸣,守关

人迷蒙中以为到了开关时刻,开关放人,孟尝君得以逃离秦国。此事

发生在公元前298年,《战国策》上有记载。正由于有此一段因缘,

像京剧界奉唐明皇为祖师一样,中国的口技艺人所供奉的祖师爷就是

乎巫尹

lUfZA石O

《列子•周穆王》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所谓化人,

就是幻人,他自由出入水火,随意贯穿金石,悬空不坠和穿墙入壁,

都是幻术节目。

刘向《列女传》还记载了战国时代的遁术:齐宣王有次在宴饮中与钟

离春闲话,钟离春故意眩技吸引宣王,说:“窃常喜隐。"言未卒,忽

然不见。宣王大惊……这位钟离春显然是位善为遁术的方士之流的人

物。春秋战国诸士善技为秦汉杂技的鼎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汉代杂技的卓越成就。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人类

文明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朝代,汉代第五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是具有雄

才大略的帝王,他特别喜欢杂技艺术。汉武帝为了夸扬国家的富庶广

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召集了许多外国来客,布置

了酒池肉林,举行盛大的宴会和赏赐典礼。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空

前盛大的杂技乐舞节目。节目中有各式角抵戏的表演,七盘和鱼龙蔓

延,还有戏狮搏兽的驯兽节目。值得提及的是在那次盛会上还有外国

杂技艺术家的献技,安息(古波斯)国王的使者带来了黎轩(即今埃及亚

历山大港)的幻术表演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的魔术节

目。

这些奇技异巧、场面盛大的演出,使四方来客大为惊叹,深服汉帝国

的广大和富强,达到了汉武帝夸示帝国昌盛富庶,吸引西域诸国结好

汉室,共同对付强敌匈奴的外交政治目的。

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

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

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汉代杂技的卓越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各种节目已成系列,具备了后

世杂技体系的主要内容,这在全世界各国的表演艺术中,恐怕是绝无

仅有的。汉代出土的画像砖石中对各类节目都有形象记载:

①力技。狭义的角抵就是指角力,争交相扑之类以力量较量为主的节

目,在汉代百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汉画中常可看到人与人、人与兽、

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图像。百戏表演者中有一类为“象人”,研究者认

为就是专业的斗兽士。河南南阳一处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就有二十

多处“象人斗牛”、“象人斗虎”、“象人斗犀”等图绘。“载竿”节目

中同样显示了表演者的力量。山东安丘汉墓“百戏图”中的“载竿”,

一人举竿上面有10人表演,其力量可达千钧。

②形体技巧。中国杂技早在汉代就形成以“顶功”为中心的形体技巧,

顶功就要求有过硬的腰功、腿功、倒立和跟斗基本功,这种传统一直

保持至今。汉代表现顶功技巧的画像砖石很多。

③耍弄技巧。汉代的“跳丸弄剑”、“舞轮”都是经常表演的节目,四

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丸剑乐舞宴饮图”就是很有名的一幅。

④高空节目:汉代文献和文物图像中都有高空节目的记载,像撞技、

走索和戏车,皆有高空表演。缘竿之技在汉代很盛行,基本有两种类

型:一是在平地表演,一是在车上表演。今天杂技中仍保留此类技巧,

“跟斗过车”就是一种。

⑤马戏与动物戏:“马戏”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桓宽在他的论著《盐

铁论♦散不足论篇》中说:“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戏,马戏……”

把马戏与百戏并举,可见当时马戏的兴盛。沂南“百戏图”中,就有

三个马戏表演,其中一个还将马装饰成龙形。

汉代马戏除了驾驭本领的显示外,还把武艺、舞蹈等各种民族技艺运

用其中,这与西方的马戏有很大区别。河南嵩山三阙之一的登封少室

石阙画像上的两位马戏演员,一个是在马上倒立,一个是在马上舞蹈。

山东临淄文庙的汉画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