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_第1页
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_第2页
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_第3页
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_第4页
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智教育新课程运用2011年5月21日

1基础教育课程——更多的是从共性特教课程——有共性,有类(层)的差异培智课程——在共性、类(层)中更有对个性的关照,是大差异中的课程选择。在有难度的同时,更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有弹性、丰富、创意、多元。关注学生的需求,个别化教育,支持服务。应处理

共——类(层)——个有关培智教育新课程2一、背景

随着培智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方案尤其是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拟定。

除了认识课标、理解课标而外,最为关键与迫切的是在课程标准给出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的指引下进行课程运用。3二、课程运用所指

课程运用指在课程标准引导下充分发挥课程功能,执行并完成特殊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4三、课程标准的构成课程标准性质、任务、概念、特色课程目标系统课程目标评量标准实施建议3领域↓18次领域↓98项目↓642个教学目标5课程运用的主要流程课程评量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教学模式选择功课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量修正教学个案会6四、培智教育新课标下的课程运用(一)课程评量●以课程目标、内容引导:依课程拟定的评量标准对学生进行相关评量,目的在于找到学生起点点,把握学生各项能力的分布状况,呈现学生生活学习的较为完全的状况,课程评量是教育诊断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量特点:个别话、生态化、连续性、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全面教育介入。有阶段性任务,又有转接的连接。7●课程评量流程:

﹡依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年段课程目标;﹡首评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教师、家长、学生

共同完成;﹡整理记录评量;﹡利用课程评量结果和其他信息拟定个别化

教育计划并实施;﹡再评分析。8(二)课程与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

1、在课程诊断评量基础上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长、短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短目标来源,多依课程评量结果而确定,在选择并叙写长短目标时,也常参考课程目标系统涵盖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与学习。

2、建立个别化教育计划支持系统

运用课程对学生进行诊断评量的同时,个别化教育支持系统即呈现。支持系统由人、事、物三要素构成。人最为重要,物为人所造所用,事因人而兴而止,该系统有帮助、协助、服务之意含支持系统、支持协助系统、自我支持系统。9(三)课程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与互动、教材等的综合。1、特殊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模式102、新课程教学模式

培智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基本特点(1)理论依据

尊重特殊儿童个性,以生活为核心,学习生活、学会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应性个别化教育服务,形成支持辅助系统。(2)教学目标

让特殊儿童过上更独立、更统合、更具生产力的生活,较为具体的目标即适用,具功能性、生活化、生态化。11(3)操作程序

特殊儿童教学的操作程序为:诊断

环境分析

设计活动

师生互动

评量

修正

②策略:

师生共同建构、互动、讨论,教学常运用真实与模拟情景,合作学习,协同教学,教材教学资源与生活密切相关,依学生需求生成。123、教学模式选取依据

学生需求导向(我国培智学校学生程度日益严重及多重障碍)4、教学模式建议●综合性教学主题引导下的教学模式9月我会看钟有错就改11月我上街我去旅行10月我会打扮请看请听12月我改计划我的休闲活动13●

突出生活核心生活实践、劳动技能为核心运动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14

分科教学模式5、需说明的问题:

分科与整合教学各有短长,但培智教育对象的改变,综合性教育对学生需求的满足会更佳,且普通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倡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开展,启智教育课程改革在此必须有突破。15五、设计一日功课表

依所选的教学模式结合教育生活中的实际拟定功课表,例如:

晨间/早操/茶叙/单元/语、数/职业休闲/个别活动/教学/清醒/艺术活动、社区/整理/再见16六、学期总计划

将每位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各短期目标考最适合的教学形式结合功课表中的教学设置形成相应的教学总计划,而后形成月——周计划。17七、教学设计(一)确定主题18

确定主题:生成目标

分析主题

了解学生特点、现状

配合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

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主体

设计教学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