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松风阁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1页
刘基《松风阁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2页
刘基《松风阁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刘基《松风阁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刘基《松风阁记》原文,解释,译文,赏析

刘基:松风阁记

刘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篪,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会稽(今浙江绍兴)城外的灵峰山,是东南著名的山水游览地。灵峰山上有金鸡峰,峰下有所佛寺。佛寺附近,一处冬温夏凉、澄澈可鉴的流泉,就是“活水源”,与之相依伴,是松风阁。松风阁命名的由来,是因为金鸡峰顶的几株百年古松。这金鸡峰在附近的群峰中是最高的了,那挺立山顶的苍松,便宛如高扬云空的羽盖旌旗似的。每当高天清风撼动古松遒劲的枝干,它便象蜿蜒的龙蛇和翔动的鸾凤一样缓缓舞动。它的斑驳的身影洒落下来,与松风阁的碧瓦画檐相辉映,使人眼目为之明亮。松风相搏,如乐器鸣奏,时而如草虫吟唱,时而象阵雨瑟瑟掠过山岫,时而象溪水汩汩冲激着崖石,时而又象铁骑突出、刀枪齐鸣。这声音若远若近,乍大乍小,使人的心灵得到意味无穷的感触。

这就是著名文学家刘基登临松风阁所感受到的山川之美。这种幽静清远的自然景色陶醉了的心,使他惊奇、叹赏不已。文中在描摹松风阁的声色秀美后,又记述了与僧人的一段对话。当和尚依据佛义说“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时,当即追问为什么要以松风名阁,这时和尚只能笑着回答:“偶然耳。”连笃信佛义的和尚也不能否认自然之美,松风阁的奇妙景色,也就更令人遐想不已了。这一段话文笔轻灵而意味悠长,显示了由衷的喜悦。

这篇《松风阁记》写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的七月二十三日,即此次游历之末。当游历之始,另有一篇同题之作,重在议论与抒情。文中说:自然之风,附于草木才有声,而“宜于风者莫如松”。因为松树躯干挺拔而枝条弯曲,针叶尖小而条枝细长,树形英特而高昂,风姿潇洒而舒展,清风拂过时,流畅畅达,有自然之清音。“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刘基说:当自己游于其中时,有一种“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既在于自然物色之美,即“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更在于这种沉浸于山川之美的逍遥游,“无外物以汩(扰乱)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使人得到情感的净化与心灵的休憩,享受到一种宁静、隽永的意趣。

刘基对于松风阁自然景致的欣赏,抒发得淋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