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词解词“小百科”_第1页
赏词解词“小百科”_第2页
赏词解词“小百科”_第3页
赏词解词“小百科”_第4页
赏词解词“小百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赏词解词“小百科”赏词解词“小百科”

赏词解词"小百科'

词和词学既是一个博大参差的大家族及严密的学术体系,其间必然有各种专门名词和术语。在赏词解词过程中,与这些名词术语简直不得须臾分离。所以这一讲拟首先从中选取常用者,以简明"小百科'的形式加以编排、解说,忝为赏词、解词的微型工具书。

词调(亦称词牌):即以相应的文句、字声,与曲调相配合的填词所采用的固定格式。它来源于曲调,而曲调是一首歌词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所谓按谱填词,即把曲调的音乐形式,转化为词调的歌词形式,二者必须和谐一致。词调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浣溪沙》《菩萨蛮》等。这种不同的名称唐宋时仅有一二百个,至今已扩展到上千之多,加之有些词调正名之外另标异名,如《浪淘沙》又名《卖花声》等等,还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者。所以词调同样也是博大参差,难计其数。至于构成词调的诸多元素,详见第一讲的词。

词谱:填词所用的两种谱。一种是音谱,也就是曲谱或歌谱,是以乐意符号记录曲调的,是乐师伶工依乐律而制的声乐谱。但这种音谱绝大多数早已失传,现存唐代音谱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琵琶谱抄本一卷;现存宋代音谱系见于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扬州慢》等十七首,字旁皆注音谱。另一种是后世仅标各调的平仄、句读的声调谱或吟诵谱,这已并非原本的乐曲谱。这种词谱的特点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种词谱较早的是明张綖《诗馀图谱》三卷;较完备的大型集成性词谱是万树《词律》二十卷、王奕清等的《词谱》四十卷。常用词谱则有舒梦兰《白香词谱》三卷、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等。这种词谱的共同特点已被归纳为: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取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其平仄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可平可仄。明清人填词便以此为科律。

词律:以往的工具书解释"词律'的两个义项:一是指文词的声律,引例是"词律响琼琚'(钱起诗句);一是指清人万树撰《词律》二十卷。而这里是指另外两种含义:一是专指词的音律,亦即乐律、宫调、曲调谱式、叶韵方式以及歌唱方法等等由音乐元素所构成的界壳。这一界壳现已几近全盘消亡,已经无以深究;另一含义则是集中体现"上不似诗,下不似曲'词体特征的词的格律。这种格律涵盖着上千个词调,而每一调又有每一调的格律,即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比如《桂枝香》系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词律》卷一六、《词谱》卷二九虽皆以王安石所作"登临送目'为正体,《词谱》又列别体五种。又如《瑞龙吟》系三叠,一百三十三字,前两叠各六句三仄韵,后一叠十七句九仄韵。《词谱》卷三七列周邦彦"章台路'一首为正体;又列吴文英"大溪面'一体,其第三叠字句与周邦彦词不同。词律的内容还包括依照乐段分为上下两片,亦有三片以上者;必须押韵,押韵之处称为韵位;依曲拍为句,每句字数多数不等,故称词为长短句;作为应歌之词需要合之管弦,付之歌喉,所以必须审音用字,除了讲平仄,甚至还要区分四声与阴阳。总之,今天所着重关注的是统称词律中的有关词的格律问题,而不是无从考察的音律问题。

词韵:填词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这不同于诗韵。作词是为了应歌,而不是为了应举,无须受官韵的拘束。科考则必须遵从官韵,否则将被一票否决。唐代科举遵从的是隋朝编定的《切韵》;宋初在《切韵》的基础上,编撰了《广韵》,随后又在《广韵》的基础上,撰成《礼部韵略》;至于"平水韵',那是金代的官韵,晚至元明清始被普遍运用。今人时有以"平水韵'衡词者,洵为不类。因为词韵较之诗韵为宽,它可以四声通押,也可以间用方音。词既是当时的通俗歌曲,它用的自然是当时的普通话。唐宋时无官颁词韵,宋词中甚至还保留着一些闽南方言。这一切无不说明作词用韵的宽泛和自由。现用词韵主要有两种,一是成书于道光元年的戈载《词林正韵》;二是近人罗常培《唐宋金元词韵谱》。

词论:简言之,词论就是人们对于词的认识和评价。最初词论只是作为诗论的一个分支。唐宋以来,词之为体得以长足发展,词论亦与词的创作相辅相成。早期的词论散见于序、跋、书简,较著名的有苏轼所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稍后,李清照在其论词专著《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的著名论说,不仅为诗、词划界,且提升了词之品位。历代词论的构成是由散论到专论再到专著。专著中,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直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共有八十余种均被收入唐圭璋《词话丛编》,此系治词案头必备之书。与词论有所交叉的另一概念术语词话,顾名思义,此系指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定的著述。这类著述,从被称为"最古之词话'的北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到近人陈匪石《声执》,均被收入《词话丛编》。

词品:至少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论述词及词人等等与词有关的著述,如明杨慎著《词品》六卷拾遗一卷,隶属词话论著;一是指对词作的鉴赏与评价,其中包括对某部词集或某首词的风格、意境等等的品评。词品,也可理解为词的品格,这又与词人的人品密不可分,如南宋张元干、张孝祥等均为人品、词品高尚,亟为后世称颂的著名爱国词人。

词题:词的调名以外的用以表述词旨词意的文字,如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昆仑'则系词题。然而竟有人将"昆仑'说成是词,由此亦可见,赏词、解词还是需要一种"小百科'。当然并非每一首词都有词题,比如所谓本意词,即调名与词意相吻合,便无须另标词题,这也可以理解为调名即词题。

词序:是指词调之后的一段文字,如李清照《临江仙》并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引号之内的这段文字就是词序,如果说男性的词序一般只是交代作词缘起或概述词意词旨,那么李清照的上述词序,洵可视为她是借"醉翁'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也可理解为她是用这一词序暗示其与欧词主人公有着同样的不幸,即自己被关在深深的庭院之中,夫君却可以在"章台路'上恣意"游冶'。虽说有人不以词序,尤其是姜夔词序为然,甚至认为姜氏词序与词之文本重复,但是酷爱姜夔词序者则确有其人,笔者便对以下姜氏词序激赏不已:"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词序)"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杏花天影》词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暗香》词序)朋友,您不觉得上述李清照和姜夔的词序,堪称打开词人心扉和词作"密码'的重要一环吗?

词心:当有以下两种含义:一是指词是表达人的内心深处之情愫者,即所谓词者擅表心曲是也;一是指词着重于抒发本人内在的思想感情,或谓指其难以抑制的内心创作冲动。至于何谓古人心目中的"词心',详见冯煦《蒿庵论词》之《论秦观词》(《词话丛编》第四册第3586~3587页)、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之《无词境即无词心》《以吾言写吾心》(《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407、4411页)。

词眼:犹诗眼,概有二说,一说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所谓"句中眼',即一句诗(词),或一首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意味深长的某一句。又见陆辅之《词旨》之《词眼凡二十六则》中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分别见李清照《如梦令》《念奴娇》)、"柳昏花暝'(见史达祖《双双燕》)。一说指一首诗(词)的眼目,即全篇诗(词)的主脉所在,如李商隐《少年》诗纪昀评:"末句是一篇之诗眼。'又见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云:"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

阕:词的单位名称,一首词称为一阕,也指演奏终止,一曲也叫一阕。双调词可分为上下或前后阕,或称上半阕下半阕,合称一阕,而非两阕。阕,也作为词的代称,如陆游对为前妻唐琬所作的那首词即称"小阕',即一首小词。

引:一为乐曲体裁之一,含序奏之意。详见马融《长笛赋》李善注引《广雅》所云;又和凝《小重山》有"到处引笙篁'句。一为文体名,犹如较为简短的序文。刘禹锡有《九华山歌》并引、《泰娘歌》并引等;又苏洵父名序,故苏洵讳序为引。宋词调名多有称XXX引者,如《千秋岁引》《临江仙引》《秋蕊香引》等等。凡调名加"引'字者,引而伸之是也,亦即添字之谓。

添字、摊破:均因词调乐曲有所变动,歌词须增添字句,构成新调,却又仍用原调名称,为有所区别,便加上添字、摊破字样。如同调异名的《丑奴儿》《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李清照《添字丑奴儿》在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再如《浣溪沙》上、下片各七言三句,李璟《摊破浣溪沙》在上、下片末句各增加一个三字句,组成七言、三言两句,韵位也移到三言末字,遂成另一调。总之,添字和摊破是一回事。

减字:与添字、摊破的缘由相同,均为适应乐曲变动的需要而增、减字句,变旧声为新声。如《木兰花》(即《玉楼春》)为七言八句的齐言体,仄韵。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省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一、三、五、七句各减三字。上、下片各二句仄韵转为二句平韵。

三五:一指元宵节。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一泛指每月的十五日。贺铸《小梅花》:"娟娟姮娥,三五满还亏。'

大白:在词中,指酒杯名。如张元干的压调之作《贺新郎》有"举大白,听《金缕》'之句。与"大白'连用的"浮白',本指罚酒,后来转称满饮一大酒杯为浮一大白。

山枕:犹高枕。先后见于魏承班《诉衷情》:"新睡觉,步香阶。山枕印红腮。'李清照《蝶恋花》:"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吴文英《洞仙歌》:"露房花曲折,莺入新年,添个宜男小山枕。'

日边:喻指京都帝王左右。出处始见于《世说新语夙惠》;在诗词中先后见于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秦观《千秋岁》:"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玉人:指容貌美丽的人。出处始见于《晋书卫玠传》;后多指美女。冯延巳《忆江南》:"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香薄见天真。'李清照《渔家傲》:"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可怜:一可爱。晏几道《少年游》:"当年此处,闻歌酒,曾对可怜人。'二可惜。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三甚、很。毛滂《浣溪沙》:"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可堪:怎堪、那堪。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周紫芝《蝶恋花》:有"春去可堪人也去'句。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鼔。'

可煞:疑问词,犹云可是。李清照《鹧鸪天》:"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周密《南楼令》:"几度欲吟不就,可煞是没心情。'

平野:指平旷的原野。晁补之:"雪后南山耸翠,平野欲生烟。'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平章:有辨别和作为官名等多个义项。与词有关的一是商量、策划。张元干《瑶台第一层》:"绣裳龙尾,千官师表,万事平章。'二是品评。韩淲《水调歌头》:"赖有曲江才子,坐上平章花月,不管老英雄。'

旧家:从前。李清照《南歌子》:"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张炎《斗婵娟》:"旧家池沼。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元好问《木兰花慢》:"旧家谁在,但千年、辽鹤去还归。'

虫虫:原意为热气薫蒸貌,见《诗大雅云汉》《毛传》和《尔雅》孔颖达疏。后转义为卿卿,即对所欢女子的昵称。柳永《集贤宾》:"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虫虫'又作"虫娘'。

休:语助词,用法多样。晁补之《斗百花》:"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朱敦儒《相见欢》:"人间事,如何是,去来休!'休,均作罢字解。李清照《玉楼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这里的休字犹云快来啊。对于"休'字的解释详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79年版上册第336页)。

次第:有多个义项,仅在词中就有一光景。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辛弃疾《山花子》:"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二依次、转眼。程垓《凤栖梧》:"莫恨年华容易过,人日嬉游,次第连灯火。'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三迅急。辛弃疾《山花子》:"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四阵阵。辛弃疾《鹧鸪天》:"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详见上述张相书下册第514~519页以及《中国词学大辞典》第641页右栏。

把酒:一端着酒杯。始见于孟浩然《过故人庄》:"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继见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饮酒。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冶叶倡条:冶,妖艳。一形容杨柳枝叶婀娜多姿。李商隐《燕台春》:"蜜方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二指妓女。周邦彦《尉迟杯》:"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亦作倡条冶叶、义同。

怎生:如何、怎样。冯延巳《鹊踏枝》:"新结同心香未落,怎生负得当初约。'欧阳修《瑞鹤仙》:"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柳永《临江仙》:"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济楚:姣好、端正。柳永《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李清照《永遇乐》:"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将息:保养、休息。谢逸《柳梢青》:"香肩轻拍。尊前忍听,一声将息。'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除非: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义同"只有'。晏几道《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李清照《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殷勤:一情意恳切深厚。周邦彦《还京乐》:"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二承蒙。苏轼《鹧鸪天》:"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李清照《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容与:一闲暇自得的样子。陶潜《闲情赋》:"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二从容舒缓的样子。杨无咎《永遇乐》:"鸳瓦霜明,绣帘烟暖,和气容与。'

恣意:肆意。李煜《菩萨蛮》:"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淡荡:舒缓荡漾。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