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习题(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9: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阳拄丝

一、(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和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3.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三、(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

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

处,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四、(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

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8.甲诗以“”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

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9.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因吊上超网

五、(2022•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0.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

1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六、(2022•江苏镇江•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2.老兵从军以来没有回过家,服役时间很长。诗中写出这个意思的一个字是

1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乡人答非所问出于哪些心理?他言外之意是什么?

14.结合文本分析“我”落泪的原因。

七、(2022•河南周口•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从全诗看,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16.作者在颈联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八、(2022•广西钦州•统考二模)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7.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险要地势形象地呈现出来.

C.“望西都,意踌躇”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九、(2022•河南商丘•统考二模)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19.本诗首段的词语“①一"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

茅”和“②”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

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③的诗人形象。

20.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2022•甘肃平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卖炭翁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支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21.《卖炭翁》中,诗人用“""”“”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

统治者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径;《卖花翁》中的富贵人家也有如此行径,是通过“”-

词显露出来的。

22.两首诗以小见大,诗人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2022•湖北孝感•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古城①春望

[明]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

临路柳长象,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23.下列对两首诗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乙诗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一种萧条的气氛,为全诗莫定了感情基调。

B.两首诗都是用一个“望”字总领全诗,都是赋予景物以情感,融情于景,都表达了一种感伤,读来令人

无限感慨。

C.书信在古代是游子与家人联系的纽带,如同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D.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24.乙诗颔联写景颜有特色,请加以赏析。(从修辞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赏析)

25.同为“春望”,杜甫和李梦阳在各自的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2022•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校考一模)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6.下列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请选出不氐破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分别紧扣“望”和“忆”字展开来写,它们都出自“安史之乱”这一时代背景。

B.甲乙两诗的首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C.甲诗的颔联和乙诗的颈联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荒马乱、人民饱经忧患散乱的社会现实。

I).甲诗的尾联让我们看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乙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27.甲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乙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共同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它们体现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十三、(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诗的首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集在一起,既有,又有,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

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9.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四、(2022•湖南娄底•统考一模)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橘燕语留人。

贾傅①才未有,褚公②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释】①西汉时以才高招忌被贬长沙的贾谊。②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

30.颔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31.“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五、(2022•湖北襄阳•统考一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写望中所见,此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本联以花、鸟寄托感时伤世之情。

C.尾联转入沉思,刻画了一位苍颜白发、愁绪满怀、为国为民而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近景的山河城郭,到远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苍老如此

之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比喻对偶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

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

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

生取义。

【解析】L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

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将自身的

坎坷经历比作雨中浮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为主谓短语与“身世浮沉(主谓短语)”相对应;“风飘絮”与“雨打萍”都符

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颔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

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

明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

救祖国而死,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

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

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

家与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甘愿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

命。

二【答案】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4.视

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

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3.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

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

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

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

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

的主旨。

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

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

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4.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

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

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

动感;

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

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

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

之情。

三【答案】

5.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

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

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

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

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

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

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

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

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

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

此回答即可。

四【答案】

7.D8.望歌唱9.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

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难得,一封

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

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

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

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

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

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

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

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分析有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

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

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

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

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

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

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

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

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

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

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诗以“歌

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

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

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

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

国热情。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

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

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

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

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

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

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

家的热爱。

五【答案】

10.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表现出老兵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或表现老兵

终于可以回家的喜悦之情)。11.由远及近写景,遥看家园荒冢累累,近看庭院荒

芜杂乱,人亡屋空,残破不堪,以如此荒凉之景,突出了老人从军六十五年终得归家却无家

可归的悲惨命运。

【解析】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始”是“才”的意思。“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意思是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

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才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

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始”字,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同时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

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1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意思是远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这句写的是远景,诗歌通过''松柏”"冢累累”这两种景物,写出了老兵家人尽死,亲友凋

零的惨状;“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

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

台。这句写的是近景,通过“兔”“雉”“谷”“葵”四种景物,写出了庭院荒芜杂乱,人亡

屋空,残破不堪的荒凉景象。诗歌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通过荒凉破败的景象来烘托老

兵从军六十五年终得归家却无家可归的悲惨命运命运。

六【答案】

12.始13.不忍心说出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苦。你家中已经

没人了!14.做熟了饭没人吃,家人团聚的希望破灭,“我”非常失望;家人都不

在了,庭院一片荒凉,“我”万分悲痛;从军归来,已经老迈,'‘我"十分感伤。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意思是: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家。以“十五”和

“八十”相对照,一去就是数十年,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从军征”与“始得归”

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始”在这里是“才”的意思,一个“始”字传达出

老兵出征时间之长,服役之久,思归心情之迫切,也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凄的感情色彩。

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句意是: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言外之意是:你的家人都已经去世了。“乡里人”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苦,

不忍心说出真相,婉转的告诉老兵,以此哀景更衬哀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老兵征战时间之长,归来时已是暮年老者。结合“遥

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老兵家人尽死、亲友凋零;“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

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说明老兵家

园残破,一片荒凉;而“采葵持作羹”“不知怡阿谁”写饭做好了也无人与之共食,更突显

了老兵的孤苦伶仃,悲哀至极。综上分析,“我”落泪的原因主要是:多年从军,身已老迈;

家人尽死,家园毁坏,家人团聚的希望破灭。

七【答案】

15.叙说人生经历的慨叹、伤感一一叙说国势艰危、身世困厄的凄凉、孤苦一一视死如归,

取义成仁的悲壮。16.这两句诗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

“零丁洋”是地名,而后面的“惶恐”“零丁”则描写诗人的心情)。通过成对使用的两个蕴

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及巧妙地转化,表达了作者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情感把握。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

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诗人回顾自己人生经历,充满无尽慨叹和感伤;

颔联、颈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为: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

滩头话说(自己心情的)惶恐,零丁洋里慨叹(自己的遭遇)孤苦零丁。诗人巧借''风飘絮"

“雨打萍”及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凄苦,

流露出凄凉感伤之意;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

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了舍生取义、视死

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才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一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头话说(自己心情的)惶恐,零丁洋

里慨叹(自己的遭遇)孤苦零丁。惶恐滩:在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非常险恶,是赣江十八滩

中的一个。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海口的江面上。零丁:孤苦的样子。这句诗是语意双关的“天

然妙对”。作者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

的凄苦,一语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另外,“惶恐滩”对“零丁洋”

地名对地名(或名词对名词),“惶恐”对“零丁”心情对心情(或形容词对形容词)。“说”

对“谈”动词对动词,无论从词性,还是语义上看都十分工整,音韵铿锵,韵味十足。

八【答案】

17.C18.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17.C.“意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

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理解有误。“西都”即长安是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

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淫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

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

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是作者“意踌

躇”的原因和内容。

故选C。

18.本题考查诗词情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

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

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九【答案】

19.①怒(号)②示例:遭受夜南③示例:心怀天

下20.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

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

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从“八月秋高风怒号”一

句“怒号”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第三段“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

品格,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探究情感。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

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

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写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表达自己

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本诗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据此

分析作答即可。

十【答案】

21.把叱牵不教22.表达了对权贵们霸道

贪婪行径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古诗文用字的鉴赏。

根据题目“动词”与“统治者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径”可作答出“把”“叱或牵”两空,

统治者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体现了其蛮横无理的

行为。《卖花翁》尾联中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如今豪

门世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

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

22.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赏析。

《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

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花翁》通过春天里豪门世家将绽放的花朵

全部收进自己的深宅大院,来表现豪门世家的蛮横霸道,揭示出剥削者的罪恶。两首诗都表

达了对权贵们霸道贪婪行径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怜悯。

十一【答案】

23.C24.示例:此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诗人赋予野色、林鸦以人的情感,通过“寒"和"雨’'生动形象

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的荒凉,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担

忧。25.甲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感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在

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

【解析】23.考查诗歌赏析。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为:战争持续不断,收到一封家信是多么的难得。表达了

诗人思乡念亲之情。

故选C

24.考查诗句赏析。

“野色吹寒立”和“林鸦逆雨归”两句对仗工整,可见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野色”“立”起来,“林鸦”“归”来,这是诗人将它们当成

人来写,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一个“寒”字,一个“雨”

字,营造了阴冷萧瑟的氛围,写出了宿迁故城荒废后的破败与荒凉,渲染了环境的萧条,烘

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诗人借景抒情,依托萧条的景物表达了内心的无限感慨、对古城不在

的遗憾和对时局的忧虑。

25.考查比较阅读。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

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忧伤国事,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

望,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古城春望》中,首联中“日欲暮”点明时间,“阴阴""暮"''稀”等词营造了一种阴沉萧

瑟的氛围。诗人在古城上远望,看到的是一派荒凉的景象,再结合最后一句“前朝今是非”,

可以揣摩出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受朝代更迭的触动,对当下时局的担忧。

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再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

十二【答案】

26.D27.第一问:都表达作者思乡念亲之情。

第二问:甲诗通过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乙诗通过融情于景的手法。

【解析】26.D.乙诗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是: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

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表现了诗人对因战乱而离散的兄弟的思念之情:

“乙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表述有误;

故选D。

27.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

黄金。“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