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

卷6至8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44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从下列每小题

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蓑果(jia)瞋视(cheng)王蔓(wu)姻默(min)

B.飘别(zhen)遛鸟(liu)狩猎(shou)像属(liao)

C僧恨(zeng)吞噬(shi)萌舞(nie)水茶(beng)

D.引擎(qing)侦缉(ji)硬喙(hui)拈断(lian)

2.下列缓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刮垢磨光亦步亦趋天纵大材灯火阑珊

B.卓尔不群豁然开朗无可辨驳花枝招展

C.孽根祸胎引吭高歌按步就班前瞻后顾

D.无动于衷荒谬绝伦寥若星辰想入非非

3.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送的一项是

A.不傕不类(同类)自当得意(表示)销声明迹(隐藏)

B.神乎募神(那样)声色俱显(严厉)擅改前非(痛心)

C天理年年(明显)坚忍不以(移动)迁延顾步(回头看)

D.满面春风(笑容)似是而非(对)不可一世(一时)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去年那株“天然杂交水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

好,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水稻”,

探索出其中规律,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

应用到生产上。

A.因为如果那么就也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B.既然既然只要就也

C.因为既然那么也那么

D.既然如果只要就那么

5.下列句子线有语病的是()

A.《红楼梦》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

了艺术高峰。

B.低碳生活是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减少能量耗用,减低含碳物质的排放,

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C.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

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D.我们不仅要能够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还要善于

发现问题,确立正确的观点。

6.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

A.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B.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

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C.各种柔嫩的小树一一云杉和松树、白杨和白桦一一都密密地和谐地长在一起。

D.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

忘。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事项的是()

A.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比喻)

B.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比

拟)

C.茶客甲(正与乙下棋)将!你完啦!(双关)

D.总之,活人替代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比喻)

8.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IE做的是()

A.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

(记叙)

B.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抒情)

C.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说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明)

D.大厅里灯火通明,充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描写)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国别对应不走理的是()

A.《今生今世的证据》散文刘亮程中国

B.《贵在一个“新”字》议论文庞朴中国

C.《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诗歌巴尔蒙特俄国

D.《化装舞会》散文亨利希•曼德国

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无期的一项是()

A.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写于20世纪40年代,诗歌由眼前所见的现实情景展开联想,

由物质的画面走向精神的沉淀,既简单又复杂。

B.《回忆鲁迅先生》从鲁迅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鲁迅伟大平凡的

生活,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爱戴、崇敬和怀

念之情。

C.曹禺的三幕话剧《雷雨》,是一部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20年

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D.《我的母亲》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不是凭借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

凭它的平实。作者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对人物作了饱含深情的描写。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从下列每小题的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一)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

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

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

学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

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

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也有一些品种,

肉的内壁有褐色层,果脐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这一类品种不适于制作罐

头荔枝。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宋代用盐梅卤和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扶桑花制成红浆,浸渍荔枝,然后晒干,壳仍红色,叫做红盐,现已失传。单纯晒干

的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还有剥出肉来蜜渍的,现在也没有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

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

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

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

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

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的的一项是()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作诠释)

B.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打比方)

C.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

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引用)

D.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

(列数字)

12.下列说法不正砸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引用《咏荔枝膜》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错

误。

B.荔枝真正的果肉恰恰是连同果壳一起扔掉的那一层膜。

C.我们所品尝的荔枝果肉实际上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也就是假种皮。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是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13.对文中引用杜牧诗的作用,分析不无砸的一项是()

A.原诗的用意在于讽刺唐代统治者为吃鲜荔枝劳民伤财。

B.原诗的用意在于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真挚爱情。

C.作者引用该诗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D.引用该诗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14.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走项的一项是()

《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优美的文学性。

B.本文较多地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既能启人思考,也能引人入胜,增强

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里到外的顺序进行说明,既使得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

又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严密。

D.本文从生态特征和生产情况两个方面介绍荔枝的知识,提出发展荔枝生产的建

议。

(二)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

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

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

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

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

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

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

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

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

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

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琴样。但是琴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

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

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

《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

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

勒的发现。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

话》)

15.下列对选第一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点三刻”,严肃而庄重,不仅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而且表达了其

逝世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表明了作者因自己的疏忽而陷入深深的自

责之中。

C.“睡着了”“停止思想”运用了讳饰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从文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崇敬、痛惜、宽慰之情。

16.选文第二段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

()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这样写与后面先介绍科学理论贡献后介绍革命实践贡献的顺序保持一致。

D.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方面的贡献不如革命实践上的贡献大。

17.在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先提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

律”,其作用是()

A.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他们的发现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B.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的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C.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发现的规律很重要。

D.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的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

18.对第六段加点的“这样”和“这”注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这”指“他作为科学

家”。

《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都不是肤浅的”一句;‘'这"

指“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D.“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19.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走碑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悼词,也是恩格斯的一篇演讲词。

B.本文论证结构严谨,作者在具体论述时,先说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贡献,后说

作为科学家的贡献。

C.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结合。

D.本文论述马克思卓越的历史贡献,赞颂了他为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

达了对马克思深沉的悼念之情。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从下列每小题的四

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20.下列各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B.方其破荆州

C.樊哙侧其盾以撞D.会其怒,不敢献

21.下列各句中,线,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B.彼节者有间

C.臣愿奉璧往使D.陈利兵而谁何

2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君幸于赵王

C.若属皆且为所虏D.求人可使报秦者

23.下列各句,■:有词类活用的是()

A.南取汉中B.用心一也

C.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D.于是相如前进缶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丛片以往十五都予赵B.凌万顷之群然

C.则遣丛事以一少牢告庙D.然而或败异变

2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无理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

《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政治主张。

B.《鸿门宴》中涉及“坐席”问题:刘邦为客,位置最尊;其次为亚父范增;再次为

项羽叔侄,张良地位最低,只能“侍”(侍坐)。

C.《师说》围绕“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

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D.《将进酒》作者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渴望用世而不能的抑郁、悲愤、狂放之

情。全诗气势奔放,句法明快多变。

第II卷(共106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O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6.写出词中横线上所缺的句子。(2分)

27.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竟无语凝噎”中“竟”的精妙之处。(2分)

28.请赏析“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3分)

29.揣摩全词的内容与意境,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扩展成60字左右

的一段文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

酒,蔡先生喝的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

整理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

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工”蔡先生听到这里,

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作大将/蔡先生说时,声色俱厉,我的酒意也便醒了。

此外如此类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

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

园一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

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

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

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

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30.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蔡先生怎样的人格魅力。(2分)

31.选文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蔡先生的人物形象的?(2分)

32.选文划线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是什么?(3分)

3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三段所引孟子的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驰胪千里,旌旗蔽空,酗酒临江,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