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_第1页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_第2页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_第3页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_第4页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演示文稿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1双相情感障碍概述3

临床路径表单2标准住院流程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一组以持续的,且程度轻重不等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病程呈反复交替或循环发作。双相I型障碍至少1次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典型的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障碍至少1次轻躁狂发作(持续4天),并且至少1次重性抑郁发作环性心境障碍未达症状标准的躁狂/抑郁症状周期交替,2年以上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双相情感障碍GoodwinFKandJamisonKR.Manic-depressiveillnes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躁狂轻躁狂抑郁正常 环性 环性心 双相情感 双相情感情感变化 人格 境障碍 障碍II型 障碍I型 正常重度抑郁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3.0~3.4%(20世纪70~80年代)BP-I1%,BP-I与BP-II3%BP-I与II与环性心境障碍4%(英.Goodwin等,1990)5.5~7.8%(Angst.1999)5.4%(Steel等2014荟萃1980-2013年结果)流行病学国外终生患病率0.0425%(国内12地区,1982)0.0624%(19223人1993)0.514%(2400人河北2004)0.7~1.6%(台湾省,1982-1987)M1.5%,FM1.6%(香港特区,1993)国内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流行病学男≈女性别比例15~19岁首发年龄多为抑郁,多次后出现M或HM首发相形自杀企图25~50%,自杀死亡11~19%自杀情况40%合并酒或物质依赖,使心血管病患病率增加20%共病情况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危险因素BP-I型者一级亲属中患BP-I为一般人群的8~19倍约50%BP-I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MD,且多为DD如双亲一方患BP-I,其子女患MD机率为25%,如双亲均为BP-I,则子女患MD机率高达50~75%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BP-I同患率33~90%双卵双生为5~25%遗传因素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危险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患BDP人格气质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10-11月)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转为躁狂或HM发作季节因素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临床表现情感高涨和(或)易激惹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意志增强:兴趣增多,行为轻率其他症状: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思维奔逸:言语增多语流加快,随境转移躁狂发作三高轻躁狂发作

临床表现与躁狂发作相同,但程度较轻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临床表现混合发作抑郁和躁狂混合存在,或两组症状在数小时内迅速交替,在病程中两组症状均很突出。心境低落:消极悲观,无用,无望,无助意志减退:行为迟缓,回避社交其他症状:早醒,躯体伴随症状食欲、性欲减退思维迟缓:主动言语少,语速慢,反应迟钝三低抑郁发作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病程特点自然病程M或混合性发作约数周至6个月,平均约3个月(HM可以短至1~3天)D发作病程6~12月,平均9个月多数可以不加治疗干预而自发缓解,有10%可转为慢性(超过一年)病程形式病程呈交替或循环发作发作相无固定顺序间歇期多可完全缓解,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随发作次数增频,间歇期也随之缩短。有20~30%BP-I及15%BP-II者在间歇期缓解不完全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预后1年内50%5年内90%近期复发率反复发作70~95%转慢性10%自杀死亡5~15%康复15%1/3BP-I者有残缺症状及社会功能损害远期预后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1双相情感障碍概述3

临床路径表单2标准住院流程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包含:F3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F31.8其他双相情感障碍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目前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轻躁狂存在持续的(至少连续几天)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高,常伴有显著的感觉良好,社交活动增多,说话滔滔不绝等,其程度不致造成工作严重受损或引起社会拒绝。可有注意的损害及轻度挥霍。不伴幻觉和妄想。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境高涨,可从无忧无虑的高兴到几乎不可控制的兴奋,精力增加,活动过多,言语迫促,睡眠需要减少,显著的随境转移,夸大等,也可出现自觉障碍,挥霍,攻击行为等。发作至少应持续一周严重程度达到完全扰乱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躁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在躁狂的基础上出现夸大妄想或被害妄想,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躯体活动与兴奋导致的攻击或暴力,思维奔逸,言语迫促而致无从被人理解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目前发作必须符合轻度抑郁发作或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A心境低落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易疲劳(二)诊断依据轻度抑郁发作

符合A中至少2条+B中至少2条所有症状都不能达到重度。整个发作持续至少2周中度抑郁发作符合A中至少2条+B中至少3条发作至少持续2周重度抑郁发作符合A中至少3条+B中至少4条发作至少持续2周B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如果需要,幻觉或妄想可表明为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病人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目前或表现为混合状态,或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状态的快速转换。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和夸大状态下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驱力降低抑郁症状与轻躁狂或躁狂快速转换,每天不同或因时而异。发作至少持续2周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二)诊断依据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病人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且至少另有异常亲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情感发作,但病人目前无明显的心境紊乱,并已处于这种状态数月。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四)标准住院日≤56天。

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1.选择原则: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药物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抑郁症状、兴奋症状被控制后),应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心境稳定剂或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免诱发临床转相、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等不良后果。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2.药物种类:包括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联合用药。为避免药源性转郁发生,原则上不选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首选药源性转郁几率较低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首选药源性转躁几率较低的抗抑郁剂,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s)类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等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躁狂发作,以及伴有焦虑和严重睡眠障碍的重度抑郁患者,通过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改善睡眠和焦虑抑郁症状。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避免导致药物依赖。常可选用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地西泮等。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心境稳定剂碳酸锂:是治疗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总有效率为70%,但起效较慢,需要持续用药2~3周。适应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可用于急性期及维持治疗。对抑郁发作无明显效果,但有预防双相抑郁发作复发及预防自杀的效果。对混合性及快速循环发作效果不理想。用法:1000~2000mg/日,分2~3次服用。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功能损害,严重心脏疾病患者,12岁以下儿童、孕妇前3个月禁用锂中毒:当血锂浓度>1.4mmol/L,会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频发的呕吐和腹泻、无力、淡漠、肢体震颤由细小变得粗大、反射亢进当血锂浓度2.0mmol/l以上可出现严重中毒,表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吐字不清、癫痫发作乃至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血锂浓度在3.0mmol/L以上危及生命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适应症: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特别是混合性及快速循环发作,并可预防复发。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孕妇及哺乳期禁用用法:600~1800mg,分2~3次服用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也具有治疗急性躁狂的作用,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急性期治疗阶段,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或与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预防作用缺乏充分资料证实。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抗抑郁药若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可首选安非他酮,次选SSRIs,尽量不用TCAs,使用时间长短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既往发作以重性抑郁为主,可使用4~6月,以躁狂或轻躁狂为主,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在抑郁症状缓解后逐渐停用。不论使用何种抗抑郁剂,都必须同时服用足够剂量的心境稳定剂,以防止转躁或促使发作变频繁。对快速循环发作者原则上不宜用抗抑郁药,宜选用拉莫三嗪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为宜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七)选择用药3.药物剂量调节:遵循个体化原则。原则上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内将所选用的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碳酸锂的常规剂量一般在500~1500mg/日以内,应以锂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血锂浓度(0.4~1.2mmol/L)作为调整剂量和判断锂中毒的依据。双相抑郁发作病情稳定后,应适时停用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药源性转相或循环加速。凡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已取得预期疗效、需要减药或停药时,应首先缓慢减低或渐停非心境稳定剂,继续以心境稳定剂进行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双相急性躁狂、混合性发作,轻躁狂发作注:AC=抗抽搐剂,CBZ=卡马西平,OXCBZ=奥卡西平,VPA=丙戊酸盐,AAPs=第二代抗精神病药,CAPs=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本文档共44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0点26分LT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