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兼爱》检测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B.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C.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D.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天圣”就是年号。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试者称为“状元”。C.“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后代凡应试得中统称登科。D.“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都没能查明真相,而苏涣去后,便为其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他的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张宗的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室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关。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光!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抚慰B.则遂取以来

遂:于是C.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幸:希望D.长吾女与汝女

长:养育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以求斗斛之禄B.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竖子不足与谋C.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的在天之灵。B.第二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的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额河旁买上几顷田地,把“我”和你的儿女们养大成人,使其成家立业。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D.这一部分在前文记叙事件的基础上直接抒情,以问句、感叹句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更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无尽的思念,无尽的哀痛,留给读者去品味。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材料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材料三: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②。”《论语·里仁》材料四: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③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孟子·告子下》【注】①几::轻微,婉转。②劳,操劳。③矶:激怒。9.结合第一、二则材料,概括出“孝”的本质。10.结合第三、四则材料,简要分析孔孟关于“孝”的主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槐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11.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息慢B.歙尤多英贤,敦行谊

敦:厚道、诚恳C.易田固信余

固:坚决、执意D.属其板刻之

属:通“瞩”,叮嘱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退而强学

倚歌而和之B.注念生人之欣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夫造物之于人

彼于致福者,末数数然也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2)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偶园记(明)康范生(1)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三面环山,一面距河。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2)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3)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4)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5)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6)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②一枝,《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16.可填入方框内的虚词是A.哉矣焉云尔 B.云尔焉哉矣C.焉矣哉云尔 D.矣哉焉云尔17.第(5)段划线句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B.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C.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D.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18.第(6)段“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是为了说明A.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B.苏东坡心高气傲。C.苏东坡对书画鉴赏水平高。D.苏东坡认为书画鉴赏应有补于世。19.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景,其作用是。20.第(6)段在说理的层次上有推进,请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余生①书戴名世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②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安徽舒城人,戴名世的学生。《南山集》案起,余湛牵连下狱,不久病死狱中。②潜德幽光:指山林隐逸之士所记述的明代史事。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揆以《春秋》之义

揆:衡量B.有廑廑志其梗概

廑廑:只,才C.相继澌尽

澌:老去D.而世所流布诸书

布:散布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昔者宋之亡也

凌万顷之茫然C.窃有志焉则将焉用彼相D.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

醉则更相枕以卧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先交代作书目的,第二段阐明编写南明史的意义,第三段写搜集南明史料的种种艰难及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段重申自己的志愿与决心。B.作者认为南明政权的历史意义不低于蜀汉和崖州的南宋政权,但因为清政府的文字禁忌严厉,所以南明政权的史实已经湮没无闻,令人悲叹。C.作者有感于世无司马迁、班固那样的史学家,于是慨然以修明史为己任,但又感慨于自己一生穷困潦倒,根本无力搜集史料。D.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又首尾照应,显得极有法度。且善用曲笔,貌似恭敬,其实是极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文字狱的酷烈。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2)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注】①缩:理直。26.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27.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见责,责怪我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情C.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D.用之所趋异也

运用他们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皆出于此乎B.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去以六月息者也C.鹏之徙于南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乃设九宾礼于廷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开头先交代写信人的官职姓名,这是古代书信的一般写法,这里也是一句客套话。B.选文中司马迁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为世俗所轻,表明自己地位低下,“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更是不应该,这样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C.《逍遥游》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具有极强的生动性、可读性;文章想象丰富,夸张奇特,文笔变化多端,体现出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D.选文中庄子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现大鹏也要凭借辽阔的空间和大风才能在九万里的高空飞翔,表明万物都有所凭借,它们都是不自由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⑧/④⑦C.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⑥⑧/④⑦3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环旋着往上飞D.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33.翻译画线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兼爱①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1】。”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2】,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4】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5】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2】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3】要:通“腰”。【4】胁息:屏气。【5】碎:通“萃”,军队行列。34.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贵必敖贱

敖:通“傲”,傲视B.若君说之

说:通“悦”,喜欢C.朝有黧黑之色

朝:读zhāo,早晨D.人亦从而恶之

恶:读wù,憎恶3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仁者非之

此何难之有焉B.何以易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C.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D.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3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看待别的国家如同看待自己的国家B.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只是没有认识到它的好处、辨清它的道理C.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所以楚灵王的大臣都为了节约而只吃一顿饭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越王勾践亲自击鼓来激励他的武士奋进3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前一个“子”字,是对墨子的尊称,可译为“先生”。B.墨家学派在先秦曾盛极一时,其核心学说有“兼爱”“非攻”等。C.晋文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课文出自《战国策》。D.“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越王勾践忍辱复国的故事。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39.用“/”给下面文段断句。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诛:杀C.君反以罪臣

罪:怪罪D.三年不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41.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B.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C.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D.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4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原先治理东阿三年,不徇私情,不贪钱财,能为百姓着想,却遭到了景公的责备。B.景公表示要严厉惩罚晏子,晏子向景公请求改弦更张,继续治理东阿,决心再用三年,治理东阿。C.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一反原先的作法,却受到景公的赞许,晏子却要求告老还乡。D.晏子表达了不再治理东阿,要求告老还乡的意愿后,景公立即离开座位,对晏子表示了感谢,并让晏子继续治理东阿。(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墨子·兼爱》)43.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申明孝道并指明其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44.简析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的区别。二、小阅读-课内45.《兼爱》中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参考答案1.C2.B3.C4.(1)您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谏官贤明多了!(2)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5.B6.C7.D8.(1)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办了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2)这其实是我造成的,又能抱怨谁呢?那苍天啊,(我的悲痛)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呢?9.敬爱的态度情感。10.孔子认为子女不能对父母有怨恨,即使父母有过错,即使劝说无效,都不能怨恨。其强调的是对父母“孝”的绝对性。孟子认为子女对父母可以有怨恨,认为有大错时,子女的怨恨就是孝的表现。孟子认为“孝”有主次轻重之别,特定情况下,可违而并非盲从。11.B12.C13.D14.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15.①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②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16.C17.D18.A19.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写景,表现了偶园(和周边)景色的丰富/优美。但此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表达作者不为“山水花木而凝滞”/“圣人不凝滞于物”的观点作铺垫,自然引出其议论,能更加强调作者的思想。20.先是“我”对“客”关于如何布置/装饰偶园之建议的否定态度;再是举祖生/陶公/苏轼之例,由此进一步拓展,“外物不足于累之”而一旦“累之”即为“身安佚乐,无裨世用”(不要为外物所累)的观点。由偶园到书画到一切外物,由“物”到有益于“世用”,文章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21.C22.D23.B24.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25.(1)前些时候和尚犁支说他自己是永历时的宦官,曾给您讲述在滇、黔时期的事情,我听说后,携带着笔墨到犁支那里询问。(2)超出史馆所了解的野史小说所记载的和石碑上所镌刻的内容,都不能呈上,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