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教学设计山海天实验小学卞欣出示图片,导入课题。1、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多媒体播放长城的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2、师:对,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刚才,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现在,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4、师过渡:同学们的感受很深刻,表达得也很完整。长城就是以它雄伟的姿态和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师指板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在文中既能总结全文,又能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的句子,用直线把它划出来。。2、检查预习情况A课件出示词语:城墙城砖屯兵堡垒相隔打仗呼应智慧凝结瞭望口嘉峪关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B12学出示题目:下列哪组词语全部正确?现场选择答题。3、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总结了全文,又指出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你们找到了吗?(指名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触动你的心灵?(气魄雄伟奇迹)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长城的雄伟气魄?(1、2自然段)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向我们描述长城的呢?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找出表示写作顺序的关键词语。3、指生交流,相机板书:远看—近看--(站在长城上)联想--赞美。4、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寻答案吧!三、品读课文,体悟文意。(一)观察远景,感受雄壮。师:首先到达长城旅游的第一站:远看长城孩子们,(出示长城远景图)这是长城的远景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吗?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生读)师出示课件: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指生朗读)师:远看长城,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师: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出长城很长?(长龙一万三千多里)师: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长城和长龙有什么相同点?生:龙很有气势,长城也很有气势,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生:龙蜿蜒盘旋,长城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生: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师:在说明文中,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一万三千多里”这里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课文中用了这种恰当的说明方法,我们读了以后,好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面,这样的写法在我们的面前铺展开一幅巨大的画面。你们看。(出示课件动态)历经了“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十一个省份。师:孩子们,这就是绵延万里的长城!你能把长城的万里雄姿读出来吗?你来读。个别读(2、3个同学)、齐读(二)近看长城,剖析结构1、师:刚才,同学们的齐读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达长城旅游的第二站-----近看长城。来到长城脚下,近距离的考察长城,长城又有怎样的气魄?(指生交流:板书------高大坚固)2、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构造呢?(城墙顶上、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城台)你能在课本的插图上准确地把这些建筑标注出来吗?教师巡视,随机拍摄学生的标注情况,上传一起学习。3、这些奇妙的构造都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下面,谁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指生上台当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构造:找2名同学)课件出示小导游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导游___。欢迎大家登上______的万里长城。首先请看这个平台,这就是长城的___,它是用来______;再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它的名字叫___,它的作用是______。这些缺口就是__,它是用来______;最后看这些小方框,这些小方框叫做___,它的作用是______。4、感谢小导游的精彩讲解!长城独特巧妙的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它雄伟的气魄,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劳动人民的智慧)(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1、是啊,这么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建筑,怎能不让我们想起它的建造者们?!(生齐读)(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用“△”标出句子中的动词师: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告诉我们什么?(这三个动作告诉我们作者已经来到长城了。这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身临其境”。)(2)“很自然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它换个词来说一说吗?(情不自禁、不由自主)2、作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古代劳动人民,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老师把这个句子改写成下面的这个句子,大家认真读一读,再和原句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一句会比较好?为什么?思考、交流:(PPT)A、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长城的建成很不容易)。3、再读课文,认真找一找文中哪个句子能够具体、形象地说明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非常地不容易?(1)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修筑长城的艰辛?(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A、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同学们,你们知道两三千斤到底有多重呢?假设我们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60斤,那么一块条石的重量差不多就是50位同学站在一起的重量呀!怎么样?重吧?可是修长城需要多少这种条石?(无数块)再提供一个数据,建筑长城用的条石如果砌成宽五米、高一米的城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一块就够我们受得了,可修长城需要的是数不清的条石呀!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会需要数不清的条石呢?(一万三千多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修筑长城该是多么难的事呀!B、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3生交流)(2)指生引读:a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我们仿佛看到他们光着膀子,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压在肩上,这沉重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b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我们仿佛看到他们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呼呼的寒风中,这沉重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c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我们仿佛看到他们身边是万丈的悬崖,脚下是崎岖的山路,这沉重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3)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这么艰辛的劳动,而且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难怪作者站在长城上,由衷地发出感慨:(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同学们,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不仅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古代劳动人民用生命谱写的伟大奇迹!(拓展修筑长城的资料)(4)此刻,你对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崇敬、敬佩、、、、、)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崇敬之情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四、主题升华,写话寄情。1、师:历经风风雨雨,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万里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还震撼着全世界。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他们纷纷表达了对长城的赞誉)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说: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2、怪不得作者游完长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如果让我们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并保持意思不变,还能让这个句子表达的语气更强列一些,你会怎么改?(12学抢答开始)4、此时此刻,你对长城又有什么感想呢?请用笔把它写下来。5、指生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师:同学们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我们带着这种无比骄傲、自豪的感情,再来齐读——PPT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课下延伸。1、课下可以搜集有关修筑长城的历史或故事,深入地了解长城。2、阅读选读课文中《迷人的张家界》,从中继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长城》教学反思山海天实验小学卞欣《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抓住全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其次,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浮于表面。2、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教学语言不够凝练,而且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听完严秀伟、袁瑞娜、贺主任三位教学骨干老师的课后,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朗读教学方面还需要多下功夫,从标点符号、字、词、句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多读多悟,理解文意。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向优秀的教师多请教,争取课堂驾驭能力更能得心应手。
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改成反问句:改成感叹句:《长城》学情分析山海天实验小学卞欣本文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大多数学生对长城非常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资料袋的运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其中很多地方他们都亲身体验过,他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附2.日照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议课记录单学校:山海天实验小学授课人:卞欣学科:语文日期:2017.11.6议课人数:20负责人:贺艳课题《长城》班级四(6)节次二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优点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存在问题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其次,课堂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浮于表面。改进建议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教学语言不够凝练,而且对于学生的回答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注:本表作为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存档必备材料。《长城》效果分析:课堂中卞老师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这句话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D打印在医疗植入物中的技术突破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 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2025年高铁服务礼仪试卷及答案
- 年产大米30000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 键盘鼠标使用操作课件
- 中汽股份: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
- 2025年现代挖掘机购销合同
- 2025年人事代理与合同制员工:权益保障与工作稳定性解析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立体几何试卷+解析
- 室内X射线探伤机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024年麻精药品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循环水处理试题及答案
- GB/T 40344.4-2025真空技术真空泵性能测量标准方法第4部分:涡轮分子泵
- 2025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飞书使用培训课件
- DB42T 900-2013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现代供电技术》课件(共八章)
- 2025年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绝对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