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科学实验教案同学科学试验教案七篇
依据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的说法,在推动科学学问方面,计算与理论和试验同等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同学科学试验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1)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头生长,到最终年轻死亡,完成了一生。
流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依据肯定的推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展讨论树叶的爱好,培育爱惜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学习重点】
开展观看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学习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推断。
【学习预备】
同学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奇叶和落叶。
老师预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学习流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伴侣,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看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争论:观看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看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看全部完整的叶,我们能发觉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看叶的生命特征
1、观看:比较新奇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索:长在树上的新奇叶与落叶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奇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看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流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想一片叶的生长流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渐渐地长大,变老。很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年轻的完整流程。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依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学问与技能:
(1)熟悉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分、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进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意各种需求,在不断讨论、创造、生产新材料。
教学预备:
同学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同学带来的纺织布料状况。
(二)自主学习:
1.熟悉纤维。
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依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自然 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同学熟悉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讨论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根据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假如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老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留意平安。取得布料肯定要小,不能太大。
(3)同学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状况。你们是怎样做试验的,你还发觉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争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同学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同学通过用眼看、手摸、观看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状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松软必、透气性、坚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讨论。
(2)从以上几点推断布料的优劣。
5.讨论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讨论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同学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进展史。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惜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熟悉常见的小草
1.师生沟通:在校内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熟悉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内的哪些地方?
2.老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熟悉?供应熟悉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看记录狗尾草
1.老师引导:在校内、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看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看挨次、观看方法、记录方法来观看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同学活动:观看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相互补充:这是我们观看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非常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争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沟通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同学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同学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争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小草区分
常见的植物根茎叶
反思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详细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同学的观看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同学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同学实际动身。)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4)
主题名称:小草醒来了
主题目标:
1、初步感知春天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象的变化,了解春天的明显特征,指导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2、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喜爱亲近花草,爱惜花草,宠爱春天,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4、H7N9禽流感期间,督促幼儿勤洗手,教育好孩子不在外面乱吃东西。
主题内容:
周日:语言《小草醒来了》
周一:搭班考核课《数学:上面和下面》
周二:科学《尖尖的春笋》(指导实习生上课)
周三:语言《小雨点》(脱班)
周四:艺术《种子发芽》(指导实习生上课)
周五:区域活动
语言:小草醒来了
活动目标:
1、观赏散文诗,知道春天到了,知道草绿了。
2、想象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喜爱春天。(愿意参加散文诗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预备:
1、挂图19号;《小伴侣的书??春天来了》;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打雷的音乐,自制小草、春雨、春风和太阳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播放打雷的音乐,激发幼儿爱好。
(1)小伴侣,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
(2)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可能会把谁吵醒呢?
2、老师边朗诵散文诗边插问,引导幼儿思索。
(1)小草醒来。老师朗诵散文诗从开头至“醒来了”
提问: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谁的梦?
小草醒来时,做了什么动作?请幼儿一起来学动作(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重点学习,为表演铺垫)
(2)小草问好。
观赏散文诗从“春雨轻轻打在小草身上”到“小草说:你好,太阳”。
提问:都有谁向小草问好?它们是怎么样问好的?(老师与幼儿扮演春雨、春风和太阳,相互问好)。
你猜,小草睁大了眼睛,会看到什么呢?
(3)小草绿了。老师连续将散文诗朗诵完。
3、老师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诗,并关心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天除了小草醒了,变绿了,还有什么漂亮的景色呢?
总结: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小花都开了,柳树也发芽了。
4、请幼儿听诗歌录音,感受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4、引导幼儿表现春雨、春风、太阳的动作,邀请几组幼儿上来表演散文诗。)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幼儿表演散文诗的环节,我认为这首散文诗里有角色、有意境和动作表演的需求,最主要对话特别简洁,“——,你好!”的句式对小班孩子来说很简单把握,也有力量表演,所以在感知小草醒来做了什么动作环节,我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最终让幼儿想象春雨、春风和太阳分别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为最终的整体表演做预备,幼儿对本次散文诗的表演爱好特别深厚,不过第一批幼儿上来比较拘束,表演时候放不开,后来多表演几次后,孩子渐渐把握了动作,才渐渐表演得好起来。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5)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七课的学习,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知道水结冰和溶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已经了解许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外形等方面的变化,也知道有些物质虽然大小、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有了肯定的熟悉,但还没有形成科学概念。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清晰知道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转变,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但水的三态变化的缘由还是缺乏概念。
依据同学的已有阅历,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动身,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了解物体是大小、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概念目标】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转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想、观看、试验、研讨等发觉事实、做出推断、进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看、试验的结果,并对观看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进展情愿与他人合作,乐于沟通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熟悉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爱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观看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争论沟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教学课件
小组预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同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集: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老师预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
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溶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依据已有阅历进行预设:同学回答水溶化时变成冰、变成了液态的水了。结冰时水从液体变成了固体了。)
2、提问:思索: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渐渐的晒干了。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预设:衣服上的水消逝了、水不见了、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的空气中)
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
[课件出示同学活动手册。说明要求:把观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的表格上]
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许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同学思索。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纸的外形转变、气球大小转变、木棒颜色转变等)
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预备:各种纸6张、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动手册等]
活动前课件出示:
活动要求:
①同学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试验边记录下来,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试验结论。
活动问题:
问题1:我们做了什么使纸(橡皮泥)发生了变化?
问题2: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3:它们变化后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活动一:
1、老师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折纸模型,进行简洁的制作。
(留意时间支配以及剪刀使用平安提示)
2、同学在制作过程中依据上述问题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对同学手册填写预设1:把纸折起来、剪一剪、撕一撕等。预设2:同学依据试验能描述试验现象。预设3:同学能依据自身的力量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
3、沟通展现环节:请同学讲解自己完成的活动手册(预设:同学依据自己的数据分析结论,纸转变了外形但是都还是原来的纸。)
(展现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
活动二:
1、供应橡皮泥和刮刀,让同学用这块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留意时间支配以及剪刀使用平安提示)。
2、同学制作时仔细思索三个问题并按要求填写到活动手册上。
3、完成后支配以小组上台展现沟通形式,共享成品的喜悦。(预设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预设2:颜色转变、外形转变等。预设3:同学依据试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橡皮泥外形预设转变但是还是橡皮泥。)
(展现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
老师提问: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还是橡皮泥吗?纸变化后还是纸吗?(引出下一环节)
三、研讨:(预设5分钟)
1、提问:这节课我们观看了许多变化,有没有相同点?(预设:大小转变、外形转变等)
老师引导:水结冰后还是谁吗?(预设:同学:是。)制作泥人后还是橡皮泥?(预设:是)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最相像的相同点请同学们说一说。(预设:它们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2、在分析小结中得出结论: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转变。然后对比橡皮泥、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觉物质的大小、外形等特征的转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
四:回顾和拓展(预设8分钟)
1、生活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大家还知道你们四周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预设:酒精的挥发、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
2、回顾溶解。老师预备溶解小试验,请同学观看并结合第4、5两课的所学说一说相关?的要点(预设: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颗粒小溶解快等)。
3、回顾混合与分别。
提问1:我们要怎样把沙和食盐分别?(预设:筛子、溶解和过滤等)
提问2:食盐和水又是怎样分别的?(预设:晒太阳、加热、蒸发等)
4、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的变化。
【板书设计】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看到了什么现象
纸外形变化大小变化
橡皮泥外形变化大小变化颜色变化
水形态变化
相同点:还是原来的物质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学通过食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来,明白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同学通过使用过滤装置来达到分别沙子和盐水的目标。通过进行蒸发操作来达到分别食盐和水的目的,最终达到分别食盐和沙子的目的。
科学态度目标
同学通过观看溶解前的食盐和析出后的食盐的特点来多角度的熟悉物体,从而形成细致、客观地观看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同学通过分别食盐和沙子来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对于一些混合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纳科学的方法进行分别,从而避开丢弃和铺张。
教学预备
为同学预备:学习单。小组预备:1份食盐、1份清洗洁净的细沙、1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一个过滤杯、一个烧杯。
老师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任务,揭示课题(预设3-5分钟)
1.同学观看视频,你有方法关心叔叔们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吗?
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别
二、引导探究,科学试验(预设25-30分钟)
1.ppt出示图片,同学自由想象并回答。
生:把他们按颜色一粒一粒分。
同学上台分别并让大家一起推断可行性。
生:把他们按颗粒大小分,筛网筛一下
同学上台分别并让大家一起推断可行性。
生:把他们放在水中。
同学上台把食盐和沙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他们溶解在水中
师:那怎样把沙子从盐水中取出来呢?
展现过滤装置
师:那怎样把食盐水中的水除去呢?
展现蒸发装置
2、任务一:分别盐水和沙子
a.展现过滤装置
b.ppt出示溶解、过滤流程
c.同学领取材料做溶解和过滤试验。
d.沟通汇报。
师:在这个过程中,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溶解。(板书:溶解、贴画)
师:纱布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把沙子从食盐水中分别出来
师:那就是过滤(板书:过滤、贴)
3、任务二:分别食盐和水
a.熟悉蒸发装置。
b.同学微视频学习蒸发操作。
c.Ppt展现流程图。
d.老师提示留意事项:
①戴上护目镜可以防止在蒸发过程中食盐水飞溅入眼睛
②千万不要用手去碰蒸发皿,整理过程中手拿三脚架,防止烫伤
e.同学,试验,沟通汇报
师:水到哪里去了
生:蒸发了(板书:蒸发、贴)
三、乐观思索,研讨发觉(预设5分钟)
师:我们是怎样关心叔叔们将沙子和食盐分别的?(ppt)
生:先用水把食盐溶解,再用过滤把盐水和沙子分开,再进行蒸发将盐和水分开。
四、课后拓展,学问延长
师:木屑、铁屑、和食盐混合了可以怎么分别?
同学科学试验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看试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纳对比试验的方法讨论相应的问题。
【教学预备】
为同学预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同学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老师预备:同学试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同学依据之前的生活阅历进行猜测。预设:消逝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同学沟通,老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依据同学回答,老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假如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始终加始终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始终溶解下去吗?(同学进行猜想。)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力量一样吗?(同学猜想。)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究: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预备:每组预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同学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试验时可以采纳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纳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老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力量是否相同?假如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讨论?(预设:同学提出进行试验设想。)
2.依据同学看法,适时出示小组争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准备怎么做?我们还应留意什么?(同学小组沟通,争论试验方法和留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淄博市人民医院会阴部整形术考核
- 宁德市中医院定量分析技术考核
- 赣州市中医院医疗设备与物资管理基础试题
- 2025年直播带货合作合同范本下载
-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上消化道出血》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产品退换货合同范本
- 2025年临床思维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年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安全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题库
- 2025年环球广电考试题目及答案
- 热力公司客服培训
- 2025年辽宁省鞍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护理学专业知识试题
- 2026届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2025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抗日英雄王二小
- 2025湖南岳阳市盛佳荣新投资集团招聘1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生物真题(含答案解析)
- 单晶叶片定向凝固技术-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
-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氧气氩气CO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