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名人事例_第1页
创新名人事例_第2页
创新名人事例_第3页
创新名人事例_第4页
创新名人事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创新的故事(二)(2011-02-1322:46:35)转载▼标签:服务列文胡克阿姆斯特丹显微镜磨制文化分类:其他新知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创新和发明永远都是一家,每一个发明家身上都带着创新的精神。而仅仅是创造一个新的事物,而不能将其的价值发挥出来,并不算真正的创新。(注:列文胡克=列文虎克)从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胡克的故事里,来看看创新背后的很多元素吧。列文胡克是是一位没有受到正式高等教育的英国皇家学会成员。早年年轻的列文胡克,是一位看门人。看门的工作相对轻松,时间充裕,并且能够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天,列文胡克从一个朋友口中听说,在欧洲重镇阿姆斯特丹的眼镜店里,会出售一种名为放大镜的东西,可以让原本看不清楚的小东西变大,变得可以看清楚。列文胡克觉得非常有意思,充满好奇心的他也想体验一下这种神秘的装置。于是他跑到眼镜店想去购买一个放大镜,可是,这种新装置的价格实在太贵了,列文胡克根本就承担不起。他很遗憾的要离开眼镜店,却看到店里的师傅正在磨制镜片。列文胡克仔细观察了一番,他发现镜片的磨制的最基本方法实际并不复杂和神秘,关键点在于磨制的手工熟练度和耐心。列文胡克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磨制自己的放大镜。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好奇心,观看放大的物体,也不会有多大的经济负担。列文胡克因此成为了一名“磨镜片爱好者”。经过不屑的努力,终于磨制出了自己的放大镜。随后,为了方便使用,他还将镜片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在镜片的下端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并在金属片上打孔。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显微镜。列文胡克经常把自己关在一间密室里,用各种材料磨制镜片,组装各式各样的显微镜,并日以继夜的用显微镜观察各种事物。他在这个微世界里,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人血红细胞,甚至隐约看到了200年后人类在真正开始了解的细菌。列文胡克一生磨制了超过500个镜片,组装了大小各异的400款显微镜。并通过广泛的细致观察,成为很多微生物和细胞的第一个发现者。列文胡克在朋友的劝导下,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邮寄给英国皇家学会。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刊登出来,和全世界科学家分享他的发现。列文胡克也因此成为皇家学会的会员。虽然他从未受到高等教育,并且根本不会阅读拉丁语(此前的很多科学资料,都是以拉丁文书写的。)这就是列文胡克和显微镜的故事。但是关于显微镜的故事,实际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列文胡克发明显微镜前,其实早有别人发明了显微镜。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早在列文胡克制作出显微镜前90多年,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匠就用凹透镜和凸透镜制作出了显微镜。但是他的工艺比较粗糙,观察的倍数不大,也没有继续将这一设备用于科学研究,发挥价值。因此,显微镜的发明人最终被历史公认为列文胡克,而且列文胡克还因此成为了“微生物之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思考一下列文胡克的成功元素。首先,列文胡克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这是一个伟大发明家的必要因素,是创新的源泉所在。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就会缺乏对周遭事件应有的关注。其次,列文胡克强烈的好奇心还驱动了他去进行实践。光想不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人。列文胡克无法购买放大镜的情况,并不放弃,而是动手自己磨制。动手实践能力,是创新者所必备因素。第三,列文胡克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磨制出杰出的镜片,列文胡克将其一生都奉献到了镜片磨制和放大镜观察工作中。如果詹森能够在第一次发明显微镜后,持之以恒的更新自己的技艺,磨制出更好的镜片,那么也许微生物世界的发现就会提早90年了。除了以上的几点。还有个关键的地方在于,对以一个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看门人来说。去克服自我认识的阻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不能创新的原因,在于自己对自己信心不足。很多人认为,创新属于那种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事,属于科学家的范畴。实际上,创新虽然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却不是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创新需要突破旧有思考方式或者知识结构的时候,丰富坚固的旧有知识体系往往成为创新的束缚。所以,我们更愿意说,创新能力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某一族群。关于创新的小故事美国管理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这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念之差,一个灰心丧气,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说到网游的创新,赞许者不少,反对者亦不少。赞许者大多是认为当前的网络游戏垃圾,需要进行这样那样的创新;反对者则常常以“菜鸟”,“门外汉”称呼赞许者,认为当前的网游市场仅能如此,高喊创新口号的不过是没有入行的无知者而已。笔者个人对此不发表任何评论,仅想讲两个小故事。2003年初,一家巨额亏损的传统企业向法院申请了破产。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在很多北方人,尤其是年龄较长的北京人心中,这件事情是颇具震撼效果的。因为这家企业以及它的产品的品牌:“王麻子”。80%以上的北京家庭用过王麻子牌的刀剪,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这样一家毛主席亲自提出要保护一万年的老品牌倒闭了。当分析原因时,人们都会说到一个共同的理由:保守而遭到淘汰。300年前最先进的技术,在现今也绝对称得上是最落后的技术了;几十年前最流行的样式,在现今也只能被称作老古董了。而可悲的是,这一品牌真的没有做过任何革新,直到死亡。如果评选1985年美国十大事件的话,也许4月23日一家公司的声明足以位列其中。这家公司便是可口可乐。在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推出新口味配方的可口可乐。为了这一决策,可口可乐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市场和用户调查,总共调查的用户人数不下十万。但是,当新配方可口可乐真正上市的时候,灾难降临了。无数的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感到了失望,甚至于是愤怒。事实上消费者的反应与之前的市场调查和消费者试用获得的结论大相径庭。迫于极大的压力,可口可乐公司被迫在一段时间后宣布放弃新配方,重新换回老配方可乐产品。之所以可口可乐公司要推出新口味配方可乐,正是因为飞速崛起的竞争对手:百事公司。据说新口味配方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口感颇为相似。但是,老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们感到自己遭到了背叛,他们只想要过去的老可口可乐。后人用“品牌情感”来描述这一现象。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