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精编课件_第1页
科学发展观精编课件_第2页
科学发展观精编课件_第3页
科学发展观精编课件_第4页
科学发展观精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观引言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3主要内容LOGOYoursitehere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LOGOYoursitehere国内国际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国际层面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的环境问题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日本水俣病: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科学家最终确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在日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等等......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国际层面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促发了人类的大反思。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方式的反思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国际层面并且涌现“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一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三是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发展观念的转变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LOGOYoursitehere国内层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突出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资源环境问题:在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了资源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的问题

经济差距问题: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发展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

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资源、能源的浪费惊人,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

例如:我国生产了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和原材料的30%-40%,即能源、原材料的浪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10倍。LOGOYoursitehere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方面: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巨大的发展成本低工资、低福利消耗资源,换取GDP,留下污染?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生态环境方面:

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受到荒漠的威胁。

黄河断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100亿

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比50年代增长了三倍

酸雨覆盖率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每年因酸雨而蒙受的损失达300亿元以上。LOGOYoursitehere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收入方面:在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在一百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八十五位,已经与后面三十五个社会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的水平相接近。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制度转型造成的贫富鸿沟在世界上是十分惊人的。地区之间贫富差距也很大,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相差十多倍。而且差距仍在继续拉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08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社会问题:当前中国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再次进入关键时期: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最严重的腐败及最大的经济损失国家之一;世界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10

党的十七大

2007.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脉络LOGOYoursitehere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及其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

第一要义是发展2

核心是以人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LOGOYoursitehere发展观及其基本问题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LOGOYoursitehere第一要义是发展其一,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其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十七大报告: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LOGOYoursitehere

核心以人为本其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其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不仅涉及发展的物质成果的分享,而且事关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这和党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一致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和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也是一致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LOGOYoursitehere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一,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二,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要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其三,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和连续性。我们不要不计代价,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五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LOGOYoursitehereLOGOYoursitehere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