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虚构与真实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虚构与真实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虚构与真实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虚构与真实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虚构与真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一•虚构与真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域蝴

汪曾祺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蝴蝴。城峨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陕西本不出。有那么

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费令

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里正哪里弄到蝴螭?只有花钱买。上面

要一只嫡姗,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倾家荡产。姗姗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

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进

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蝴蝴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

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蝴触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

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蝴蝴,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

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

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

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莱草莽之间,轻手轻

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蝴蝴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蝴蝴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

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蝴蝴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

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提水蛇,飞转打恶

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

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蝴蝴,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嫡姆罐。腾!一

一蝴蝴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峨嫩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

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

看他怎么跟你算账!”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

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

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

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

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里还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

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

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

沉地睡了。

姗嫩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蝴蝴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的一看,是一只蝴蝴,心里高

兴,捉他!蝴蝴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蝴蝴伏

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蝴蝴,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

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

他养着一只姗嫩,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

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蝴蝴,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

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蝴蝴!于是打开自己的姗姆罐,把她蝴赶进“过笼”里,放进

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蝴蝴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

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姗姗放进斗盆。小嫡嫡趴着不

动,惹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蝴蝴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

过来。俩触蝴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蝴蟠跳起来,伸开须

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螭姗的脖子。大蝴蝴脖子破了,只流水。小伙子

赶紧把自己的蝴蝴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

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蝴蝴,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蝴蝴蹦出

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蝴蝴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

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姆蝴叮在鸡冠上,

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蝴蝴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

姆嫡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她姗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

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

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姗姗的能耐,把蝴蝴献到宫中,宫里的姆嫩

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蝴蝴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

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敏。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

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

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

只是他们的儿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

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

“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她蝴。姆她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蝴蝴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蝴螭」

“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

懂事了。”

“我跟别的蝴她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蝴蝴也怕蝴蝴拼

命。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她蝴!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蝴蝴死了。

(节选自汪曾祺《聊斋新义》,有删改)

1.虚构是一种想象艺术,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黑子魂化蛾蛾”是虚构情

节,看似荒诞不经,仔细体会却又合情合理、十分真实。作者是如何在“虚构”中表现“真实”

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敌人

英言

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噩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

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

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

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

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

她看到了一些穿着灰色军衣的兵,她知道他们是和儿子一伙的。

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

着,跟着往前跑。一个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

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腔疼痛难忍。

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

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

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

着坠儿。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

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这里是孙小林的家

吗?”

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

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栓着一个伤痕累

累的塘光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这里是孙小林家吗?”

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

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

光荣地牺牲了!”

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

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

“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

送别人的儿子回家。”

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

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个身

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

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

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

二十岁。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

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

笑。

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

穿敌人的衣服。”

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

女卫生员大喊着:“胡说!”

“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

婢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

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唤;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

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

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

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

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

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

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

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李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

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委屈你了……”

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这是孙小林的家吗?”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

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

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

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这里是孙小林的

家吗?”

(有删改)

2.莫言对诺贝尔委员会将自己的风格定义为“幻觉现实主义”的说法表示认可,他说:“作

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请结

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谈谈莫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

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

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

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

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

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

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

是发起火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

片的布。

“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

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另4,

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

怪的舞蹈。

“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

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

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

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

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

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

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灰,炎帝的营帐里多了

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

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

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

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

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

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

而是朝着炎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

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

“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

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

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

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撤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

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

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

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

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

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

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

的那样,斜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

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

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3.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

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上那块河滩地

曹多勇

(1)政德村东出了庄,赶条牛,扛张犁,沿着淮河堤坝一直往东走,一直往东走。人

老,牛老,犁也老。牛老,四蹄迈得迟缓,远处里瞧还以为牛站在堤坝上不动弹。人老,

老在脊梁上,肩上挂着一张犁,侧斜着身子显得更佝,犁是犁头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

一道一道的暗裂纹,像老人脸上手上的皱纹皮。

(2)政德是去犁村子东头的那半亩河滩地。

(3)大河湾村的土地分两类,一类在淮河堤坝内,一类在淮河堤坝外,土地图在堤坝

内,淮河水一般淹不掉,土地载在堤坝外,紧挨着淮河,一年里安安泰泰地能收一季麦子

就算不错了,秋季天一般都荒着。就这还说的是老话,这些年,村里人一茬一茬地往城里

跑了,连堤坝内的好地都懒得精心经管了,谁家还在乎提坝外的那么一点春地。

(4)淮河水温温顺顺地躺在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登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去。

“扑通”一声,政德把犁丢进河里,犁沉没河面,气泡一嘟噜一嘟噜的,欢快地往上冒。

牛的两只前蹄站在河水里,两只后踊留在河岸上,牛嘴急不可耐地探向河水,伸开舌头,

一卷一卷,“哗啦、哗啦”喝进肚子里。

(5)政德犁过河滩地,耙过河滩地,撒上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

像块麦面饼,被政德精心制作好摆放在大河湾村东的淮河边。

(6)河滩地种上后,政德在家拢共清闲七天。政德梦见河滩地跟他说话。

(7)河滩地说,黄豆种被土里的水分泡胀开,正在土里闹腾着呢。

(8)河滩地说,黄豆种胀开芽伸出根须,正在顶着豆芽瓣往土外拱呢。

(9)河滩地说,嫩黄的豆芽瓣正在急急忙忙地吐出头一片嫩叶片呢。

(10)第八天早上,政德喜滋滋地扛着锄下河滩地锄黄豆去了。政德前后拢共锄了四

遍,还要锄第五遍,黄豆的枝枝杈杈浓密地伸展开,锄头就伸不进去了。

(11)政德没想到最后收锄回家会赶上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哗、哗、哗”猛足劲

地下一阵子,过后留下另一场绵绵不断的细雨。

(12)淮河水早挣脱河床的束缚,汹汹涌涌地涨开来。河滩地里已有一少半黄豆淹没

在河水里。政德赤脚跑进黄豆地,那些淹没的黄豆还使劲地举着枝枝叶叶在河水中挣扎着。

政德站在河滩地里,额头的皱纹疏朗着,错落有致地排列开,从他脸上瞧不出多少悲愤,

世间万事万物于他都是一副洞悉的样子。这种局面,种黄豆的那天就隔着遥远的日子,他

就瞧得一清二楚的了。

(13)这种暴雨催促下的河水涨得快,落得也快。两天后,淹掉的河滩地能够重新耕

种了。

(14)政德问犁,你说俺们是今天去种还是明天去种?

(15)犁就摆放在屋墙角,像一个老人似的安睡着。

(16)政德问牛,你说俺们是去种黄豆还是去种绿豆?

(17)政德这么问话,是拿不定主意,种黄豆是不是节令迟了,种绿豆是不是节令早

了,眼下的节令正好落在种黄豆、种绿豆的空档里。

(18)牛在牛棚里安静地吃草,像是没听见政德说话,一副看透世间的老成相。

(19)政德掐指算一算节令决定种绿豆。

(20)又是半个月过后,淮河才真正暴涨起来。这一次,淮河做得干净利落,绝情又

绝义,黄豆秧、绿豆秧一下都淹去。

(21)这一年,政德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天已进腊月间。这期间,政德先后还种过

两次绿豆,两次小麦。淮河水黄汤汤地赖在河滩地里进进出出就是干不了。河滩地经过河

水浸泡几个月,现在晃晃荡荡的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河滩地更是下不去牛,伸不

开犁。

(22)腊月里,政德荷着一把大扫帝,出村子往东行走在提坝上。

(23)政德脱下鞋“咔嚓、咔嚓”踩碎河滩地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陷过腿肚

子,刺骨的寒气洪水似的一浪一浪往小腿肚席卷,往大腿席卷,往心口窝席卷。政德不罢

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撒一截种子,再挨排排把种子拍进冰泥里。

(24)这一次种的还是麦子。

(25)政德手里的大扫帚不能停,一停,拍碎的冰泥一小会就凝结。政德知道种子拍

进冰泥里也生不出芽,生出芽也会被冻死。

(26)政德还是一截一截种上这块河滩地。

(27)这天回家,政德连续喝下两碗姜汤,生发出一身汗,才躺床上睡下来,睡梦里

的河滩地长出一地绿绿的麦苗,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睡梦里的政德一个劲地笑呀笑

呀笑

(有删改)

4.小说是一种虚构性文学,但左拉却说“今天,小说家最高的品格就是真实感”,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对小说“真实”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卜白

袁良才

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

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

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

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

士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

璘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③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

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

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炒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④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

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

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

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⑤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

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⑥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

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

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⑦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

十好几的人,竟配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成,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

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⑧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邻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

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觉外,又惊又喜。

⑨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

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速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⑩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

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⑪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

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

音了,在后台急得回团转!

⑫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

边唱,合作一曲双黄。

⑬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⑭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

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⑮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

识破此中玄机。

⑯事后、梅至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

也!

⑰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

扼守上海。

⑱《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很

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

地说,我去!

⑲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

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⑳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㉑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5.《卜白》这篇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却给人以真实之感,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是

如何给人真实感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

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

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

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

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

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

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

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

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

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

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

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

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

方来的。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

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

个姓朱的先生,播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火。因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块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

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橡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

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竣峻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

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

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常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

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

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

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因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

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

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矩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

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

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

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

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晌,向主家

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

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

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

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

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