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2023年大学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A.骁勇善战B.爱护士卒C.乐观旷达D.白首未封

2.《楚辞.九歌》有()

A.9首B.10首C.12首D.11首

3.《诗经》中的《氓》属于

A.颂B.大雅C.小雅D.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可作为语气词的是()

A.请其矢。

B.其谁曰不然。

C.公闻其期。

D.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是A.A.柳宗元B.白居易C.杜甫D.韩愈

6.《马伶传》一文“乃走事昆山”中“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指代C.象征D.拟人

7.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IH时相识

C.想佳人、妆楼隅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管晏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国语》

9.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A.A.杜甫B.王维C.李白D.岑参

10.

4

说“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的哲人是()。

1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A.A.颛臾B.鲁国C.齐国D.宋国

12.《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抒情方法是()

A.借事抒情B.直抒胸臆C.借比喻抒情D.借景抒情

13.下列属于司马迁的作品的是()

A.《谏逐客书》B.《史记》C.《汉书》D.《战国策》

14.《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

A.效庙歌辞B.鼓吹曲词C.杂曲歌辞D.相和歌辞

15.《礼记》是一部()

A.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墨家著作D.儒家著作

16.统领《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举止、景物、心情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7.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指掌管采诗事务的官府,后来就把民间采来的诗以及文人仿做的这类诗统称为“乐府诗”。

B.骈文是散体中有意多用对偶甚至通篇用对偶的一种文体,多为四六字一句,所以又名四六文。

C.词,起于宋朝,原是演唱的歌词,有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分别有苏轼、辛弃疾和晏殊、柳永。

D.杂剧在元朝盛行,著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与杂剧并行的是“散曲”。

18.本篇小说中的“麦琪”是指()

A.为基督送礼的三位贤人B.德拉和杰姆C.德拉D.杰姆

19.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B.清明词C.重阳词D.端午词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霁:明朗

B.数因棘闱,随例应里选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金士式式:榜样

D.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以:凭借

二、填空题(10题)2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__________》。

22.高适和______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23.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和两类。

2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

25.《东篱乐府》的作者是__________。

26.庄子的主张是“____________”。

27.曹雪芹是我国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28.《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29.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

30.

三、判断题(5题)31.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32.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33.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4.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35.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作者引用“盘庚迁都”为例,意在表明自己怎样的态度?37.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受到什么样的待遇?38.(二)阅读李斯《谏逐客书》片段,回答24~26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解释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字。藉:赍:五、现代文阅读(3题)39.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40.阅读《发现》,回答问题: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我在我心里!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1.这段文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六、作文(1题)4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男孩向祖母倾诉生活中的不如意——在学校的生活让他极不适应。其间,祖母一直在烘焙蛋糕。她问孙子是否愿意品尝一下,男孩欣然答应了。

“来,喝点食用油。”祖母说。

“讨厌!”男孩说道。

“那么来两个生鸡蛋吧!”

“太恶心了,奶奶!”

“那么你愿意吃点面粉吗?或者一些发酵粉?”祖母问。

“奶奶,我要吐了!”男孩回答道。

“是的,这些东西单独品尝起来味道很差。但是当它们以恰当的比例和正确的方法混合在一起时,荚味的蛋糕就做成了。”奶奶继续说,“上帝的做事方式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想上帝为什么要让我们经历这么多苦难。但是上帝知道,当他按照自己的顺序把困难排列好时,美妙的人生就开始了。”

请以“人生的蛋糕”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材料转摘自《读者》2010年第1期第21页。原文题为《人生的蛋糕》,作者冯国川,发表于《环球时报》2009年7月20日)

参考答案

1.DD《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才气无双,名声远扬,战功赫赫却不得封侯;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却能官至丞相。作者将李广与李蔡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2.D《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由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D

4.BB项应译为:那谁说不是这样呢?“其”作为语气助词,加强了反问语气。

5.B

6.B《马伶传》中作者用奸臣顾秉谦的出生地“昆山”指代顾秉谦其人,这种修辞格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十分常见。

7.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想佳人、妆楼颞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前半句“想佳人、妆楼湡望”指自己思念佳人;后半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设想佳人在家想念自己.故选C项。

8.A

9.D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艺术成就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提到唐代的边塞诗,就不能不讲岑参。岑参与唐代的边塞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答这道题可使用排除法,李白、杜甫、王维都不是边塞诗人,只有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10.C

11.B

12.D

13.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应试指导】《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汉书》是班固所作,《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而成。

14.D《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在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

15.D

16.A

17.C

18.B

19.A

20.D

21.战国策

22.岑参

23.驳论

24.七言律诗,爱情诗

25.马致远

26.无为

27.淆

28.欧.亨利欧.亨利

29.欲辨已忘言

30.

31.N

32.Y

33.Y

34.Y

35.Y36.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了自己为了国家利益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和态度。37.受到了种种虐待,既要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被“氓”打骂。“氓”喜新厌旧,公然遗弃了她。

抓住文中体现女主人公在氓家的遭遇的句子,如“三岁为妇……至于暴矣”等,理解其内容即可归纳出她受到的待遇。38.藉:借给。赍:赠与。

39.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它写的是辫子风波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的场面。作者用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主要暗示中国农村在辛亥革命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不断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要唤醒民众和揭示旧思想仍钳制着人们灵魂的启蒙与批判的主题。这段文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